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病研究法-细菌病害的研究法.ppt
《植病研究法-细菌病害的研究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病研究法-细菌病害的研究法.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部分 植物细菌病害研究技术,第一节 植物病原细菌的鉴定第二节 病原细菌的分离培养第三节 病原细菌培养性状观察第四节 致病性测定第五节 细菌的形态观察,第一节 植物病原细菌的鉴定,1细菌病害标本的检查(1)症状的观察 植物细菌病害表现各种类型的症状,不同属的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的症状有所不同。棒形杆菌属细菌主要引起萎蔫,假单胞菌属细菌主要引起叶斑和叶枯(少数枝枯、蔫萎和软腐),黄单胞菌属细菌主要引起叶斑和叶枯,土壤杆菌属细菌主要引起瘤肿(少数其他畸形),欧文氏菌属细菌主要引起软腐(少数蔫萎和枝枯)。这样的区分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是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诊断上是很有意义的。许多细菌性病害的病斑带有
2、水渍状,有时可以作为诊断的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细菌病害都是这样。病部有时有菌脓排出。菌脓灰白色到黄色,珠状或其他形状,干燥后在表面形成菌膜。,第二节 病原细菌的分离培养,植物病原细菌一般都是用稀释分离法。病原细菌在组织中的数量很大,稀释培养可以使病原细菌与杂菌分开,形成分散的菌落,容易分离得到纯培养。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细菌是不适用的,原因是它不能使病原细菌与杂菌分开,杂菌生长快,会抑制病原细菌的生长。稀释分离有以下两种方法。,1.培养皿稀释分离法,取灭菌的培养皿3个,每个培养皿中加灭菌水0.5ml,切取约4mm见方的小块病组织,经过表面消毒和灭菌水洗过3次以后,移在第一个培养皿的水滴中。用灭菌的玻
3、棒将病组织研碎,静置1015min,使组织中的细菌流入水中(配成悬浮液),然后用灭菌的移植环从第一个培养皿中移植3环到第二个培养皿中,充分混合后再移植3环到第三个培养皿中。然后,将溶化的琼胶培养基冷却到45左右,倒在三个培养皿中。冷却凝固后,将培养皿翻转,在适温下培养。培养皿用记号笔注明分离材料、日期和稀释编号。,细菌悬浮液的配法有时影响分离的效果。一般植物病原细菌,用灭菌水稀释是适宜的。有时改用灭菌的生理食盐水(0.85%的NaCl)或肉汁冻培养液稀释比较好。如水稻白叶枯病细菌,用蛋白胨水或粘土悬浮液稀释的,培养后形成菌落的数目比用清水稀释的多。粘土的作用大致是细菌团聚在土粒上,更容易形成菌
4、落。,2.平板划线分离法,取小块病组织,经过表面消毒和灭菌水洗过2次以后,放在灭菌载玻片上的灭菌水中,用灭菌玻棒研碎。静置一定时间,用灭菌的移植环蘸取以上组织液在琼胶平板上划线培养;先在平板的一侧顺序划35条线,再将培养皿转60将移植环灭菌后,从第二条线末端,顺序划出3-5条线。目的都是使细菌分开形成分散的菌落。,划线分离法的关键是要等到琼胶平板表面的冷凝水完全消失后才能划线,否则细菌将在冷凝水中流动而影响形成单个分散的菌落。为了加快消除冷凝水,可以将培养皿在37的温箱中放一二天,或者在无菌的条件下,将培养皿的盖打开,翻转培养皿斜靠在盖上,在50的干燥箱中干燥30min。,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离还
5、需注意:,1分离材料新鲜 要从新鲜的标本和新的病斑分离。存放太久的标本,其中病原细菌的生活力减弱,而腐生性细菌则滋长很快,从这种组织分离到的大都是腐生菌。分离用的标本最好是夹在吸水纸中邮寄,放在塑料袋中保湿是不适宜的。标本保存的时间较长而不容易直接分离成功,可以经过接种后再分离.例如,分离软腐病细菌时,由于腐烂组织中往往杂有大量的腐生菌,可以挑取少许腐烂组织针刺接种在相应的健全组织上,发病以后再从接种的组织上分离。,2适宜的培养基,分离失败的原因,有时是由于培养基不适宜。一般来说,寄生性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要比腐生性细菌严格。同时,一种适宜于纯培养的培养基(细菌群集没有其他杂菌干扰),不一定适宜
