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孟子两章导学案学生.doc
《18.孟子两章导学案学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孟子两章导学案学生.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上课时间: 星期 总第 课时 主编人:张海军 审核人: 陈云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8.两章导学案(学生) 【教师寄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养成自学文言文的习惯。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4.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课时安排】两课时【知识链接】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
2、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
3、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 、教师导引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则气势恢弘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究竟是什么?。二、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 ,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 时期的政治家、 、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元明时被称为“亚圣”。他主张“ ”“王道”“性善论”“ ”。孟子是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2.读准字音寡( )域( )戚( )粟( )畎亩( )傅说( )
4、胶鬲( )空乏(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天时不如地利 天时:( )地利:( ) (2)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 ) (3)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 (4)是天时不如地也 是:( )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 ) (7)得道者多助 得道:( ) (8)亲戚畔之 亲戚:( )(9)故( )君子( )有( )不战 (10)兵革非不坚( )利( )也: (11)寡助之至 至:( ) (12)委( )而去( )之 (13)兵( )革( )非不坚利也 (14)池非不深也 池:( ) (1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 )4.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8. 孟子 两章导学案 学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2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