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
《第十六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师大版本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作者:战永超来源:哈尔滨市第六十三中发表时间:2007-5-21 22:08:01访问次数:905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是秦汉历史的扩展与延伸,讲述了三个问题:中原王朝同匈奴的和战关系、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三者之间因果相联,结构完整,体现了中原王朝、匈奴族和西域各族之间的民族关系。同时,本课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对外交往的历史,因此学习好该节课对学生日后学习中外交住的历史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随着封建国家的日益富强,中原王朝同少数民族的交往加强,在经济文化交流中是占据优势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
2、系的主流,各族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秦汉大一统文明。由此领悟到“交流促发展”的深刻内涵。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对未知的事情好奇心较强,因此在课前请同学们查找“中国第一位较有影响的使者”张骞和神秘的丝绸之路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由于受年龄的制约,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强,但分析能力较弱;理解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学习兴趣较浓,但学习方法单一。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我采用课前与学生共同备课的方法,让他们提前知道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教科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以让教师在授课中少
3、走弯路,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因为学生要学的,就是我们要做的。设计思路:本课将师生“共同备课”的教学内容与合作探究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师生间也形成了特殊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通过师生共同备课这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对该课有了大致的了解,他们通过主动参与、合作创新,提出了许多老师曾经不在意的问题,因此在课上不仅要解决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完成“三维目标”,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问题,以此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
4、等基本史实;(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3)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2)注重师生互动,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3)将师生共同备课时搜集到的问题进行疏理、筛选,整理出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2)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3
5、)通过张骞出使西域,结合“八荣八耻”,使学生理解热爱祖国、服务人民、艰苦奋斗应落到实际行动中来。(4)联系现实社会,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信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难点:张骞通西域;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1、将“师生共备”中学生提出的重、难点知识在屏幕上显示,并在所提问题后面署上该生的名字,这样一方面可以突出该课的重点,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2、为更好地突出“张骞通西域”这一重点,释疑难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找出西域的大致地理范围、出发点、最远点、所经主要国家、主要山脉,形成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印象。同
6、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张骞通西域后,中原与西域间物产的互输及友好往来,并引导学生想象张骞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西行之路的艰难,学习他坚忍不拔的大无畏精神,从而引申至当今社会“树新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内容上来,增强效果的实效性。3、课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和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相关内容,发挥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利用来自“中原与中亚商人”的对话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方法:首先将“师生共备交流窗”中学生们提到的问题进行疏理、筛选,对于共性问题创设合作探究的情境,以讨论法、表演法、识图法、引用法等多种模式交叉使用;对有代表性的个性问题采用讨论、启发、
7、对话等方法进行,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通过多种渠道掌握知识的能力,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时代感。教学准备: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编演情景短剧学法指导:在“师生共同备课”前,将印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师生共备交流窗”交给学生,同时结合教科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自主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如合作探究、情景再现、老师讲解等),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两首诗: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
