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第三讲产权.ppt
《制度经济学第三讲产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经济学第三讲产权.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新制度经济学,第三讲产权理论,2,产权为何如此重要?,在经济世界里,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因而就存在如何将稀缺资源进行最合理的配置问题。这意味着各种用途之间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是通过竞争来解决的。因为当每个人都想得到更多的资源时,他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一旦进行竞争,就存在输赢的问题,也就是说,一定要决定是谁输谁赢。而要决定赢输,必须要有规则来评定,这也就是游戏规则。如果改变了游戏规则,赢输的情况也就会改变。正如在政府里选拔干部一样,标准不同,入选的人就不同。因此,有的人喜欢这一类的游戏规则,有的人喜欢另外一类的游戏规则。就象在考试里面一样,有的人喜欢论述题,有的人喜欢多项选择题,有的人喜欢
2、数学题,有的人喜欢文字题,各不一样。所以如果改变游戏规则,人的行为就会相应地改变。结果就会不一样。归纳起来,竞争的问题有三点:一是必须决定赢输,二是要有一个游戏规则,三是要说明为什么用这一种规则而不用其它的游戏规则。,3,从另一方面来说,人的不同行为,可以由不同的游戏规则本身来解释。现在如果你要买一套房子,无论在在哪儿购买,只要你可以出得起钱,都可以购买得到。地产商也不会因为你是男人,她是女人,就给不同的价格。在这里,游戏规则很简单:出价高者得。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你要想得到房子,不是看你可以出多少钱,而是看您的级别多高,工龄多长。结果,现在是最有钱的人住最好的房子,而在计划经济下,却是年龄最
3、大和职位最高的人住最好的房子。因此,现在要住好房子,必须会赚钱,不管是努力工作,还是巧取豪夺,或者是抢银行,只要你弄到钱,而没有抓起来,你都可以用钱来买房子。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你就赚钱没有用,也没有多少机会让你赚钱,你得 年头,资历,往上爬。由此可见,游戏规则不同,行为就不同。,4,在经济社会里,基本的游戏规则是产权。谈到产权,我们其实是指约束人们行为的游戏规则。产权安排决定了基本的游戏规则。这就是说,不同的产权制度,实际上是规则了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时的不同的游戏规则。因此,如果你改变产权的规则,你就改变了整个经济系统。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产权制度其实只有三种:第一种称为私有产权制度。“
4、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别人管不着”这就是私有产权的精神。第二种体制是毛主席时代的公有制。按资排辈。在这种制度中,只有纪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因为每个人是不平等的,而法律是要求人人平等的。第三种制度是既不按产权来排列,也不按社会等级来排列,而是按贪污腐败的权力来排列。在这种体制下,产品会分为许多类,每一类对应着不同政府部门的管制,一旦有了管制,贪污腐败就有了方便之门。因为管制会导致租金,只要租金存在,就会有人寻租,结果寻租者必须向管制者行贿才能寻到租。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就是这样。,5,这三种制度之不同,是因为权利的界定不同,由此,导致了不同的游戏规则和人的行为。现在产权经济学已经得到一个很惊人的
5、结论:只有私有产权,才可以利用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才可能以最低的成本配置资源。当然,除私有产权导致的价格机制以外,还有其它的分配资源的方式,不过,这些其它方式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比如:把一块劳力士表放在桌子上,并说明,明天早晨谁来得最早,谁就可以得到这块表,那么很多人就会在外面排队,甚至晚上睡在走廊上,因此会浪费很多时间或遭受很多痛苦。于是,人们就会权衡表的价值与所付出的代价,然后做出决定。但是,他们所付出的代价虽然是他们得到手表所必需的,但却没有创造出任何价值,这对社会来说就是一种浪费。如果换一个规则,比如要把表给最漂亮的女孩,那么,想得到这块表的女孩就会费尽心机来打扮。如果我说,这块要给出
6、价最高的人,那么只有那些愿意而且能够出最高价钱的人得到这块表。这时人们只要赚够钱而不用作其它无谓的牺牲就可以得到这块表了。,6,在美国阿拉斯加淘金热时有一个规则,谁来得最早,谁就可以在那儿挖金,结果人们花大量的时间去训练他们的狗,以便跑得更快。这对社会来说是一种浪费。在中国,我们也很清楚的是,过去分配紧俏物资,主要是靠权力,因而人们花了很多精力去走后门,打通关节,这些行为本身是不创造任何社会价值的。如果用价格机制来分配这些物资,这些浪费是不会产生的。另一个例子是,当今中国的官员选拔标准,主要还是任人唯亲,流行所谓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于是想晋升的都要想方法设
