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简史.docx
《世界电影简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电影简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影的诞生及世界电影简史导言:什么是电影?对于生活在二十世纪末的人来说,电影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个 人在他的一生中都要看无数的影片:有时候是坐在电影院里欣赏,有时候是通过 别的渠道观看。但不管怎样,只要我们愿意,基本可以不受什么约束的看到电影。 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电影相比于上世纪初而言无论在画面、音质方面也都要逼真 和精美很多。然而,人们对电影的认识并不相同。有的人把它把它看作神圣的艺 术,有的人把它当作一种娱乐,更有的人把它当作一种商品,一种工业化的生产。 那么,我们这门课程中如何理解电影的概念呢?据电影艺术辞典的解释,电影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 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
2、物的影象(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以及 还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象(以及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这是 从技术角度对电影作出的解释。然而,对于一个普通的电影观众来说,他所关心 的恐怕更多的不是电影的技术,而是由这种技术所提供给他的电影作品。因此, 技术之外的另一种界定方式就是必要的。同一本辞典还有“电影艺术”这一条目 是这样解释的:“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 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这两个解释概括了电影两 个方面的内涵。在这里,为使大家能更好的欣赏电影,我们更多的是从艺术这一 角度来解释电影,把它看作一门艺术。我们对电影的
3、理解是:电影是由记录在胶片上(或磁带、光牒上)经过编辑 剪接的一系列活动的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画面来塑造形象、表达意念、再现 和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仔细分析这个定义,我们可以了解电影的特性。首先,电影是一门艺术。既 是艺术,电影就应该塑造自己的艺术形象,电影塑造形象的方法是一个个活动的 画面。当然,这些画面并非互不相关,它们是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他们的 前后顺序是经过电影的制作者按照自己讲述故事或表达意念的需要精心安排的。 它也象其他所有的艺术一样,能够塑造形象、表达意念,再现和反映生活。“电影是唯一可以让我们知道它的诞生时间的艺术。” 1895年12月28日,在 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
4、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厅里,两个姓卢米埃尔的年青人当众展 示了他们发明的电影放映机,并向大家放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短片火车到站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可以想象,当人们从眼前的银幕上看到一个个活 生生的人物会走会动时,他们的惊异程度。卢米埃尔兄弟因此名声大噪(如图: 1-1:卢米埃尔的手提电影放映机)从这一天起,电影,这门年青的艺术形式就 正式宣告诞生了。图1T从最初的纪录手段到成为一门全方位的反映生活的艺术,电影在百多年的进 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这之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电影一直影响着世界电影的发 展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电影,包括香港电影为世界电影的发展繁荣作出了 自己的贡献。一.电影艺术的确立电影发
5、明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只是把它看作一种记录现实的手段,卢米埃 尔兄弟用它拍摄了一些纪录性的短片:工厂大门婴儿喝汤火车进站 等。这些影片都是对生活场景的忠实纪录,没有作什么艺术加工。如工厂大门 一片中,镜头对准工厂大门,真实再现了工厂下班的情景:先是男女工人或步行 或骑车相继离开,接着工厂主乘汽车离开,最后看门人出来,将两扇大门关上。卢米埃尔兄弟所拍的这些影片严格说起来还没有把电影当作一种艺术,它们 只是对生活的简单实录。卢米埃尔本人也说:“我所选择的题材,可以证明我想 做的只是在下生活。”可见卢氏所信奉的记实性原则。卢氏的这一做法险些将电 影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断送在襁褓之中。因为电影最初中引起
