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和淤积的工程地.ppt
《侵蚀和淤积的工程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侵蚀和淤积的工程地.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Ch6 河流侵蚀和淤积的工程地质研究,1概述2河流的动力学特征3岩土的临界流速及河床的稳定性4山区和平原河流侵淤作用的某些特征5与河流侵淤作用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6河流的开发与整治,2,1概述,1.河流作用河流的侵蚀和淤积是改变地表形态最重要的地质作用之一。侵蚀与淤积作用的相互消长,促使河床不断演化。当侵蚀与淤积作用处于暂时平衡状态时,河流的地质作用以搬运为主。天然河流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平原地区的弯曲性河流,凹岸不断冲刷,凸岸不断淤积,曲率半径不断减少,凹线不断扭曲,最后产生自然截弯。以后又重复以上演变过程。如:长江河道的变迁,黄河九曲现象当在河流上兴建了各种工程建筑或进行疏浚、
2、整治后,河床的演变和发展将更加剧烈和迅速。如:河流上游兴建大型水库后,水库回水将产生泥沙的淤积,水库下游将引起河床的冲刷。,4,2.河流的变化与发展,水流特征要素:水位流量流速水流结构含沙量河床特征要素:河床平面和断面的几何形态纵横坡降组成床底及床岸的物质(包括各种岩土或泛指泥沙),水流作用于河床,引起河床变形,而变化了的河床又反作用于水流,使水流速度和流态发生变化,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从而推动着河流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通过两者间的泥沙交换来实现的。通过泥沙的淤积作用使河床升高通过泥沙的冲刷作用使河床降低例如对某一河段来说,当水流中的泥沙落于河床的总量小于河床中的泥沙
3、进入水流中的总量时,则该段河床产生侵蚀;相反,则产生淤积。可以认为:河流的侵淤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河床演变规律,是水流与河床的动平衡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6,3.研究河流地质作用的工程地质意义,研究河流地质作用具有重要的工程地质意义,因为河流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对工程建筑物产生不利的影响。河流的现代地质作用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7,(1)侵蚀作用,直接威胁着河流工程的稳定性如:桥墩、堤坝,8,(2)淤积作用,可使河川和河岸建筑物降低效能如:港口淤塞,水库淤塞,9,水工建筑物对河流的影响,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工建筑物,由于改变了河流的侵蚀、搬运、淤积规律及其它环境因素,会产生不同程度
4、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的适宜性和生态环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江河纵横,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为了合理开发和智力河流,切实做到兴利除害,研究和掌握河流的侵淤规律很有必要。,10,2河流的动力学特征,一、河流的紊流特征 1.层流和紊流(1)层流:水质点作井然有条、互不混杂的运动(2)紊流:水质点作不规则的相互混杂的运动 河道水流一般都是紊流,基本的特征:即便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流场中任一点的流速和压力随着时间呈不规则的脉动。过水断面上某一点瞬时流速的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呈不规则的变化,它是促使河床土石侵蚀搬运的根本因素。,11,2.时间平均流速,定义:在某一足够长的
