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养殖水域的环境与调控.ppt
《增养殖水域的环境与调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养殖水域的环境与调控.ppt(1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增养殖水域的环境与调控,第一节 水环境对养殖的重要性第二节 养殖水域的物理特性第三节 养殖水域的化学特性第四节 养殖水域的生物特性第五节 养殖水体的污染,第一节 水环境对养殖的重要性,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生动植物生存和生长的首要条件。因此水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生长。当前生产上的主要问题是:一、养殖水域的外环境恶化二、养殖水域的内环境失衡,1.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人口稠密地区的水域绝大部分都富营养化。全国进行水质监测的1 200多条河流,有850条受到污染。全国有半数以上的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已超过100个。1997年至今,我国海域多次发生以前从未有过的“赤潮”。其规
2、模之大、毒性之强前所未有,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其最直接的原因是:沿海城市每年将100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海中。,一、养殖水域的外环境恶化,据环境监测,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以上的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以上城市的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江苏太湖、安徽巢湖流域的水域已基本富营养化。云南昆明的滇池(60万亩),原水质清晰,山清水秀。由于不重视环境保护,把滇池作为昆明的城
3、市下水道,每年入湖污水量达1.85亿吨之巨。水质污染十分严重,属异常富营养化水体。每年湖内蓝藻大量繁殖,致使鱼类大批死亡,滇池的鱼产量成倍下降。10多年来,各部门对滇池的综合治理已达56亿多元,但水质没有好转。滇池蓝藻裂变已经到了“生态癌”阶段,这对昆明这样的国际级旅游城市带来很大的影响。,2.大量的围湖造田造成湖泊沼泽化 其特点是:水位浅,蓄水量大大减少,水草丛生、水流不畅。湖北省素有“千湖”省之称:20世纪50年代有大中型湖泊1 065个,1 240万亩。围湖造田后,面积减少了3/4。剩下300多个,面积303万亩。著名的洪湖原有水面120万亩,围湖造田60万亩,湖泊迅速沼泽化,鱼产量下降
4、77%。,3.水域的过度开发,原有的水草资源破坏,“草型”湖泊转为“藻型”湖泊。例如:阳澄湖原来水草的覆盖率达80%以上,水质清晰,而现在阳澄湖,水草稀少,水质混浊,这对阳澄湖清水大闸蟹的生长和品质带来极大的影响。,4.水产养殖的二次污染十分严重(1)淡水养殖 据测算,养1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肥猪的粪便量。污染最严重的是网箱养鱼。北京密云水库发展网箱养鲤鱼,亩产2万千克以上,经济效益可观。但带来的后果是库水水质转肥,其铵态氮增加了7.3倍,有效磷增加了10.3倍。结果不得不禁止网箱养鱼,并采取了种种治理措施,其治理费用超过网箱养鱼的利润。,(2)海水养殖 沿海养虾业,生产1吨虾需投
5、饲料35吨。相当于蛋白质1.01.3吨,但回收仅0.100.13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中污染海水,造成环境污染。例如:河北黄骅沿海大力发展对虾养殖业。1公里海岸线就有6 000亩对虾养殖池,每年要投2 000吨养虾饲料。平均每米海岸线负荷2吨。据测算,1千克饲料污染35吨海水,那么1米海岸线就要负荷7万吨海水。,人类过度开发养殖业已极大地超过了海水的自净能力,不仅对虾病严重泛滥成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0个亿,至今还尚未恢复;而且致使海水富营养化。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是赤潮,致使大量水产动物死亡。污染最严重的是渤海,已有不少专家呼吁,再不注意环境保护,渤海将变成死海。,反 思:我国的传统池塘养鱼技术是采
6、用静水土池塘,大量投喂天然饵料、大量施用有机粪肥,依靠换水来改善水质的养殖工艺。,二、养殖水域的内环境失衡,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存在主要的弊病是:将养殖池孤立地看作一个“苗种培育池”,其生态系统结构十分简单。大量投饵来强化苗种 大量施药来防治病害 大量换水来改善水质,养殖池,水质、饵料和病害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片面强调任一方面,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大量换水,只能缓解矛盾的爆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换水,投饵,施药,1.水中有机物多、水质肥。大量能量退出池塘物质循环,沉积在塘泥中,造成池底黑臭,氧债高。2.投饵施肥量大,饵肥料质量不稳定。不容易标准化。3.病害多。往往用药物来抑制疾病,而且