6、轰动是因为观众对 能从银幕上看见活生生的人物活动感到好奇,他们来看电影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而当好奇心满足之后,他们便开始对电影感到厌倦,认为它也不过如此,没有什 么新东西。于是观看电影的人渐渐少起来。真正突破电影记实性局限,将其与戏剧艺术联系起来,从而为电影找到了一 条新的出路的是法国的乔治梅里爱。梅里爱是法国一家专演魔术和戏剧的剧院经理。当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 机问世后,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久,他就自己买了一部电影放映机,并在自 家的庄院里建造了一座电影摄制场。从1897年到1012年,梅里爱在这个摄影场 工作了 15年,用舞台排演的方式拍摄了 400多部影片。和卢米埃尔兄弟的拍片原则不
7、同,梅里爱注重电影的假定性,将戏剧因素引 入电影,用电影来讲述故事。其作品有灰姑娘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 记(如图1-2:乔治梅里爱月球旅行记法国1902)海底两万里等。 他的这些影片吸收了戏剧艺术的长处,将故事情节引入电影,把戏剧艺术的剧本、 演员、服装、道具、化装、场景、机关装置、景幕划分等都系统的用于电影摄制 之中,首创用人工布景来摄制电影,克服了电影诞生时仅仅作为记录手段的局限, 增强了电影的艺术品格,为电影最终成为一门艺术作出了贡献。他的这些尝试在 某种意义上拯救了电影。使观众不仅重新回到电影院,而且开始将它作为一门艺 术来欣赏。电影,这门年轻的艺术,从此走上了崭新的发展道路。图12二
8、.无声故事片发展时期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以后,1908年一1927年,电影进入无声故事片发展时 期。这一时期的电影处于全盛阶段。涌现出一大批闻名于世的电影艺术家。他们 在艺术上不断探索,拍出了一批流传于世的电影名作,极大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 现手法。这之中,贡献最为突出的要算美国的格里菲斯、卓别林和前苏联的爱森 斯坦。(一) 格里菲斯大卫格里菲斯(1875-1948),美国著名导演。其代表作为一个国家 的诞生和党同伐异。格里菲斯对电影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电影从戏剧中解放出来,使电影真正成 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其标志是把组成电影的基本元素由场景变成镜头,由此便产 生了镜头的剪接,也就是蒙太奇。前面说过,
9、梅里爱在拍摄电影时,所拍的都是舞台剧,也就是将摄影机固定 在舞台前的某个位置,由始至终将舞台上的表演摄录下来。这种电影,事实上是 固定视点的戏剧表演,未能脱离戏剧的束缚。格里菲斯是第一个自觉运用蒙太奇手法来拍摄电影的人。奠定他电影艺术大 师地位的是摄于1915年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一部奇特的影片。诚如美国电影理论家约翰劳逊所 说:“从未有过一部影片会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内容的反动性之间存在着这样触目 的矛盾。”影片表现出严重的种族主义倾向,颠倒黑白的描写美国南方的白人受 到黑人的迫害,奋起组织三K党的故事。但它在艺术上的地位却不容忽视。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镜头为基本组成单位的长故事影片
10、。全片由一千多个镜头组成, 在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在运用交叉剪辑技巧的平行蒙太 奇,在设置悬念、营造惊险刺激的紧张气氛上获得了戏剧难以企及的艺术表现力。 如著名的“最后一分钟救援”便首次出现在这部影片的结尾。卡梅伦全家被一群 黑人士兵围困在原野上一座孤零零的小木屋里,三K党人闻讯前往救援时,银 幕上交替出现黑人士兵围攻木屋的画面,卡梅伦全家拼死抵抗、焦急万分的画面, 以及三K党马队疾驰而来,前往救援的画面。三组画面的交替出现造成了紧张 激烈、宏伟壮观的救援场面。它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情绪,使他们一方面为濒临险 境的卡梅伦全家担忧,一方面又暗暗盼望援兵能及时出现。最后,当援兵终于在
11、 最危急的关头及时出现,被困者获救时,观众心理上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种“最后一分钟救援”的手法,直到今天仍被电影艺术家广泛使用。除此而外,一 个国家的诞生在镜头的运用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它创造性的运用推、拉、 摇、移、跟多种拍摄手法,将远景、全景、近景、特写等镜头和谐地连接起来, 既注意整体场面,又注意具体细节,整体与局部相互协调补充,收到了良好的艺 术效果。如影片结尾表现卡梅伦一家被围困的情景。先用远景展现一座孤零零的 小木屋,然后推至中景,表现屋里人紧张窥视屋外的情状,最后推成室内物件的 特写。这种叙事手法,后来也成为电影叙事的经典手法之一(如图1-4:大卫格 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美
