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篇 核心素养的意义(理论)讲解人:申良纯第二篇 核心素养导向性的教学观重建(理论)讲解人:赵 宁第三篇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实践)讲解人:安 晶 徐 岩 高中辉,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解 读,第一篇 核心素养的意义第一节 核心素养,一、核心素养内涵: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道德人生)的基石。关键能力:是一个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智慧人生)的基石。,哲学家罗素认为,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类灾难的两大根源。,无论对于人还是社会发展,能力和品格都是决定性的两大力量,缺一不可。如“人”字。,能力和品格是人类两种最
2、宝贵的精神财富,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表现上交叉,形成上相互促进。在核心素养形成上,强调的是二者的互动和融合。,实际表现而言,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复杂、不确定情境时,能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如实验探究能力,就是个人在各种情境下持之以恒的观察现象,研究问题,形成猜想,假设或解释,通过一系列方法获得数据,对猜想或假设进行反复论证的过程所表现的一种品质(智慧和道德的互动和融合),(一)关键能力,1.能力:心理学角度看
3、,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是保证人们成功进行实际活动的一系列稳固心理特征的综合。狭义的能力指认识能力或智力。从基础教育性质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其核心是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2.能力三个特点:15-18页 遗忘掉的东西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是所谓的能力和素质。有能力的人是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人。带得走的东西内涵丰富,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技能是智力劳动须臾不离的,像钉、锤、锯、刀对工匠须臾不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重要的五项智力劳动技能是阅读、书写、观察、思考 和表达,称为学习上五把“刀锯”,一生受用不尽的无价之宝!能力能增值,能力
4、能产生和创造其他知识、技能和能力。知识树叶,能力树根?中美教育比较:吝啬鬼贪婪鬼?多了智慧和创新能力(17-18页)能力在学习上突出表现是什么?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像有灵性的线,像磁铁。,1)剩下的东西:,2)带得走的东西:,3)可再生的东西:,3.关键能力:,从学习过程角度,把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三种。(基础、核心),1)阅读能力不会阅读学生是潜在差生,阅读不是浏览,看并领会内容才是阅读,领会意味着把看到的东西纳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使其连成一体。,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必须教会少年阅读!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就不可
5、能流利地掌握知识。在小学中就应该使阅读达到完善程度,否则就谈不上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教学角度,所谓的阅读能力是什么?19页,知识是学生自己学的,还是教师教的,结果截然不同!,自己能读懂教材,2)思考能力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1.思考是一种思维活动,怎样的思维活动称为思考?19页,证据充足而形成的信念,思考是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2.思考特点(判断标准)思考是有根据的思维以事实、数据和已证实的知识为依据进行推理和思维 思考是有条理的思维周到、系统、有逻辑的思维 思考是有深度的思维直抵事物本质的思维(包括对象、方法的深度),张楚廷教授强调:能带上满口袋问题进课堂,算好课;能在
6、课堂上唤起学生生问、发问,算好课;能唤起学生提问,居然被学生问倒了的课,算最好的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指出:“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强调一:思考强调是学生主体性,即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不是被思考,不是复制思维,只有这样思考才成为学生一种思维能力和一种学科素养,否则只能沦为思维方式或技能。,强调二:学习中主要表现是提问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表达能力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1)表 达:指内化的知识以能够传递给他人的形式表现的过程。简单说,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问题的认识。2)形成过程:有想法组织语言与倾听者
7、互动(交往:促进知识增值;活跃思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3)重要作用: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的过程(21页)教是最好的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最高体现和综合反映,只有通过表达,知识才能被激活,才能被转化、升华为能力,否则学生吸收的可能是惰性知识,而不是活性知识!,阅读、思考和表述是三个核心能力,也是学习的一般能力、通用能力,具有一般性、工具性、基础性。,(二)必备品格,1.什么是品格?25页 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黄解放先生在当今学校人才培养缺少什么一文记录这样一件事:有一名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获奖者,问:
8、“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回答:“幼儿园”,问:“学到什么?”回答:“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要诚实,不说谎;打扰了别人要道歉;做错了事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一直按幼儿园老师教的去做。”启发:良好习惯和品行是事业成功基本条件;小时候受到教育对终身发展作用大。,1)品格即人性。人性是人之为人的东西,是只有人才具备的东西。2)品格即精神。精神的本质是超越。3)品格即行为。表现在一切言行举止中。,2.必备品格本质而言,品格处理的是人的关系。包括人与自己关系、人与人关系和人与事情关系。必备品格:人与自我关系自
9、律(自制)人与他人关系尊重(公德)人与事情关系认真(责任),1.自律(自制)人与自我关系 1)自律:道德从根本上说是个人的事,道德最高境界是自觉的自我支配,即自律。柏拉图说法,人的灵魂三个方面:欲望、激情和理智。欲望所占比例最大,欲望总是自私的、冲突的且无法得到充分满足。欲望的放纵是一切罪恶和错误根源。因此,欲望必须被控制和指导。2)判断标准:对自己欲望进行自我控制、克制和指导,他就具备自律了。3)突出表现:是良知。正如梁晓声所说:“人类有无良心,决定每一个人活的像人还是像兽。有无良心的前提是有无良知,良知其实便是一些人应该秉持的良好道德和道理。这样一个人,即使平凡,也是可敬的。即使贫穷,也有
10、愉快。”,2.尊重(公德)人与人关系 1)从个人角度看,尊重意味着尊敬(不影响、不妨碍、不伤害别人)和重视(把别人看得和自己一样重要),是一切道德根源和本质,也是处理人与人关系准则。2)从社会角度看,尊重是公德精神意蕴和本质体现。公德贵在公字,体现要在心中装着别人和心中要有“公共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3.认真(责任)人和事情关系,1)认真关乎做事的态度。“工匠精神”强调以认真负责精神和态度对待万事万物,对待工作。2)从学生角度就是认真学习。如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
11、。”看不难,做好不易。有了自律就遏制恶的源头,有了尊重就有了善的开端,有了认真就有了进步的动力,这是最基本的品格。3)学校教育忽视对学生必备品格的培养,使学生在人格、道德、情感等方面出现偏差,酿成很多悲剧。北大教授钱理群尖锐批评我们学校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28页 教育终极目标是引导学生成为好人,成为具有美德的人,所以将立德树人摆在 首要位置上!4)品格只能由品格塑造,人格只能由人格来培养,要求学生做的教师自己必须先 做到:28页,教师要增强自我修炼,努力成为一名“有人格做背景”的魅力教师。,(三)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关系 1.能力和品格是人两种最宝贵精神财富。既相对独立,又
12、相互联系。2.核心素养形成上,强度二者互动和融合。“当能力具备了积极的文化价值,具有了利他道德情怀,才会成为众人认同的人的素养。”也就是说,要把学科教学中关键能力的习得过程,放在一个可以搓揉、浸润、发酵的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关怀中,才能成为有文化价值的能力、有道德的能力,即 人的素养。(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和内涵:30-33,(一)框架: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斯六大素养,具体细化
13、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二)内涵:30-33页,第二节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一、特性 1.学科性:是学科本质属性和教育价值的体现。学科本质:即一门学科根本属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研究对象及基本问题(外层)(2)核心学科概念与范畴(外层)(3)基本学科方法与思想,核心是学科思维方式(中层)(4)核心的学科价值与精神(内层)教育价值:学科独特的育
14、人价值和功能,集中体现在学科的精神特质。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擅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2.科学性:一是规律性(提炼符合规律),二是准确性(表述准确无误)。3.教育性:是通过学科教育获得的。4.人本性:为了人、属于人、服务于人、以人为本、对人有意义和价值。,二、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方向和性质相同(43-45页)1.两者是上位和下位、整体和部分、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两者是目的、方向与手段、途径的关系 3.两者是相互包含、融合(内容上)和有机转化、相互促进(形成过程上)的关系 4.区别:核心素养不是学科核心素养的简单机
15、械的总和(超学科的东西,包括非学科的教育和活动);两者出发点不同(学生和学科)三、学科核心素养的撰写要求和例证:45-49页,第三节 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发展:双基 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把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提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炼为品格。能力和品格的形成是对三维目标有机统一。,1.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51-52页2.核心素养来自三维又高于三维 52-54页,是一个目标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相互孤立的目标,可以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魂,因此,课程标准中有了人的身影,得以和学生的发展融为
16、一体。学科核心素养使课程标准的形态从教学大纲(双基)走向内容标准(三维)走向成就标准(核心素养),即以学生应该达到的素养作为课程标准的纲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特性和教育内涵的有机融合,从“三维”走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内涵上的提升,是学科教育的真正回归,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第二章 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第一节 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学科知识第二节 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学科活动第三节 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学科教师第四节 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保障学科考评,第一节 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学科知识,什么样的学科知识利于学科
