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服装纺织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哈尔滨服装纺织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服装纺织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哈尔滨服装纺织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分析/实施方案报告摘要说明服装业在埃及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出现了反.弹并出现了新的增长。埃及拥有2500多家服装工厂,被认为是第.一大劳动力领域,共有150万劳动者,其中50%是女性。2018年,服装行业出口额达到16亿美元,是该国重要的工业部门;它占非石油出口总额的6.5%。2018年服装出口达到16.04亿美元,而2017年为14.59亿美元,增长了10%,其中50%的服装产量出口到了美国,而30%的服装出口到了欧洲。17年以来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出口需求开始回暖,1-10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01.56亿美元,同比微增0.94%。
2、其中纺织品出口898.28亿美元,同比增长3.3%,服装及其附件出口1311.41亿美元,同比下跌0.62%。以人民币计,今年1-10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保持4.92%的较高增速,其中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7.5%,服装及其附件出口同比增长3.2%。10月单月,我国纺织品出口继续回升,按人民币计,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1431.6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增长主要动力来自纺织品,纺织品出口606.6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增长6%和1.2%。在经历了2015-2016年连续两年的出口下滑之后,17年开始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有所回暖,整体现弱复苏态势。该服装及纺织品项目计划总投资11760.48万元
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105.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43%;流动资金2654.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57%。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23939.00万元,总成本费用18466.95万元,税金及附加218.53万元,利润总额5472.05万元,利税总额6445.35万元,税后净利润4104.0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341.3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6.53%,投资利税率54.81%,投资回报率34.90%,全部投资回收期4.37年,提供就业职位362个。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竞争优势明显,具备完整产业链,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等,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近五年来我国
4、纺织品服装行业出口整体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刺激,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推动纺织品服装行业整体出口增长超9%;同时出口结构发生变化,纺织品出口额占比首次超过服装出口额占比,达到55%。我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目前整体增长缓慢、高度分散,但产业链配套成熟、国际竞争力领先,大浪淘沙中蕴藏着结构性投资机会。我国纺织服装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承接了世界纺织产业的转移,发展迅速,随后在加入WTO以后进一步打开全球市场,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服装消费市场的第一供应来源。近年,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整体增长缓慢,低进入门槛与附加值产业向低成本国家地区外流,行业呈现明显的结构
