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doc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6 科利亚的木匣上海市闸北区永兴路第二小学 施莉莉【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一、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
2、: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都了解了什么?生自由说。3. 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说明:直接从课题入手,学习生字“匣”。三年级学生有了初步预习课文的能力了,要做到真正的预习,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要有所检查。二、初读课文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开火车认读字词。媒体出示: 挖坑 冰鞋 斧头 免得 难过 当初 敌人 台阶 3.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随机指导多音字:量、数4.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科
3、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木匣()木匣()5.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简介卫国战争。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说明:本环节教师主要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本文的生词,尤其是多音字。本故事离学生较远,教师也应该有适当的补充,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三、研读课文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3学
4、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4指导第四小节的归属。(这一节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5分段归纳。第一段:(一至三小节)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第二段:(四至十二小节)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第三段:(第十三小节)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小节,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
5、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7.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说明:本环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内容以及思想内涵。要让学生理解句、段和篇的构思脉络,了解过渡段应该如何分配。四、复习巩固1.复习生词2.根据板书,再次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五、拓展作业1.生说说书写需要注意的生字。2.师范写,生练习。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导入新课1.复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利亚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2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