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和克钦族对比.ppt
《景颇族和克钦族对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颇族和克钦族对比.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景颇族和缅甸克钦族的对比,三木,中国景颇族和缅甸克钦族异同,景颇族简介景颇族服饰文化景颇族饮食文化景颇族居住文化景颇族婚姻家庭习俗景颇族生与育习俗景颇族信仰与禁忌习俗景颇族传统节日,克钦族的简介克钦族服饰文化克钦族饮食文化克钦族居住文化克钦族婚姻家庭习俗克钦族生与育习俗克钦族信仰与禁忌习俗克钦族传统节日,景颇族简介,景颇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县、潞西市、瑞丽市、盈江、梁河三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在中国景颇族聚集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陇川县被称为“中国目瑙纵歌之乡”。景颇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
2、文字。景颇族素以刻苦耐劳、热情好客、骁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称。,景颇族服饰文化,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圆领上衣,包头布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妇女戴银首饰越多表示越能干,越富有。有的妇女还爱好用藤篾编成藤圈,涂有红漆、黑漆,围在腰部,并认为藤圈越多越美。竹筒裙是景颇族的传统服饰.,景颇族饮食文化,景颇族以米为主食,吃法有烂米饭、糯米饭、糯米粑粑或竹筒饭。蔬菜除部分
3、来源于菜园,多靠采集野菜来制作,吃法除煮、焖、炒或凉拌外,最有特色的要算是舂菜了。景颇人在家中吃饭,如由家长按人均分,中间放一碗汤,全家围坐聚食;邻里走动,到了吃饭时间,可以随意坐下用餐,不须任何回报。一家盖房,全村无偿帮工,并送米送菜;来了客人,不论识否,均殷勤招待;打到猎物,见者有份;赶街相遇立即递过烟筒和烟袋。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吃独食”可耻,让客人饿着肚子走,是最不体面的事。景颇人喜欢饮酒,几乎家家都有酿酒的器具,人人会酿酒。酿制的水酒既有酒味,又有甜味,喝起来清凉可口,十分解渴。水酒在景颇族人日常生活中有着特殊的作用,结婚、贺新房、节日、交朋友,都少不了水酒。景颇族喝酒十分注重礼节
4、,熟人相遇互相敬酒,不是接过来就喝,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再喝。大家共饮一杯酒时,每个人喝一口后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过的地方,再转给别人,如有老人在场,先让老人喝。,食俗,宴食食宿食俗景颇族宴客有一种食规,客人到后稍事休息,便有身着盛装的中年妇女出来敬送“礼篮”。其篮用藤篾精心编织,内装一竹筒白酒、一竹筒米酒、两包熟鸡蛋、两包糯米饭团。首客受礼后致谢先饮一口酒,再转给众人抢饮,然后将鸡蛋切片,放在饭团上,人各一份,边吃边加赞美,吃毕奉还礼篮,表示回敬。这些食物各有含义。白酒代表“女”;米酒代表“男”;糯米饭代表“粘贴结合,亲如一家”;鸡蛋代表“纯洁、圆满、平安、康乐”。婚恋食宿以食传言是该族
5、青年表达情爱的一种方式,小伙爱上姑娘,就在食品中包上树叶(表示话很多)、树根(表示思念)、大蒜(表示求婚)、火柴(表示坚决)、辣椒(表示火热)等物送去。姑娘如有意,退回原物,如需考虑,便加放几根奶浆菜、如拒绝,则添进火炭。小伙接着又在食物中放上合拢的嫩树叶(表示希望共同生活)、粮豆(表示早日结婚)再送去,姑娘同意,但回赠烟草,坚决拒绝,则将合拢的树叶扭成背靠背退回去,这样几来几往,不少有情人便可通过“正娶”或“拉婚”(抢亲)终成眷属。,景颇族居住文化,景颇山寨门,是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的大门形式。寨门两边门柱上有牛头装饰。中间横梁上是两把交叉的刀,刀尖一把锋锐尖利,另一把有向内的v型缺口。传统的景
6、颇族民居多为干栏式建筑,这种两千多年前的古建筑形势,唯一在景颇族民居中流传至今,其造型独特,古拙风格,颇有粗野,原始之美。是景颇民居中最富特色的建筑型式。,景颇族婚姻家庭习俗,景颇族的婚姻形式为一夫一妻制。但山官和富裕户也有一夫多妻的。在家中,父亲是家长。有女无子时可招赘,但赘婿不改其姓;无子嗣时可收养子,权利义务与亲生子一样;对财产实行不严格的幼子继承制,幼子地位高于长子。妇女社会地位较低。在现行的一夫一妻制婚烟中,基本上仍必须遵循传统的单向姑舅表婚的原则,即姑家男子必须娶舅家女子,但舅家里男子不能娶姑家女子,形成“姑爷种”和“丈人种”的婚姻关系。流行转房制和妻死丈夫续娶妻姊妹的习俗。还实行
