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教材分析.ppt
《物质的变化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变化教材分析.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5/24,1,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教材分析,2023/5/24,2,从单元页确定重难点,物质不停运动和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吗?物质的变化非常奇妙,探索其中的奥秘。,2023/5/24,3,2.1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2、物质发生了变化,3、米饭、淀粉、碘酒的变化,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铁生锈了,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物质变化与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也不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淀粉和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变化与水和空气有关,产生新物质,与水、空气隔绝,与人类关系紧密,2023/5/24,
2、4,六下第二单元知识点,科学概念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2、认识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科学探究1、探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应属于哪种变化(如糖溶于水,铁生锈等)2、探讨蜡烛燃烧前后的物质变化情况3、探讨铁生锈的原因、过程和防止办法,2023/5/24,5,2.2 生活中的科学,1、会判断生活中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如蜡烛融化是物理变化,蜡烛油燃烧是化学变化。木材加工、热胀冷缩、物质溶解、生产水泥、燃放烟花等属于什么变化。2、生活中防止铁生锈、减缓铁生锈的速度的例子。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如刷漆,观察自行车上的防锈措施。,
3、2023/5/24,6,“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2023/5/24,7,一、单元概述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形状、体积、状态等物理性质方面的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化学性质上的变化,即产生了新物质。,2023/5/24,8,概念的关系图可以表示如下: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
4、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2023/5/24,9,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
5、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习。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2023/5/24,10,本章科学概念.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
6、题。,2023/5/24,11,第一课 我们身边的物质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2023/5/24,12,第二部分:物质在变化 这部分的内容,也是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编排的。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的现象,概括出物质都在变化。同时,发现有些物质变化较快,有些物质变化较慢。教科书希望学生通过讨论岩石、房屋、马路的变化速度,理解一切物质都在变化的观念。第三部分:让物质发生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绝对的,有些是自然发生的,但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这部分的内容,讲解的是人为因素可以造成物质的变化,要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物质的不同变化,为后面的学
7、习打下基础。,2023/5/24,13,第2课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是继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沙和豆子的混合,看不到明显的变化,而这个活动通过加热白糖,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变化。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是否产生。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混合沙和豆子是铺垫。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2023/5/24
8、,14,第一部分: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沙和豆子混合后,会发生变化吗?”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猜测和判断对不对,并不重要。即使学生的看法一边倒,但是“有什么证据说明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想办法分离沙和豆子,寻找证据,根据观察到的事实,确认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变化很不明显。,2023/5/24,15,第二部分: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到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在加热
9、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在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气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这个现象,也希望学生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到,这又与前一节课中的观察内容联系起来。,2023/5/24,16,第3课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学生对米饭太熟悉了,对米饭的味道了如指掌。或许有一部分学生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会出现甜味,这是怎么回事?本课就从这个现象开始,引导学生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米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碰到碘酒会产生色合,在这里,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去掌握反应机理,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认识到这种颜色变
10、化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可以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同时,一般学生对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都是很感兴趣的,这有助于他们进行有限度的科学探索。,2023/5/24,17,第一部分:会变味的米饭 平常学生在吃饭的时候,一般不会尝到米饭的甜味。只有我们细细品尝米饭、长时间地咀嚼米饭的时候,才会感觉到米饭产生了甜味。甜味的物质肯定不是米饭,也就是说,米饭在口腔里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第二部分:米饭、淀粉和碘酒 在米饭上滴一滴碘酒,马上会出现蓝色,生成的物质是一种色合物。当学生看到这种现象的
11、时候,就在考虑:为什么会呈现蓝色?是化学反应吗?是不是米饭中的主要成分起了作用?。在这里,我们应该提醒学生,操作时滴管不能碰到米饭和淀粉。,2023/5/24,18,第三部分:淀粉的踪迹 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来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教科书提供的图中有十多种食物,日的是提醒学生,可以检验的食物很多,要尽量利用实验手段进行检验,增加自己的经验。第四部分:制作神秘的信件这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是寻找淀粉的踪迹活动的延续。由于淀粉不溶解于冷水,所以配制淀粉液时,最好用热水溶解,经充分搅拌,静置后,过滤得到澄清的淀粉溶液。,2023/5/24,19,第4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在本课中,
12、当学生混合醋和小苏打时,它们将会看到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看到气泡的产生和听到嗤嗤声。这一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因为小苏打包含有碳酸氢根,当醋酸与小苏打反应时,一种新的物质一二氧化碳就生成了。对二氧化碳的确定,不是采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而是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发现该气体的一些性质,从而做出初步的判断,再结合教科书提供的资料,确定产生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这是一个严谨的分析、推理过程,它可以提醒学生,分析、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必经经过实验验证。,2023/5/24,20,本课有三部分,分别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产生了什么气体”。第一部分: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是白色的细小晶体,
13、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在热空气中,它能缓慢分解,放出一部分二氧化碳;加热至270 度时全部分解放出二氧化碳。白醋是一种无色的液体,由于含有醋酸,闻上去有一股酸味。对两种物质的观察,了解它们的特点,是为接下来的活动作好准备。第二部分: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023/5/24,21,怎样进行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一般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倒好白醋,然后加人适量的小苏打;另一种是先放人小苏打,再倒人白醋。其实两种方法产生的现象是一样的。这个实验在数量上是有要求的,这是考虑到一份小苏打与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 变化 教材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29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