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暖技术方案.doc
《集中供暖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中供暖技术方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集中供暖技术方案1概述1.1城市概况1.1.1地理位置鄢陵县位于河南省许昌市东部,东经1140211419,北纬33463414。东距扶沟县城20km,西距许昌市36km,南距西华县69.5km,北距尉氏县城35km,距开封80km,距郑州110km。北距新郑国际机场70公里,全县东西宽20.87km,南北长57.5km,总面积871.6平方公里,约占许昌市总土地面积的17.4%,占全省土地面积的0.5%。1.1.2行政区划及人口2013年,鄢陵县辖2乡10镇1区,即安陵镇、马栏镇、张桥镇、南坞乡、陶城镇、望田镇、只乐镇、大马镇、柏梁镇、陈化店镇、马坊乡、彭店镇和金汇区。全县共有386个行政村
2、,657个行政村。安陵镇是鄢陵县委、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3年,全县总人口65.71万人,其中:其中城镇人口为22.17万,农村人口为43.54万人,城镇化率为33.74%。1.1.3交通运输从全省位置来看,鄢陵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国道311、省道219呈“十”字形贯穿全境,兰南高速公路在其境内县城西侧穿过,并在与311国道交汇处设有出入口,距现状县城约5km。永登高速公路在其境内县城南侧穿过,并在与219省道交汇处设有出入口,距县城约10km。西距京港澳高速公路约20km,北距新郑国际机场70km, 处于全省“米”字型高速公路网核心区,对外交通方便快捷。1.1.4
3、气象条件鄢陵县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其特点: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晴朗清爽。年平均气温为14.3,无霜期年平均为239天(1998年),年平均降水量700mm800mm,全年实际日照时数为1633.2小时(2000年),全年日照百分率为44,多年平均风向以秋冬多西北、偏北风,春、夏多东南或偏南风。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4。按照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附录A,主要气候数据如下:极端最高气温 41.9极端最低气温 -19.6年平均气温 14.5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 -3.2冬季室外大气压 1018.6hpa夏季室外大气
4、压 997.2hpa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2.2(+5)采暖天数 120天(+5)日平均温度+5的起止日期 11.2803.021.2供热规划原则(1)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地貌及气候条件,与城市的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相适应。(2)遵循近、远期相结合;布局合理、全面安排;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3)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推行能源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4)热源布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新建热源布局应合理。(5)既要考虑目前急需的现状负荷,还要兼顾近、远期发展的负荷,适当结合城市远景发展目标。(6)充分利用现有管网,挖掘现有设施潜力,
5、节约投资。(7)优先发展集中供热,建立以集中供热为骨干的供热系统。(8)要适时地根据需要,分批分期实施,既要保证集中供热的质量和高水平,又要把资金用在条件成熟时期。(9)采用先进和可靠的技术,注重能源的综合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3编制依据(1)鄢陵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4.1)(3)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01579号)(4)原建设部、原国家计委城市供热规划的技术要求、城市供热规划的内容深度(5)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的急计基础(2
6、000)1268号文,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6)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计基础(2003)369号文,国家计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7)河南省计委、省环保局、省建设厅、省物价局文件,豫计能源2000672号,关于鼓励城市实行集中供热的若干规定。(8)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11)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041-2008)(12)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J34-2010)(13)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 (CJJ/
7、T81-2013)(14)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 (CJJ/T104-2014)(15)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1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17)其它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2集中供热现状目前,鄢陵县城各用热单位设自备锅炉解决用热问题。居民采用壁挂炉采暖,县城集中供热滞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综合分析鄢陵县城的集中供热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集中供热发展滞后由于目前既缺少集中供热热源,又缺少热网的配套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协调,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可以完善城市
8、功能,改造城市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纵观鄢陵县的集中供热现状,近期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尽快建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热源厂和供工业生产用热的热源厂,并建成相配套的管网,以解决居民的冬季采暖和工业生产用热问题。(2)环境污染分散供热锅炉效率低,没有除尘脱硫措施,不仅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加大了煤、灰、渣的运输量,并由此带来市政交通压力和运输车辆的排放污染问题,还占用了大量的建设用地和城市绿地,影响了城市景观和环境质量。3热负荷结合鄢陵县城居住、公共建筑的分布情况,综合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居民、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受能力,本次只规划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居住、
9、公共建筑的采暖和工业生产用热及配套的采暖。同时,对生活热水供应提出指导意见。3.1采暖热负荷(1)采暖综合热指标根据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DBJ41/071-2012,并结合鄢陵县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实际情况、室外气象条件等,确定鄢陵县采暖热指标取值如下:非节能建筑:居住建筑:55W/m2公共建筑:65W/m2节能建筑: 居住建筑:40W/m2公共建筑:50W/m2结合鄢陵县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实际情况,本规划确定民用节能建筑和非节能建筑的比例为:近期:节能建筑:非节能建筑 0.7:0.
