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篇电子教程.ppt
《公差篇电子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差篇电子教程.ppt(1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时分配建议,基本几何量精度电子教程,第1章 极限与配合第2章 形状和位置精度第3章 公差原则第4章 表面粗糙度,基本几何量精度电子教程,1-1.尺寸公差的术语和定义1-2.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1-3.配合的基本术语1-4.公差与配合的标注,第一章 极限与配合,互换性概念互换性定义互换性是指从一批相同的零件中任取一件,不经修配就能装配到机器或部件中,并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互换性意义零件具有互换性有利于组织协作和专业化生产,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及方便装配,维修有重要意义。尺寸,1-1.尺寸公差的术语和定义1)基本尺寸设计给定的尺寸。如图a 中的30mm。2)实际尺寸零件制成后,通过测量所得的尺
2、寸。3)极限尺寸允许零件实际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其中较大的一个尺寸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尺寸称为最小极限尺寸。,如图b 示出了轴30mm 的最大极限尺寸为29.993mm,最小极限尺寸为29.980mm。实际尺寸只要在这两个极限尺寸之间均为合格。,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某一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尺寸偏差有上偏差、下偏差(统称极限偏差)和实际偏差。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如图所示的轴:上偏差(29.993-30)mm0.007mm下偏差(29.980-30)mm0.020mm,国家标准规定:用代号ES 和es 分别表示孔和轴的上偏差;用代号EI 和e
3、i 分别表示孔和轴的下偏差。偏差可以为正,负或零值。实际尺寸减去基本尺寸的代数差称为实际偏差。零件尺寸的实际偏差在上、下偏差之间均为合格。,5)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允许尺寸变动的量。即: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或:公差上偏差-下偏差如上图所示的轴公差(29.993-29.980)mm0.013mm或:公差-0.007-(-0.020)mm0.013mm由于最大极限尺寸总是大于最小极限尺寸,所以公差总是正值,且不能为零。,在零件图上,凡有公差要求的尺寸,通常不是标注两个极限尺寸,而是标注出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见上图a。,6)尺寸公差带(简称公差带)公差带是表示公差大小和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一
4、个区域。,上图a 表示了一对互相结合的孔与轴的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偏差、公差的相互关系。为简化起见,一般只画出孔和轴的上、下偏差围成的方框简图,称为公差带图,见上图b。,在公差带图中,零线是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当零线画成水平线时,正偏差位于零线的上方,负偏差位于零线的下方,偏差值的单位为微米。,例1-1,1-2.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国家标准公差与配合规定了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要素组成。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而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见下图。,1)标准公差(IT)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来决定。其中公差等级是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标准公差分为20 级,即IT01,
5、IT0,IT1,ITI8。其尺寸精确程度从IT01 到ITI8 依次降低。标准公差的具体数值可查表得到。,2)基本偏差基本偏差一般是指上下两个偏差中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即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位于零线下方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见上图。,国家标准对孔和轴均规定了28 个不同的基本偏差。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母表示轴。下图是孔和轴的28 个基本偏差系列图。,从基本偏差系列图可知,轴的基本偏差从a 到h 为上偏差(es),且是负值,其绝对值依次减小;从j 到2c 为下偏差(ei),且是正值,其绝对值依次增大。孔的基本偏差从A 到H 为下偏差(E
6、1),且是正值,其绝对值依次减小,从J 到ZC 为上偏差(Es),且是负值,其绝对值依次增大;其中H 和h 的基本偏差为零。JS 和js 对称于零线,没有基本偏差,其上,下偏差分别为+IT/2 和-IT/2。基本偏差系列图只表示了公差带的各种位置,所以只画出属于基本偏差的一端,另一端则是开口的,即公差带的另一端取决于标准公差(IT)的大小。,公差带代号,孔、轴的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代号组成。,例:试说明50H8、50f7 的含意。,1-3.配合的基本术语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孔和轴之间的配合有松有紧,因而国标规定:配合分三
7、类,即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见下图)。,间隙配合 孔与轴装配时,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如下图所示,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过渡配合孔与轴装配时,可能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如下图所示,孔的公差带与铀的公差带互相交叠。,过盈配合孔与轴装配时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如图c所示,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国标对配合规定了基孔制和基轴制两种基准制。,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下图a)。基准孔的下偏差为零,并用代号H 表示。,国标对配合规定了基孔制和基轴制两种基准制。,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
8、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下图b)。基准轴的上偏差为零,并用代号h 表示。,配合代号 配合代号由孔和轴的公差带代号组成,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凡是分子中含H 的为基孔制配合,凡是分母中含h 的为基轴制配合。,例 试说明 的含意。该配合的基本尺寸为25mm、基孔制的间隙配合,基准孔的公差带为H7,(基本偏差为H 公差等级为7 级),轴的公差带为g6(基本偏差为g,公差等级为6 级)。,例1-2 求下列三种孔、轴配合的极限间隙或过盈、配合公差,并绘制公差带图,1-4.公差与配合的标注零件图上的标注方法零件图上的尺寸公差可按下面三种形式之一标:1
9、)在基本尺寸右边注出公差带代号,见下图a。2)在基本尺寸右边注出极限偏差,见上图b。3)在基本尺寸右边注出公差带代号和相应的极限偏差。但极限偏差应加上括号,见图c。当标注极限偏差时,上、下偏差的小数点必须对齐,小数点后的位数也必须相同;当上偏差或下偏差为“零”时用数字“0”标出(不加正、负号),并与上偏差或下偏差的小数点前的个位数对齐;当公差带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配置,即两个偏差绝对值相同时,偏差只需注写一次,并应在偏差与基本尺寸之间注出符号“士”,且两者数字高度相同。,装配图上的标注方法装配图上两结合零件有配合要求时,应在基本尺寸右边注出相应的配合代号,其注写形式为下图中的三种形式之一。,习
