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色谱.ppt
《现代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色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色谱.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超临界流体:当一种流体处于其临界点的温度和压力之下,则称之为超临界流体。特点:密度接近液体萃取能力强 粘度接近气体传质性能好,3.4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什么是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简称SCF),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三种相态-气相、液相、固相。事实上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物质就会出现超临界状态。物质的临界状态是指其气态与液态共存的一种边缘状态。在此状态中,液体的密度与其饱和蒸汽的密度相同,因此界面消失。,液、气两相成平衡状态的点叫临界点。在临界点时的温度和压力分别称为临界温度Tc临界压力Pc。超临界流体
2、是指超过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状态的流体。如果某种流体处于临界温度之上(即TTc),无论压力多高(即PPc),也不能液化,这个状态的物质常常不称为气体或液体,而被称为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简称SCF)。,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使其在超临界状态下,与待分离的物料接触,萃取出目的产物,然后通过降压或升温的方法,使萃取物得到分离常用萃取剂极性萃取剂:乙醇、甲醇、水(难)非极性萃取剂:二氧化碳(易),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思想,临界点:T:304.1P:73.8 bar优点:缺点:临界条件温和 设备投资大产品分离简单无毒、无害不燃无腐蚀性价格便宜,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up
3、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实验室用超临界萃取设备,大型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咖啡因萃取植物油:胚芽油、玉米油、亚麻酸天然香料:杏仁油、柠檬油啤酒花尼古丁,超临界流体的应用,第四章 色层分析法,色层分析法又称为层析法或色谱分析法。它是利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分离、分析多组分混合物的一种分析方法。4.1概述4.2吸附色层法(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4.3分配层析(distribution chromatography)4.4离子交换层析4.5凝胶过滤层析4.6亲和层析4.7气相层析,4.1 概述,4.1.1发展史 色
4、层分析法最早始于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在研究叶绿素时,让叶绿素的石油醚提取液通过装有CaCO3的管柱,并继续用石油醚淋洗,他发现由于CaCO3对提取液中的色素的不同吸附能力,在CaCO3上形成多个不同的色带。以后的30年这一方法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31年,R.Kuhn等人用色层分析法分离复杂的有机混合物时,这种方法才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一方法现在已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领域有效的分离分析工具之一。,4.1.2语源学,chrome意为“色彩”,graphy源自希腊文,意为“写”。色谱为层析的同义语,都是从英语chromatography译来的。层析(色谱)c
5、hromatograpby,4.1.3原理,层析法是利用不同物质理化性质的差异而建立起来的技术。层析系统都由两个相组成:一是固定相,它或者是固体物质或者是固定于固体物质上的成分;另一是流动相,即可以流动的物质,当待分离的混合物随溶剂(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由于各组份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与两相发生相互作用(吸附、溶解、结合等)的能力不同,在两相中的分配(含量对比)不同,而且随溶剂向前移动,各组份不断地在两相中进行再分配。,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力越弱的组份,随流动相移动时受到的阻滞作用小,向前移动的速度快。反之,与固定相相互作用越强的组份,向前移动速度越慢。分布收集流出液,可得到样品中所含的各单一组份,
6、从而达到将各组份分离的目的。,4.1.3原理、构成层析法的条件 色层法应具备的因素或条件是:1.具有两相 2.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差异 3.多次冲洗或展开,4.1.4分类按两相所处状态分类,2.按固定相的使用形式(即实验技术)分:柱层析、纸上层析、薄层层析3.按分离机制分(即物理化学性质):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 过滤、其它层析(如亲和层析)等。4.按展开方式分:洗脱法、迎头法、置换法,4.2吸附色层法(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吸附是在1909年提出的一个术语,指在固体或液体内部或表面的选择性传递。在吸附过程中,气体或液体中的分子或原子或
7、离子扩散到固体表面,通过与固体表面的氢键或弱分子间力作用而吸附,被吸附的物质称为溶质,而固体材料成为吸附剂。吸附层析:是指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吸附剂组成的固定相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作用下发生吸附、脱附、再吸附、再脱附的反复过程,由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不同吸附力而使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吸附层析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方法。吸附层析是各种层析技术中应用最早的技术。吸附剂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再生,吸附设备简单。,吸附层析通常采用柱型装置,将吸附剂装在吸附柱中,装置成吸附层析柱。层析时,欲分离的混合溶液自柱顶加入,当样品液全部进入吸附层析柱后,再加入洗脱剂解吸洗脱。在洗
8、脱时,层析柱内不断发生解吸、吸附、再解吸、再吸附的过程。,4.2.1原理,吸附层析是通过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吸附、脱附作用而实现分离的。这种吸附作用是一种物理吸附,通常是单分子层或双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它包括几种作用力,被分离样品与吸附剂之间相反电荷基团与基团之间的静电引力,氢键、偶极分子之间定向力及范德华力等。在不同条件下各种作用力的作用强弱各不相同,占主要地位的作用力可能是一种也可能几种力同时起作用。,4.2.2吸附剂的类型,吸附剂一般是多孔性的微粒状物质。吸附剂的多孔结构、粒度和离子形状是影响色层系统特性的基本因素。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硅酸镁、聚酰胺、硅藻土等。,4.
9、2.3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一般是洗脱吸附柱的溶液,需要满足一下要求:稳定性好,黏度小,易于分离,易于洗脱所有分离组分。流动相的洗脱作用实质是流动相分子与被分离的溶质分子竞争占据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的过程。强极性的流动相分子竞争占据吸附中心的能力强,具有强的洗脱作用。非极性的流动相分子竞争占据吸附中心的能力弱,洗脱作用弱。在选择洗脱剂时,还可以由各种溶剂按不同配比配成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因此,流动相的种类很多,在实践中,一般从极性小到极性大,通过实验来选择溶剂。,4.3分配层析(distribution chromatography),分配层析:是指在一个有两相存在的系统中,利用不同物质的分配系数
10、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方法。在层析分离过程中,这两种互不混溶的溶剂之一为流动相;另一种是吸收在载体中的溶剂,这种溶剂是键合在载体中,再层析过程不流动,为固定相。,例如:硅胶上键合水位固定相,环己烷和丙酮混合液为流动相分离氨基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支持物上形成部分互溶的两相系统。一般是水相和有机溶剂相。常用支持物是硅胶、纤维素和淀粉等,这些亲水物质能储留相当量的水。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都能溶解,但分配比率不同,展层时就会形成以不同速度向前移动的区带。,4.4离子交换层析,支持物是人工交联的带有能解离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如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素、离子交换凝胶等。带阳离子基团的,如磺酸基(SO3H)、
11、羧甲基(CH2COOH)和磷酸基等为阳离子交换剂。带阴离子基团的,如DEAE(二乙基胺乙基)和QAE(四级胺乙基)等为阴离子交换剂。,是指用交联剂使2个或者更多的分子分别偶联从而使这些分子结合在一起,离子交换层析只适用于能在水中解离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对于蛋白质、核酸、氨基酸及核苷酸的分离分析有极好的分辨力。离子交换基团在水溶液中解离后,能吸引水中被分离物的离子,各种物质在离子交换剂上的离子浓度与周围溶液的离子浓度保持平衡状态,各种离子有不同的交换常数,K值愈高,被吸附愈牢。洗脱时,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如改变pH,增加盐浓度,离子被取代而解吸下来。洗脱过程中,按K值不同,分成不同的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分离 技术 临界 流体 色谱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30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