6、于分离(细菌分散而单独存在,同时还可能有杂菌干扰)。因此,分离时要选用适当的培养基,有时要用选择性培养基。但有时失败的原因不是培养基的成分不适宜,而是由于培养基的酸度不适当或存放的时间太长。因此,在灭菌后和使用前,最好是再核对一下培养基的酸度。,二、分离培养基,(1)通用培养基:NA培养基(2)属和种的选择性培养基1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一般是用甘露糖醇培养基 甘露糖醇 15g 硝酸钠(NaNO3)5g 硝酸钙Ca(NO3)z4Hz0 320mg 磷酸氢二钾(K2HPO4)2g 氯化锂(LiCl)6g 硫酸镁(MgSO47H20)0.2g 溴百里酚蓝 0.1g 琼胶 15g
7、蒸馏水 1000ml 灭菌后酸度是pH7.2,培养基呈深蓝色。土壤杆菌属细菌的菌落圆形、凸起、发亮,最初浅蓝色,以后深绿色。溴百里酚蓝抑制革兰氏反应阳性的细菌,氯化锂抑制假单胞菌属细菌。以上培养基,已有选择性培养基的作用,以甘露糖醇作为碳源是它的特点。,2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没有特殊的营养要求,许多培养基都可用于分离。常用的培养基有:甘油酪朊水解物培养基 甘油 10ml 蔗糖 10g 酪朊水解物 1g 氯化铵(NH4c1)5g 磷酸氢二钠(Na2HPO4)2.3g 硫酸十二烷基钠 0.6g 琼胶 15g 蒸馏水 1000ml|pH值6.8 由于培养基中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已经
8、有一定的选择性。金氏培养基B(Kings medium B),分离有荧光的假单胞菌 蛋白胨 20.0g 甘油 10.0g 磷酸氢二钾(K2HPO4)1.5g 硫酸镁(MgSO47H2O)1.5g 琼胶 15.0g 蒸馏水 1000ml pH7.2。荧光假单胞菌在培养基中产生可扩散的青或褐色的色素,紫外线照射显示青到蓝色。此培养基也可用于欧文氏菌属(Erwinia)细菌的分离。,Kelmen(1954)TTC培养基:,蛋白胨 10.0g 酪朊水解物 1.0g 葡萄糖 5.0g 琼胶 15.0g 蒸馏水 1000ml pH7.0 分装100ml,灭菌后。加过滤灭菌的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9、(TTC)的水溶液到灭菌冷却到55的培养基中,使浓度最后达到0.005%。青枯菌 P.solanacearum 培养2天后,致病力强的野生型菌落白色,或中间有一淡红色点的菌落;致病力弱或丧失致病力的菌落深红色,边缘带蓝色。,3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蔗糖蛋白胨培养基(Aay wood 1960)蔗糖 2.0%蛋白胨0.5%磷酸氢二钾(K2HPO4)0.05%硫酸镁(MgSO47H20)0.025%琼胶 1.5%蒸馏水 1000ml pH 7.27.4 这是分离Xanthomonas属细菌最常用的培养基,也适用于假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和有些棒杆菌属的细菌,SX琼胶培养基(Schaa
10、d and White,1974)可溶性淀粉 10g 牛肉浸膏 5g 磷酸二氢钾(KH2PO4)2g 琼胶 15g 蒸馏水1000ml 适用于分离可以水解淀粉的X.campestris的致病变种。必要时还可以加1%甲基紫 B 的20%的酒精溶液 lml,甲基绿的1%水溶液 2ml,和环己酰亚胺 250mg,提高它的选择性。,4欧文氏菌属(Erwinia),前面介绍的培养基有许多也适用于欧文氏菌属,以下是对欧文氏菌具有特色的结晶紫聚果胶培养基。将搅碎器预加热,加500ml煮沸的蒸馏水,将以下成分依次加入,低速搅拌:结晶紫的10%水溶液 1.0ml lmol/L氢氧化钠(NaOH)4.5ml 氯化
11、钙(CaCl22H2O)新鲜配制的1%水溶液 4.5ml 琼胶 2g 硝酸钠(NaNO3)1.0g 随后将聚果胶酸钠加入,高速搅拌15s,分装三角瓶灭菌后要立即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干燥后使用。欧文氏菌属细菌有分解果胶酶活性的,形成中间有凹陷的菌落。,5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此属细菌有些是难培养的。酵母葡萄糖矿物盐琼胶培养基(YGM)是很好的一种。酵母浸膏 2.0g 葡萄糖 2.5g 磷酸氢二钾(K2HPO4)0.25g 磷酸二氢钾(KH2PO4)0.25g 硫酸镁(MgSO47H2O)0.1g 硫酸锰(MnSO4)0.15g 氯化钠(NaCl)0.05g 硫酸铁(FeSO47H