7、法走门路,与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套近乎。这一过程其实也是资源浪费的过程。如果选拔干部的标准改变,人们的行为自然会改变。当然用价格机制来分配产品,本身也有一些成本,首先人们必须找到正确的价格进行交易。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往往需要大量的交易才能发现一个正确的价格,这里存在着估价的困难,也可能出现交易一方控制交易的情况。但总的来说,只要交易是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发现价格的成本在许多时候比其他分配资源的成本要小。,7,学习目的和要求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功能与属性产权的起源和保护科斯定理,讲义结构,8,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功能与属性弄清产权的起源和影响因素了解产权保护及其意义 熟悉科斯定理并
8、用其分析现实问题,9,学习目的和要求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功能产权的起源和保护科斯定理,讲义结构,10,产权的内涵,几个案例什么是产权产权的结构产权的分类,11,案例1:一个典故,慎到(公元前395-公元前315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法家“一兔走街,百人追之,贪人具存,人莫之非者,以兔为未定分也。积兔满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定之后,虽鄙不争。”“定分”:界定产权、明晰产权定分止争,12,案例2: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Garrett Hardin(1968),Science,162(1968):1243-1248.“公地”是人类赖依生存与提高生活质量的
9、公共资源。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某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个人的理性导致集体的无理性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古希腊 Aristotal: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第48 页。),产权的内涵,13,什么是产权?,Property rig
10、hts产权的客体(财产)“指人与人之间对物的法律关系的综合”产权应当包含哪些内容?产权涉及到产权的享有者,即产权的主体,产权的客体,非产权主体。产权的实质是界定产权主体与非产权主体对产权客体的关系、权利和义务。产权主体享有产权,非产权主体就有尊重、不予侵犯的义务。,产权的内涵,14,什么是产权?(续1),产权的经典定义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V3,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P.1101.。)个人使用资源的权利叫做产权。(恩格拉恩格特森)个人对资产的产权由消费这些资产、从这些资产中取得收入和让渡这些资产的权利或权力构成。(
11、巴泽尔)产权是指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德姆塞茨)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阿尔钦)产权不是关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于物的存在和使用而引起的人们之间一些被认可的行为性关系。(菲吕博藤和平乔维奇)产权是一些社会制度,即界定或划定了个人对某些特定财产,如土地和水所拥有的特权范围。(利贝卡普),产权的内涵,15,什么是产权?(续2),如何理解产权?作为行为规则的产权产权是基于与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财产的关系而产生的各种经济权利的统称。简言之,产权就是一种排他性的财产权,它是人们围绕或通过财产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其直接的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间接的关系是产权主体与非
12、产权主体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产权利用的有限性。即产权受法律、社会公德、各种非正式制度,即各种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限制。产权的排他性排斥他人拥有和使用产权客体的性质,产权的内涵,16,什么是产权?(续3),如何理解产权?(续)把产权视为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关系;即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而不是人对物的关系强调产权是一组行为性权利、即一个“权利束”;把某一物品所附着的权利数量及其强度视为该物品经济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把产权看作是一些社会制度等等。产权的定义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它不仅是人们对财产使用的一束权