7、往往采用人用药物(抗生素)。不仅影响水产品的品质,而且容易产生药物性病变。,4.用水量大。每米3水体养1千克左右的鱼类,换水量大,消耗水多,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5.养殖废水不处理,直接排放,造成二次污染。6.环境变化大。水温、溶解氧的变化大,影响鱼体正常生长发育。7.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8.产品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带菌)。,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时代要求保护环境,对水产养殖的防止二次污染的呼声越来越高;时代呼唤绿色食品,对水产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水产养殖业必须走健康养殖的道路,走生态渔业之路。否则必然被市场所淘汰!,传统的水产养殖
8、业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赋以现代化的新工艺,在发达地区将逐步被淘汰!这对水产养殖业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逼上梁山”的大事,怎么改?!理论上,传统养殖工艺的核心问题是:只重视养殖的动物(鱼、虾、蟹、鳖和蛙等),不重视微生物和水生植物,造成水域内环境生态失衡。,消费者水产苗种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数量多,投饵量大,产生大量排泄物和残饵;分解者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少,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无法及时分解,造成水质恶化,使池底产生大量氧债;生产者以藻类为主,既不易控制,也无法充分利用有机污染物降解产生的营养盐类,导致NH4-N和 N02-N等有害物质积累。因此,片面强调消费者,忽视分
9、解者和生产者的生态系统是极为不平衡的,其物质循环途径存在两处“瓶颈”。,消费者(水产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生产者(藻类),传统养殖工艺的生态系统模型,在池塘养鱼采用健康养殖工艺方面,当前虽有较大变化,各地也有不少先进经验。但从本质来看,目前还尚未摆脱传统养殖模式的框架。目前在工厂化育苗温室(或土池育苗)已采用生态育苗新工艺,为健康养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和技术措施是:,1、采用“强化分解者、促进生产者、稳住消费者”的措施保持育苗水体的生态平衡。2、扩大分解者人为接种“EM”菌。3、扩大生产者人为接种水生维管束植物或丝状藻类。4、以微流水保持能量的流动和传递。5、以生态防病
10、为主,不用抗生素。6、创建新的育苗工艺“生态法”育苗新工艺,走健康养殖道路。,消费者(水产动物),添加EM菌,分解者(微生物),水生植物,生产者(植物),健康育苗工艺的生态系统模型,对传统的池塘养鱼业,如何改善水环境,走健康养殖的道路?目前正在探索之中。以下介绍的“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及控制”为大家提供改善和控制水质的基础理论,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地方较枯燥,但必须下决心,不仅要弄清、弄懂,而且要结合生产实际,领会贯通。,第二节 养殖水域的物理特性,一、太阳辐射 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依靠太阳辐射形成的能量流来维持。太阳辐射也是构成养殖水体的水温、气温和有机物质的基本能源。故太阳辐射是养殖水环
11、境中的一个首要因子。(一)水体的日照长度与日照时数 水体的光照强度主要与太阳在某地的日照长度和日照时数有关。,日照长度是指每天太阳的可照时数。日照长度在不同的纬度和季节中有规律地变化着。春分和秋分除两极外,地球都是昼夜平分。在北半球,夏半年(春分到秋分)昼长夜短,而以夏至的白昼最长,夜间最短;冬半年(秋分到春分)则昼短夜长,而以冬至的白昼最短,夜间最长。日照长度的季节变化又随纬度而不同。在高纬度地带,纬度越高,夏半年白昼越长,夜间越短,冬半年则白昼越短,夜间越长。,日照时数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太阳照射地(水)面的总时数。其中又可分为可能日照时数和实际日照时数:可能日照时数是指将该段时间都作为晴天
12、的日照时数;实际日照时数则是扣除阴天、雨天后,太阳真正照射地面的时数。阴天、阴雨天越多,实际日照占可能日照的比例就越小。,北方高纬度地区,虽然温水性鱼类的生长期比南方低纬度地区短得多。如全年水温在15以上的天数广东省为330d,而黑龙江省平均为165d,两者相差一倍。但北方夏季(3个月)实际日照时数达500h600h,加以昼夜温差大,植物的同化作用大,异化作用小,养殖水体的初级生产力高,这就弥补了高纬度地区温水性鱼类生长期短这一不利因素。这就为北方高纬度地区养鱼高产提供了理论基础。,(二)养殖水体各水层的光照强度 太阳光在水中辐射强度的变化,除了与季节、天气以及水中悬浮物质的数量有关外,还取决
13、于:1水面上的光辐射强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强,当太阳高度角增大时,光辐射经过大气层到达水面的距离最短,辐射强度最大,且反射最小。故水体表层辐照度越大,光透入水中的深度也越深。,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反射损失大,水体表层的辐照度也随着下降;故光透入水的深度最浅。,2水中的辐射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呈指数函数衰减 养殖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较高,特别是象精养鱼池的小水体,其浮游生物、溶解及悬浮有机物多,太阳的辐射除了被水体本身所吸收外,还被水中浮游生物、溶解、悬浮有机物及无机颗粒所吸收和散射。据无锡精养鱼池在夏季晴天测定,水中的辐照度随水深的增加呈指数函数衰减。,3辐照度与水体生产力 由于水的透光