17、核心素养的形成?,一、学科知识的内涵和类型,(一)学科知识结构,(二)学科知识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59页),二、学科知识的价值和意义(59-63页),三、学科知识的选择、组织和设计(64-72页),(一)学科大概念,(二)学科结构,(三)学科本质,(四)学科情境,1)学科知识角度,是上位知识。学科知识包括内核+围绕带,大概念是内核,其余知识依据逻辑关系排在外围,呈“众星捧月”式结构;2)学科认识论角度,是一种学科思维方式,是人生世界的“眼光”;3)从学生学习角度,大概念是纲,纲举目张;是一根红线,把知识串起来;4)从课程知识角度,大概念是可以把现行学科内容精简为一组简单的
18、命题,更经济,更富有活力;5)心理学角度,大概念是一种元认知,是一门学科最为精华的灵魂;(65-66页),(一)学科大概念,1.大概念是反映学科本质及其特殊性的、构成学科框架的概念,是一种高度形式化、兼具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普适性极强的概念。是学科思想和理论体系的负载体。,(二)学科结构:,1.所谓结构,就是指事物的联系,它表现为组织形式和构成秩序。整体大于各要素的和,正是由于整体内部的联系所决定的。,传统教学中过多关注“知识点”细节教学或细节教育:67-68页,教学角度看,没有经过学生组织的知识,没有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知识,都不能被学生真正理解和吸收。,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学内容的组织,
19、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化学学科知识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而内容结构化则是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点线面(结构网络),(三)学科本质,邢红军教授把物理比喻为一棵大树 69-70页,树 叶物理知识(概念与规律)树 枝物理方法(得出知识、隐性)树 干物理思想(方法的升华、价值部分)树 根物理观念(思想的凝结)水分营养物理精神(非树、必不可少部分),物理教育全貌,学科本质要求我们:1.超越具体知识,理解和把握背后的学科方法、学科思想和学科价值。2.超越表层符号形式,理解和把握背后的逻辑根据、思想方法和价值意义。3.超越庞杂知识点本身,理解和把握同类知识的组织结构和属性特征。唯有此,学科知识才能形成学科素养
20、!,(四)学科情境,学科情境:指的是学科知识产生、提出、发展的条件、背景、过程或故事。从教学角度讲,它是对促进学生学习、理解、消化、建构学科知识的具有社会化色彩的学习环境的概括。例子:数学中一张纸这多少次比珠峰高?乘方概的一个情境;国际象棋盘有64个方格,第一个方格放1粒米,以此加倍,到最后一个格子放多少指数运算之和概念情境;物理中阿基米德称王冠浮力的情境,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那么学科情境则是学科知识的载体,学科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情境的介入。,学科最本质、最具价值,最能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知识有哪些?,1.核心概念与命题学科最基本结构2.本质与规律学科属性和内在联系(研究对象)3
21、.思想与方法学科精髓和灵魂(知识背后知识)4.产生与来源把握和发展学科的关键(建构主义)5.关系与结构整体把握学科和学科知识(知识结构体系)6.价值与精神学科价值追求和蕴含精神(学生后续发展关键),第二节 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学科活动,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素养只有在需要素养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形成!,一、学科活动:包括学科实践活动(动手、感性)和认识活动(动脑、理性)两个方面。,二、学科活动特性 1.实践性:(1)凸显直接经验。学科知识即间接经验,与此相对的是直接经验。不能忽视直接经验作用,没有直接经验,学生难以理解间接经验,学生只有将间接经验转化成直接经验,它才有教育价
22、值,母乳和带乳品的关系。(2)强调身体的参与。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本身并不能独立完成高级认知活动,大脑和通过身体与外界的互动,对于理解高级认知过程起关键作用。强调在交往中学习、体验中学习、游戏中学习、探究中学习,生活中学习,在各种亲自操作和实践活动中学习。,(3)重视感性因素的作用。感性是指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灵感和直觉等心理机制,理性是指人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心理机制和功能。存在的问题:重理性、轻感性观念导致教学凭空追求理论化和抽象化,其 结果使学生只能在理论层面掌握知识,使知识成为空中楼阁。掌握知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4)倡导“用中学”。学习与应用是相辅相成
23、、相互促进的关系。用中学的内容包括?77页,2.思维性:思维主要指抽象概括与逻辑分析的一种认知过程、方法或能力,是学生 接受知识、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基本前提。(1)学科知识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结晶,从内容上包含深刻思维和丰富智慧,在 形式上却简单、呆板,是现成的结论,教学重在揭示隐含在其中精彩而又独特的思维过程。(2)学生而言,思维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过程。(3)学科思维体现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思维活动。3.自主性:(1)主动性(2)完整性(3)独立性 80页 4.教育性:学科活动的价值归宿是学生的发展,即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强调的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相互作用、产生化学
