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寓言四则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寓言四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文体的相关知识。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3.培养发散性思维,多元解读文本的寓意。【教学重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2.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教学难点】用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本单元中我们通过童话、现代诗和神话,学习了想象和联想的手法的运用。今天,我们又从另一个角度学习,这就是寓言这种文体。(多媒体展示)二、关于体裁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
2、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三、关于伊索和伊索寓言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他死后德尔斐流行瘟疫,德尔斐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 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
3、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流行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寓人,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其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四、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耳墨斯(h) 庇护(b) 饶头(ro) 爱慕(m)2.学生自由诵读,了解结构。明确:第段讲述故事,第段点明寓意。第段: 赫耳墨斯来到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第段:点明寓意。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二)课文点拨赫耳墨斯
4、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明确:“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一句写出了他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想知道”,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方式是什么?明确:“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来到人间的方式。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明确:神态描写,形象而真切地描写了赫耳墨斯骄傲的心理和自命不凡的丑恶灵魂。“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明确:心理描写,提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卑劣而爱慕虚荣的心理。 “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5、。”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点出自命不凡的人的实际价值,与他自我估价的妄自尊大形成对比。(三)课文结构开端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来到店里探测 一问宙斯像:问道一个银元 故事三问三答 尴尬碰壁适得其反 自讨没趣二问赫拉像:又笑着问还要贵一点发展 三问自己像:问道饶头 白送更尊重高潮对 比结局(客观)(主观)寓意: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四、写作归纳A.寓言中以对话描写为主。赫耳墨斯雕像者一问值多少钱?一答一个银钱二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二答还要贵一点三问这个值多少钱?三答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问句中同中有变,“值多少钱”四个字用反
6、复,而主语在第一次发问时省略,第二次写明,第三次用代词。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区别,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雕像者的答语运用反衬手法,造成文意的陡转,讽喻之意暗寓其中。B.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体现出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明确:圈点勾画出关键词语,一“笑”、二“想”、三“问”。C.人物形象赫耳墨斯是一个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五、中心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尴尬碰壁、适得其反、自讨没趣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而不被重视的人。六、板书设计三问自己像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二问赫拉像添
7、头 白送一问宙斯像啊?!七、学习蚊子和狮子(一)自由诵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较量(jio) 喇叭(l ba) 凯歌(ki) 粘住(zhn)(二)课文结构提示:这则寓言的结构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分叙述故事和点明寓意两部分。第段:叙述蚊子向狮子进攻获得胜利后的得意忘形,最终丧生于蜘蛛网的悲剧。第段:点明寓意。讽刺和批评了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三)课文点拨1.蚊子为什么敢于向狮子挑战?明确:蚊子向狮子挑战宣言,体现了它的智慧、胆量和信心,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2.“蚊子吹着喇叭,猛冲上前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这句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体现了蚊子凶
8、猛、善斗的性格特点。3.“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这句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体现了蚊子战胜狮子后得意忘形的情态。4.蚊子临死前的“叹息”说明了什么?明确:通过“叹息”表现了“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用“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对比,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5.胜利的蚊子为何会败在小小的蜘蛛手上?明确:蚊子陶醉于胜利的骄傲之中,自以为无敌于天下,得意忘形,丧失了警惕。6.蚊子两次吹喇叭的什么不同?明确:第一次: 蚊子作了敌我条件分析后,充满胜利信心。 第二次: 战胜狮子后而骄傲,有意炫耀自己的胜
9、利。7.从蚊子挑战狮子到陷落蛛网的遭遇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明确:智者胜、骄者败八、课文结构蚊子和狮子蚊子的遭遇敢于挑战我比你强得多 较量挑战狮子智者胜勇敢善斗吹着喇叭冲过去 专咬得意忘形又吹着喇叭 唱着凯歌陷落蛛网骄者败失败得惨却被 粘住寓意:骄兵必败至死不悟叹息九、写作归纳1.构思精巧 这则寓言的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的转化,作为弱者的蚊子战胜了强大的狮子后,却又被小小的蜘蛛消灭。情节耐人寻味,寓意深刻。2.语言生动形象 开篇蚊子先对狮子说“你并不比我强”,后又说“我比你强得多”,把一个挑战者的形象写刘淋漓尽致。3.以动物喻人,清新而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采用拟人手法抓住
10、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把蚊子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蚊子战胜狮子得意忘形的形态。4.采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骄兵必败”的社会现象,进行讽喻。十、中心这则寓言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十一、比较这两则寓言的异同异 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相同点结构上都有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不同点情 节采用三问三答把故事推向高潮写了挑战狮子、陷落蛛网两件事表现手法把神当做人来写用拟人手法来写寓 意讽刺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的的人十一、板书设计蚊子和狮
11、子败给战胜蜘蛛狮子蚊子骄兵必败第二课时一、学习穿井得一人(一)关于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它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二、课文翻译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宋】宋国 【之】的 【丁氏】姓丁的人 【无】没有 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井】水