10、3远期:节能建筑:非节能建筑 0.8:0.2由以上数据可计算得出鄢陵县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采暖热指标如下近期:居住建筑:44.5W/m2公共建筑:54.5W/m2远期:居住建筑:43W/m2公共建筑:53W/m2(2)采暖平均热负荷系数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18,采暖室外计算温度-3.2,采暖期平均温度2.2,采暖起始温度5,则采暖平均热负荷系数取值如下:则采暖平均热负荷系数=0.745(3)采暖最小热负荷系数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18,采暖室外计算温度-3.2,采暖起始温度5,则采暖最小热负荷系数取值如下:则采暖最小热负荷系数=0.613(4)民用采暖热负荷集中供热热负荷是根据现状保留的各类需采暖
11、建筑物的供热面积及控规中各地块的面积、用地性质、容积率,结合供热普及率、综合热指标统计计算得出。3.2热负荷曲线及民用采暖年耗热量(1)热负荷曲线根据采暖期不同室外温度下的小时热负荷及采暖期供热延续小时数,绘制全年采暖热负荷曲线,见热力附图。(2)民用采暖年供热量全年供热量Qn.a=86.4n1Qnp (GJ)式中:Qnp采暖期平均供热负荷,MWn1采暖期计算天数:120。3.3工业热负荷由于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距离热电厂的管道距离均不超过3km,工业企业用汽压力在0.50.8MPa之间,因此考虑采用热电厂的抽汽供应工业生产用汽。由于生产凝结水水质无法保证,生产凝结水暂由各企业充分利用,本次规划
12、暂不考虑回收,待条件成熟时进行回收。由于工业厂房及配套建筑采暖负荷较小,且位置难以确定,本规划不考虑对工业厂房及配套建筑采暖进行规划。工业企业根据需要,利用其他清洁能源解决配套建筑的采暖。3.4制冷热负荷鄢陵县位于河南中部,夏季室外温度较高,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1.9,目前供热范围内大部分都是电制冷。考虑鄢陵的发展水平,暂时不考虑夏季采用溴化锂制冷机组等进行制冷。3.5生活热水负荷目前鄢陵县城生活热水供应仅有医院、宾馆、学校以及一些洗浴场所等少数单位进行供应,因这些单位用量少且分散,不利于实施集中供热,故本次规划暂未考虑。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力提倡和发展生活热水负荷。目前可利用燃气、太阳
13、能、电等解决,待条件具备时,再逐步实施。4集中供热规划热源4.1集中供热热源规划原则集中供热热源规划是根据城市战略总体布局的要求,结合热负荷的分布与发展,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健全和完善城市功能”为指导思想,全面考虑,总体规划,以保证热源建设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满足鄢陵县城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及居民住宅冬季采暖的用热需求,引导生活热水负荷等的发展,在对鄢陵县各类建筑物进行调查和统计的基础上,根据现状热负荷的分布和今后的发展情况,对城市的集中供热热源进行全面的规划,并根据设计热负荷,确定集中供热规划热源的规模及供热范围。对规划热源的设置总原则如下:(1)根据鄢陵县总体规划、结合国家能源
14、政策进行总体规划。(2)根据现状和规划热负荷确定热源厂的供热规模,保证集中供热范围内各类热用户的用热需求。(3)根据总体规划,结合热负荷分布情况、交通运输、水源及环保等要求确定规划热源位置。(4)热源建设应同步或稍超前于城市建设的热负荷发展需要。(5)由于规划热源供热范围较大,供热距离较长,系统运行压力较高,根据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J34-2010第4.1.1条规定,民用采暖用热介质应为高温水,以减少热损失、降低运行成本,方便运行管理,保证供热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工业生产用热采用蒸汽作为供热介质。4.2集中供热热源形式充分利用现状生物质热电厂,由于热电厂和热源厂的供热能力及范围的限制,对其
15、它个别需要供热的用户,可考虑将其它的清洁能源作为一部分补充热源,如太阳能、燃油、燃气、电力等。(1)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天然能源,如能充分利用,将是取之不尽的。但太阳能品位较低,收集难度大,投资相对较高,加之太阳能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故其不适合作供热采暖热源,而适合作为生活热水供应的能源。因此,应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来解决生活热负荷。(2)燃油、燃气供热:燃油、燃气供热相对于燃煤来说,没有灰渣排放、没有烟尘污染,油和气属清洁能源,但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制约了其向供热领域的发展,初步估算,燃油、燃气的供热价格是燃煤供热价格的2倍左右,就目前鄢陵县城经济水平,不可能大规模推广。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
16、实施,对于供热难以到达的城市边缘地带,可用燃气作为供热补充热源。(3)电采暖:电是一种高品位的清洁能源,使用电采暖相对于上述三种清洁能源其直接投资是最低的,使用也最方便。电采暖是高品位能源的低品位利用,能源综合利用率最低,综合起来对环境的污染大于燃煤锅炉,仅仅是将污染转移,大规模的电采暖不符合国家的能源政策,但电采暖对缓解电力负荷的季节性不平衡有一定作用。电采暖的价格为燃煤供热价格的45倍左右,现阶段在鄢陵县难以承受。综上,根据鄢陵县的实际情况,其供热模式应是以热电厂和区域热源厂为主,其它清洁能源作为补充的城市供热体系,以确保供热的经济性。5实现集中供热实现集中供热在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等方面均
17、具有明显的效益,可以完善鄢陵县的城市功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符合鄢陵县城市发展的要求。在鄢陵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搞好集中供热规划,用集中供热代替分散小锅炉供热,已势在必行。5.1集中供热与分散供热的比较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施集中供热是非常必要、十分迫切的。集中供热与分散供热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具体如下:(1)实现集中供热,建设热电厂、热源厂及配套热力网,可以在鄢陵县城大规模的推进集中供热事业,完善鄢陵县的城市功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热用户的用热需求,符合鄢陵县城市建设的要求。(2)实施集中供热,各用热单位不再需要建设单独的锅
