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工程第七章桩基础设计.ppt
《桩基工程第七章桩基础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工程第七章桩基础设计.ppt(2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7章 桩基础设计,7.1 概 述7.2 地基基础的设计总原则7.3 桩基础的设计思想、原则与内容7.4 按变形控制的桩基设计7.5 桩型的选择与优化7.6 桩的平面布置7.7 桩基持力层的选择7.8 桩长与桩径的选择7.9 承台中桩基的承载力计算与平面布置7.10 承台的结构设计与计算7.11 桩基础抗震设计7.12 特殊条件下桩基的设计原则7.13 桩端桩侧后注浆设计7.14 桩土复合地基设计7.15 刚柔复合桩基设计7.16 刚性桩基础设计实例7.17 桩基设计程序思路简介,2,7.1 概 述,桩基的设计既有其严肃性的一面,必须按规范保证建(构)筑的长久安全,也有其灵活性的一面,可以
2、采用多种桩基方案比较优化设计。桩基的设计应做到安全、合理、经济、施工方便快速,并能发挥桩土体系的力学性能。桩和承台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地基应有足够的承载力,且不产生超过上部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允许的变形。桩型的多样性决定了桩基设计的多样性,要按照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适合拟建建筑物场地环境的桩型、桩基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以保证建筑物的长久安全。本章主要介绍了地基基础的设计总原则、桩基的设计思想、原则与内容、按变形控制的桩基设计、桩型的选择与优化、桩的平面布置、桩持力层的选择、桩长与桩径的选择、承台中桩基的承载力计算与平面布置、承台的结构设计与计算、桩基础抗震设计、特殊条件下桩基的设计原则、
3、桩端桩侧后注浆设计、桩土复合地基设计、刚柔复合桩基设计及桩基设计程序思路简介等方面内容。,3,学完本章后应掌握以下内容:(1)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2)桩基础的设计思想与基本要求;(3)桩基的设计内容;(4)按变形控制的桩基设计方法;(5)桩型的选择与优化;(6)桩的平面布置方法;(7)桩持力层的选择方法;(8)桩长与桩径的选择方法;(9)桩基与承台的设计与计算;(10)桩基础抗震设计;(11)特殊条件下桩基的设计原则;(12)桩端桩侧后注浆设计方法;(12)桩土复合地基设计方法;(13)刚柔复合桩基设计方法;(14)桩基设计程序思路。,4,学习中应注意回答以下问题:(1)地基基础设计有哪些基
4、本要求?桩基础的设计思想是什么?各类桩基的设计有哪些原则和要求?(2)桩基的设计包含哪些内容?如何按变形控制来进行桩基设计?(3)桩型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进行桩型的优化?(4)影响桩基平面布置的因素有哪些?桩基平面布置有什么原则和要求?常见的桩基平面布置形式有哪些?(5)设计中桩持力层如何选择?(6)设计中桩长与桩径如何选择?(7)承台的设计与计算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进行计算与校核?(8)如何进行桩基础抗震设计?(9)特殊地质条件下桩基的设计有哪些原则?(10)如何进行桩端桩侧后注浆设计?(10)复合地基如何进行设计?(11)刚柔复合桩基有哪些特点?如何进行设计?(12)桩基设计程序的思路和
5、步骤有哪些?各步骤有哪些应注意的问题?,5,7.2 地基基础的设计总原则,地基基础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桩基础是深基础的主要形式之一,桩基础设计必须要服从地基基础设计的总原则。7.2.1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地基基础设计包括三方面内容,即重要建筑物必须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变形要求和稳定性要求。地基承载力计算是每项工程都必须进行的基本设计内容。稳定性验算并不要求所有工程都需要进行。只有两种情况才需要验算建筑物的稳定性,一种是经常受水平荷载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另一种是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地基
6、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7-1选用。,6,7,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3.表7-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7、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4.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5.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6.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8,9,7.2.2 地基基础设计的荷载规定地基基础设计的荷载是上部结构设计的结果,必须和上部结构设计的荷载组合与取值一致。但由于地基基础设计与上部结构设计在概念与设计方法上都有差异,在设计原则上也不统一,造成了地基基础设计荷载规定中的某些方面与上部结构设计中的习惯不完全一致,为了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在荷载计算时,必