14、能力差,光辐射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迅速衰减,影响了水生生物和溶氧的分布。其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效辐射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水平,而光合层的厚度也决定了水体有氧层的深度,进而决定了次级生产者和分解者的分布格局。太阳辐射能是天然水体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唯一能源。故浮游植物生产量的时空分布与太阳辐射能在水体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二、补偿深度 由于光照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迅速递减,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产氧量也随即逐渐减弱,至某一深度,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此深度即为补偿深度(单位:m);此深度的辐照度即为补偿点
15、(单位:E)。补偿深度为养殖水体溶氧的垂直分布建立了一个层次结构。在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称为增氧水层,在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称为耗氧水层。,关于补偿深度与池塘水深的关系。补偿深度为养鱼池塘的最适深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测定,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精养鱼池的最大补偿深度一般不超过1.2m。因此,日本养鳗池(指单一养鳗,不混养其它鱼类)的设计水深均在补偿深度以内,通常不超过1.0m。但作为中国的精养鱼池,是高密度混养类型。池水太浅,不利于放养量的提高和立体混养。故既要考虑存在补偿深度,及时改善水质;又要考虑鱼类立体利用水体,实践证明,精养鱼池水深以2.02.5米为佳。,三、透明度 透明度是用萨氏盘(黑白间
16、隔的圆板)测定的深度来间接表示光透入水的深浅程度。其大小取决于水的混浊度(指水中混有各种浮游生物和悬浮物所造成的混浊程度)和色度(浮游生物、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盐形成的颜色)。在正常情况下,养殖水体中的泥沙含量少,其透明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中的悬浮物。凡是水中悬浮物多的养殖水体,其透明度必然较小。透明度的深浅取决于季节、水域类型及富营养情况。,养殖水体透明度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还能大致地反映水中浮游生物的丰歉和水质的肥度。特别是湖泊、水库和池塘等静水水体,水中的悬浮物质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因此,透明度可一般地指湖泊、水库、池塘中浮游生物的丰度。透明度越小,浮游生物数量越多
17、。否则,反之。这种情况在精养池塘中最为明显。,在夏秋季节,池水浮游生物和有机物多,透明度小;冬季水温低,浮游生物量少,水质清,透明度大。早晨浮游植物在池中的垂直分布基本均匀,其透明度大;午后因浮游植物具趋光性而趋向上层,其透明度变小。据测定,8:0014:00池水同一测点的透明度一般可相差515cm。由于风力的影响,将水中浮游植物和悬浮有机物吹向池塘下风处,故下风池水浓,透明度变小;而上风处水中浮游植物量少,池水较清,透明度相对增大。在风力34级时,池水上下风处的透明度可相差520cm。,因此,可根据透明度的大小以及日变化和上、下风的变化来判断池塘水质的优劣。如肥水池透明度一般为2540cm,
18、其日变化以及水平变化(上、下风处变化)大,表明水中溶氧条件适中,鱼类易消化的藻类多。透明度过大,表示水中浮游生物量少,水质清瘦,有利于非滤食性鱼类的生长,但不利于滤食性鱼类生长。透明度过小,表明水中有机物过多,池水耗氧因子过多,上下水层的水温和溶氧差距大,水质容易恶化。,四、水色 水体的颜色首先与水对光线的选择吸收和选择散射有关。在养殖水体中,水色由水中的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水底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而形成。如富含钙、铁、镁盐的水呈黄绿色,富含腐殖质的水呈褐色,含泥沙多的水呈土黄色。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水体,由于各类浮游生物细胞内含有不同的色素,所以当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
19、同时,养殖水体就呈现不同的颜色和浓度。,在内陆水域中,通常采用水色计来区分水的颜色。水色计共分21个等级,从浅蓝色到棕色,等级越大,水色标号越高。长江中下游富营养型湖泊一般水色标号较高。如:洪泽湖水色为1518号,太湖、巢湖水色为1517号,鄱阳湖水色为1015号。水草较丰富的草型湖泊(梁子湖),透明度较高,其水色为912号。云贵高原贫营养型湖泊(平均水深在15m以上),水色多为58号。,在精养鱼池中,水中以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占绝对优势,并具明显的优势种类。各类浮游生物细胞内含有不同的色素,所以当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池水就呈现不同的颜色和浓度。而且它们既是滤食性鱼类的直接饵