5、分化。哈尔滨服装纺织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第二章 项目市场前景分析第三章 主要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案第五章 土建工程第六章 公用工程第七章 原辅材料供应第八章 工艺技术方案第九章 项目平面布置第十章 环境保护第十一章 企业安全保护第十二章 项目风险评估第十三章 项目节能方案分析第十四章 进度计划第十五章 投资方案说明第十六章 项目经营效益第十七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附表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附表3:节能分析一览表附表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附表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附表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附表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附表9:营业收入税金
6、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附表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第一章 项目总论一、项目建设背景17年以来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出口需求开始回暖,1-10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01.56亿美元,同比微增0.94%。其中纺织品出口898.28亿美元,同比增长3.3%,服装及其附件出口1311.41亿美元,同比下跌0.62%。以人民币计,今年1-10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保持4.92%的较高增速,其中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7.5%,服装及其附件出口同比增长3.2%。10月单月,我国纺织品出口继续回升,按人民币计,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1
7、431.6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增长主要动力来自纺织品,纺织品出口606.6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增长6%和1.2%。在经历了2015-2016年连续两年的出口下滑之后,17年开始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有所回暖,整体现弱复苏态势。欧美经济温和增长,带动海外消费需求持续复苏。从纺织品服装出口最大的市场来看:美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17年10月美国失业率为4.1%,创下17年来新低,17年以来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稳步上升,消费者信心指数随之回升;欧洲方面,欧盟28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由17年初的-4.3上升至17年9月的-1.6,17年三季度欧盟失业率为7.5%,是自2008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随
8、着美国贸易保护政策担忧的减弱以及欧洲经济缓慢但持续的恢复,外部环境的改善将有利于国内纺织品服装出口销售保持回暖态势,当然随着产业向低成本的东南亚地区转移的延续,我们预计中低端产品出口仍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但国内保留的具备竞争力的中高端产品出口将更受益于海外需求的温和复苏。17年国内棉价区间震荡,内外棉价差在下半年拉大。17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保持区间震荡状态,棉花现货价格基本维持在16000元/吨上下。内外棉价差在17年上半年呈缩窄走势,但自17年6月以来,随着海外棉价的下跌,叠加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因素使得内外棉花价差持续拉大,对国内纺织制造企业利润形成一定的挤压。2017/2018年度我国
9、棉花产量为541.8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8.1万吨;消费量为800万吨,与上年度持平。USDA最新预测2017/2018年度我国棉花产量为533.4万吨,较上年度增加65.3万吨;消费量增加21.7万吨至838.2万吨。预计2017/2018年度新疆棉花产量为450万吨,同比增加11%,内地棉花产量为105万吨,同比增加10%。在内地棉花种植意向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国内棉花总体产不足需,后续仍需储备棉的补缺,考虑抛储,我们预计2017-2018年度国内棉花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截至9月29日,2016/2017年度储备棉轮出工作已结束,累计投放储备棉438万吨,实际成交322万吨,成交率74%,
10、平均成交价格14731元/吨。18年储备棉供应节奏将继续影响棉价波动。11月9日,两部委联合发布2017/2018年度储备棉轮换公告,显示出有关部门对于稳定棉花预期的高度重视,考虑到抛储不打压市场和防止棉价过快上涨的基本原则,中期随着国内棉花库存的逐年下降(2014年以来中国棉花库存自高点已经累计下降超过30%),在需求略有上升(年消费在800万吨左右)、国内棉花总产量增幅有限以及政策不作调整(进口配额、种植补贴等)的情况下,我们预计中长期国内棉价有望呈现重心逐步上移的趋势,棉价的抬升整体有利于纺织制造企业盈利的改善。从棉纺产业链环节来看,16年以来国内外长绒棉价格出现了明显的倒挂,且趋势延续
