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课件.ppt
《宋代文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文学课件.ppt(3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宋 辽 金文学,2,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北宋南宋南宋亡(960)(1127(1279)319年,绪 论,167,152,3,北宋疆域图,4,北 宋 疆 域 图,5,南宋疆域图,6,一、社会文化背景,天水一朝(即赵宋一朝,陇西天水乃赵姓的郡望)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7,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艺祖(赵匡胤)革命,首用文 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太宗、真宗,其在籓邸,已有好学之名;及其即位,弥文日增。自时厥后,子孙相继,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无
2、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出焉”宋史文苑传序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 宋代大量兴办学校(公办、私立),沿用科举取士,科举采用密封、誊录、集中评卷制度,且一次录取的进士常达三四百人,超过唐代十倍以上。“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蕃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不可及矣。”(尹洙儒林公议),宋太祖赵匡胤,8,文官待遇的优厚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宋)州县之地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恩逮于百管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不留其有余。”,9,2、经济的发达和城市的繁荣 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雕车竞驻于天街,宣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
3、于茶坊酒市。”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南宋)周密武林旧事描绘南宋京城临安则是:商贾云集,百业兴旺,朝歌暮舞,弦管填溢。词的兴盛与传播,10,3、理学的兴盛 理学从韩愈而来;濂、洛、关、蜀、闽之学;从“文以贯道”到“文以载道”;理学带来的说教习气,11,4、民族矛盾和爱国主题 宋代的对外政策军事力量的孱弱 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高压盘剥)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和战之争深沉的忧患意识;高涨的爱国主题,12,二、士人心态和审美风尚,1、儒、释、道趋于统一(三教合一)白居易对宋人的影响;出仕与归隐之间矛盾的解决;由外部事功到内心修养,13,2、理性、内敛、和光同尘的人生态度,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
4、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注:和光同尘喻与世俗混同,不露锋芒,与世无争。,14,3、审美情趣的转变俚俗、平淡、纤细、幽微,诗、词、书法、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样式中都能反映出来。,唐张旭草书,宋徽宗瘦金体,15,唐李昭道眀皇幸蜀图,唐三彩,宋郭熙早春图,宋瓷瓶,16,三、宋代文学创作概貌,总体态势:作家、作品数量较多;各种体裁成就比较均衡。1、诗 与唐诗相抗衡,是唐诗之外的另一种古典诗歌范式。“唐宋诗之争”,17,缪钺诗词散论.论宋诗,“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
5、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彩;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譬诸游山水,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18,唐宋诗美学的两大范式:唐诗 情韵 宋诗 思理(理趣),19,2、词“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词体文学的巅峰时期“婉约”与“豪放”,20,3、文“宋文六大家”古文运动的彻底胜利 骈文和赋并没有消失,21,第一章 宋初文学,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22,文坛上的“宋初”,即宋太祖、太宗、真宗及仁宗明道、
6、景祐年间,共七十余年。宋初文人多为五代旧臣(李昉、陶谷、徐铉、刁衎等),其文多为骈体,风格浮华艳冶,不能适应新王朝的发展要求。柳开、王禹偁、穆修倡导韩、柳“载道”古文。柳开(9481001):宋初最早提倡古文的作者,给自己取名“肩愈”、“绍先”。他对古文解释:“古文者,非在辞涩言苦,使人难读诵之,在于古其意,高其理,随言短长,同古人之行事。”(应责),23,王禹偁(9451001):继柳开后宋初又一位大力提倡和创作古文的作家,成就比柳开大。他明确提出古文应写得“句之易道,意之易晓”(答张扶书)。其文体现了务求切实、不尚高谈的精神和平易朴素的风格。文集小畜集(小畜,寡也,不足以兼济也)以自谦的方
7、式标示自己的“兼济天下之志。其散文名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以清丽疏朗的笔调表现了自己高雅脱俗的人格操守和审美情趣。穆修(9791032):柳开之后,穆修等人继续倡导古文,并以刊刻和出售韩、柳古文来与当时与西昆派为代表的时文(骈体文)对抗,在其影响和培养下,尹洙、梅尧臣、苏舜钦后来成了北宋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24,第二节 宋初诗坛,北宋统一帝国的建立,把历史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文学上并未突然发生同步变化,它有一个从因袭旧章到变革创新的过程。宋初诗坛上,单就诗歌而论,诗人们还没有唱出有别于“唐音”的“宋调”来。此时,诗坛上主要是“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三个诗体的诗人。,25,一、宋初“白
8、体”诗和王禹偁,1、白体诗的形成2、白体:宋初一个学习白居易浅切平易诗风的诗人群体。代表者为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他们用诗唱和赠答,诗风平易、浅切、闲雅,缺乏盛大的气象。,26,“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徐锴、王禹偁等人。宋朝事实类苑称李昉“为诗慕自居易之浅切”、瀛奎律髓云:“鼎臣(徐铉)诗有白乐天之风。”宋朝廷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酬唱,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唱酬成风,且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例如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李昉等人的禁林宴会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自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
