维解决问题课件程.ppt
《维解决问题课件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解决问题课件程.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基于科学性思维的基础上学习开展工作的方法以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基础”课程培训日(),大家晚上好!开始时间为19:00。请提前5分钟入席。,1,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研室行政部门适应性检查),头脑聪明者,极富创造力者,具备强有力 领导才能者,沉溺于酒色者,2,了解学习知识,明白理解,会做能够做行动化,掌握成为自然行动的模式化,鸿沟,感受到共感,信 息,飞跃,对信息的敏感度,“了解”:表示可以区分事象。(能够明白A与B的不同;可以进行区別)清楚地区分知与不知的境界线。知己之不知,方为求知之始也。“明白”:只是知道事物,并不能称之为“明白”。必须能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整理说明。能
2、够向他人解说清楚,才可称为真正的理解。“鸿沟”:在“明白”这一水准打转是不能跨越到“能够做”这一程度的。在这里,需要一种促进质变发生的机制。(“明白”的事物不经历实践是无法达到“能够做”的水平,也就无法真正地被掌握)“成为自然”:如果不能多次反复都确保正确无误的话,还不能称为“成为自然”。,飞跃,知识深化的过程,3,基于科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基础课程,为什么要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 科学的思维方式之要点 捕捉问题课题的方法 什么是问题课题 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的基本思路 解决问题的步骤 解决问题的各步骤的要点 解决问题各步骤的表格模板 解决问题所需的工具10 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的方法例,富士施乐综合教育研
3、究所 能力强化综合部,4,科学的思维方式之要点,5,-三现主义(P7),在运用以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之际,首先最重要的在于正确地认识事实关系。因此根据三现主义准确把握客观事实非常重要。,三现主义,在现场,通过现实事物,确认客观现实,科学的思维方式之要点,6,有这样一个事例可以说明“三现主义”原则的重要意义。某跨国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发出通知:因产品中编号为(AX0001234)的零件出现短缺(采购漏订货),XX生产线需要停线7天,7天后恢复生产。请采购部务必在7个工作日之内从日本购回(空运)此零件。公司某领导(厂长)和我们的专家看到通知后,对7天的停线心有不甘(损失太大),电话通知生产管理经理和
4、采购经理一起来到生产现场,他们一起查看了造成停线的零件。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短缺的零件是一条包装箱用的瓦楞纸加强筋,并不是什么复杂零件。根据大家的直觉,这样一个零件在本地应该可以买得到。厂长当场指示,采购部必须设法以最快的速度找本地供应商帮忙做出来,同时要求生产管理经理协调技术部安排此零件的本地化采购。处理的结果令人满意,第二天下午便恢复了生产。事实说明,我们有些管理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并没有遵循三现原则做事。事后,厂长召集各部门管理者一起,进行了一次生动的“三现主义”教育,要求管理者回去教育员工,不要期望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着计算机解决生产现场发生的问题,而一定要到现场去,了解现物和现
5、实,真正有效地帮助现场解决问题。再后来,此零件还实现了本地化采购,不仅采购成本降了下来,而且库存量也少了许多,一举多得。这个案例成了这家公司教育员工的生动教材。笔者拿来和读者分享,目的是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够遵循“三现主义”原则去面对和解决现场发生的问题,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三现主义举列说明,7,-流程管理(P7-P8),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开展工作时,需要带有“流程”这个概念,将业务看作一个完整的流程,进行客观的衡量是很重要的“流程”包含了“构架”、“方法”、“工序”等内容。所谓“流程管理”是指为了达成好的结果,对流程进行维护和改善。,科学的思维方式之要点,业务工程,输入,业务,输出,结果,
6、工程,工程,工程,所有工序,(业务流程)工作,8,-PDCA周期(P8-P9),我们的日常业务工作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为达成目标而制定计划 Plan(计划)根据计划实施 Do(实施)调查实施的结果,探讨研究 Check(确认)根据对结果的确认,如与计划有差异则 采取必要的矫正措施Action(改善措施)把 Plan(P)Do(D)Check(C)Action(A)这4个步骤叫做“PDCA周期”,反复实施这一周期被称为“PDCA周期的循环”。,科学的思维方式之要点,捕捉问题课题的方法,10,-问题与课题产生的背景(P11),处理问题与课题时,相关人员应了解问题与课题发生的背景。问题
