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与气血津液辨证.ppt
《八纲辨证与气血津液辨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纲辨证与气血津液辨证.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辨证,Syndrome differentiation,教学目标,了解:1.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内容 2.八纲之间的关系掌握:1.辨证的基本含义和分类 2.八纲辨证中的各证,重点难点,重点:八纲辨证中各证难点:三焦辨证内容,病案一,林 男 22岁前晚睡觉时受凉,昨晨起床后觉身甚恶寒,伴发热(自测体温38),鼻塞头痛,周身酸痛。自服复方阿斯匹林片后,发热稍减,头身疼痛亦减轻,仍坚持工作。昨晚开始发高烧,咳嗽,咯黄稠痰,口干渴,但已不恶寒。今早遂来就诊,经检查:体温40,面色红赤,唇红而干,肌肤灼热。口鼻气粗,咳声高亢,咯痰黄稠,口渴欲冷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2、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辨证的概念,辨证,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辨明各种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从而对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的病因病机作出判断的过程,辨,判也。-说文 别也。-小尔雅 辨别,判断辩,治也。-说文 辩其狱讼。-周礼乡士 辩论,争辩,证,谏也。-说文 证候症,古通“证”症状病,疾加也。-说文 疾病,辨证的方法,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各类辨证方法之关系,经络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八纲辨证,第一节 八纲辨证,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
3、f eight principles,概述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八纲辨证:通过四诊,掌握了辨证资料之后,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为八类不同的征候,称为八纲辨证,八纲辨证,(一)八纲辨证的概念,概念: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个辨证的纲领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二)八纲辨证源流,1、内经:“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2、伤寒论:“六经辨证,分三阴三阳。”3、景岳全书:“阴阳篇”“六变篇。”4、伤寒质难: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4、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伤寒正脉,一、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表里的相对性:表躯壳、腑、经络 里内脏、脏、脏腑表里的狭义性: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里脏腑、骨髓,(一)表证,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 生的证候。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或鼻塞、流清涕、咽喉痒痛,咳嗽。1、表寒证;2、伤风表证;3、表热证。表证的两个特点:1、外感时邪 2、邪浅病轻,(二)里证,概念: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成因:1、表邪失治,内传入里 2、外邪直中,侵犯脏腑 3、七情、饮食、
5、劳倦等,(二)里证,临床表现:(症状多种多样,取其一,以与表证相鉴别)壮热或潮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烦躁,腹胀腹痛,呕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 神昏谵语,舌红苔黄厚,脉洪数或沉数有力特点:1、病位深在 2、有内脏各系统的功能障碍,(三)半表半里证,概念:是指病邪在由表入里过程中的一个阶 段,又称为“少阳病证”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疼痛,心烦欲呕,不欲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四)表里证的关系,表里同病表里出入 1、表邪入里:失治,误治 2、里邪出表:如发热中的出疹等,二、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景岳全书“寒热者,阴阳之化也。”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6、”素问 调经论“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一)寒证,概念: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 外寒:寒邪入侵肌表所致表寒 内寒:寒邪直中脏腑实寒 自身阳虚虚寒临床表现:恶寒喜暖,面色 白,口淡不渴,肢冷 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二)热证,概念:是疾病的本质属于热性的证候 表热:热邪外袭肌表所致 里热:外邪入里化热 气郁化火,食积化火 阴虚生内热虚热临床表现:恶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燥 不宁,痰黄涕浊,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实热,(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寒热错杂寒热转化寒热真假,(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7、一)寒热错杂: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存在着不同性 质的症状1、上热下寒:如伤寒论中的“黄连汤”证。“胸中有热,腹中冷痛,黄连汤主之。”2、上寒下热:如胃脘冷痛,呕吐清涎,又兼见尿频 尿痛,小便短赤。,(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3、表寒里热:伤寒论中“大青龙汤”证。“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4、表热里寒:伤寒论中“桂枝人参汤”证。“外证未解,而数下之,利下不止,桂枝人参汤主之。”,(二)寒热转化1、寒证转化为热证2、热证转化为寒证,(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三)寒热真假1、真热假寒内有真热,外现假寒产生机理:邪热内盛,阳气郁而不能外达临床表现:高热伴四肢厥冷,恶寒或寒战,神识
8、昏沉,面色紫暗,脉沉;又见口鼻气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苔黄而焦干,(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2、真寒假热内有真寒,外现假热产生机理: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阴盛格阳)临床表现:身热烦躁,面红如妆,神志躁扰,又见下肢厥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浮大 但重按无力,(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寒热真假的鉴别,寒热真假的鉴别要点: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皮肤和面色方面,而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内在表现,是如实的反映了疾病的本质,故辨证时应以里证、舌象、脉象等作为诊断的依据,寒热真假的鉴别,假象毕竟和真象不同:如假热之面赤,是面色 白而仅在颧颊上浅红娇嫩,时隐时现,而真热的面红却是满面通红假寒常表现为四肢厥冷
9、,而胸腹部却是大热,按之灼手,或周身寒冷而反不欲近衣被;真寒是身蜷卧,欲得衣被,(五)表里与寒热的关系,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咽痛,咳黄痰里寒证: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里热证:面红身热,喜饮冷,小便短黄,大便结治则简介表寒证辛温解表 表热证辛凉解表里寒证温里散寒 里热证清泄里热,三、虚实辨证,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 通评虚实论“实,言邪气实,则当泻;虚,言正气虚,则当补”景岳全书 传忠录“论气血,气有盛衰,盛则为实,衰则为 虚,血有亏瘀,亏则为虚,瘀则为实。”通俗伤寒论,(一)虚证,概念: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各种
10、临床表现 的病理概括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耗损正气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上无苔,脉虚无力等,(二)实证,概念: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概括成因:外邪入侵人体 内脏功能失调,病理产物堆积(痰饮、水湿、瘀血等)临床表现: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 谵语,呼吸喘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三)虚证和实证鉴别表,(四)虚实的错杂、转化和真假,1.虚实错杂 实证夹虚 虚证夹实 虚实并重2.虚实转化,(三)虚实真假1、假实:“至虚有盛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辨证 气血 津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1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