8、上。这两首诗描写的是怎样的情景和哪里的风光?在中国历史上,西部是一部凝重的历史,向人们展示着它辽阔、壮丽与神圣的风貌。(图片)那里有大漠戈壁、古城遗址、楼兰佛塔,这一切无不诉说着西部的古老和辉煌的过去。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令人神往的西部,去探寻西域交通开拓者的足迹和古老的商旅之途“丝绸之路”。讲授新课: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请同学们看屏幕,对于以上问题,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二、张骞通西域汉朝时由于道路的艰险和匈奴的阻隔,中原和西域几乎处于隔绝状态,汉武帝时期,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破了这一僵局。下面就请同学们观看情景剧张骞出使西域,小演员们会告诉你们答案的!(根据剧情需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张
9、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和西域与中原互传的物品图片)看过以上同学的表演,你找到答案了吗?哪位同学能发表一下你的见解?老师在这里补充一点就是,(边指图边讲解)张骞去时是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经过乌孙、大宛,到达了大月氏,后从大月氏返回,路过大夏,沿昆仑山北麓而行,经陇西返回长安。出使的结果怎样了呢?刚才大家客观的评价了张骞的功劳,我们深深的被他不畏艰险,不辱使命,忠诚报国的爱国真情所打动。在今天树立“新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同时,我们可以从张骞身上学到些什么呢?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架起了加强汉朝与西域沟通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它的设立向世人宣告了,新疆自古以来,就归我国中央统辖。
10、任何干涉我国内政,想将新疆分裂出去的痴狂想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同中原地区联成一体,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在此基础上,经过西汉的开发和管理,形成了贯通东西方的交通线丝绸之路。请同学们看屏幕。针对这一问题请“中原人士和中亚商人”来告诉我们吧!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丝绸之路不仅丰富了中原地区与西域人民的生活,(图片)而且它还将黄河中下游的中华文明同黑海、波斯湾的文明联成一体,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互相传递着文明的信息。一幅凄凉的西部风光(屏幕上显示着请同学们自主解决的问题:秦汉时期,中原与匈奴的关系怎样?)没有了。(屏幕上显示同学们提出的共性
11、问题: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张骞出使西域给中原带来了哪些物产?)学生表演(略)(到屏幕前,边指边说)张骞从长安出发,过陇西到玉门关,通过大宛到达了大月氏,后又从大月氏返回,跨过葱岭回到陇西直抵长安。 学生畅所欲言,得出结论:张骞这次出使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带动了中原和西域人民的交往。我们互传的物品有很多(大屏幕显示):良种马、石榴、核桃,中原的有丝绸、漆器、铸铁、凿井等技术。 同学们发言踊跃。 (屏幕显示:丝绸之路的路线是怎样的?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影响是什么?)两位同学运用对话法和图示法表演情景剧,用同学们熟悉的诗歌引发共鸣。然后
12、用一组风光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教材中这一子目以小字出现,介绍了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即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该部分不要求学生掌握,只作为背景了解即可。它是对以下重点知识的补充说明,旨在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在每个共性问题后面都署有同学的名字,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带动全员参与,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以情景剧的形式再现当时那段史实,既可以发挥同学们的表演才能,又能集中大家的注意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运用识图法,培养学生识图和概括能力教师在补充说明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图,以此达到师生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该课的重
13、点,通过这个问题可使教师将问题自然过渡到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上来,为释疑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且使同学们意识到各民族都为祖国的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可以升华同学们的情感,以张骞为榜样,更好的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八荣八耻”来讨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使同学们明白我国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保持统一局面,没有极强的向心力是不可能达到的。我国的今天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共同发展、繁荣,使学生明确,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国家兴盛的基础。这一问题是“共备”中产生的,也是本课重点。通过他俩的对话了解了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作用,双方都说出各自地区的优势所在。同时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出示“丝绸之路
14、的路线图”,分别用紫色线条和绿色线条显示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分为南北两路的线路图,用这一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所起到的桥梁作用。小结: 今天,这条古老的商路虽然已不复存在,但它见证了中华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与欧洲国家确立了友好往来的关系,(图片)如今我国的西部,正以前所未有的昂扬斗志、丰富的物质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板书设计:第十六课秦 汉 开 拓 西 域 和 丝 绸 之 路 张骞通西域 :前138年; 前119年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师生共同备课”来完成教学任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熟悉教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
15、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足够的自信心,从此不再畏惧学习历史,为他们创设了宽容、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既突出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又体现了学生在过程中的学习,这是重过程而不是重结果的新教育思想。由于该课空间跨度较大,学生对有些内容无法全面掌握,所以在叙述两幅路线图时出现了讲述不全面的现象。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对同学提出的个性问题做以总结。作者简介战永超,1975年生。199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本科学历。现任哈尔滨市第六十三中学历史教师,中教二级。教学风格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2005年被评市转化后进生先进个人。2004年参加南岗区第二十届教学百花奖获优秀
