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导学案 .doc
《浣溪沙导学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浣溪沙导学案 .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课题诵读欣赏浣溪沙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目标1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2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课前预习学法指导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讲解,了解本诩的内涵,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关链接【作家作品】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与幼子晏几道合称“二晏”,同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
2、,音韵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写作背景】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知识预习一、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这些词语写一段有中心的话。夕阳西下: 。无可奈何: 。似曾相识: 。写一段有中心的话:(1)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2)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3)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示例一:看着夕阳西下了,我又无可奈何的叹息着,在这似曾相识的天气里,我曾经有过多少的徘徊和等待。从某种意
3、义上说,人生便是一种等待。“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等待。年轻的海伦凯特在守候着三天的光明,唯美的海子在期待着“春暖花开”,鲍尔吉原野在寂寞里等待着詹姆斯拉斯特的琴声,贝克特笔下的人们在等待着能带来好运的戈多甚至,每一个人在出生之后便开始等待着那永远不会落空的生命的圆寂。示例二:或许生于夕阳西下的缘故,面对落日,只有无声的叹息,我早在无可奈何中牺牲自己,在那一片似曾相识的欢乐中遗失了微笑,孤寂的影子映在夕阳下显得那么地苍凉,仿佛似一个失了心的魂魄在徘徊、在流荡,在漂泊二、说出诗的大意。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4、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课堂探究一、导入新课北宋初期有一位词人以神童入朝,官至宰相,一生显贵,以“善知人”著称。他生活优裕,喜聚客宴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千古名句。你可知道他是谁?二、整体感知。1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2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
5、?上阙怀旧,感伤年华易逝;下阙惜春,悼念春光难留。3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4文章脉络梳理:一曲新词酒一杯富贵闲适的生活去年天气旧亭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夕阳西下几时回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无可奈何花落去悼惜的情感似曾相识燕归来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小园香径独徘徊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5本词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感受,书写对人生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做到了 情景理 结合,浑然一体。7.词的上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夕阳西下几时回”暗含了怎样的哲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浣溪沙导学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23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