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实验.ppt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工程原理实验.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课程简介:本实验课程主要面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实践环节,共有学时数16学时,其中包括必做内容12学时,选作内容4学时,内容包括流体力学、传质、传热等食品各单元操作的演示及实践操作。实验教学包括操作型和演示型教学环节,可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及单元操作的综合设计能力。,课程简介: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课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面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由食品科技学院食品工程3室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本实验课程共10个学时,开设7个实验,包括5个必做项目和2个选做项目,涉及流体输送、传热
2、、传质等。,目 录,实验一 柏努利方程演示实验(演示性)2学时实验二 流体流动型态及临界雷诺数的测定(验证性)2学时实验三 管路流体阻力实验(操作性)2学时实验四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实验(操作性)2学时实验五 套管换热器液液热交换系数及膜系数的测定(操作性)4学时实验六 板式塔流动特性实验(操作性,选做)2学时实验七 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操作性,选做)2学时,实验一:柏努利方程演示实验(演示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不可压缩流体在导管内流动时的各种形式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现象;2)验证机械能衡算方程(伯努利方程);3)加深对流体流动过程基本原理的理解。,【实验原理】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在导
3、管内作稳定流动,系统与环境无功的交换时,以单位质量液体为衡算基准,对确定的系统可列出机械能衡算方程,即为柏努利方程式。当流体为理想流体时,为理想柏努利方程式:,【实验原理】当流体处于静止状态时 即为流体静力学方程式。本实验即通过测量流体静止或流动时的能量变化验证柏努利方程式和流体的静力学方程式。,【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页所示,主要由试验导管、稳压溢流水槽和三对测压管所组成。试验导管为一水平装置的变径圆管,沿程分三处设置测压管。每处测压管由一对并列的测压管组成,分别测量该截面处的静压头和冲压头。液体由稳压水槽流入试验导管,途经直径分别为20、30和20mm的管子,最后排出设备。流体流量
4、由出口调节阀调节,流量需直接由计时称量测定之。,1.稳压水槽;2.试验导管;3.出口调节阀;4.静压头测量管;5.冲压头测量管。A.B.C分别为三处测压点。,【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缓慢开启进水阀,将水充满稳压溢流水槽,并保持有少量溢流水流出,使槽内液面平稳不变。同时,排尽设备内的空气泡。2)静力学方程式的验证:关闭试验导管出口调节阀,观察和测量液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各测试点(A、B、和C三点)的压强。3)柏努利方程式的验证:开启试验导管的出口调节阀,观察比较液体在流动情况下的各测试点压头变化。缓慢开启试验导管的出口调节阀,测量流体在不同流量下的各测试点的静压头、动压头和损失压头。,实验二:流体
5、流动型态及临界雷诺数的测定(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两种不同流型。2)测定临界雷诺数Re c。,【实验原理】流体流动有两种不同型态,即层流(或称滞流,Laminar flow)和湍流(或称紊流,Turbulent flow),这一现象最早是由雷诺(Reynolds)于1883年首先发现的。流体作层流流动时,其流体质点作平行于管轴的直线运动,且在径向无脉动;流体作湍流流动时,其流体质点除沿管轴方向作向前运动外,还在径向作脉动,从而在宏观上显示出紊乱地向各个方向作不规则的运动。,【实验原理】流体流动型态可用雷诺准数(Re)来判断,这是一个由各影响变量组合而成的无因次数群,故
6、其值不会因采用不同的单位制而不同。若流体在圆管内流动,则雷诺准数可用下式表示:注意:数群中各物理量必须采用同一单位制。,【实验原理】层流转变为湍流时的雷诺数称为临界雷诺数,用Re c表示。工程上一般认为,流体在直圆管内流动时,当Re2000时为层流;当Re4000时,圆管内形成湍流;当Re在2000至4000范围内,流动处于一种过渡状态,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或者是二者交替出现,这要视外界干扰而定,一般称这一Re数范围为过渡区。对于一定温度的流体,在特定的圆管内流动,雷诺准数仅与流体流速有关。本实验通过改变流体在管内的速度,观察在不同雷诺准数下流体的流动型态。,1红墨水储槽;2溢流稳压槽;