16、课改课,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获国家、省、市级奖,参与的科研课题分获国家级、省级结题证书。2005年被评为省级先进科研实验教师。板书设计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被编入历史板书集粹一书中,参与并编撰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同步训练。教研员点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思路,利用课前的“师生共同备课”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时代性。教师能够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无论是“八荣八耻”,还是“西部大开发”都在教学中适时适度的表现出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时代感,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景剧设计的较好,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建议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也要关注学生提出的个性
17、问题,因其问题也有代表性。活动课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教案作者:周赫来源: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历史组发表时间:2007-5-21 22:05:47访问次数:951 课外活动目的思想教育: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能使学生亲身的感受发生在身边的历史,与真实人物直接接触,比听讲、阅读更具有直观性,使他们了解的实际生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切身感受,从现实生活那里吸收丰富的思想营养。知识传授:初中生社会生活经验范围狭小,对于课堂上所学习的历史知识缺乏亲身体验,通过了解身边的历史的“历史”亲身体验感受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之
18、外,还可增加学生见闻、开扩学生的眼界。能力培养:课外活动对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从当前教改的高度看,特别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历史课外活动就有其十分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智能和特长的,具有吸引力的校内各外种教育活动。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重点和重点课外活动重点:活动内容的思想性要寓于知识性之中,要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同时还应考虑中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以及活动内容与课内知识的联系。课外活动难点:历史课外活动应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力求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三者很好结合起来,这是
19、搞好历史课外活动成败的关键。活动准备首先,班级学生在自愿基础上分成小组,每组6?8人。以组为单位选择活动内容自拟题目(内容:1、通过收集个人不同时期的照片了解个人的“历史”;2、通过对家庭成员的调查,了解家庭的“历史”;3、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了解就读学校的“历史”;3、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了解身边文物遗址历史)。其次,教师应在进行调查、参观、访问以前,对学生进行适当训练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明确目的、制定计划、规定范围等。教师应使学生对采访和访问的对象有所认识和了解。学生如果事先对参观访问对象毫无认识,只靠教师临时解释,在调查参观访问过程中常会产生困难,不知道注意哪些问题,不知怎样观察和提问。否则
20、,学生就会无目标、无要点地一味追求趣味而忘记活动的教育意义。第三,教师应对采访对象的背景、基本情况应有所了解,有些被采访的场所有说明文件,教师应搜集利用,作为学生理解对象的辅助。以便指导学生访问。也应把学生的学习需要、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向被访问的对象预先说明,并针对学生的教育需要,提出明确希望和要求。活动的计划与日程也由教师与对方共同商定,使采访与访谈有适当的程序。第四,在调查参观访问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钻研,检查成绩,以巩固收获,并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研究,做出完善的结论,以达到提高知识技能和思想认识的目的。各组分别对调查采访活
21、动地点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整理。,按历史的时序编制成相应的“历史”展品备用。展品可以用图表、数据和符号形式,甚至可以用音像或制作成MICROSOFTPOWERPOINT幻灯片。第四,此种活动一定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纪律,注意安全.活动过程(导入)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历史情结,正如孩子出生要知道自己的母亲,浪迹天涯的游子难以忘却故土。寻根意识、历史意识、家园意识都表现出对历史的依恋。你最感亲切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事物,你想对它们有更深入的了解,就需要探究这些事物的历史。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了解身边的历史不仅可以感受浓厚的乡情。还能从中汲取营养,还能以前事为
22、师,努力获得其教益,有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给予大家精神上的磨砺和馈赠。首先,在参观访问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钻研,检查成绩,以巩固收获,并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研究,做出完善的结论,以达到提高知识技能和思想认识的目的。其次,各组分别介绍本组所寻访有关内容,展示收集到的各种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整理。每组选出代表按历史的时序编制成相应的“历史”利用用图表、数据和符号形式,以及音像或并制作成MICROSOFTPOWERPOINT幻灯片等详细介绍。第三,在活动结束后,以进行座谈讨论,撰写书面报告。第四,要使历史课外活动有蓬勃生机,除了内容具有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六 秦汉 开拓 西域 丝绸之路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3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