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导学案11.doc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导学案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导学案11.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2、概括情节,理清课文思路教学过程一、走近作品,了解背景1作者、作品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不详。曾中进士,在钱塘任官两年,后因不满官场生活,弃职还乡,闭门著书。从北宋末年到元代末年是水浒故事产生的时期。由于当时阶段矛盾和民族矛盾很尖锐,贫苦农民流离失所,最后被逼拿起武器进行战斗。水浒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问世的,它反映了北宋末年梁山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深刻地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塑造了起义英雄群像。水浒传是在长期群众创造的基础上,经过接近人民的作家的综合
2、加工再创作而逐步形成的。杰出的作家施耐庵在此基础上,把那些流传在人民中间的口头传说、民间杂剧、话本中彼此连贯的水浒故事搜集整理起来,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构思,将其典型化,写成一部反映宋江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回史太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2.了解文体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对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小说按篇幅的长短,可以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人物的性格通常是
3、在情节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3、课文故事之前的情节九纹龙史进去延安寻找师父王进,却误到了小种经略府所在的渭州,在茶坊里巧遇鲁达。鲁达对史进一见如故,邀他一同上街喝酒。在前往酒楼的途中,又遇到正在耍枪卖膏药的李忠,于是三人一齐去酒楼。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听录音,读课文听读要求:(1) 依次给文章标好段号。(2) 画出生字新词2.利用文中注释或工具书疏通字词。3.与同组同学讨论并识记重点字词。4.当堂反馈(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唱喏( ) 四角酒( ) 间壁( ) 绰号( )绰酒座儿( ) 着落( ) 正着( ) 绽( )开(2) 辨清
4、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拾du( ) nn( )地 z( )( ) 实bio( ) gu( )噪 sh( )欠(3) 理解词义 本文有些方言词语,含义已经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A.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 )B.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 )( )C.(鲁达)睁着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 )D.说得入港( )三.再读课文,自主感悟。1.再读课文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塑造了哪个人物形象?2.整体感知:(1)文章中正义与邪恶的两方分别是谁,解决矛盾的方法是什么?(3) 鲁达为什么要打?怎么打?打的结果如何?3.梳理结构跳读课文,用“
5、”画出表示故事发生地点的词语,并据此将文章分为四部分,概括段意。(填写下面空白处)结构段落地点故事内容开端第一部分-段潘家酒楼发展第二部分- 段帮助脱身高潮第三部分 -段结局第四部分段渭州南门亡命出逃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请给课文的每个部分拟个小标题。2.根据提纲,复述故事(按时间顺序和故事发展的先后来复述,300字左右)某一天下午:第二天一早:送走金氏父女后:打死郑屠后: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我们了解了故事的情节,鲁达疾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我们已有初步了解。文章情节张弛有度;故事生动,引人入胜;形象鲜明,个性突出。2.拓展延伸: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六.当
6、堂训练1.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学的四大样式是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章的三大体裁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B.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C.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著名长篇小说,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等人起义的故事,它告诉世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D.鲁达绰号花和尚,他三拳打死镇关西,还醉打了蒋门神,有疾恶如仇的性格。2.可用一副对联概括本文内容,请你根据上联试着对出下联。上联:扶危济困义救金氏父女下联: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分析鲁达的性格特点。2. 学会用恰当的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教学过程肖像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心理描写一. 复习巩固,导入
7、新课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侧面描写(侧面烘托)正面描写 二.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一) 分析鲁达性格1.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2.跳读课文,找出有关鲁达的故事情节,在文字旁作批注。(1)示例: 情节:鲁达请史进,李忠喝酒,向金氏父女赠银。 批注:这一情节表现了鲁达的豪爽大方,仗义疏财的性格。(2)交流、展示。 3.找出描写鲁达的语言,在文字旁作批注。(1)示例: 描写:鲁达道:“问甚么!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这厮只顾来聒噪! 批注:语言描写,表现了鲁达的暴躁与鲁莽。(2)交流、展示。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课文描写了鲁提辖救助金氏父女和拳打镇关西的经过,刻画了他 、 、 、 的性
8、格特征,揭露了当时社会黑暗、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也从侧面揭示了众好汉被逼上梁山的社会根源。2.拓展延伸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A 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摔作粉碎B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白一个个各去寻趁罢。”(1)选文中A是 (人物),B是 (人物)。(2)根据选文中A.B的语言,分别说说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当堂训练1.请以“课堂上的 老师(或同学)”为题,写一段100字左右
9、的文字。要求:(1)恰当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正侧结合,外貌、语言、动作等)(2)仔细观察,结合生活体验,力求描其形,绘其神。 2. 展示评价。课外链接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将全书分成若干章节,称为“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称为“回目”。每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水浒传儒林外史都属于章回体小说。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2. 把握小说的主旨。教学过程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不仅善于在情节的发展中刻画人物,而且善于