13、利,而且确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是一些社会制度。,产权的内涵,17,产权的结构,产权(property rights)的范围(构成)所有权所有权是指在法律范围内,产权主体把财产(产权客体)当作自己的专有物,排斥他人随意加以侵夺的权利。它表明产权主体对客体的归属、领有关系,排斥他人违背其意志和利益侵犯他的所有物(有形财产或无形财产)。所有者对他的所有物可以设置法律许可的其他权利,即对他的所有权进行分解的权利。利用所有者权能收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使用权使用权是指产权主体使用财产的权利。财产使用的三种情形:使用而不改变其原有形态和性质。部分改变其形态,而根本性质不变。完全改变,甚至使其原有形态完全消失,
14、转换成其它的存在形式。,产权的内涵,18,产权的结构(续1),产权(property rights)的范围(构成)受益权财产的受益权是指获得资产收益的权利。“受益权的所有者仅对财产的果实拥有排他权,不拥有带来果实的资产”。在实施受益权的过程中需要遵守某些限制(例如承包土地)。让渡权让渡权是指以双方一致同意的价格把所有或部分上述权利转让给其他人的权利。让渡权是体现产权完整性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确定了产权主体承担资产价值的变化的权利。,产权的内涵,19,产权的结构(续2),产权的分割物品的产权是一束权利如果一束权利全部归同一人所有,并不一定最有效率,把同一物品的产权分解开,归不同人所有,可能效
15、率会更高,从而导致单一资产分割的产权的形成.例如:股份公司(公司法界定相关主体的权利与责任)产权的分割保证了社会分工及合作性生产组织的形成,从而有利于专业化比较优势及规模经济的产生,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源泉这更要求进行明确的产权界定,避免可能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发生的侵权行为,产权的内涵,20,产权的结构(续3),产权是受限制的个人的任何一项权利的强度都要依赖于:个人为保护该项权利所作的努力他人企图分享这项权利的努力任何“第三方”所作的保护这项权利的努力“努力”是有成本的产权不可能不受限制权利常常相互依赖和制约,在产权交叉和重叠的地方,对某些权力的限制就成为其他权利正常行驶的前提,否则便会陷
16、入混乱(养牛户与农民)某些对个人权利的限制,看似“削弱”了他的权利,其实加强了他的权利产权不恰当的限制会造成产权的残缺与弱化(农村土地制度),产权的内涵,21,产权的分类,私有产权“私有产权是对必然发生的不相容的使用权进行选择的权利的分配。”(阿尔钦)私有产权的关键在于,对所有权利行使的决策及其承担的后果完全是私人做出的。私有产权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只要每个人拥有互不重合的不同权利,多个人同时对某一资源或资产行使的权利仍是私有产权。,产权的内涵,22,产权的分类(续1),共有产权共有产权,是将权利分配给共同体的所有成员。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共有产权在个人之间是完全不可分的,即完
17、全重合的。共有产权在共同体内部不具有排他性,因此,这种产权常常给资源利用带来外部效应。,产权的内涵,23,产权的分类(续2),国有产权国有产权则意味着只要国家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它就能排除任何人使用这一权利。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不同的产权形式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西方学者认为,私有产权的效率最高,共有次之,国有最差。,产权的内涵,24,产权的分类(续3),绝对产权和相对产权绝对产权是针对所有其他人的,包括有形物品(如土地财产等)和无形物品(如版权和专利等),它是指对所有物具有个人独占的权利,它保证所有者可以实施于其他所有人身上的权利。绝对产权界定了
18、有关非所有者必须遵守或承担不遵守的成本的行为规范。相对产权是指赋予所有者“能够施加于一个或多个特定人身上的权利”。合约性产权,如信用债务关系或销售关系,以及法律上的强制义务。,产权的内涵,25,学习目的和要求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功能产权的起源和保护科斯定理,讲义结构,26,产权的功能,产权的功能源于资源的稀缺性功能之一:激励和约束功能“对未来产权的确信度,决定人们对财富种类和数量的积累。”产权的激励功能是通过利益机制得以实现的,如果产权受到威胁和没收,就会造成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有恒产才有恒心。(孟子)产权关系既是一种利益关系,又是种责任关系。“良好界定的产权限制人们使用资产的方式。要使人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度 经济学 第三 产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1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