12、国1915)来了巨大的声誉。1916年,他又摄制了一个国家的诞生为格里菲斯另一部不朽之作党同伐异。与一般影片不同,该片独出心裁的将四个故事组 和在一起。这四个故事是:“基督的受难”,讲耶酥被人出卖,钉在十字架上; “巴比伦的陷落”,讲述宗教排斥和战争使巴比伦最后沦陷。“圣巴托罗米节大屠杀”,讲法国皇帝查理九世时代,人们在宗教上不能容忍异教徒而引致的 宗教大屠杀;现代故事“母与法”讲一个工人被诬告杀人并判处死形,临刑前得到昭雪,终免一死。格里菲斯想用这四个故事来说明:仁爱给人类带来幸福,排 斥异己则必然导致灾难。人们应宽容、博爱,不要互相仇恨和残杀。值得注意的 事,影片的这四个故事不是分别从头到
13、尾出现,而是以平行剪辑的办法同时出现。 而且,故事的节奏是逐渐加快的。最初,四个故事各有一个完整的段落依次展现 在银幕上,且四个故事在切换时都插有一个母亲摇摇篮的全景镜头。随着剧情的 发展,每一段落的长度逐渐缩短,四个故事交替切换的速率开始加快,摇摇篮的 镜头也被取消了。当最后的救援开始后,四个故事便以镜头为单进行切换,节奏 越来越快,剧情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关键时一个画面可能只有半秒便一闪而过。 这种快切的平行蒙太奇给人一种强烈而独特的感受。格里菲斯这样谈到他的意 图:“四个故事在开始时是四条分别从山上流下来的河流,它们分散地缓慢而平 静地流着;随后他们逐渐接近,愈流愈快;到最后它们汇合成一股
14、惊心动魄、情 感奔腾的急流。”这种在时间、空间和情节线间的大幅跳跃突破了戏剧美学的“三 一律”而充分运用了电影在转换时空上的自由性,代表了格里菲斯电影艺术的最 高成就。(二)卓别林与喜剧电影的兴盛电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之后,放映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在美国,逐渐形成 了大制片厂制度和明星制度,并出现了种种电影类型,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喜剧 片。查理卓别林(1889-1977),著名的喜剧电影大师,188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一个贫困的演员家庭,1913年进入美国好莱坞,从此开始他的电影生涯。卓别林一生总共拍摄了 80多部影片,其代表性的影片有淘金记(1925 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
15、936年)、大独裁者(1940 年)等,他的影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卓别林的电影常常在笑声中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对资本家的残酷 剥削进行鞭挞,对劳动人民的悲苦无告寄予深切同情,揭示出他们的身上善良美 好的品质。如影片摩登时代就揭露了资本家的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下层人民 在重重重压下的苦苦挣扎。在他的影片中,他塑造了一个个子矮小、头戴大礼帽,身穿破旧西装和过于肥大的裤子,手拿一根手杖,走路动作都很滑稽可笑的贫困 的流浪汉的形象。(如图1-3:查尔斯卓别林塑造的“流浪汉”形象)图1 3这个流浪汉一生命运多蹇,总是处在失业和失恋的困境里。在马
16、戏团里, 他爱上了马戏团的舞蹈演员,但她后来却爱上了走钢索的小伙子,把他忘得十干 净净;在城市之光里,他爱上了瞎眼的卖花女,乔装成富翁拿钱给她治病, 自己却被抓进了监狱。待他出狱后,卖花女的眼已治好,他却不敢与之相认。当 卖花女认出眼前的流浪汉就是曾经给过她帮助的“富翁”时,他尴尬得无地自容; 在摩登时代中,身为工人的他更是被资本家的残酷剥削逼得发了疯,被送进 了疯人院。但这个流浪汉仍然非常善良诙谐,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对这一形象的 塑造倾注了卓别林对下层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如图1-5:摩登时代美国1936)图152 .悲喜剧结合的风格。卓别林的电影总是用喜剧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悲剧性命运,达到“笑中
17、有泪, 泪里含笑”的艺术效果。如淘金记中,在冰天雪地里被困在小木屋中的查理 煮吃自己的大皮靴的场景。他端坐在桌子前面,一手拿刀,一手拿叉,好象绅士 般姿势优美的切开鞋底,叉起鞋带,津津有味的吸着鞋钉,细嚼慢咽,兴致盎然。摩登时代中,查理被“吃饭机”折磨;查理被机械动作折磨得失去控制,到 处用扳手去“加固”女秘书裙子上的扣子、别人的鼻子等等。这些镜头一方面以 大胆的夸张手法让人忍俊不禁,一方面又让为人物的不幸遭遇感到辛酸。(如图 1-6:淘金记(美国1925)图1 63 .大胆的夸张手法。如前述淘金记里查理津津有味吃破皮鞋的场景,摩登时代里查理精 神失常后的追逐与舞蹈,都是卓别林影片夸张性表演的
