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总结模板之市农委工作总结.doc
《最新总结模板之市农委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总结模板之市农委工作总结.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9年市农委工作总结市农委工作总结(一)今年上半年,市农委把节能减排作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重点推进,狠抓落实,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排放和保护环境生态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主要做法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市政府和市节能办有关文件通知要求,组织对全市农业系统集中开展了能耗计量调查摸底工作,根据全市节能工作统一部署安排,制定了20年全市农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将节能目标任务具体分解到农机、农技、农村能源和其他各个直属单位以及相关职能科室,对县区明确了相应的节能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工作内容,建立了节能考评考核机制,上半年针对系统内部分重点用能单位开展了2
2、次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的专项监督检查,充分履行对农业产业化企业节能工作的监管服务职能,对10多家高耗能企业进行了专门指导和服务。2、扎实开展农业机械节能降耗工作。在三夏农机作业的高峰期,通过推广集中连片播收、节水灌溉、机械化秸秆还田等方式,降低了农机作业能耗;通过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积极推广新型农机具,引导和鼓励农户购买节电、节油型农业机械,加快了一批老旧机型的更新换代速度;通过安装节油装置,采用柴油添加剂、金属清洗剂等节油措施,有效减少机械运行能耗;通过及时发布作业信息,合理安排农机手作业路线和区域,减少了空车运行和能耗消费机率。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645650千瓦,较上年同期降
3、低能耗23%,实现机耕作业面积48.6千公顷,机播面积7.3千公顷,机收面积11.55千公顷,共补贴机具7913台套,更新节电、节油性农业机械8000台套,淘汰老旧小机具20xx台套,对5万台套农业机械进行了检修和维护,推广柴油添加剂1000公斤。3、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步伐。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沼气工程建设任务,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明显提高。上半年全市共新建沼气池3190口,累计建设户用沼气6.7万口,当年利用可达4万口以上,年总产气量约1468万立方米,年节约标煤1.0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77万吨,保护林地14万亩;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7.57万平方米,年节约标煤3.308万吨,减少
4、二氧化碳排放7.026万吨。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带动了改厨、改厕、改圈速度,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4、着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平。着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把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作为农业节能的调整方向,大力推广低碳农业技术,有力地促进了传统高消耗、高投入发展模式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农业”的转变。截至7月底,我市拥有无公害农产品58个,绿色食品90个,有机食品21个,“三品”认证面积超过300万亩,在霍邱、县、金安等粮食主产区重点推行水稻工厂化育秧、生态养殖、节水灌溉、秸秆气化等集约型农业科技,全市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面积达到305万亩,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300多个,新增精养
5、池塘面积2.1万亩,新增连片集中供肥和阳光温室蔬菜基地面积5200亩,占蔬菜主产区面积35%以上。5、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节能减排力度。全市拥有249家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集群,积极做好节能、降耗、减排、增效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粮食生产加工大市,我市拥有丰富的大米加工副产品-米糠,对其综合利用,既节能减排,又为市场提供了优质产品,提升了农产品效益。目前,全市拥有日加工米糠100吨左右的米糠油加工企业5家,如丰润油脂、庆丰油脂、远翔油脂、六禾油脂等,年加工米糠15万吨,生产提炼油脂2.2万吨,创产值近2亿元。安徽友勇米业开展粮食加工副产品-碎米、稻壳就地转化和利用工作
6、,积极发展稻壳发电,投资新建了年产10万吨超高淀粉糖浆生产项目,每年可节煤超过2万吨、加工碎米10吨。映山红生物科技、华银茶油、大别山科技等公司积极利用茶油生产副产品茶籽粕开展茶皂素提取加工,有效地提升了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和循环利用。二、20年下半年工作计划1、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节能。大力发展节油、节电、节煤农业机械和渔业机械技术及装备,更新淘汰高耗能农业机械、老旧渔船和装备。推广应用复式联合作业农业机械,减少作业环节和次数,降低农业机械单位能耗。推广节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大力推进农村生活节能。2、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推进以“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的户用沼气和以集约化养
7、殖小区为重点的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广泛应用循环生态种养新模式。3、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以节肥、节药、节水、节能为重点,推广应用秸秆生物气化、太阳能利用、能源作物开发利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新型农业技术,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与服务。加强重点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环境监测,积极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建立和完善污染减排体系,切实降低农业面源污染。4、着力提升龙头企业加工水平。引导扶持粮油、茶叶、林果、蔬菜、水产、中药材、油茶等绿色(低碳)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其生产和加工链条向营养和保健食品延伸;鼓励龙
8、头企业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和技改扩建,引进节能、低耗的加工生产线及配套机械设备,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档升级;通过技术培训、考核评估、技术示范等方式,规范企业达到节能、减排、降耗行为。5、加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增加绿色植被种群数量,维护生物多样性,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等有害化学物质的生成,推进节能减排。6、加速实施农业生物质工程。了解和掌握利用农业生物质工程前沿信息,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与交流,引导和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方面的科技力量攻关节能减排关键新技术,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将我市更多农业资源变成丰厚的高端节能环保产品,进一步节能降耗。7、加强机关
