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二战虎式重型坦克.ppt
《探秘二战虎式重型坦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秘二战虎式重型坦克.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探秘二战虎式坦克,“虎”式坦克是二战期间德国制造的重型坦克。在战争中“虎”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二战的硝烟已经飘散60年了,当年战地的血腥与惨烈已经成为影视和娱乐取之不尽的源泉,军事技术与装备优劣的思辨讨论仍然是21世纪的经典话题,可无论如何虎式坦克永不会淡出人们的视野,虎式坦克巨大威力,威武富于美感的英挺雄姿,骇人的战果令人赞叹不已,现将虎式坦克的一些资料摘要呈现各位,不当之处予以指正。,虎式坦克它的乘员为5人,重量57吨,属于重型坦克(一般40吨以上的称为重型坦克)。发动机功率700马力,最大速度45公里/小时。8个前档4个倒档,虎式的72.5厘米的宽履带,使它能跨越垂直的障碍0
2、.79米,2.29米的战壕。其最厚的装甲部位达到了110MM,后期的虎式坦克炮塔表面还有防磁性炸药的特殊涂层。装备一门88mm KwK 36L/56火炮和两挺7.92MMM口径的G34机枪,使用FuG5型号的通讯设备。,虎式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早在1937年就已经开始,但是当时因为没有该方面需要而没有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真正刺激虎式出现的是德国在西欧和北非的战争,88mm炮在反坦克运用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于是德国人便试图为其配置一个战车载体。尽管大体上的设计和外型类似号坦克,但虎I坦克的重量足足是号坦克的两倍多,重量的增加来自于更厚的装甲,大口径火炮,以及必然产生的庞大燃料和弹药储存空间、较大的
3、引擎、更坚固的传动及悬挂系统。,它88mm的主炮是大当时最强大的反坦克炮,比任何一个部队所使用的都要强大,能在2000米距离能射穿110MM厚的装甲。敌军的坦克手们通常看着他们自己的坦克被来自远方的炮火很快的摧毁而无能为力,因为他们的炮弹打不到远方的虎式坦克,这就是虎式坦克的超强火力和超远射程的最好体现。由于采用了当时最优质的装甲材料和厚重的装甲设计,虎式坦克的装甲也是强大得不可思议的。曾在一次战斗中,虎式受到200多次敌军坦克的炮火攻击,依然能在战斗结束后,从容地开回自己的阵地,准备投入下一轮的战斗。,88mm的主炮,火 力,虎式坦克配备的88毫米KwK36L/56坦克炮(L/56指炮管长度
4、为口径的56倍)由克虏伯公司研发并生产,炮塔有一个圆型的底部。主炮的支撑及发射机制则发展自德国著名的88高射炮,其Flak 18 L/56衍生型被用作虎I坦克的主炮,虎坦克88毫米Kwk43L/71型主炮,也是出自该系列高射炮(Flak 41 L/71)。是二战时杀伤效率最高的几款坦克炮之一,德国人还为它配置了极为精确的卡尔蔡司TFZ 9b 瞄准器,精准度惊人。在一次试射时,坦克在1200码的距离外开火,而连续5发落在一个16英吋18英吋的目标上。该炮可装载四种型号弹药:PzGr.39 弹道穿甲爆破弹、PzGr.40亚口径钨芯穿甲弹和HI.Gr.39型高爆弹、Sprgr.39曳光榴弹。而虎I坦
5、克曾在大于1600米的距离外打中敌军的坦克,不过这作用并不太大,因为在二战中的战争距离是远比1600米近的。在战争前期,虎式坦克能有效在战斗距离击穿盟军坦克的正面装甲,但到了二战后期苏军T-34/85、SU-100、IS-2、ISU-122/152,美军M10“狼獾”、M36“杰克逊”、M26“潘兴”,英军的谢尔曼“萤火虫”坦克先后投入战场,虎式对付盟军的部分坦克已力不从心,在1000-1500米外距离无法有效的打击他们。,弹 种,1.PzGr39被帽穿甲榴弹2.PzGr40碳化钨芯穿甲弹3.Gr.HL空心装药高爆弹4.Sprgr.39曳光榴弹,各弹种穿深,装 甲,虎式坦克的车体前方装甲有10