8、须进行3套(标准组合、基本组合和准永久组合)荷载传递的计算。荷载传递计算的结果各适用于不同的计算项目。,10,11,12,13,14,地基变形计算1.基本规定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而且表7-4是最大允许变形量。实际设计时要控制远小于最大允许变形量。地基变形特征可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1)沉降量为基础中心的沉降。主要用于计算独立柱基和地基变形较均匀的排架结构柱基的沉降量,也可用于预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地基变形量,以预留建筑物有关部分的净空。2)沉降差指两相邻独立基础沉降量的差值。主要用于计算框架结构相邻柱基的地基变形差异。3)倾斜是指基础倾斜方
9、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主要用于计算大块式基础上的烟囱、水塔等高耸结构物及受偏心荷载作用或不均匀地基影响的基础整体倾斜。,15,16,17,18,19,2.地基变形的计算 地基变形计算是由土的压缩性决定的,计算的常用方法是分层总和法,主要计算参数为土层的压缩模量和压缩层厚度及上部荷载,见本书第4章。影响土体压缩性因素很多。土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a.土颗粒在受力后发生错动或土颗粒的集合体之间发生滑动;b.土颗粒或颗粒集合体被压碎;c.土颗粒之间孔隙中的自由水和空气被挤出;d.土颗粒的薄膜水或结合水(束缚水)产生移动或被挤出,封闭的孔隙气体被压缩;e.土颗粒产生弹性变
10、形。其中a、c、d项产生的变形是主要的,它是由于土体中的孔隙体积减小而形成的。可以通过对土体受力后其孔隙比的变化来表征土的压缩性。孔隙中水的挤出和土颗粒的移动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完成,这就是土的压缩(地基沉降)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全稳定的主要原因。设计时要详细研究地质报告提供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对压缩模量的取值和变形计算深度要仔细核定。,20,7.3 桩基础的设计思想、原则与内容,7.3.1 桩基础的设计思想与基本要求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当浅基础不能满足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时就要采用深基础。桩基是常用的深基础。桩基的用途和类型有很多,对任一用途或类型的桩基,设计时都必须满
11、足三方面要求:其一是桩基必须是长期安全适用的;其二是桩基设计必须是合理且经济的;其三是桩基设计必须考虑施工上的方便快速。此三方面要求同等重要,相互制约。因此,桩基设计的指导思想(Design concepts of pile foundation)可以概括为在确保长久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桩土体系力学性能,做到既经济合理,又施工方便、快速、环保。要求设计施工人员依据规范又不僵硬地使用规范,从桩基工程的基本原理出发,考虑上部结构荷载、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经济条件来正确地设计施工桩基础,目的是保证建(构)筑物的长久运行安全。,21,桩基设计的安全性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桩基与地基土相互之间的作用是
12、稳定的且变形满足设计要求;二是桩基自身的结构强度满足要求。前者要求桩基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同时保证桩基不产生过量的变形和不均匀变形,后者要求桩基结构内力必须在桩身材料强度容许范围以内。为保证建筑物的长久安全性,桩基础必须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规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取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一半,即安全系数为2,以满足长期荷载和不可预见荷载对桩基础的长久安全要求。桩基设计的合理性要求桩的持力层、桩型、桩的几何尺寸及自身参数和桩的布置尽可能地发挥桩基承载能力。按受力确定桩身材料强度等级和配筋率,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既满足构造要求,又不过量配置材料;设计结果施工可行;设