9、办公节能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室内空调温度设置标准要求,做到夏季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高于20摄氏度;强化对会议室、办公室、过道走廊等公共场所的节能用电管理,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全面普及无纸化办公,减少办公耗材;强化节假日节水节电管理,对长时间不使用的电器保持关闭状态;加强对公务用车的节能控制,严格按规定实行一车一卡购油,对问题车辆能够做到定期维修保养,过期及时淘汰报废,并鼓励多人合用车辆出差和办公。市农委工作总结(二)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农委的大力指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市委农村工作暨县域崛起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今年政府机构改革和群众路线“三严三
10、实”教育,紧紧围绕“十大转变促提高、十项工作出新招、十大项目见成效、十大改革掀高潮”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三农”工作,奋力打造“三农”工作发展升级版,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势头,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绩,为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农业总产值。据农业部门预计,1-6月,实现农业总产值81亿元、农业增加值48.5亿元,同比均增长4%。预计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85元,增长10.7%。(二)粮食生产。目前,早稻正处于抽穗期,早稻每亩有效穗数较去年略有增加,尽管受到前段时间阴雨天气影响,但温度大起大落不多,产量较去
11、年稳中有升。据农情调查显示,目前,我市早稻栽插172万亩,中稻、一季度栽插25万亩,早稻预计7月15号左右开始收割,181万亩晚稻已播100万亩。(三)经济作物。1-6月份,全市完成蔬菜播种面积60万亩,实现总产量89万吨、总产值15.4亿元,同比增长1.3%、5.9%和10.6%,建成5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蔬菜基地6个,1000亩以上的35个,500亩以上的61个。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包括蔬菜)69万亩,预计总产值15.2亿元。(四)农业产业化。1-6月份,全市完成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75亿元,销售收入164亿元,利润5.5亿元,上交税金2.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15.5%、15
12、%、14%。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78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1家,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4家,建立基地面积469.5万亩,休闲农业企业315家,实现经营总收入4.12亿元,接待游客159万人次。十大农业产业化项目预计投资总额150亿元,目前已经完成投资70亿元,今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五)农产品质量安全。1-5月,全市共抽检43168批次样品,完成全年抽检10万批次样品的43.17 %,其中43122批次样品农残合格,合格率达到99.89%,超出任务2.89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建10个标准化基地,“三品一标”农产品新申报认证30个。(六)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
13、上半年,全市开展了29个VIP及VIP+n技术试点工作,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面积继续扩大,开展治理面积达67万亩,其中种植结构调整9万亩,完成深翻耕面积6.02万亩,已经采购生石灰4.07万吨,确保今年修复治理面积顺利完成。(七)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213”示范工程,把32个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纳入“民生100”工程,启动项目210个,投入资金6200万元,完成总进度的52%。(八)争资引项。今年全市农业系统向省农委申报省级农业财政预算专项项目157个,资金额3660万元;上报国家20xx20xx年开工及“十三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23个,总投资69.1308亿元。目前
14、已争取国家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3000万元。(九)扶贫攻坚与片区开发。1-6月,罗霄山片区规划内项目开工21个,完成总投资50.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5%、40.7%。城市5区贫困人口9866人实现全部脱贫。驻村帮扶和财政扶贫专项投入4078万元,同比增长6%。(十)“民生100”工程。1-6月,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1150户,占年度任务的54.5%。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63家,总数达到2055家。5000亩蔬菜基地提质增效占任务52%。除险加固病险水库56座。解决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27.21万人次。二、主要成效上半年,我们根据工作要求,及时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加强粮食蔬菜等大宗
15、农产品生产,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四增”的喜人局面。一是速度增快。全市农业农村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纵向与上年同期比有所增加,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1-6月,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都在4%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县域GDP等超过一半的经济指标增速保持2位数增长。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民生实事等工作100%达到进度要求,全部实现“双过半”目标;部分指标完成超过80%以上。二是质量增优。向规模要效益,在推进土地流转方式基础上独辟蹊径,如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和联合或者土地托管的方式,扩大生产
16、经营面积,实现规模效益。通过发展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行供种供肥、农机作业、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几统一”,取得区域规模效应等等。向科技要效益。通过实施“杂交稻”高产示范工程、“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工程,科技普及率达到90%以上,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3%。向市场要效益,“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快速增加,总数达到380个,产品竞争优势更加明显。三是动力增强。国家实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引导社会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领域达50亿元,拉动和扩大农村内需。深化农村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速,流转率达到39.1%。农村