18、炉房、储煤场、堆灰场地,从而减少建筑占地面积,节约土地资源。同时可以置换小锅炉散乱布置,烟囱林立的局面,改善规划区域的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城市总体形象协调统一。(3)热源厂锅炉单台容量大,热效率高,耗煤量小,与小容量分散锅炉供热相比,运行成本较低,节能效果好,可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4)热源厂锅炉的除尘装置效率高,脱硫设备效率高,烟囱高大,有利于烟气扩散,以高点排放代替众多小烟囱的多源排放,可大大改善环境质量。(5)由于集中供热节省了大量的燃煤,因而相对节省了大量燃煤、灰渣装卸、运输、储存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及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相对地扩大了城市的交通能力。(6)由于采暖小锅炉一般分散在
19、城市建筑物之间和生活区内,锅炉及辅机运行产生的噪声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居民的生活,而热电厂及热源厂的选址远离居民区,并采取隔声、减振措施,减少了噪声对环境的污染。(7)实施集中供热后,减少了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并可对废水集中处理及循环使用,节省大量的城市用水。(8)集中供热后,节省了大量的锅炉房占地,有利于城市的合理规划和发展。(9)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改善投资环境。总之,供热的实施,为鄢陵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树立了优美的城市形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5.2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本规划考虑为适应今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在供热方案和
20、设备选择上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成果,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本规划民用采暖采用高温热水作为热媒,通过热损失小的直埋管道输送到各热力站,再由热力站制备低温热水供至各采暖热用户,此方案为二级换热系统,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高的热效率,节约能源。(2)大型风机、水泵采用变频调速以节约能源。(3)热源与热力网、热力站采用微机监控系统。(4)热力站采用换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5)采用节能变速器,Y型电机以及节电开关、节能灯等,以降低运行成本。(6)热电厂及热源厂选用高效脱硫除尘设备,保证烟气排放符合国家污染物排放浓度标准,控制排放总量,保证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类居住区标准。(7)工业废水、除尘水经处理后
21、循环使用,以节省大量城市用水,多余废水经过处理满足排放标准后,才准许排入城市污水管道。(8)热水及蒸汽管网采用导热系数小、热损失小的预制直埋保温管,管网以直埋敷设为主,热水回水管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占地少,施工进度快,节省投资。(9)热电厂及热源厂的灰渣可综合利用,用于制造新型建材或道路的基础垫层材料。6热力管网6.1热力网系统现状目前,鄢陵县城没有集中供热热网,规划范围内只有少数企事业单位自有小型庭院热力网,可以作为采暖二次网加以利用。6.2热力网系统规划原则热力网系统的规划是集中供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集中供热热力网系统的规划是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尽快健全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根据
22、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预测,进行总体布局,全面规划。对于尚未建设或改建的城市道路,要求热力网的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同步进行,热力网的建设应略超前于热源的建设,优先考虑向靠近热源的用户、成片开发的小区供热的原则,分期、分批的进行城市热网规划建设。在热力网规划阶段,与鄢陵县有关部门一起共同调查研究,仔细分析,广泛听取意见,积极吸收国内外的先进供热经验,按照热负荷分布情况,预测发展,进行鄢陵县供热热力网的系统规划,其规划原则如下:(1)满足城市发展的热负荷需要,进行管网总体规划,分期实施。(2)对于尚未建设或改建的城市道路,热力网的建设应尽量与城市道路建设同步,对于已建成的市政道路,热力网的建设应优先布置
23、于人行道,其次是慢车道。(3)热网走向尽可能靠近热负荷密集区。(4)热网布置力求短直,平行于道路,尽量少跨越河流,少穿越城市主干道和繁华地段,不影响或不破坏整体布局。(5)高温热水管网供水管管径大于等于DN500的采用有补偿直埋敷设或电预热无补偿直埋敷设,回水管全部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降低工程造价。(6)按近期、远期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分期分批实施。本规划供热管网按照热力网系统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进行,主管道采用枝状管网,局部形成环状管网。在此原则下对热水管网进行了系统规划。6.3规划供热管网本次规划供热范围内主要为居住建筑、公建采暖采用高温热水作为供热介质,供回水温度为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中 供暖 技术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99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