13、计结果符合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桩基设计的经济性要求是指桩基设计中要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充分把握桩基特性,通过多方案的比较,寻求最佳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桩基的性能,力求使设计的桩基造价最低,又能确保长久安全。,22,23,24,7.3.4 规范对桩基设计计算、验算内容的要求1.建筑桩基安全等级根据桩基损坏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的严重性,桩基设计时应根据表7-6选定适当的安全等级。,2.桩基的极限状态桩基的极限状态分为下列两类:承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桩基达到建筑物
14、正常使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25,3.桩基设计时需进行的承载能力计算 所有桩基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主要包括:1)桩基的竖向承载力计算(抗压和抗拔),当主要承受水平荷载时应进行水平承载力计算;2)对桩身及承台承载力进行计算;3)当桩端平面以下有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4)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验算整体稳定性;5)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需进行抗震验算的桩基,应作桩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6)承载力计算时,应采用荷载作用效应的基本组合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荷载及抗震作用应采用设计值。,26,4.建筑桩基的变形验算建筑桩基应验算变形如下:1)桩端持
15、力层为软弱土的一、二级建筑桩基以及桩端持力层为黏性土,粉土或存在软弱下卧层的一级建筑桩基,应验算沉降;并宜考虑上部机构与基础的共同作用;2)受水平荷载较大或对水平变位要求严格的一级建筑桩基应验算水平变形;3)沉降计算时应采用荷载的长期效应组合,荷载应采用标准值;水平变形、抗裂、裂缝宽度计算时,根据使用要求和裂缝控制等级应分别采用荷载作用效应的短期效应组合或短期效应组合考虑长期荷载的影响。建于黏性土、粉土上的一级建筑桩基及软土地区的一、二级建筑桩基,在其施工过程及建成后使用期间,必须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直至沉降稳定。,27,7.4 按变形控制的桩基设计,按变形控制的桩基设计理念按变形控制的桩基设计
16、理念,是指桩基设计时在保证长久安全和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控制一定的允许沉降量来协调同一建筑中不同荷载要求的变形,同时考虑桩、土、承台的共同作用,现在流行的概念设计就是这个思路。这里必须要注意建筑地基规范表7-4的变形允许值是指房屋长期使用的最大和最终沉降值,而不是设计时控制变形的值。设计时房屋竣工的变形控制值建议控制在50mm以内,这样既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使建筑物基础与周边地下管线脱开,又能做到建筑物内部不同荷载桩基础变形协调。,28,7.4.2 主楼与裙楼一体的桩基设计 主楼建筑往往较高,相对单位荷载较大;裙楼建筑往往较低,相对单位荷载较小。而主裙楼一体建筑往往设置有统一的地下室,地下
17、室使用功能一般为地下车库、消防水池、电梯井等,现代设计主裙楼一般要求不设沉降缝,所以要求主裙楼建筑沉降要一致,因此在桩基设计时要考虑主裙楼桩基础的变形协调。通常设计时主裙楼桩基的桩端持力层放在同一层上,而主楼桩基由于上部荷载大采用大直径群桩基础,而裙楼桩基由于上部荷载小采用直径相对小一些的单桩或双桩基础。主楼与裙楼之间地下基础可以是一体的(但承台和基础梁板的厚度可以不一样)并通过后浇带来协调变形,特别要注意在主裙楼上部荷载变化应力叠加处会造成基础内力不均匀从而导致沉降不均匀。总之,主裙楼一体建筑在设计时要考虑两者的基础沉降基本均匀。,29,7.4.3 长短桩组合时的变刚度调平设计天然地基和均匀
18、布桩的初始竖向支承刚度是均匀分布的,设置于其上的有限刚度的基础(承台)受均布荷载作用时,由于土与土、桩与桩、土与桩的相互作用导致地基或桩群的竖向支承刚度分布发生内弱外强变化,沉降变形出现内大外小的碟形分布,基底反力出现内小外大的马鞍形分布。当上部结构为荷载与刚度内大外小的框筒结构时,碟形沉降会更趋明显。为避免上述负面效应,突破传统设计理念,通过调整地基或基桩的竖向支承刚度分布,促使差异沉降减到最小,基础或承台内力显著降低。这就是变刚度调平概念设计的内涵。,30,1.局部增强 在采用天然地基时突破纯天然地基的传统观念,对荷载集度高的区域如核心筒等实施局部增强处理,包括采用局部桩基与局部刚性桩复合
19、地基(如图7-2(a)。2.桩基变刚度 当整体采用桩基时对于框筒、框剪结构,采用变桩距、变桩径、变桩长(多层持力层)布桩,如图7-2(b)、(c)、(d)。对于荷载集度高的内部桩群除考虑荷载因素外,尚应考虑相互作用影响予以增强;对于外围区应适当弱化,按复合桩基设计。3.主裙连体变刚度 对于主裙连体建筑,基础应按增强主体(采用桩基)、弱化裙房(采用天然地基、疏短桩、复合地基)的原则设计。4.上部结构一基础一地基(桩土)共同工作分析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上部结构一基础一地基(桩土)共同工作分析计算,进一步优化布桩,并确定承台内力与配筋。5.必须要注意变刚度调平设计的目的是希望同一建筑物内不同荷载
