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病1().ppt
《染色体病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色体病1().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龙志高,染色体病,学习要点,掌握染色体病和染色体畸变的定义,染色体畸变的类型、常见染色体病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熟悉染色体分析的方法;了解染色体病研究史、染色体病的亲本起源效应,DNA与染色体的关系 人类基因组DNA约2.85 109碱基对,分布在24条染色体上。平均每条染色体DNA含1.2108 碱基对,按每对碱基对相距0.34nm,则每条染色体DNA总长度约4cm。细胞染色体总DNA长度约为1m。,人的各号染色体大小及估计的基因数,(1对核苷酸为1bp;1000bp=1kb;1000kb=1Mb;1000Mb=1Gb),总计:2.85Gb,资料来源 Finishing the euchro
2、matic sequence of the human genome Nature,Vol 431,21 October www.ensenbl.org,突变DNA在剂量或序列上的改变。人类遗传物质突变是一个从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的连续过程。从分子水平的单个核苷酸改变到数个、数十个、数百个、数千、数万个核苷酸改变,从一个基因改变到数个、数十个、数百个基因的改变,到染色体上一个次亚带、亚带、带、一个区到一条染色体、一组染色体的改变均有记载。尽管这种改变的大小和数量各不相同,但其本质都是DNA剂量或序列的改变。遗传病遗传物质突变所致的疾病,包括基因病、染色体病。基因病包括单个核苷酸改变到一个基因改变
3、(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及有关仪器检测分辨率为1bp)染色体病包括染色体上一个次亚带、亚带、带、一个区到一条染色体、一组染色体的改变(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分辨率为3000kb),人类遗传物质的突变与疾病,染色体病(chromosomal disease)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所致的疾病,主要分为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染色体病的发生率流产胚胎占50%、死产婴占10%、新生儿死亡者占10%、新生活婴占0.7%、一般人群占0.5%,1、染色体病研究简史2、染色体检查的临床指征3、染色体畸变4、常染色体病5、性染色体及其异常,1、染色体病研究简史2、染色体检查的临床指征3、染色体畸变4、常染色体病
4、5、性染色体及其异常,1956年Tjio和Levan等证明人类染色体数目是46条1959年法国医生Lejeune发现先天愚型患儿染色体为47条,核型,1970年Caspersson发表第1张人类染色体显带照片,1971年巴黎国际命名会议发表人类显带染色体国际命名体制以后短短10年中,世界上相继发现人类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3000余种,染色体病综合征100余个。,表1示108种常染色体综合征,人类染色体 带模式图,G,1974年我室在国际上首创了75度烤片法,在国内率先建立了G显带技术,提出了G显带染色体模式图;,1975年Dutrillaux和1976年Yunis发现了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
5、,1981年“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国际标准委员会”,简写为ISCN,发表了人类染色体高分辨550-850条带的模式图即“ISCN(1981)”,常规染色体,G显带染色体(300-500条带),高分辨染色体(550-1000条带),显带染色体(320550条带阶段),显带染色体(850923条带阶段),Eg.10q24.32,1976年我室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高分辨的染色体技术的研究,1987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923条带逐一命名的染色体模式核型图;,示用高分辨染色体对一个46,XY,+der(21)t(7;21)(p21.2;q22.3)mat 即 7p21.2pter部分三体患者的鉴定(1),示2
6、1号染色体长臂可见隐约的异常(320条带阶段),示21号染色体长臂多一条深带(550条带阶段),患者外观1988年10月,示用高分辨染色体对一个46,XY,+der(21)t(7;21)(p21.2;q22.3)mat 即 7p21.2pter部分三体患者的鉴定(2),患儿母亲46,XX,t(7;21)(p21.2;q22.3)携带者,携带者,示mos 45,X/46,XY/46,X,dic(Y)/47,XYY/47,X,2dic(Y)/47,XY,dic(Y),/48,XY,2dic(Y)/48,X,3dic(Y)(p11.32)及其表型,夏家辉等1981年用高分辨显带技术将睾丸决定基因定位