11、至17年,这对销售在外、采购在内的以长绒棉为主要原材料的棉纺企业毛利率的提升形成一定利好。另一方面,棉纱作为中游产品,今年在下游需求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开始小幅提价,这将带动部分棉纱企业毛利率与净利润同比的恢复。但如果内外棉价差进一步扩大,考虑到棉纱进口没有配额限制,棉纱进口量上升,国内纺纱企业销售可能受到挤压。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拖累有望在18年中期减弱2017年中以来人民币逆转了之前2年对美元的贬值趋势。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基本维持平稳,期间美元中间价最高升至6.95,相较汇改启动前上升超过11%,同期看上半年有4%-5%的贬值幅度,但从17年6月起,随着美元指数的走弱,人民币持续走强,8月美元中间价
12、一突破6.6,全年来看,人民币较年初升值幅度达到3.2%。人民币的超预期升值拖累纺织制造出口企业的毛利率,并增加汇兑损失。在出口产品外币标价不变(主要以美元计价)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将减少核算收入,拖累毛利率表现;另一方面,自15年8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呈现持续贬值趋势,许多出口制造企业逐步减少套保与美元负债,在年初市场普遍形成贬值预期的时候,人民币的升值增加了企业汇兑损失的压力。考虑到基数原因,在人民币汇率后续保持平稳的情况下,预计18年上半年汇率对出口企业收入确认与毛利率仍有一定的拖累,下半年开始随着基数效应的减弱,负面影响也将减少。在下游需求,尤其是出口市场稳步回暖的情况下,17年纺织制造
13、龙头公司保持了产能继续扩张且全球优化配臵的态势。面临劳动力、环保、资金等各项成本上涨的压力,纺织服装制造龙头近几年来产能的拓展主要向低成本优势的东南亚与政策大力度支持的新疆地区布局。相比其他同行,龙头公司的规模和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1)华孚时尚17年已在越南和新疆合计新增产能16万锭达到达到167万锭,到年末预计将达到180万锭左右,整体扩产10%。(2)百隆东方在越南A区三期50万纱锭产能已如期达产,公司继续投资越南百隆B区50万纱锭生产项目,总投资达3亿美元。(3)新野纺织棉纱产能持续扩张,新疆宇华10万锭高档纺纱项目以及新疆锦域10万锭及5000投转杯纺项目产能逐步释放,公司近期公告拟
14、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分两期建设高档气流纺项目,一期主要建设35万锭及相关配套设施、仓储等项目,二期扩产至50万锭并开展相关下游织造产业链项目。(4)伟星股份在孟加拉工业园的第一期工程将在年底建成投产。(5)鲁泰在越南的3000万米色织布和600万件衬衣项目也在分期建设和投产中。环保力度趋严,淘汰落后产能,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将是长期趋势。纺织制造上游印染环节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水耗的重点污染行业之一,具有地域集中度高(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占全国产量95%以上)、行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特点,在这一轮供给侧改革中,以环保为切入口,印染五大省在环保督查前后推出了不少产业政策规
15、划,并且标准的执行日趋严厉。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环保难以达标的中小厂家将会继续淘汰,大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也将不断增加,有利于印染与全产业链配套的制造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的逐步提升,对上游制造的竞争格局与区域集中度都将产生持续的影响。新和效率提升17年品牌服饰的基本面与12-14年类似,结构性分化明显。2012-2014年纺织服装行业面临子行业景气度明显的分化,一方面大众品牌经过两年的去库存、去渠道与电商大发展,收入与盈利增速逐年恢复,走出了像海澜之家、森马服饰这样的白马蓝筹,另一方面中高端品牌在限制三公消费、百货渠道客流压力、经济增速下降等负面因素影响下,收入与盈利持续调整。2016-2017年行
16、业的景气度则出现相反的结构性分化,大众品牌终端零售始终处于低增长态势中,中高端品牌经过库存与渠道调整,持续复苏。回顾行业过去10年的起起伏伏,品牌服饰企业面临“商业周期(库存与渠道)+消费代际周期(主力客群偏好)+经济周期”的同时影响,行业的不断洗牌与更新迭代可能会是常态(每一代人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国民品牌),不少传统品牌将被逐步边缘化。16年四季度以来,以珠宝、中高定位男女装、化妆品等为代表的中高端消费开始出现复苏并延续至17年全年。从数据来看,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累计同比增长2.8%,增速相比上年同期提升了4.8个百分点,相比今年上半年增速略微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