20、料,也是池水溶氧的主要生产者。因此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和变化便成了池塘水质因子(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反映。我国渔民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根据水色判断水质优劣”的丰富经验,其基本原理就在于此。,根据水的颜色便知此水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便知是老水、差水、瘦水、活水和好水等等。其理论:鉴于一种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甚至产生“水华”,就反映了该优势种所要求的生态类型,反映了这个生态类型中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点以及对鱼类生活和生长的影响。可见用浮游生物优势种呈现的颜色作判断水质优劣的生物指标,就能较客观地反映池塘水质的特点以及对鱼类的影响。,但用肉眼、凭感觉来描述水的颜色以判断水质的优劣,其最
21、大的弊病是缺乏精确可靠的、可以度量的依据如在看水色中形容水好,有:“肥、活、爽、嫩”的说法?怎么领会?,在生产上可采取指标生物和看水色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水质的优劣。1.看水色 可将池塘水色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黄褐色水为主(包括姜黄、茶褐、红褐和褐中带绿等);另一类是以绿色水为主(包括黄绿、油绿、蓝绿、墨绿和绿中带褐等)。这两类水均为肥水型水质。但相比之下,黄褐色水质优于绿色水质。,2.看是否有水华 水华是水域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综合反映。一种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就反映了该种植物所适应的生态类型及其对鱼类的影响,加以水华中的浮游植物种类单一,水华的颜色和形态容易判别,因此只要了解各种水
22、华的形态、颜色和优势种的组成,了解优势种所要求的生态条件以及滤食性鱼类对它们的消化程度,就可以正确地判别该水华所表示的水质优劣及其对鱼类的影响。,池塘常见水华的指标生物和水质优劣判别,3.看下风处油膜 某些藻类不易形成水华或受天气、风力影响,水华不易观察。可根据下风处油膜多少、油膜颜色和形状来判断水质优劣。一般肥水池下风处油膜多,粘性发泡,有日变化(上午少、下午多),呈烟灰色或淡褐色,午后往往带绿色,俗称“早红夜绿”。油膜中除包含大量有机碎屑外,主要的指标生物是壳虫藻(年幼藻体呈绿色,老化藻体呈褐色或黑色)。如遇铁锈色油膜(血红眼虫藻)、粉绿色油膜(扁裸藻)等均为瘦水型水质。,4.看水色变化
23、优良的水质有月变化(十天、半月水质浓淡交替)和日变化(上午水色淡、下午水色浓,上风处水色淡、下风处水色浓)。表示水中趋光性的藻类大量繁殖,它们都有运动胞器,能主动行动。这些藻类大多容易被滤食性鱼类所消化。它们的日变化比不能主动行动的藻类大得多。由于它们容易被滤食性鱼类消化,因此这些藻类群体的“寿命”就比不易消化的藻类短得多,反映在水色上就出现月变化,表示是“活水”。,生产上可将水质分为瘦水、肥水、老水和优质水华水等四个类型(见表)。瘦水型水质渔谚有“清水白汤白养鱼”之说。肥水型水质渔谚有“肥、活、爽”之称。老水型水质渔谚有“肥而不活是老水”之说。优质水华型水质渔谚有“水华水养危险鱼”之称。,池
24、塘常见水质类型,五、水温 温度不仅影响鱼类生存和生长,而且通过水温对其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间接对鱼类发生作用。几乎所有的环境因子都受温度的制约。热与温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热为一定物质中总动能的量度,温度代表物质内动能强度的大小。热是一种动能形式,它能转化为其他能。热的传递方式有辐射、对流与传导三种。,(一)水温变化的特点 养殖水体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水温具明显的季节和昼夜差异。但水温变化与气温变化不尽相同。如在池塘中:昼夜平均温度,水温高于气温。白天平均水温一般低于平均气温,而夜晚则高于气温。从昼夜变化看,一般14:0015:00水温最高,它比气温、地温出现的时间要晚一些。早上日出前
25、水温最低。这是由于水的热学特性决定的。,(二)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1.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2.温度对养殖水体物质循环的重要影响。水温直接影响水中细菌和其他水生生物的代谢强度。3.水温的高低也影响水的溶解氧含量。水中氧气的溶解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降低。但水温上升,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增强,呼吸加快,有机物的耗氧量明显增高,在池塘等小水体就容易产生缺氧现象,这在夏秋高温季节,应特别注意。,六、水体运动 养殖水体的运动有波浪、混合、风成流、重力流、惯性流等。对于湖泊、水库、海洋那样的大水体,除了风力、水位落差、潮汐等因素使水体流动外,上、下水层的对流是重要的水体流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殖 水域 环境 调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98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