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轮复习导学案.doc
《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轮复习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轮复习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桥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教学案 专题五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直接原因)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二、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时间、人物: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文献: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改革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主要内容: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度,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同时负
2、担一定的义务。组织上: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管理。农民由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转为受地方政权控制。改革评价:性质:是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进步性: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使广大农奴获得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局限性:改革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也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严重影响资本主义发展速度,使之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特点。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农民受村社的严格管理,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三、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
3、程的影响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司法和军事)措 施影 响政治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设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规定严格的财产限制,有利于贵族和资产阶级,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维护贵族、地主利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迈出了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第一步。司法废除等级法院,还建立陪审法庭和律师制度,但仍保留了农奴制的烙印。军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取代过去的募兵制,建立西式军事管理体系。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农奴制残余相交织。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工业:19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纺织业最为发达;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巴库成为重要石油产地。形成新的
4、工业区,铁路建设发展快。农业: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原因: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资金。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借鉴西欧技术。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典型例题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
5、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回答:(1) 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2分)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2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3分)(3)材料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单元 1861 俄国 农奴制 改革 一轮 复习 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3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