7、于Yp11.32带(1),示mos 45,X/46,dic(Y)(p11.31)及其表型,夏家辉等1981年用高分辨显带技术将睾丸决定基因定位于Yp11.32带(2),睾丸决定基因定位在Yp11.32带,Yp11.32,(患者有睾丸),(患者无睾丸),国际上将睾丸决定基因定位于着丝粒周围,夏家辉等1981年用高分辨显带技术将睾丸决定基因定位于Yp11.32带(3),八十年代初期出现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1995年ISCN(1995)制定了FISH的命名体制,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基因定位(最小片段10kb左右),整条染色体
8、荧光原位杂交,图示FISH原理,Y Hapten半抗元 Fluorophore荧光基因,1989年与日本长崎大学Niikawa教授合作在世界上首创了以人工合成的24种核苷酸为引物对未知序列的染色体片段进行显微切割、PCR FISH检测技术,构建了人类24种染色体探针池和部分区带探针池,并应用于研究与临床。,(资料源自本室夏家辉,邬玲仟等),患者表型,7q长臂末端着色深,采用G显带与FISH相结合鉴定的一个46,XX,der(7)t(3;7)(q26;q35)患者的染色体照片(1),采用G显带与FISH相结合鉴定的一个46,XX,der(7)t(3;7)(q26;q35)患者的染色体照片(2),
9、(资料源自本室夏家辉,邬玲仟,龙志高,潘乾等),用显微切割染色体构建探针池的反向原位杂交查明额外小染色体起源于DG组染色体短臂,探针的发展(1)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大量克隆被定位并测序能被作为探针使用(array CGH SNP CGH BAC)(2)PCR技术的进步,可扩增大片段DNA区域(3)可溶性荧光染料的组合标记和比例标记(m-FISH,SKY-光谱核型分析)分析仪器的发展 除靶和探针改进以外,用于FISH图像分析的硬件和软件也有重大改进,CCD照像机和显微镜荧光滤片,使分析敏感性和分辨率更特异,清晰,高级软件使图像的收集、处理更便利。,图示FISH探针 整条染色体绘画探针;b.染
10、色体显微切割制备的区段探针;c.着丝粒重复探针;d.亚端粒探针;e.特殊探针搭配;,示双色FISH用于染色体异常患者的植入前遗传诊断(PGD),2005年ISCN介绍了用于记录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结果的基本命名法。从1975年至今,随着染色体分析技术的进步,已发现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综合征近60种。,图示FISH杂交靶f.CGH;g.DNA纤维被用做探针杂交靶(Fiber FISH);h.微阵列被用作杂交靶(array CGH),超声引导下的羊膜腔穿刺,1966年Steele MW等用羊膜腔穿刺术获得胎儿
11、脱落细胞,离体培养获得成功,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了染色体分析,从而使染色体病的产前诊断成为现实。,经宫颈绒毛活检(CVS),1975年我国鞍钢医院妇产科首先报道了经宫颈盲吸法进行绒毛活检成功,并进行了胎儿性别预测。1979年夏家辉和1983年Simoni应用绒毛组织成功地进行了胎儿核型分析。,双针套管技术经腹绒毛活检示意图,1983年Daffos 首先报道超声引导下经皮脐血管穿刺取血进行胎儿染色体分析。,1、染色体病研究简史2、染色体检查的临床指征3、染色体畸变4、常染色体病5、性染色体及其异常,除了疑似染色体病综合征的病人应常规进行染色体检查外,其它需行染色体分析的临床指征如下:1.不明原因的
12、生长、发育迟缓,异常面容,多发畸形,身材矮小,两性畸形和智力发育迟缓的病人。2.不明原因死产和新生儿死亡。10%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导致。3.具有原发性闭经或不明原因的继发性闭经的女性。4.原发性不育或习惯性流产的夫妇。约3%6%的原发性不育或习惯性流产的夫妇,其中一方存在染色体异常。5.一级亲属中携带已知的或者可疑的染色体异常。6.肿瘤。几乎所有的肿瘤都与一条或多条染色体异常相关,肿瘤组织的染色体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7.高龄妊娠。孕妇年龄大于3035岁时,其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应对高龄孕妇的胎儿常规进行染色体分析。,1、染色体病研究简史2、染色体检查的临床指征3、染色体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染色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11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