17、服装类零售额累计增长3.6%,增速高于上年同期5.4个百分点;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2%,增速相比上年同期提升了5.1个百分点,其中,化妆品类累计同比增幅最高,达到10.6%,高于上年同期10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3.6%的增速水平相比上年同期也大幅提升。2017年10月份,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了2.9个百分点,比上月提升了3.3个百分点。大众品牌表现平淡,这其中有行业竞争激烈、前期没有像样的调整以及部分龙头公司本身规模基数的提高、内部业务模式转型等多种原因。随着四季度行业冬装销售与电商旺季的来临,预计大众品牌的业绩有望得
18、到一定的改善。未来行业的关注点将在新品牌新品类的延伸、新零售业务的突破、线下渠道与库存调整到位等方面,随着线下渠道的连续调整与库存消化,预计18年大众品牌公司有望逐步恢复稳健增长。渠道调整接近尾声,单店质量明显提升。历经4年的关店、去库存等深度调整,行业整体大规模大范围关店已经接近尾声,淘汰经营不善的店铺、加开大店、升级优质老店等一系列措施下,今年多数品牌的单店质量稳步提升(中高端品牌尤其明显),同店(尤其是直营同店)收入持续改善,内生增长能力不断增强,这为18年起行业整体重回净开店打下扎实基础。从渠道库存来看,除大众休闲、户外以及鞋类等细分行业仍有库存消化压力之外,其他子行业渠道库存基本处于
19、合理范围。线下渠道逐步向购物中心逐步切换。相较于百货商场、街边或社区里的单品牌专卖店等传统渠道,服装消费已逐步转向可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购物中心,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购物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为一体的购物中心成为主流消费场所,街边店、百货商场等购物渠道客流量饱和或趋减,购物中心和多品牌、多品类集合店等新兴渠道发展迅速,这种客流量的迁移对本土品牌渠道产生了显著的牵引作用。2015年-2016年全国新开业大中型商业项目(商业面积在3万平方米及以上)分别达到408家和551家,目前全国已开业大中型商业项目数量已超过4000家,随着全国购物中心供应量的放大,过去相对强势的渠道
20、方逐步开始接纳本土品牌的入驻,今年以太平鸟、海澜之家、森马服饰等为代表的本土品牌都将购物中心作为线下重点拓展方向,预计这种渠道的切换仍将在未来2-3年内延续。线上销售保持高增长,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且平台份额进一步向龙头集中。2017年国内线上零售增速超预期的重回高增长态势,从已经披露的三季度网上零售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国内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3.68万亿,服务网上零售额达到1.2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1%与78.5%,对比2016年全年25%左右的增长,提速明显,而同期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保持在10%左右的平稳增长,前三季度电商占社消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6年同期的11.7%增长至14%
21、,渗透率在17年加速提升。从阿里巴巴披露的天猫的交易数据来看,也可以部分验证17年电商零售重回高增长的趋势:天猫的GMV增速从阿里巴巴上市之后2013年的高点100%以上的增速,回落至2016年35%左右的增长,在17年三季度大幅回升至接近50%的增长。从几家代表性公司的电商数据来看,17年上半年,森马服饰、太平鸟、九牧王和七匹狼线上销售增速分别为50%、46%、31%和25%,同比16年同期增速基本持平,品牌电商线上持续快增长。中高端继续受益消费升级,大众品牌有望在18年见底回升主流消费群体品质化、差异化的需求有望推动中高端品牌终端零售可持续的复苏。这一轮中高端消费驱动的零售数据的回暖,背后
22、既有海外消费回流(奢侈品、珠宝首饰、手表等尤其明显)、房价普涨后的财富效应、宏观经济回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消费代际切换(90后消费偏好明显更高)、中产阶级扩容带来差异化和品质化需求(愿意为优质产品买单)等主力消费群体偏好变化的推动。考虑到大部分中高端品牌服饰企业经过2012-2015年的深度调整,低效店铺与库存出清告一段落,18年有望重回净开店轨道,我们预计这轮中高端服饰的结构性复苏有望在中长期延续。大众品牌服饰最快有望于18年中见底回升。从上一轮大众品牌的库存调整修复历程来看(2011-2013年),从下跌到回暖的调整周期基本在2年左右。国内的大众品牌这一轮的调整始于15年的冬装销
23、售,尽管与上一轮调整面临着不一样的消费环境与主流客群变化,考虑到A股的几家代表性本土大众品牌龙头在今年都推出了积极的业务调整措施和更为严格的财务举措太平鸟在今年计提大额库存减值损失、森马在今年放宽渠道库存回升并且计提库存减值损失、海澜增加计提库存减值损失等,我们预计这一轮大众品牌整体的调整周期将有所缩短,在渠道与库存出清后,18年中期经营质量与利润表有望出现明显的改善。2015年以来国内服装市场整体个位数增长已经成为常态,各子品类存在明显的景气度差异,其中运动、童装保持了不错的增长,休闲、商务等增速放缓,未来在行业蛋糕不会再突飞猛进扩张的情况下,品牌间经营效率与市场份额的竞争将成为主导企业盈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尔滨 服装 纺织品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2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