7、3实验管;4转子流量计;5循环泵;6上水管;7溢流回水管;8调节阀;9储水槽,【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实验前,先将水充满低位贮水槽,关闭流量计后的调节阀,然后启动循环水泵。待水充满稳压溢流水槽后,开启流量计后的调节阀。水由稳压溢流水槽流经缓冲槽、试验导管和流量计,最后流回低位贮水槽。水流量的大小,由流量计和调节阀调节。示踪剂采用红色墨水,它由红墨水贮瓶经连接管和细孔喷嘴,注入试验导管。细孔玻璃注射管(或注射针头)位于试验导管人口的轴线部位。,【实验步骤】2)层流流动型态 试验时,先少许开启调节阀,将流速调至所需要的值。再调节红墨水贮瓶的下口旋塞,并作精细调节,使红墨水的注入流速
8、与试验导管中主体流体的流速相适应,一般略低于主体流体的流速为宜。待流动稳定后记录主体流体的流量。此时,在试验导管的轴线上,就可观察到一条平直的红色细流,好像一根拉直的红线一样。,【实验步骤】3)湍流流动型态 缓慢地加大调节阀的开度,使水流量平稳地增大,玻璃导管内的流速也随之平稳地增大。此时可观察到,玻璃导管轴线上呈直线流动的红色细流,开始发生波动。随着流速的增大,红色细流的波动程度也随之增大,最后断裂成一段段的红色细流。当流速继续增大时,红墨水进入试验导管后立即呈烟雾状分散在整个导管内,进而迅速与主体水流混为体,使整个管内流体染为红色,以致无法辨别红墨水的流线。,实验三:管路流体阻力实验(操作
9、性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与Re的关系曲线。3)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4)学会倒U形压差计和涡轮流量计的使用方法。5)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实验原理】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如三通和弯头等)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流体通过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1)直管阻力摩擦系数的测定,【实验原理】2
10、)局部阻力系数 的测定 局部阻力损失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本实验采用阻力系数法表示管件或阀门的局部阻力损失。,【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贮水箱,离心泵,不同管径、材质的水管,各种阀门、管件,涡轮流量计和倒U型压差计等所组成的。管路部分有三段并联的长直管,分别为用于测定局部阻力系数、光滑管直管阻力系数和粗糙管直管阻力系数。测定局部阻力部分使用不锈钢管,其上装有待测管件(闸阀);光滑管直管阻力的测定同样使用内壁光滑的不锈钢管,而粗糙管直管阻力的测定对象为管道内壁较粗糙的镀锌管。水的流量使用涡轮流量计测量,管路和管件的阻力采用差压变送器将差压信号传递给无纸记录仪。,1水箱;2管道
11、泵;3涡轮流量计;4管路选择球阀阀;5均压阀;6局部阻力管上闸阀;7连接均压环和压力变送器球阀;8差压变送器;9出口阀;10排水阀;,【实验步骤】1)泵启动:对水箱灌水,关闭出口阀,打开总电源和仪表开关,启动水泵,待电机转动平稳后,把出口阀缓缓开到最大。2)实验管路选择:选择实验管路,把对应的进口阀打开,并在出口阀最大开度下,保持全流量流动510min。3)流量调节:手控状态,开启管路出口阀,调节流量,让流量从1到4m3/h范围内变化,待流动稳定后,记下对应的压差值。4)计算:根据实验测定值,可计算和。调节管路流量,得到一系列Re的实验点,绘出Re曲线。5)实验结束:关闭出口阀,关闭水泵和仪表
12、电源,清理装置。记录仪。,实验四: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实验(操作性实验)【实验目的】1)测定离心泵的特性曲线。2)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实验原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轴功率N及效率与泵的流量Q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1)扬程H的测定与计算 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通常忽略阻力项和速度平方差,则有,2)轴功率N的测量与计算 其中,N电为电功率表显示值,k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工程 原理 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2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