10、通过外貌神情,语言行动描写,还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细小的情节。即对描写的对象,进行具体的、细腻的描写,不仅摹其形,而且传其神。细节描写通常有肖像细节、行动细节、语言细节、心理细节、景物和场景细节等。3. 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有助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细节描写能描绘作品的典型环境。 细节描写能深化文章的主题。二.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一)小说描写鲁达、史进、李忠三人取钱时的动作分别用“摸”“取”“摸”三个字,联系文章内容,说说这个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二) 鉴赏细节:鲁达痛打郑屠的文段。鲁达只三拳便打死了镇关西,作
11、者对这三拳描写得非常细致,绘声绘色地朗读文段,完成以下探究。1.“三拳”分别打在什么部位?“三拳”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的?2.用“”画出比喻句。背诵下来,体会比喻句的妙处,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第一拳打在 上,把 比喻成 。 第二拳打在 ,把 比喻成 。写出了 。第三拳打在 ,把 比喻成 。写出了 。3.作者极尽铺陈,详写这个细节有何作用?(三) 把握主旨。讨论:在当今法制社会,我们怎么来看待和对待鲁达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打死郑屠的事件。三.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对鲁达的言行刻画和细节描写,塑造了鲁达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他为被压迫人民伸张正义的强烈愿望,揭露了当时社会的 ,写
12、出了 的社会现实。2.拓展延伸:他是梁山好汉,每有战斗,就赤膊抡斧,冲锋陷阵。他不止一次大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直到最后喝了毒酒,他还说“死了只是哥哥身边的一个小鬼”。(1)“他”是谁?绰号叫什么? (2)请概括写出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四. 当堂训练。看看正走不动了,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一座猛恶林子有名唤野猪林,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薜霸双手举起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薜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
13、跳出一个胖大和尚,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皀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着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响,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吩咐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哪里敢再开口。吃了些酒肉,收拾了行李,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店。林冲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鲁智深道:“杀人
14、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接送兄弟到沧州。”两个公人听了,暗暗地道:“苦也!却是坏了我们的勾当,转去时怎回话?”且只得随他一处行路。1.请仿照“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给选文拟一个准确精当的标题。2.对待两个公差,鲁达要一禅杖打死,林冲却叫:“师兄!不可下手”,两种不同的做法反映了两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对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有人用成语“逼上梁山”来概括,结合选文中人物的遭遇或对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了解,谈谈你对“逼上梁山”的理解。教学反思14.范进中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读通文,整体感知内容。2. 理思路,概括故事情节。教学过程一. 走近作者,了解背景。1.作家作品:吴敬梓(1701
15、-1754)字敏轩,号粒民,自称秦淮寓客,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他家有过五十年“家门鼎盛”的时期,后家道中落,这使他看到人情世态的凉薄,对仕途也失去了兴趣。他受尽冷遇,体察到世态炎凉,看到官吏徇私舞弊,土豪劣绅横行乡里,膏梁纨绔平庸无能,举子利欲熏心,他便在儒林外史中对这些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是一部以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为中心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2.概述背景。“范进中举”这个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
16、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一个做生意的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了第一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3.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度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17、,1905年被废除。了解下列图表的意思。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进学(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省城,三年一次乡试第二年,京城皇帝主持,状元二.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听录音,读课文。听读要求:(1) 依次给课文标好段号。(2) 画出生字新词。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3.与小组同学探讨,订正并识记重点字词。4.当堂反馈(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星宿( ) 醉醺醺( ) 行事( ) 啐( ) 腆( ) 高中( ) 绾发( ) 带挈( ) 踹( ) 侥幸( )(2)辨清字形,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忌hu( ) zhu病( ) w( )自 桑z( )作y( ) xun( )敞(3)理解词义,根
18、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昏迷,失去了知觉。( )形容骂得很凶,也说狗血淋头。( )形容人脸颊瘦削,相貌丑陋。( )变通,灵活处理。( )连连答应,形容十分恭顺。( )三. 再读课文,自主感悟1.再读课文 速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范进命运的分水岭是什么?在这之前和之后发生了哪些事?2.整体感知 文章按 顺序组织材料。中心事件是 。运用 的手法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遭遇,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一个黑暗侧面。3.梳理结构 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全文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第- 段)写范进中举前的生活和地位。第二部分:第 段-文末)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第一层(第 段)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鲁提辖 拳打 镇关西导学案 11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08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