18、神来之笔。(三)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蒙太奇的实践虽然始于美国,但格里菲斯并未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和总 结,首先提出并对蒙太奇理论作了深入研究的是以谢尔盖爱森斯坦为代表 的前苏联电影艺术家。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就是爱森斯坦运用其蒙太奇理 论拍摄的一部经典之作。战舰波将金号拍摄于1925年,是为纪念1905年俄国革命而拍摄的。 影片描绘了俄国1905年革命期间沙俄黑海舰队波将金号装甲舰水兵们的起义斗争。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都很引人注目,人们把它的问世看作是震撼 世界的重大事件。战舰波将金号对电影艺术的杰出贡献,集中表现在视觉形象的创造 和镜头的蒙太奇组接这两个方面,而这两者正是电影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 之
19、所在。尤其在电影镜头的组接上,战舰波将金号更充分显示了蒙太奇 隐喻、对比、创造动作、创造节奏、创造时空等等艺术功能,成为电影艺术 的经典。如著名的“敖德萨阶梯”一场戏中,爱森斯坦将沙皇士兵追逼屠 杀人民的镜头、人群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的镜头、中弹倒下的群众的镜头、 血迹斑斑的阶梯的镜头、载着婴儿的婴儿车滑下阶梯的镜头,等等镜头不断 交叉剪接在一起,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惊心动魄叙事的节奏,给观众造成 了强烈的心理冲击,激起他们对于残暴沙皇军队的无比憎恨。(如图1-7:战舰波将金号(前苏联1925)图1 7三.好莱坞的黄金时代(一)有声片的出现无声影片由于没有声音,只能依靠形体动作和字幕来进行表达,
20、这在一 定程度上减弱了环境的真实气氛和画面的逼真性,影响了电影的艺术效果。 随着观众的审美要求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声电影的出现成为必然趋 势。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影片爵士歌 手,从而使电影这个“伟大的哑巴”发出了声音,加强了电影表现力,给 电影艺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有声电影的发展是电影的必然趋势,但它出现后并不是马上就得到所有 人的认同。由于制片商的急功近利,声音进入电影之初,他们就急于利用观 众对声音的好奇,拍摄了大量舞台排演的歌舞片,里面充满了粗制滥造的歌 唱与对白。这一做法差点毁了电影这门年轻的艺术。很多电影大师愤怒的看 到无声电影时期很多优秀的
21、表现手法被弃之一边,认为声音的出现摧毁了电 影的艺术性。卓别林就是激烈反对电影声音的一个。他在有声片出现后仍然 拍摄无声片,并把它看作是一门最完美的艺术。后来在众多电影大师的共同 努力下,早期有声片的这种不良倾向才得到改变,有声电影的发展走上正轨。1935年,第一部彩色片浮华世界问世。从此,电影具备了影象、声 音、色彩三大元素,日益发展成熟起来。(二)好莱坞的建立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州,这里阳光充足,环境优美,非常适合电 影拍摄,是当今世界闻名的电影中心。它的建立是在本世纪初。当时美国电 影业的中心最初在纽约,以爱迪生等为主在此组成了一个电影专利公司,垄 断电影的制作发行。一些小电影厂不愿
22、受它的控制,就逐渐离开纽约,搬到 了好莱坞。后来,一些大公司也纷纷搬迁到了这里。这样,到二十年代,好 莱坞已成为美国的电影制片中心,形成了以米高梅、雷电华、华纳兄弟、迪 斯尼、20世纪福克斯、哥伦比亚、联美等八大影业公司雄距的格局,他们垄 断美国电影的制片与发行,建立了完整的大制片厂制度和明星制度。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将电影生产规范化,从而出现了名目繁多的类型 电影,如喜剧片、西部片、歌舞片、传记片、爱情片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性 的是前三种。喜剧片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受欢迎的类型电影。早在无声片时期,就出现 了麦克塞那特、查理卓别林、勃斯特基顿等喜剧大师。有声电影出现 后,卓别林仍坚持用拍出了城市之
23、光摩登时代等优秀的默片。1034 年,卡普拉导演,克拉克盖博主演的爱情喜剧片一夜风流也大获成功, 获得当年奥斯卡改编、导演、男女主演和制片五项大奖。(如图1-8 :弗兰 克卡普拉一夜风流美国1933)西部片是典型的美国影片。它是以美国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人开发西部 荒原的历史为背景,表现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斗争。影片展现绮丽的西 部风光,故事往往具有传奇色彩,结尾也总是坏人被英雄人物歼灭。早期最 著名的西部片是关山飞渡。歌舞片,有声片出现后,好莱坞拍摄了大量歌舞片。在30年代美国经 济的大萧条时期,歌舞片以豪华的歌舞场面、金法碧眼的美女和充满浪漫色 彩的男女爱情来吸引观众,给观众提供了一个逃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 电影 简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3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