9、格浅切清雅。,27,这派诗人作诗不事雕琢,造语自然,常常率尔成章,追求抒情的率真,因而诗意较为显豁,缺点是意尽语浅,气弱格俗。四库提要评徐铉云:“常曰:文速则意思敏壮,缓则体势疏慢。故其诗流易有馀,而深警不足。”,28,3、王禹偁,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出身贫寒,经历坎坷,为人正直,在商州、黄州等地做过官。他虽是“白体”诗人,但他不学白之浅俗滑易的作风,而学白之反映现实、关心民瘼的精神。如对雪、感流亡。,29,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謇愕无一言,岂得为直士?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对雪,30,感流亡,门临商于路,有客
10、憩檐前。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然!呱呱三儿泣,茕茕一夫鳏。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聚头未有食,颜色颇饥寒。试问何许人,答云家长安。去年关辅旱,逐熟入穰川。妇死埋异乡,客贫思故园。故园虽孔迩,秦岭隔蓝关。山深号六里,路峻名七盘。,31,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唯愁大雨雪,僵死山谷间。我闻斯人语,倚户独长叹。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左宦无俸禄,奉亲乏甘鲜。因思筮仕来,倏忽过十年。峨冠蠹黔首,旅进长素餐。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32,在某些方面,王禹偁甚至已经超越了白居易而向杜甫学习。他说:“子美集开诗世界”;“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学杜主要是从锤炼语言、营造意境入手。如村行:马穿山径
11、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33,王禹偁在宋初诗坛上的地位王禹偁的诗受到同时和后世诗人的推许。林逋读王黄州诗集说:“纵横吾宋是黄州。”胡仔也说:“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吴之振等宋诗钞中小畜集钞说:“元之独开有宋风气,于是欧阳文忠得以承流接响。文忠(欧阳修)之诗,雄深过于元之,然元之固其滥觞矣。穆修、尹洙为古文于人所不为之时,元之则为杜诗于人所不为之时者也。”他的确是宋初最杰出的诗人,是联结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和宋代欧阳修、苏轼的重要人物。,
12、34,二、“晚唐体”,指宋初向贾岛、姚合学习的一批诗人,主要有林逋、潘阆、寇准、魏野、魏闲及九僧。1、林逋等隐逸诗人 林逋(9681028),钱塘人,隐居杭州孤山,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林处士”。死后,仁宗赐谥和靖先生。,35,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36,2、“九僧”和寇准,“九僧”学贾岛最逼真。其中又以惠崇为代表。如:池上鹭分赋得“明”字雨绝方塘溢,迟徊不复惊。曝翎沙日暖,引步岛风清。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主人池上凤,见尔忆蓬瀛。,37,寇准身居相位,抗辽功勋卓著。他诗宗
13、晚唐,与惠崇有来往。但“骨韵特高,终非凡艳可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五二),如:春日登楼怀归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38,六一诗话记载了“九僧”的一则故事:“有进士许洞者,善为词章,俊逸之士也:因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日: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永、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阁笔。”可见其才力、境界的窘仄。他们很少在诗意的博大精深上下功夫,前人批评他们炼句不炼意,有句而无篇。,39,三、西昆体,1、名称来历:宋真宗下诏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修撰历代君臣事迹(即册府元龟),他们在
14、馆阁中作诗唱酬,后来将之编成了西昆酬唱集。此类诗风名曰“西昆体”。,40,因神话传说西方昆仑山上有藏书的“册府”,故以“西昆”代指秘阁。这部诗集是一批馆阁文臣之作。是宋初唱和诗风发展到顶点的必然产物,集中共收十七位作者的五、七言近体诗二百五十首。,41,2、基本特征:(1)题材范围狭窄,多咏史、咏物、话闲之作。(2)师法李商隐、唐彦谦,对仗工整、用事(典)深密、文辞华美。,42,汉 武(刘筠),汉武天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峨。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夏鼎几迁空向物,秦桥未就已沉波。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43,3、评价西昆体有形式雕琢、内容空洞、缺乏创新的弱点,但宏博富丽,从
15、侧面反映了北宋统一帝国的堂皇气象,符合宋朝建立本朝文风的需要。它影响了欧阳修等后进诗人,是宋诗发展中的重要环节。,44,欧阳修六一诗话说:“白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西昆体。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刘克庄后村诗话载:(蔡)君漠以诗寄欧公,公答云:先朝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至今使人倾想。世谓公尤恶杨、刘之作,而其言如此,岂公特恶其碑板奏疏碟裂故为偶俪者,而其诗之精工律切者,自不可废软!,45,翁方纲说西昆体:宋元宪、景文、王君玉并游晏元献之门,其诗格皆不免杨、刘之遗。此在东都,虽非极盛之选,然实亦为欧苏基地。明人张艇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也说:杨、刘诸公唱和西昆集,盖学义山而
16、过者,六一翁恐其流靡不返,故以优游坦夷之辞矫而变之,其功不可少.然亦未尝不有取于昆体也。由此不难看出,欧阳修对西昆体诗风有合理吸收的一面。,46,第二章 北宋前期词风,导言:词的起源与兴盛,47,一、词的起源与发展,关键词:燕乐 隋唐之际 词 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 云谣集 李白 菩萨蛮、忆秦娥 刘禹锡 竹枝词 张志和 渔父词 白居易 忆江南 花间词 温庭筠 花间集 南唐词 冯延巳 李 煜,48,二、宋词兴盛的社会历史缘由,1、社会经济的繁荣2、统治阶级的享乐风气(统治者对词的喜好)鹧鸪天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