7、等级婚姻,即官家与官家通婚,百姓与百姓通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但结婚由父母包办,聘礼很重,常发生抢婚的现象。景颇族青年男女进行干脱总(即“串姑娘”)时,男子会暗取意中人的几丝头发或布丝等物,请董萨(巫师)卜卦确定是否能结婚。若可以,再由父母请“勒脚”(男方寨里的媒人)与“强通”(女方寨里的媒人)联系,并去女方家提亲。提亲时一般会送去一些丝织品种、鸡蛋、酒等礼物,若女方收下,即表示同意婚事。过后,再送去议定的聘金,决定婚期。,景颇族信仰与禁忌习俗,景颇族群众过去普遍崇信万物有灵的原始多神教,迷信禁忌很多。大巫师和一般巫师除祭鬼外,还给人看病,能记诵本民族的创世纪、史诗、历史传说和大量民间故事。祭
8、祀活动有祭官庙(一年一度的破土仪式)、吃新谷、献谷堆、叫谷魂等,大多与农业生产有关。遇婚丧、疾病、械斗等都要杀牛祭鬼,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很大。最大祭祀活动是目脑,现已发展成为景颇族一年一度的节日目脑节。近几十年来有少部分群众信仰基督教。禁忌景颇族认为谷子是狗从天上带来的,所以忌吃狗肉。在景颇山寨,放枪放炮不能只放三响,因为放三响表示报丧。景颇族男人的长刀、火药枪、挎包和衣物,忌讳妇女触摸或从上面跨过。“目瑙”是景颇族传统盛大的节日,不分民族,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尽情歌舞。但是作为客人,跳舞时不能跑到瑙双(领舞者)前面去跳,一般也忌讳紧跟在瑙双后面跳,而是应跟在大队伍后面。,景颇族传统节日,目
9、脑纵歌节撒种节和尝新节新米节菜花节能仙节,目瑙纵歌节,克钦族简介,克钦族是缅甸的第六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克钦邦、掸邦和实皆省,在印缅边境和中缅边境瑞丽江流域也有分布。克钦族属蒙古人种东南亚分支,人体特征与缅族相近,是一支与占缅人有着渊源关系的缅族亲属民族。缅甸的克钦族与我国云南的景颇族同属一个民族。克钦族有4大支系:景颇、浪峨、载瓦、勒期。克钦族有自己的语言,克钦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克钦语是缅语的亲属语言,语法与缅语完全相同,基本词汇中有60%与缅语一致。克钦族中操景颇语者人数最多,操浪峨语者次之。缅甸的克钦族与中国的景颇族是同一民族,同族不同称。,克钦族服饰文化,男子服饰克钦族男子
10、服装一般为对襟圆领的黑色短上衣,下身着筒裙。克钦男式筒裙质地多为棉布,颜色较深。图案一般为黑底上配有绿色粗格花纹。此外也有着短及膝盖的宽脚裤或穿长裤的。老年男子喜欢留发辫,用黑布包头。年轻人则喜欢用白布包头。克钦族男子随身佩有长刀,肩上往往还斜挎着一个挎包。为了驱邪避祸,克钦族男子有纹身的习惯。女子服饰克钦族妇女一般穿黑色短衫,下着深颜色的花筒裙,佩戴银项圈、银耳环和银手镯。妇女上衣往往饰有一排排的银泡。已婚妇女均包头。脚穿拖鞋。有些妇女受住在坝区的掸族妇女的影响,喜好穿紧身白色上衣,用白布包头。,克钦族饮食文化,大米是克钦人的主食,玉米、大麦、小米、芋头、豆类等次之。克钦族喜欢用竹筒烧饭,把
11、适量的米和水灌入一段有节的竹筒内,把竹筒口用草或芭蕉叶塞住,放在火塘边烘烤,等竹筒烤焦后饭也就熟了。这时用刀把竹筒破成两半,将饭取出即可食用。这种饭缅语叫做“基倒特敏”(竹筒饭),吃起来清香可口。在野外煮竹筒饭非常方便省事,只要身带一把刀,带上米和取火工具即可。,克钦族饮食文化,吃饭时,克钦族人一般不用碗筷,每次进食时都要把食物用树叶或芭蕉叶分成若干包。不论宾主,不分老幼,每人二包,用手抓食。克钦族人非常喜欢喝酒,不管男女老幼,每人都要随身携带一个装满了酒的竹筒或葫芦壳。凡是婚丧、生子、乔迁新居、举行目瑙节等,他们都要大喝特喝。克钦人的酒量很大。喝酒时往往不需要下酒菜。,克钦族居住文化,克钦族
12、一般将寨子建于海拔1500-2000米的高山上。每个寨子一般为十至几十户人家,大的可达百余户。为了防火,克钦人的住房互不相接。各寨之间相隔近则半里远则十多里。克钦族人的房屋为长方形,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房屋顶一般为人字形架构。,克钦族居住文化,克钦族老百姓的住房称为“荫达”,山官、土司的住房称为“腾努”。住房的称呼虽然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荫达”与“腾努”的区分在于腾努里装饰有太阳、月亮的图案,供养着“玛岱”天神。除少数山官、杜瓦(土司)住瓦房外,一般百姓都住竹木结构的茅草房。一般而言,克钦人的住房多建在山坡上,一边接地,一边架空。也有建在离地面二三尺高的木桩上的。克钦族认为如此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景颇族 克钦族 对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1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