7、与课题大致在以下两种情形中得以整理、提出。()对日常业务工作的总结根据工作总结,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点与课题。工作总结的目标在于:确认所制定计划的完成程度,以及措施 的实施效果。工作总结一般是在工作告一段落或出现问题时进行。为了研讨今后的改善课题而进行的活动。即使一切进展正常的情形,仍可以为挖掘潜在问题而做准备。,捕捉问题课题的方法,11,-1 工作总结类型(P14),工作总结有两种方式。,捕捉问题课题的方法,12,项目单位的工作总结(QC展开型)(P14),项目单位(对策)的工作总结是指在一项工作完成时进行的业务总结,而不管半年或年度之类的期间关系。针对项目目标,回顾做得好、做得不好的地方,以
8、便吸取经验,在下次项目中得以改善。,如果全部目标都已实现下一步可以提高目标值 寻找其他课题,确认结果,对照质量、成本、交货期等的目 标值与业绩以全局的眼光追究需要解决的课题,分析主要原因(发现要因),结果出现偏差的,则寻找偏差 的原因 流程地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则 追究其原因,改善案,研究改善结果的方法,选择最佳方案,捕捉问题课题的方法,13,半年、季度单位的工作总结(SR展开型)(P15),这种工作总结的形式是按照过去现在将来的思路,整理解决问题的全经过。可用于在较长时间范围内考察事业的进展情况。在各时间单位,区分S:System(构架)和R:Result(结果),可归纳如下:,捕捉问题课题的
9、方法,14,-2方针制定的程序与方针关联图的制作(P13),在制定方针时需要制作方针关联图。按照此模式可以清楚的了解制定方针的条件。此外,可以依据已完成的方针关联图,说明方针制定时的背景和根据。,填写上级方针整理外部比较/顾客/竞争信息整理上年度工作总结填写自己的想法、工作指针、重点目标整理新的课题/既有条件 填写为实现 而需要重点实施的项目,上级方针,指南,年度方针,指 针,重点目标,新的课题/条件,上年度工作总结,问题/课题,重点实施项目,外部比较/顾客/竞争,Q,C,D,M,重点实施项目,捕捉问题课题的方法,什么是问题课题,16,-问题的定义(P16),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问题”或
10、者“课题”这样的用语。在此,对“问题”一词做一个定义。“问题”是指“现状”与“应该有的理想状况”相比较时的差异部分。,所谓解决问题,就是设法消除这一差异/差距。(达到问题得以解决的状态),什么是问题课题,17,-问题的类型(P16-P17),“问题”可以分为发生型问题、探索型问题和假设型问题等3种类型。,在这个教材中,以现阶段异常状况是否已经发生的观点,把的发生型问题称为狭义的“问题”,把的探索型问题和 的假设型问题称作为“课题”。,问题,发生型问题(显现问题),探索型问题(寻找问题),假设型问题(创造问题),基准,既定的标准,评估比较,理想,基准项目例,标准、目标、计划值、方针,Best o
11、f the best,目标、远景,课题,问题,过去,未来,现在,发生型(显现问题),假设型(创造问题),课题,问题的类型,问题,探索型(寻找问题),什么是问题课题,18,-解决问题的两种科学途径(P18),对于问题我们采用“解析性方法”,而对课题则采用“设计性方法”来处理。,解析性方法根据结果对原因进行逻辑推论,查明产生问题的根源,再通过消除这种根源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设计性方法设定更高水准的要求,探究为达到此目的而需要开创的新方法和功效。,什么是问题课题,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的 基本思路,20,-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的基本思路(P19),重视事实数据,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的基本思路,
12、运用科学性思维来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基本思路:,有效运用“分层”方法,着眼于“偏差”,着眼于“果因”关系,21,重视“事实数据”(P19),掌握正确的事实、数据是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的第一步。通过事实与数据,正确地了解现状、明确原因,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在确认事实与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的讨论,可以减少认识问题的偏差,真正推动问题的具体解决。将已收集和掌握好的事实和数据用图表客观、定量地表现出来,这点尤为重要。,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的基本思路,22,有效运用“分层”方法(P19),将数据的母集合按不同的层面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子集)再分别处理的方法称为“分层”。分层是下面将