17、责,窃取金杯作照凭。,49,风 入 松 俞 国 宝(南宋)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酒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50,3、宋人崇尚柔婉的审美心态 4、南方特定的地域环境 5、文学自身的嬗变“四言弊而有楚辞,楚辞弊而有五言,古诗弊而有律绝,律绝弊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王国维人间词话,51,第一节 宋初词风的因革,宋代立国之初的半个世纪,词作者不过10人,词作仅存3
18、3首,虽有可读之篇,但整体上尚未形成独特的时代风貌,缺乏开拓性和时代性。直到11世纪上半叶,柳永等词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11世纪上半叶(真宗、仁宗两朝),著名词人有柳永、晏殊、范仲淹、张先、欧阳修等,他们的词作代表了当时词坛上的最高成就和发展趋势,他们既有继承又有开拓,其中尤以柳永的词最富有创新性。,52,在晚唐五代西蜀、南唐词人的努力下,词坛上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轨范。与晚唐五代词人相比,宋初的一些词人在词的题材内容方面没有大的变化,所不同的是词的风格比较清新、淡雅、婉转。如:王禹偁点绛唇感兴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
19、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53,寇准踏莎行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依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潘阆酒泉令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54,林逋相思令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钱惟演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樽,今
20、日芳樽唯恐浅。这些士大夫之词,能以清丽淡雅的辞句来写景抒情,不乏个人的佳作,但还没有造成整体的声势,至于继承五代词风之余绪能加以发展并有较大影响的作者当推晏殊等。,55,晏殊(991-1055),字同叔,谥元献,江西临川人。自幼聪明,七岁能文,十几岁被推为神童。为人刚直,极爱才。范仲淹、宋祁、张先、欧阳修都出其门下或从游其幕。风流儒雅,爱好词章,在当时影响很大,被后人称为“北宋依声家初祖”(清.冯煦蒿庵论词)有珠玉词一卷,存词140余首。,1.晏殊,56,其词风格与冯延巳接近。他一味崇尚婉约,题材较狭窄,内容不外吟风弄月、伤春怨别。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艺概晏殊词有两大提升:
21、(1)提升了爱情词的纯度 殊词多写男女之情,但他往往略去对女性的容貌色相的描写,而侧重写男女之情,具有一种洗去了温庭筠浓艳脂粉气的美感。如: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57,(2)提升了情思词的力度 晏殊词“情中有思”(叶嘉莹),浓情中往往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能从平常景物中见出生命之忧思。如其代表作:浣溪沙 一 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此词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在伤春怀人的意象中,蕴含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
22、命意识。,58,他的词在体式上以小令为主;在题材的选择上多半描写男女情爱的生活及抒发个人闲适的情绪;而以柔软、娴雅、幽美为审美取向。同时已过滤了花间词的色情描写,着意刻画的是抒情主人公的苦恋,情感基调雍容而忧愁,富有自我解脱的圆融,显得纯净雅致,温润秀洁。,59,【集评】,王灼碧鸡漫志中说:晏殊词“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此。”【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冯煦曰: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右宫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60,贡献,北宋初小词从忧患意识的结合转变为性情、修养、胸襟、怀抱的结合了。冯延巳的词热烈执着,晏殊的词理性圆融,而欧词所表现的是一种遣玩的意兴
23、。,61,2、晏几道,晏几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有小山词传世,存词260首。晏几道虽出生豪门,但却有过华屋山丘的变迁,一生落拓不遇,仕途卑微。其词以“工于言情”著称,与父齐名。世称“二晏”。晏几道词多写与歌女们的恋情,如梦如幻,情感深挚;善于用淡语表深情;词风深婉沉着。,62,晏几道的性情:真诚、兀傲、豪爽,黄庭坚称其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依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饥寒,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63,特点及评价,。“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
24、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白雨斋词话),64,晏几道的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乃父齐名,世称“二晏”。,65,词风逼近其父。既有晏殊词风的清丽婉曲,语多浑成;又比晏殊词沉挚、悲凉。特别是在言情词上,更优于其父。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深刻得多。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在有些作品中,表现出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66,工于言情,但很少尽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笔,较之晏殊的词沉郁顿挫。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冯煦
25、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67,小山词从珠玉词出,而成就不同,虽是走其父婉约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却创造出新的艺术世界。可以说晏几道的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将艳词小令,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与两个层面上发展到极致。小山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造语工丽,秀气胜韵,吐属天成,“能动摇人心”。,68,他的词多小令,题材多是酒边、风月。【介存斋论词杂著】况周颐云:“小山词从珠玉出,而成就不同,体貌各句。珠玉比花中之牡丹,小山其文杏乎!”【蕙风词话未刊稿】夏敬观云:“晏氏父子,嗣响南唐二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代 文学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06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