12、2O)0.005g 琼胶 15.0g 蒸馏水 1000ml 适用于分离棒杆菌也适用于Xanthomonas。,第三节 培养性状,培养性状对细菌的鉴定是很重要的。不同属的植物病原细菌,它们的培养性状显然不同。不同种的植物病原细菌,很难根据它们的培养性状区别,但可以作为最后鉴别的参考 1.培养性状的描述 培养性状要分别在培养液、琼胶斜面和琼胶平板上观察。描述时,要指明培养基、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等。,1培养液培养性状,肉汁冻培养液常常用来观察培养性状。培养性状主要是指生长量、表面生长情况、色素的产生、有无沉淀和特殊气味等。表面的生长情况包括是否形成菌膜和菌环以及它们的厚度、细菌是否形成团状的漂浮物。
13、培养液表面下生长的情况包括混浊程度,是均匀的云雾状还是形成团粒状和片状的菌团。底部的性状则指有无沉积物和沉积物的形状。,2琼胶斜面培养性状,斜面的培养性状:生长量的多少、菌苔的形状、颜色光泽和粘度,以及培养基的颜色和有无特殊的气味等。细菌学上往往将菌苔的形状分为丝状、念珠状、薄膜状、分枝状和根状等。菌苔的表面有光滑的、不平整的和有皱褶的。菌苔的颜色也不同,质地有粘质的、膜质的或蜡质的。菌苔有透明的、半透明或不透明的,表面有暗色的或发亮的。,3琼胶平板培养性状,了解平板上菌落的特征,有助于判断分离是否正确和挑取所需的菌落。琼胶平板上菌落的观察主要是:形状和大小、颜色和光泽、表面是否隆起或凹陷、边
14、缘的形状、透明度和粘度、培养基颜色的变化等。,2.细菌的色素,非水溶性色素:不能扩散到培养基中,所以菌落表现不同的颜色,而培养基则不改变颜色。黄单胞菌属的细菌能够形成非水溶性的黄色素,所以菌落是黄色的。不能将形成黄色菌落的植物病原细菌都当作黄单胞菌属的细菌。如玉米蔫萎病细菌,曾经分在黄单胞菌属中,但是根据它的黄色素与黄单胞菌属的细菌显然不同,现在已经分在泛生菌属(Pantoea)。欧文氏菌属的细菌,除去有些可产生非水溶性的蓝色素外,有的也能产生非水溶性的黄色素,菌落也呈黄色。有些棒杆菌属细菌也能形成黄色菌落。,水溶性色素:扩散到培养基中就能使培养基变色,其中有些色素是荧光性的。假单胞菌属细菌能
15、否产生荧光性色素,是很重要的分类特征。色素的产生与培养基有关,如在新鲜牛肉配成的培养基上,荧光性色素的产生要比用牛肉浸膏配成的更为明显。为了测定假单胞菌属细菌色素的产生,可用特殊的如金氏培养基,有两种配方:,培养基I 培养基 蛋白胨 2g 2g 硫酸钾(K2SO4)lg 一 甘油 1g 1g 氯化镁(MgCl2)0.14g 一 磷酸氢二钾(K2HPO4)一 0.15g 硫酸镁(MgSO47H2O)一 0.15g 琼胶(水洗)2g 2g 蒸馏水 100ml 100ml 酸度调节到pH7.2。培养基I 适用于观察非荧光性色素,培养基适用于观察荧光性色素。荧光性色素的产生可以直接观察或用紫外线照射观
16、察。,四、细菌的计数,细菌的繁殖量、植物接种和血清学方面的研究都要求知道细菌的数量。细菌计数的方法有:测数器计数法;混浊度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前两种方法是计数活的和死的细菌的总数,后一种方法是测定活细菌数目。,(1)测数器计数法,纽鲍尔(Neubauer)血球计数板是常用的一种。它是一块很厚的载玻片,上面划有每边长为O.05mm的小方格,方格的深度是0.1mm。测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计上有刻度的位置,从盖玻片的一侧加小滴适当稀释的孢子悬浮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每小格中孢子的数目;观察80小格,以它的平均数乘以4000000,就是每毫升悬浮液中孢子的数目。,测定时注意事项:(1)取待测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究 细菌 病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2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