12、井 【而】连词,表顺接 【溉】浇灌 管打水。【汲】从井里取水 【常】经常 【居】居住 【外】外面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译: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及】等到 【其】代词,他 【穿】打,凿 【告】告诉 人 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人】别人 【吾】我家 【得】得到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译: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闻】听 【而】连词,表顺接 【传】传播 一个人。”【之】代词,代这件事 【者】的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译:都城里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之】代词,代这件
13、事 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闻】听,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于】介词,被【君】国君 【令】派 【之】代词,代这件事 【于】介词,向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姓丁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对】答 【之】助词,的 【得】得到 【使】使唤 力,并不是在井中挖出一个人来”。【非】不是 【于】介词,在 【也】表陈述语气,不译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寻到的消息像这样,还不如什么都没【求】寻到 【闻】消息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若】像 听到的好。【此】这样 【不若】不如 【无】没有 【闻】听到 【也】表陈述语气,不译 1.虚词归纳问之于丁氏(介词,
14、向)闻之于宋君(代词,被)非得一人于井中(代词,在)于宋之丁氏(助词,的)国人道之(代词,这件事)闻之若此(定语后置的标志)之2.文言句式(1)被动句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2)倒装句问之于丁氏(介词短语后置,“丁氏问之”)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若此求闻”)三、课文结构第一层:交代故事发生的缘由。(我家挖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第二层:话在传播中变了样,结果真相大白。(传播为“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第三层:揭示这则寓言的道理。四、问题探究1.宋国国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明确:因为宋君不太相信挖井得到了一个人的事情。2.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
15、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五、学习杞人忧天(一)关于列子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内容大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里面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愚公移山 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二)朗读课文1.提出速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又有/忧/彼之所忧者。晓之者/亦/舍然大喜。2.正音杞人(q) 崩坠(bng) 充塞(si) 坠耶(y) 中伤(zhng) 星宿(xi) 躇步(ch) 跐蹈( c ) 舍然(sh)六、翻译全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
16、崩塌地会坠【忧】担忧 【崩】崩塌 【坠】坠落 【身】自己 落,自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依托,(因【亡】能“无”没有 【所】地方 【寄】寄托,依附 此)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废】停止 【寝】睡觉 【食】吃饭 【者】的人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译:又有一个人,为这个人的忧愁而担忧,【彼】那 【忧】担忧 【之】结构助词,的 【忧】忧秋 就去开导他,说:【者】的人 【因】因此 【往】前往 【晓】开导 【之】代词,他“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 译:“天不过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罢了,【积】积聚 【气】气体 【耳】罢了 【亡】能“无”没有 没有哪个地方没有聚积的气体。你伸【处】地方 【若】你
17、【屈】弯曲 【伸】伸展 缩身休呼吸空气,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译:整天在空气中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终日】整天 【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怎么,为什么 坠落下来呢?”【忧】担忧 【崩】崩塌 【坠】坠落 【乎】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译:那个人说:“天如果是聚积在一起的【其】那 【果】如果 【星宿】星辰 【不当】不会 气体,那么太阳、月亮和星辰不就会【耶】吗 坠落下来吗?”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译: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辰【晓】开导 【之】代词,他 【者】的人 【亦】也 也是聚积在一起的会发光的气体,【之】结构助词,的 【者】的东
18、西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即使坠落下来,也不会伤害(人)。【只使】即使,纵使 【坠】坠落 【亦】也 【不能】不会 【中伤】伤害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 译:那个人说:“如果地塌陷下去了怎么【其】那 【奈何】拿怎么办 【坏】塌陷 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译:大地,不过是堆积在一起的土块罢【积】积聚 【块】土块 【耳】罢了 了,四处都塞得满满的,没有什么【充】填充 【塞】塞满 【四虚】四方 地方没有土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译:你行走踩踏着它,整天在地上活动,【若】你 【躇步跐蹈】踩踏 【终日】整天 为什么还要担心它会塌陷
19、呢?”【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怎么,为什么 【忧】担忧 【其】代词,代大地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那个人(听了),放下心来,十分 【其】那 【舍】通“释”解除、消除 【然】的样子 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非常高兴。【大】非常,很 【喜】高兴 【亦】也奈何忧其坏?(代词,代大地)其人舍然大喜(代词,那)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助词,的)晓之者(代词,他)1.虚词归纳之其奈何忧其坏?(怎么,为什么)奈地坏何?(拿怎么办)在天中行止(在一定范围内)不能有所中伤(打中,击中)2.实词归纳奈何中3.通假字身亡所寄(“亡”通“无”没有) 其人舍然大喜(“舍”通“释”解除、消除)4.倒装句杞国有人忧天
20、地崩坠(定语后置,应为“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之人”)七、课文结构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段):交代事情的起因。总写杞人的忧虑情状,领起下文,造成悬念。第二部分(第段):事情的发展,开导者解忧。第三部分(第段):事情的结局,杞人无忧,两人大喜。八、问题探究1.杞人“忧”了些什么?明确:忧天会塌下来。忧日、月、星宿会掉下来。忧地会塌陷。2.开导者是怎样解“忧”的?明确:由表及里,有理有序,耐心诱导,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先围绕天是否会坠下来对杞人说服,接着围绕日月星宿是否会坠下来对杞人分析,最后围绕地是否会塌陷对杞人进行解释。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明确:这是庸人自扰,
21、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4.如何看待晓之者的解释?明确: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5.故事的结尾中写杞人和晓之者“大喜”,这表明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心理?明确:杞人是听了开导者的话,确定天不会塌、地不会陷,所以大喜;而开导者是因为开导了那人,使其振作了精神,所以开心。6.现实环境中的你,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明确:当今人类社会高度发展,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已有很大的突破,从而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不断涌现,再加上地震等灾害的频发,这些都应引起我们每个人的关注。杞人忧天不再是庸人自忧了。九、小结 本文通过叙述杞人担心天地崩坠,一晓知者前去开导,最后两人都“舍然大喜”一事,讽刺了那些忧心忡忡,顾虑无穷而又无所作为的人,并告诫现实生活中的人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2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