20、部位的基础沉降均匀。但在长短桩布桩时如果短桩的持力层很差,长桩的持力层很好,就会造成基础沉降不均匀。特别是在长短桩变化处,由于上部结构荷载变化造成基础交汇处应力叠加导致基础内力不均匀,从而产生基础沉降不均匀。所以变刚度调平设计是有条件的,适合于长短桩桩端持力层均较好的地层,也就是说一般适用于北方土质较好的地层中。对于短桩桩端持力层较差时应慎用。,31,32,7.4.4 考虑花园覆土、降水等附加荷载时的桩基设计随着生态意识的提高,在城市建设时,有越来越多的绿化面积采用人工地面覆土植被,尤其是很多住宅小区大量采用花园覆土。地下基础顶面的绿化覆土与在自然土层上绿化种植不同,对地下结构影响较大,将会引
21、起可观的地基附加应力,同时对桩基础带来负摩阻力。而现在很多住宅小区又大量采用了大面积地下车库,如果设计时不考虑花园覆土带来的附加荷载和负摩阻力,就有可能导致基础的整体过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如图7-3。对于桩基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更应认真考虑花园覆土带来的附加荷载和负摩阻力对桩基础沉降的影响,应在设计验算下卧层的变形时考虑花园覆土的附加荷载影响。现代很多小区往往有很多幢不同高度的建筑,且一般设计有不同的地下室并分期施工。在地下室基坑开挖时又往往需要降水。当邻近后来建造的建筑基坑开挖降水水位下降时,会对小区内已建建筑的地下室桩基础带来负摩阻力,所以在设计计算桩基础沉降时要考虑地下降水水位下降
22、附加荷载的影响。,33,34,35,7.5 桩型的选择与优化,在现代的桩基工程实践中,开发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桩型,而且一些新的桩型还在不断地涌现。对于某一项具体的工程来说,桩型选择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桩基设计应该尽可能选用技术性能更好、经济效益更高以及更适合现有施工条件的桩型。桩型与工艺选择应根据建筑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桩的使用功能、穿越土层、桩端持力层土类、地下水位、施工设备、施工环境、施工队伍水平和经验以及制桩材料供应条件等,选择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桩型和成桩工艺。不过,严格地说,对于某一个工程,并非只有某一种桩可以选用,从不同的角度或要求来看,可能同时有两三种桩型各有利弊,而综合效
23、果也差不多,因此,设计时应当遵循一定的选择原则来考虑桩型的选用。,36,7.5.1 桩型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桩基桩型的选择一般应考虑下列因素:1.桩基础的长久安全性安全性(safety)是指所选的桩型要考虑必须保证建筑物长久安全,不能只考虑满足短期的安全,如有软弱下卧层时,短桩基础必须验算下卧层的变形,如经验算长期变形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那么必须将短桩基础变为长桩基础(桩端穿过软弱下卧层到下部坚硬的持力层)。2.建筑物类型、上部结构特点、荷载大小、对变形要求等选择桩型必须考虑所设计建筑物类型(types of building)、上部结构特点(character of upper structure
24、)、荷载大小(magnitude of loading)、对变形要求(requirement of deformation)等因素,例如若桩的承载力较小,以致桩的数量过多,间距过密,则将会引起“桩的饱和”,此时便应考虑改用大承载力的大直径桩等桩型。对于路堤、码头等承受循环或冲击荷载的构(筑)物,可考虑采用钢桩,因钢桩具有良好的吸收能量的特性。对于承受风力或地震作用较大的高层建筑等情况,则需采用具有承受水平力和弯矩能力较强的桩型。通常大荷载的高层建筑一般采用人工挖孔桩、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大口径预应力管桩;小高层建筑采用小直径钻孔桩和预应力管桩;多层建筑采用沉管灌注桩和小口径预应力管桩。,37,3
25、.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geological conditions)是桩型选择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桩型的选择要求所选定桩型在该地质条件下是安全的,能符合桩基设计对于桩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符合这样的要求的桩型可能不只是一种,这就要加上其它条件的限制。桩基设计中的地质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如一般对于基岩或密实卵砾石层埋藏不深的情况,通常首先考虑端承桩,并选用大直径、高强度的嵌岩桩,并由桩身材料强度控制桩承载力;而当基岩埋藏很深时,则只能考虑摩擦型桩或摩擦端承桩,但为了避免上部建筑物产生过大的沉降,应使桩端支承于具有足够厚度的性能良好的持力层。4.桩土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桩型的选择时,要考虑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桩基 工程 第七 桩基础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22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