6、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炮盾装甲厚达135150毫米(有资料称可能是间隙装甲),相较之下同时期的IV号坦克(G型)车身前方只有80毫米厚的装甲而炮塔正前方的装甲也只有50毫米厚,而虎I坦克的两侧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装甲。这样的厚度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抵挡绝大部分炮弹,尤其是来自正面的炮弹。虎式坦克使用的是镍合金钢装甲,这是德国在二战质量最好的装甲钢,虎式其装甲生产采用冷轧锻造工艺而非铸造。相对于铸造钢,冷轧锻造钢的强度特性高出不少,其致密程度大约提高在6%左右。虽然虎式坦克的生产商在44年向军队建议:为节省工时,加快坦克生产速度,就必须改为铸造钢工艺,陆军经过慎重考虑,以必须保证装甲质量为理由,否
7、决了这一建议。相比“黑豹”,虎式坦克在攻击性作战中综合防御能力更强。虎式坦克大部分的装甲是垂直与其它结构相连接的,并采用了咬合连接形式,使其获得了良好的结构性能。同时咬合的装甲块之间都采用了焊接(而不是铆接),焊缝质量很高,但焊接的车身和炮塔也大大增加了虎式的重量。,防磁装甲,虎式坦克装甲,虎式坦克的大部分装甲都是垂直与其他结构相连接的,机动性、动力系统和悬挂,虎式坦克有两个可对流隔舱,置于车体两侧,每个隔舱都有油箱、散热鳍片、散热风扇。迈巴赫汽油引擎在后部下方并连结前方的齿轮箱,11吨炮塔使用由引擎供给动力的液压驱动系统推动,即使如此,自转一圈仍需要45秒。悬吊系统使用了十六组扭力杆,为节省
8、空间,负重轮摆臂一侧向前而另一侧向后,每只负重轮摆臂装有三个负重轮,提供更好的乘驾。虎式坦克采用液压控制可变速齿轮箱和半自动传动系统。坦克的重量增大意味着需要新的操控系统,衍生型的英国Merritt 布朗单齿轮系统被设计者使用,用于替代轻型车辆的离合器和刹车设计。虎式坦克的操控系统是双斜齿轮类型,有两个不同且固定的轴藉由不同斜齿轮相互扭动,它配有有八段速度齿轮箱,有十六种斜齿轮运作。在必要情况下,最小半径旋转要透过单边煞车来进行旋转。虎式的操控系统在它的时代来说是易于使用的。,虎式的操控系统是双斜齿轮类型,虎式安装了两种履带,520毫米窄履带(行军时用)和720毫米宽履带(战斗时用)。为了铁路
9、运输,每根轮轴上外负重轮都被拿下来,并且安装运输履带。这样虎式坦克就可以装上轨道车并且能够卸下来。这项工作主要是在能通铁路的区域进行,但不常在野外运输的过程中进行。而且德国人制造了铁路平板车,以使运输和卸载虎式更加快捷。一个经验丰富的坦克乘员能够在半个小时内更换履带。余下的时间要完成取下并装上外板轮和侧挡泥板,折叠并展开外板部件和后挡泥板等工作。,虎式坦克的长履带,乘员和布局,虎式坦克车体前方是开放乘员组隔间,驾驶和无线电操作员分别坐于前方齿轮箱两侧。在他们后面地盘区绕着炮塔底部围拢成连续的平实表面,这可以帮助装弹手检查放在履带上方隔间内的弹药。二个人坐在炮塔内,射手在炮的左边,车长的后面,装
10、弹手坐在一个折叠的位子在上,从炮塔底板到车顶仅有157公分高。总而言之,虎式的内部布局是司机隔间、炮手/无线电操作员隔间、作战隔间(炮塔)和引擎隔间。司机隔间以及炮手/无线电操作员隔间实际上是一个隔间,只不过是被变速器和最终驱动单元给隔开来了。司机通过转向轮来控制坦克转向,它控制着液压转向系统。为了防止故障,安装了两个手动转向杆。转向杆控制着转向刹,同时也充当“手刹”的作用。,型号与改良,极初期型虎式虎式坦克只有两种正式的型号E型和H型,但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始终在进行。早期生产的型号炮塔上的射击窗在中期生产的型号中改为了逃生舱口(也可用来上载弹药);早期型炮手的两个视窗的窗盖的装甲在中期生产时
11、得到了加强,在后期又改为了一个;早期的两个前灯在后期只剩了一个。后期生产的“虎I”的发动机也更换了。“虎I”装备了两种履带:窄履带,用于运输;宽履带,用于战场。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运输,加快装卸速度,还生产了它专用的列车。但由于高昂的成本,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虎式坦克生产图纸,虎式坦克的总装车间,生产线上的虎式,极初期型虎式,德国虎式i型坦克后期型,生产线上的虎式,在1943年1月的时候,德国就计划制造一种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国陆军兵器局责成保时捷,亨舍尔和MAN公司着手研制。随后这3家公司提出了4种方案,并制成了样车,分别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秘 二战 重型 坦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1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