13、要谈到的偏差分析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将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笼统地归在一起进行考察、求平均值之 类的,是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线索的)将数据进行分层处理,就容易发现偏差的状况。通过分析偏差 分布,往往就能查明问题存在的真正原因。,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的基本思路,23,运用分层进行分析,例如,将市场调查的结果,按年龄、性别、职业等进行分类,就能清楚地看出各自的特征分布。,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的基本思路,24,数据分层的例,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的基本思路,25,着眼于“偏差”分布(P21),事物的结果总是与多种原因相关,所以必然会出现分布上的偏差。着眼于偏差状况,就能发现其内在特征。把结果分为正面、负面两 类,并
14、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和条件。,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的基本思路,初学者 球分布偏差大,没有目标性,月/1回 分布偏差不大,目标位置性不好,周/1回 球分布偏差不大,目标位置性好,26,定量偏差和定性偏差,偏差分为“定量偏差”和“定性偏差”。尽可能地将定性偏差转换成定量偏差来处理。,从偏差的利用点来看,定量比定性好,计量比计数好。,解决问题的步骤,27,定量偏差和定性偏差(例),例:IQC受入检查,解决问题的步骤,28,练习问题,质量管理首先从正确地理解简单文句开始问题题目 春.全文中共有多少个“的”字?.请将答案填入右上的答题栏。.时间为2分钟。,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的基本思路,29,偏差,运用偏差的
15、结果图,结果中必然出现偏差,不良,优良,符合,正面成果,结果,条件(流程),负面成果,产生坏结果的条件,追究,追究,产生好成果的条件,0.78次,通过平均值不能发现偏差,2,1,0,设计变更次数/设计图,目标,结果的偏差,好,设计变更次数/设计图,好,0,1,2,1,2,3,4,5,6,7,8,9,10,坏,不同的系统肯定有偏差,目标,子系统编号No.,例 按不同的 子系统观察,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的基本思路,30,两种偏差,偏差又包含时间偏差和空间偏差两种。,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的基本思路,31,着眼于“果因”关系(P22),解决问题时常常需要根据结果来寻找原因。这被称作是着眼于“果 因”关系。在果
16、因关系只需要着眼于特定的结果,不用列举所有原因,从而把 注意力集中在对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的因素上。,寻找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会找到原因(因果关系),原 因,主要因素,结 果,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的基本思路,6 解决问题的步骤,33,找出问题点,七种浪费生产过剩的浪费库存的浪费等待时间的浪费动作的浪费搬运的浪费无必要加工的浪费生成次品的浪费,34,步骤 选定主题明确问题(决定主题),-解决问题的8个步骤(P24),按以下8个步骤解决问题。,通过讲解学习,步骤 制定对策针对原因,制定对策,步骤 分析主要原因发现引起问题的原因,步骤 设定改善目标是什么、多少、到何时,步骤 把握现状把握问题的现状(分析现
17、状),通过演习学习,解决问题的步骤,35,步骤 选定主题(P25),选定主题就是明确问题所在,确立应当改善的地方。(1)捕捉问题的方法 比较理想状况与现实的差异,确定问题所在。尽量定量性描述问题,这样管理特性(评价尺度)也就明确化了(2)选择改善主题的着眼点 从如下角度明确解决问题的必要性。(背景和理由)上级的年度方针与重点目标未达成事项前期目标未达成事项慢性的事项 风险事项(以上各项,数据最好为定量型),解决问题的步骤,36,步骤 选定主题(P26),(3)设定改善的“期望值”(从选定主题中,决定希望达到何种程度)“期望值”含以下三个方面。管理特性 目标值 完成期限参照上级方针,参考所处背景
18、、环境、其他公司的比较,决定“必 须要达到的数值”。这里不是考虑能否做到的问题,而是从商业角度确立“必须要达到”的目标。因此,期望值必须在最初阶段预先决定好。,解决问题的步骤,37,步骤 选定主题(P26),设定“期望值”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能达成上级的方针政策吗?比过去的业绩提高了多少?与其他部门相比足够了么?与竞争对手相比怎样?“期望值”应只选择一个指标期望值定了后,就可以收集现状的各种数据。,解决问题的步骤,38,步骤 选定主题(P26),(4)设定主题名称主题名称是表述“某项目要达到怎样的改善”,通常按以下形式设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对象物(产品名、工序名、作业名),什么方面(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决问题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37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