10、题,一、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公差可以说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2国家标准规定,孔只是指圆柱形的内表面。()3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4图样标注 mm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5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6某孔要求尺寸为,今测得其实际尺寸为19.962mm,可以判断该孔合格。()7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二、综合题,1,设某配合的孔径为,轴径为,试分别计算其极限尺寸、尺寸极限间隙(或过盈)、平均间隙(或过盈)、配合公差。,2,试根据表1-3.2中已有的数值,计算并填写该表空格中的数值(单位为mm)。,第二章 形状和位置精
11、度,2-1.形位公差的要素2-2.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2-3.形位公差的标注2-4.形位公差带,2-1.形位公差的要素,定义: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分类:(一)按结构特征分:轮廓要素、中心要素;(二)按存在状态分:实际要素、理想要素;(三)按所处地位分: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四)按功能关系分:单一要素、关联要素。返回,2-2.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2-3.形位公差的标注,以公差框格的形式标注(两格或多格)0.05 A公差特征符号 公差值 基准 指引线(从表4-1中选)(以mm为单位)(由基准字母表示)(指向被测要素)注意:公差值 如果公差带为圆形或圆柱形,公差值前加注,如果是球形,加注
12、。基准 单一基准用大写表示;公共基准由横线隔开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果是多基准,则按基准的优先次序从左到右分别置于各格。指引线 用细实线表示。从框格的左端或右端垂直引出,指向被测要素。指引线的方向必须是公差带的宽度方向。,重要提示:指引线指向被测要素时,要注意区分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基准符号用带小圆的大写字母以细实线与粗的短实线相连,基准要素也要注意区分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2-3.形位公差的标注,形位公差举例,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右图中(1)左端面的平面度为0.01mm,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为0.04mm。(2)70H7的孔的轴线对左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02mm。(3)210h7对70
13、H7的同轴度为0.03mm。(4)4-20H8孔对左端面(第一基准)和70H7的轴线的位置度公差为0.15mm。,210h7,70H7,4-20H8,0.01,0.04,A,A,0.02,A,0.03,B,B,0.15,A,B,形状误差(一),形状误差一般是对单一要素而言的,仅考虑被测要素本身的形状的误差。形状误差评定时,理想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所谓最小条件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2-4.形位公差带,形状误差(二),对于轮廓要素(线面轮廓度除外)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要素是指处于实体之外与被测要素相接触,使被测要素对它的最大变量最小。如图所示,评定形状误差时,形状误
14、差值的大小可用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所谓最小区域,是指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或直径的包容区。最小包容区域评定形状误差值的方法,称为最小区域法,最小区域法则是符合最小条件的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方法。按最小区域法评定的形状误差值而且是唯一的,因而评定结果具有权威性。,位置误差,什么是位置误差?位置误差是对关联要素而言的,关联要素相对于基准有方位要求。因此,位置误差评定时,被测要素的理想要素的方位与基准有关。位置误差的分类有哪些?可分三种类型:定向误差 定位误差 跳动,定向误差:,定义:是被测实际要素对一具有确定方向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该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确定。意义
15、:定向误差值用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向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定向最小区域是指按理想要素的方向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或直径的包容区域。理想要素首先要与基准平面保持所要求的方向,然再按此方向来包容实际要素,所形成的最小包容区域,即定向最小区域。,定位误差,定义:是被测实际要素对一具有确定位置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该理想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来确定。意义:定位误差值用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位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定位最小区域是指以理想要素定位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或直径的包容区域。如图所示为点的位置度误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图中带框尺寸)确定理想点的位
16、置,以该点为圆心作一圆包容被测点,此圆内部区域即为定位最小包容区域。,定向和定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将被测实际要素与其理想要素进行比较。,不同点:,它们的区别在于确定理想要素方位的条件各有不同。确定定向误差时,理想要素首先受到相对于基准的方向的约束,然后使实际要素对它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这种大变动量最小已“定向”的前提,显然与形状误差中涉及的最小条件有所区别,称为定向最小条件。至于定位误差,则理想要素置于相对于基准某一确定有位置上,其定位条件可称为定位最小条件。,跳动:,跳动的分类:它可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圆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回转时,在指定方向上指示器
17、测得的最大读数差。全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的回转,同时指示器作平行或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移动,在整个过程中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跳动是某些形位误差的综合反映。,基准的建立:,单个基准时,由实际要素建立基准应符合最小条件。为了确定被测要素的空间方位,有时可能需要两个或三个基准。由三个基准互相垂直的基准平面组成基准体系,称为三基面体系。这三个平面按功能要求有顺序之分,分别称为第一基准平面,第二基准平面,第三基准平面。,形位公差(二),基本内容:形位公差带的概述,形状、形状或位置、位置公差带的特点及各形位公差标注的含义。重点内容:形状、形状或位置、位置公差带的特点及各形位公差标注的
