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中医主讲人江西师范大学谢宏维.ppt
《第八讲中医主讲人江西师范大学谢宏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讲中医主讲人江西师范大学谢宏维.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讲 中 医 主讲人:江西师范大学谢宏维,如何区分内科与外科?,最早的内外科之分主要是以动刀不动刀为主要区别,凡是需要动刀的都称为外科病,不需要手术的统称为内科病。内科一般用药物治疗,外科一般用手术治疗。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手术的范围也在发生着变化,分科越来越细,就出现了内外交叉的情况,如胆囊炎、阑尾炎,保守治疗也可以治愈,应该是内科病,但是,却成了外科病,再如肺结核是内科病,后来独立成了结核科,可是待到有结核空洞时,还要由外科来手术治疗;再如口腔科本来是外科范畴的,但是口腔科内却又分出了口腔内科和口腔外科来。再如心脏病本来是内科病,可是,现在的心内科照样做心导管、心脏支架
2、等手术。所以,由于科学技术和医学的迅速发展,医学的各科更趋于交叉,更具有综合性,很难简单地用内科和外科来区分疾病了。目前的内外科之分带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并无明确的分界线。就连医院内部也会因为内外科分科的界限不清而相互扯皮。*英文的内科(Internal Medicine)和外科(Surgery),在所有出现的疾病中,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能够治愈的远远小于人们所认为的,有数据认为是只有11%。这个数字不一定准确,但这的确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的身体,要珍惜自己的健康,要珍惜自己的一生。不要指望生病靠医学来治疗,那是相当愚蠢的想法。,一 两种医学的简要历程 1、中医 中国医学体系
3、的形成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以黄帝内经为标记,说明中国古代的医学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医学体系。这时的医疗手段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以针灸治疗为主要手段的医学活动时期。在黄帝内经中,其哲学指导思想是易经,形成了一部哲学内容十分丰富的医学著作,这也是将中医称为哲学医的主要依据。到了东汉末年,临床医学出现了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全新医学体系。在伤寒杂病论中,以汤方辨证论治为临床主要医疗手段,与黄帝内经时代有了明显的进步和差别。伤寒杂病论对于临床诊断治疗过程有了明确的规范,这就是四诊、八纲、六病辨证论治。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方法至今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无根本性的变革。因此,伤寒杂病论被称为经典著作
4、,张仲景也被称为“医圣”。伤寒杂病论以后,中医的理论发展没有突破性进展,基本上保持着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格局延续至今。中医现在仍然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保持着整体论的特色艰难地生存着,始终处在经验医学阶段,未能进入实验医学的殿堂。,2、西医 西方的医学体系的形成大约在公元前 4-5 世纪,代表人物是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 460 377 年),被称为“医学之父”。其著作是希波克拉底文集。希波克拉底文集也是宏观观察和高度抽象的总结,也都是经验医学,在论述人体时,也特别强调整体观:“人体各部分之间的的结构和功能互为因果,疾病不仅是某一单个器官的病变,每每牵及整个机体,导致全身的不适和机能失调。身
5、体各部位病变可相继引起其他部位的异常。”。其思想与黄帝内经的思想有惊人的相似性,可以说两种医学没有本质的差异。公元 2 世纪以后,即盖伦时代,是东西方医学分道扬镳的开始,西方医学进入了实验医学阶段。盖伦通过实验,来验证人体的情况,这样就开始背离了希氏思想而进入实验医学轨道,这是西医实验医学的开端。在文艺复兴以后,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和运用,人类的观察事物由宏观世界进入了微观世界。在显微镜下,人们看到了以前难以知晓的奇妙世界,这就使西方医学在还原理论的指导下,紧跟科学技术的步伐,沿着实验医学的路子走到了今天,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形成了主导世界的医学。,3、困惑 中医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曾经有过非常辉煌
6、的时期,为人类健康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直至今天,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仍然处于领先的地步,成为某些中医人士骄傲的资本。然而,中医的发展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在近百年的中西医学相遇与碰撞,在经过汇通、结合的浪潮以后,不仅中医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反而节节败退,在中国的医学主导地位丢掉了,落到了需要国家政策保护才能生存的地步。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叫嚷“告别中医”、“中医是伪科学”等等,对中医穷追猛打、不依不饶。中医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临床经验和技艺,为什么落到如此地步?为什么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路在何方?西医是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控制传染病上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遏制传染病的风采让其荣誉无限;生物
7、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达到了可以再造器官或生命体的地步,甚至人类的繁殖也可被列入了生物工程的计划,这种在还原论思想指导下的科学技术发展,简直使人不敢想像,未来人类是个什么样?不过现实告诉我们,病毒和细菌的变异性,使抗生素黯然失色;滥用西药和现代西药的毒副作用,令人望而生畏;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等疑难疾病使西医人士感到棘手;西医医院的高费用现象有增无减,成为国家和个人的头痛之事;医德的沦丧更是治理的难题。妙计安在?,二 两种医学的差异 1、哲学方法论与思维科学 中医学是以易经、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的朴素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为其哲学基础的,西医学则是以还原论为指导思想。不同的哲学思想对应着不同的方法,
8、用不同的方法认识解释客观世界又会产生不同的基础理论。易经是讨论事物生成本源的,阴阳学说是论述事物属性的,五行学说则是分析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的具有确定性能的整体。系统论认为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才是系统呈现整体性的根源。还原论的基本含义就是整体可以分割为多个部分,所有部分之总和等于整体。,西医学方法论的思维形式是抽象思维,而中医学方法论的思维形式首先是具象思维的基础上再形成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所凭借的映象资料是概念,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思维活动。而具象思维的映象资料是物象,是感官对于事物的具体感知,直接加工具体感知觉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因其完全抽象化、
9、概念化而属于高度理性的思维形式。而具象思维是一种未向理性阶段过渡的感性思维。在思辨逻辑方面,中西医学方法论也截然不同。中医学方法论的思辨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注重辩证逻辑,其根本特征是具体同一性,它反映事物包含的多种类、多层次的质的规定性的统一,一可分二,二中含一,相互包容。传统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则体现了辩证逻辑的基本原则。西医学方法论的思辨则遵循形式逻辑,其根本特征是抽象同一性,它是事物单一的质的规定性在思维中的反映,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容混淆。现代科研中严格的定性定量和数学运算化的推理,正是形式逻辑的完美体现。在认知方式方面,中医学方法论利用所有的感觉搜集感性认识资料,这就为认识事物包含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中医 主讲 江西师范大学 谢宏维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25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