17、金融制度改革加快,醴陵、县农商行正式挂牌营业,工商资本下乡、“PPP”开始升温,融资渠道拓展。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异军突起,占农业总产值比重60%。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对外拓展,一批农业外向型企业快速发展。四是压力增大。值得注意的是新常态下的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经济中速运行特征显现,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受大环境影响,农民工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民收入增加难度更大,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局面没有改变。三、所做的主要工作(一)狠抓粮食生产。一是抓压单扩双,落实粮食生产计划。今年按照“扩面积、提单产、保安全”整体思路,落实好“五个三”。
18、第一,贯彻好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的若干意见、省人民政府湘政发20xx10号关于抓好20xx年全省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三个文件。第二,突出了集中育秧(培育新型育秧主体)、高产创建(实施好“1142”工程,推广“四双”技术)、机制创新(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化社会服务、全程机械化等)三个重点。第三,推广了超级杂交稻品种、合理密植与安全齐穗、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三项技术。第四,抓好了粮食高产创建项目、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工程、低镉水稻品种推广三大项目。第五,落实了种粮补贴投入、粮食专项资金投入(高产创建、集中育秧、结构调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投入(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不低于5
19、0%用于粮食生产)三项投入。二是抓“四长”负责,强化粮食生产的行政推动。将粮食生产继续纳入对各县市区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增加了分值权重。各县市区进一步完善了以县市区主要负责人牵头的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严格的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目标任务从市层层分解到县、乡、村,要求各地建立县(市、区)领导包乡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驻村干部和技术人员包户的包干责任制,实行四级联动、四长负责。三是抓经费保障,确保粮食生产的投入。今年我市市、县两级政府从地方财政中拿出的发展粮食的资金总数在1亿元以上。在连续免除稻田水费的基础上,市政府将粮食生产奖励资金由200万元增加至300万元。各地粮食生产资
20、金投入力度也持续加大。如市用于粮食生产可直接调度的资金达5000万元,比去年增加300万元。县财政预算用于农业的总投入1.2亿元,其中安排18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早稻集中育秧、高产创建、培育新型粮食生产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四是抓集中育秧,创新粮食生产的组织方式。全市早稻集中育秧面积50万亩,主要分布在县、县、市、县等地。我市范围内的省(部)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达到35个,全市各级高产示范片总面积在42万亩以上。其中,市“双季稻全程机械化模式攻关试点片”16个;县、县“双季稻整建制推进乡镇”各4个;另有市级高产创建示范片5个,县(市、区)级高产创建示范片50个以上。(二)狠抓蔬菜提
21、质。一是大力抓基地提质增效。三年扩面任务完成后,我们把蔬菜基地提质增效这一民生实事摆在突出位置,将5000目基地提质增效列入今年市政府民生100工程的重要内容。明确了28个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基地开展提质增效,总面积5000亩,目前已完成任务的50%以上。二是着力抓重点特色蔬菜乡镇建设。加强了对以生产香料菜为主的县南阳桥乡、以生产广心菜为主的县渌口镇,以生产早熟茄子、黄瓜为主的醴陵白兔潭镇、富里镇,以生产紫玉淮山为主的区明照乡、仙庾镇,以生产豇豆、辣椒、黄瓜为主的县锦程、谭桥等重点特色蔬菜基地建设,形成了主导品种成方连片、一村一品、一乡一色的发展格局,有力推动了我市蔬菜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目
22、前,全市5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蔬菜基地达6个,1000亩以上的达35个,500亩以上的达61个。三是抓流通产销衔接渠道建设。为切实解决蔬菜卖难问题,加强了对蔬菜产销协会、配送机构和蔬菜冷链物流组织培育。建立和培育了蔬菜营销的产销协作组织33个,个体运销户778户,年外销蔬菜能力达80多万吨,鲜菜销售辐射到长、潭地区及两广、湖北、江西、上海,部分经港澳销往台湾、日本和韩国。四是抓生产经营监管。引导蔬菜生产基地加快标准园创建,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指导基地建立健全田间生产档案,开展标识化流通,加大了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和气象信息服务,加强了蔬菜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监管,
23、提高了蔬菜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三)狠抓产业化经营。一是草拟了扶持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xx2号),今年我们草拟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在“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拓宽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渠道,减轻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赋及相关费用”等8个方面出台扶植政策。起草了20xx年农业产业升级“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配合市发改委起草了20xx年度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实施方案。二是强化了项目建设。以市“项目攻坚年”为契机,认真落实好省政府“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
24、工程,重点扶植10家农产品加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一批农户。重点抓好了市政府十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启动了农业产业升级“十百千”(扶持十个重点企业、百个专业合作社、千个家庭农场)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县长源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7800万元,在该县工业园征地120亩,建设长源1万吨农产品冷藏链加工项目,购置设备3100万元,建厂房20xx万元,新建1万吨蔬菜(保鲜、冷藏、冷冻、脱水)7000生产线。三是加大了龙头企业培育。根据农业产业化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上半年我们重点对经营上规模、企业守诚信、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与申报,目前意向申报农业产业化市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总结 模板 市农委 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9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