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doc
《雷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雨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8雷雨上海市闸北区第二中心小学 李芳【教学目标】1. 学习“压”、“乱”、“垂”、“虹”4个生字,会规范地书写“压”、“乱”、“垂”、“蝉”等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3.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的兴趣,尝试写观察日记一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2.有条件的可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导入新课,学习“压”、“乱”、“垂”3个生字,掌握“压”、“沉”、“乱”、“垂”、“蜘”等字的规范写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通过声音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3.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进而让学生练习说话,感悟雷雨前的天气变化。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雨吗?说说你们自己的亲身经历。看!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媒体出示:雷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观看的体会,板书课题:18雷雨2.引发想象:(媒体出示: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象。听!你们都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教师板书:雨前 雨中说明:利用媒体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媒
3、体出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2. 读通句子,找到描写雨前、雨中、雨后景象的句子。)2. 学生分节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三、研读课文1.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受,随机评价。2.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交流找到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景象的句子。教师板书:雨前3.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炼。(媒体出示:漫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1)学习生字。(媒体出示:“压、乱、垂”点击变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
4、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压”、“垂”;用组词后造句记住“乱”等。(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自读、指名读、仿读、小组读),想象雷雨前的景象。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媒体出示:一至三小节)观察后通过读让学生练习说话感悟雷雨前的天气变化,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雷雨前的景象。例:(1)乌云很厚很低,一丝风也没有;接着刮起了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接着电闪雷鸣。(2)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树枝乱摆;眼看着一场大暴雨就要来临,小朋友害怕地关上窗户等。(3)“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
5、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4)“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随机板书:乌云密布 电闪雷鸣。齐读一至三小节。5.小结:乌云压顶,电闪雷鸣,眼看一场雷雨就要来临,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感受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说明: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样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坚持以读为本进行设计,有效地突出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多形式和多次数的读书活动中,理清思路,进而练习说话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四、复习写字1复习词语。“闪电中的词语你认得吗?赶快读一读!”(媒体出示:“乱摆”、“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雷雨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3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