24、反应的结果。学科知识彰显的是深度强调的是知识的学术性,而学科活动彰显的是教学的温度强调学科知识的教育化、心理化处理。81页,第三节 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学科教师,有好的老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拥有什么,才能够给予学生什么。礼记.学记云:“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师拥有知识,就只能给学生知识,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唯有素养才能培养素养。学科教师是形成学科素养的主要条件,要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教师就必须从知识型教师转变为素养型教师。,一、问题及反思 学生素养缺少表现 1.视野狭窄,除了书本知识外所知甚少,学识单薄;2.底蕴不厚,缺乏思考力和判断力,人云亦云;3.修养不够,缺乏爱心、礼
25、貌和责任感;4.情趣不多,功利性强,缺乏自由和幸福感。窦桂梅校长指出:82-83页,二、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 1.学科素养表现:84-86页(1)深刻深刻者,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深入浅出)(2)独到独到者,独具慧眼也。(不平庸)(3)广博广博者,知识广阔博大也。(不干瘪)2.教育素养表现:86-87页(1)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解和应用;(2)从形而下角度,教育素养是一种教育方法启发教学;(3)从形而上角度,教育素养是一种教育智慧教育灵感;3.当代时代背景下,教师素养包括6个方面:88页(1)信息素养(2)创新素养(3)跨学科素养(4)媒体素养(5)社会参与与贡献素养(6)
26、自我管理素养,第四节 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保障学科考评,考试评价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它直接决定教师学科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它是让核心素养落地最直接、最重要的保障。,一、考试评价改革的理念和目标,1.建立学业质量标准,实现教学和考评的一致性(1)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是指: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完成各学段教育,或者结束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时,应该具备的各种核心素养以及这些素养上应该达到的具体水平的明确界定和描述。(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是指:学生在完成某个学科的学习或某学科的某些模块的学习之后,应该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在这些素养上应该达到的具体水平的明确界定和描述。(3)各学科学业质量
27、标准是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具体内容的结合,或者说是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各个模块上的体现。(4)学业质量标准既是考评标准和依据,也是教学标准和依据,学业质量标准进入考评,进入教学,并使二者方向和内容上保持一致。2.整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建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评价体系,二、考试评价改革要点和重点 91-94页 1.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改革(命题包括立意、情境和设问三个方面)(1)立意: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方面明确要求:“依据高效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
28、问题能力。”考什么?核心素养为本的命题理念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即有价值的学业成就。重点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能力;运用结构化知识、技能及价值观,创造性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现实问题的能力。碎片化、固定化学科知识技能习得复杂、不确定性问题的解决;书本知识理解、复制、反应个人对知识构建、解读和感悟;关注学什么如何学习,学会学习。,(2)情境 核心素养的形成和考查都离不开情境。应对复杂、开放的现实情境,是形成核心素养的途径,也是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重要依托。学生无法迁移应用的原因:92-93页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境被过于人为地简单化和抽象化,丧失了和现实生活连接。教师要
29、深刻认识到复杂性、开放性的真实生活情境在评价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情境要实现生活问题与学科问题、原始问题与课本问题的统一。93页图 高考命题在情境创设上的特点 1.创新试题情境设计,注重考查信息处理能力。从文字表格、图片、漫画都能够形式,注重考查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整理等能力。2.试题素材紧密联系实际,突出考查应用能力。,(3)设问 问题既是形成素养,又是素养测评的载体。好问题特征 灵活;反应学科本质,开放 高考设问走向:增加试题开放性和探究性,注重思辨能力考查;放宽试题条件或提高结论开放程度。,立意的方向性和层次性、情境的真实性和学科性、设问的思维性和开放性,是命题走向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要求!,2.大力推进综合素质评价:94页(1)表现型评价6种类型 口头测试、论辩或辩论、短文题考试、写作测试、过程反应题、实验技能教学考试评价。(2)成长记录评价 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学生作品的收集是有目的的,不是随意的;为学生提供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思的机会,感谢聆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23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