18、含义。难点内容:各形位公差标注的含义。实验:形位误差(直线度、平行度、位置度、跳动)的检测。,公差带概述,定义:限制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其主要形状有9种:圆内的区域、两同心圆间的区域、两同轴圆柱面间的区域、两等距线间的区域、两平行直线间的区域、圆柱面内的区域、两等距曲面间的区域、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球面内的区域。作用:体现被测要素的设计要求,也是加工和检验的根据。表示:形状、大小、方向、位置。,形状公差,单一要素对其理想要素允许的变动量。其公差带只有大小和形状,无方向和位置的限制。直线度 平面度 圆度 圆柱度,直线度公差,直线度公差用于控制直线和轴线的形状误差,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直线度可以分
19、为在给定平面内,在给定方向上和在任意方向上三种情况。,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且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直线之间。,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时,公差带是两对给定方向上距离分别为公差值t1和t2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是一个方向的示例,棱线必须位于箭头所指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平面内。,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如图是两个方向的示例,棱
20、线必须位于水平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02mm,垂直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1mm的两对平行平面之内。,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如图所示,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4mm的圆柱体,标准规定,形位公差值前加注“”,表示其公差带为一圆柱体。,平面度,平面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mm的两平行平面内。,圆度,圆度公差带是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mm的两同心圆内。,圆柱度,圆柱度公差
21、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实际圆柱表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5mm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形状或位置公差,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有两种情况:无基准要求的和有基准要求的。故其公差带有大小和形状要求外,位置可能固定,也可能浮动。无基准要求时,理想轮廓线(面)用尺寸并加注公差来控制,这时理想轮廓线(面)的位置是不定的(形状公差),有基准要求的理想轮廓线(面)用理论正确尺寸并加注基准来控制,这时理想轮廓线(面)的位置是唯一的,不能移动。(位置公差),线轮廓度,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如图所示。无基准的
22、理想轮廓线用尺寸并加注公差来控制,其位置是不定的;有基准的理想轮廓线用理论正确尺寸加注基准来控制,其位置是唯一的。,面轮廓度,面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应位于理想轮廓面上。如图所示。面轮廓度也分无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有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位置公差,定向公差 1、平行度 2、垂直度 3、倾斜度 定位公差 1、同轴度 2、对称度 3、位置度,跳动公差 1、圆跳动公差 2、全跳动公差,定向公差,关联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在规定方向上允许的变动量,特点:定向公差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公差带的位置可以浮动;定向公差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
23、的职能。分为: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平行度(一),当两要素要求互相平行时,用平行度公差来控制被测要素对基准的方向误差。当给定一个方向上的平行度要求时,平行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或直线或轴线)的两平行平面(或轴线)之间的区域。,平行度(二),当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时,平行度公差带是两对互相垂直的距离分别为t1和t2且平行于基准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d孔轴线必须位于公差值为0.1mm和0.2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对平行平面内。,平行度(三),当给定任意方向时,平行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如图所示,d孔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公
24、差值 0.1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垂直度(一),当两要素互相垂直时,用垂直度公差来控制被测要素对基准的方向误差。当给定一个方向上的垂直度要求时,垂直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平面(或直径、轴线)的两平行平面(或直线)之间的区域。,垂直度(二),当给定任意方向时,平行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如图所示,d孔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公差值 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内。,倾斜度(一),当两要素在090之间的某一角度时,用倾斜度要求时,倾斜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平面(或直线、轴线)成理论正确角度的两平行平面(或直线)之间的区
25、域。,倾斜度(二),当给定任意方向时,倾斜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平面成理论正确角度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如图所示,D孔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公差值0.05mm,且与A基准平面成45角,平行于B基准平面的圆柱面内。,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所允许的变动量。定位公差带具有确定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的尺寸为理论正确尺寸;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位置、方向和形状的功能。分为:位置度、同轴度和对称度。,同轴度,同轴度用于控制轴类零件的被测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误差。同轴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如图所示。d孔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mm,且与基准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差 电子 教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90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