5、时间间隔内,任一点瞬时流速的平均值称为时间平均流速 特征:在河流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时间平均流速不同规律:在河流断面的中上部最大,下部及两侧最小,其余部分介于两者之间,(a)河道纵向流速剖面(b)横断面等速线图,13,3.泥沙运动的动力,水流是泥沙运动的动力,水流挟带的泥沙靠着水流中紊动旋涡的支持,维持其悬浮状态。在天然河流中,河床表面高低不平,在突出床面的泥沙颗粒后面,水流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分离,在分离面上卷起旋涡。河床周界都是产生紊动旋涡的场所。在河床周围附近一旦产生旋涡后,在顶部旋转分速Vr与当地水流流速方向一致;而底部则相反。,14,3.泥沙运动的动力,由此形成的流速水头差产生了向上的压差,
6、使旋涡离开河床上升。与此同时,旋涡还被水流带向下游。来自河底的旋涡逐渐扩散遍布全部水流,使整个水流都具有紊动的特征。旋涡在河床周届刚产生时,尺度受到空间的限制,在上升过程中,直径逐渐扩大。大尺度旋涡是挟带泥沙离开河床进入主流区,使泥沙悬浮的主要动力。,15,二.主流和副流,1.主流水流沿着河槽总方向的流动一般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在流动过程中,水流的流线基本平行,水流的速度向量互相平行,且平行于河槽的轴线,16,二.主流和副流,2.副流在水流内部产生的一种大规模的水流旋转运动。在这种流动中,流线大多呈封闭曲线,副流有时在主流的边缘上流动,有时与主流叠加在一起,使整个水流呈螺旋式的前进运动副流由重力
7、引起,也可以由其它作用力(内、外力)所引起,它是引起泥沙横向输移的主要动力,是形成河槽形状多样化的重要原因。,17,三.横向环流,根据水流所围绕的旋转轴方向不同,可以分为纵轴、横轴、斜轴及竖轴副流四类。纵轴副流的意义最大,其旋转轴与河流总方向一致,这种副流又称横向环流。造成横向环流的原因很多,诸如地球自转引起的科氏力、河道水位涨落、离心力的作用等。弯道河流水流离心力作用是最主要的原因。,18,惯性离心力F,在弯曲河道中的水流是作曲线运动的,因此,它受到惯性离心力F的作用,这种力的方向指向水流流线的外法线,其值为:,m为水的质量;v为水质点的纵向流速;r为水质点运动迹线的曲率半径,19,单位质量
8、水体的离心力fc,单位质量水体的离心力fc:,20,横向水面比降Jy,由于离心力的存在,自由水面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因而水面将作相应的调整,凹岸水位升高,凸岸水位降低,从而形成横向水面比降 由水体的横向动力平衡条件来推导,取厚度为1,宽度为dy的一个微小水柱,分析其横向动力平衡情况。当二维恒定环流时,水柱横向所受的力有:离心力F;水柱两侧压力差P(指向凸岸);水柱底部摩隙力T,因T值很小,可以略去不计。水柱横向动力平衡方程为F P=0(12-3)水面横向比降Jy为:,U为水深H上的断面平均流速;0为流速分布不均匀系数,因0一般接近于1.0,故上式可近似写成,河流横比降形成及水体横向动力平衡图,
9、离心力fc和压力差P沿水深H的变化是不同的。离心力与水流纵向流速平方(v2)成正比;而v沿水深分布不均匀,自河底向水面增大,故离心力亦自河底向水面增大;压力差与水面横向比降成正比或与U的平方成正比,U与v不同,它是v在水深H上的平均值,即在一定条件下不随水深而变,故压力差沿水深不变。两者合成的结果,上层水体所受的合力指向凹岸,因此发生向凹岸流动;下层水体所受的合力指向凸岸,因此发生向凸岸的流动。结果在弯曲河道上形成了横向环流。这种环流叠加在主流上,使水流呈螺旋式前进运动。当凹岸在河流右侧时,环流呈顺时针方向;在左侧时则为逆时针方向。,26,水流规律,横向环流的形成使得水流的流速在同一横断面上表
10、现出具有一定规律的变化。在凹岸表流下沉转为底流的部位,由于重力作用,水流流速递增,易将泥沙带走,形成侵蚀深潭,同时使凹岸不断向外侧后退在底流上升为表流部位,则要克服重力,水流流速递减,易于造成凸岸淤积,形成浅滩,同时使凸岸不断向河床推进。,27,水流规律,水流流速的上述变化规律是河流在同一断面上既有侵蚀又有淤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横向环流作用的结果,使河曲发育的平原河流中深槽和浅槛交替出现。,28,横向环流营力,横向环流还可由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科里奥利(Coriolis)力作用所形成。地球自转时,不同纬度上各点转动的线速度不同。对河流产生的惯性力(即科氏力)在赤道处最大。在北半球,无论是南北向
11、河流,还是东西向河流,都是指向右岸的,从而形成倾向左岸的横比降,右岸冲刷,左岸堆积。南半球则相反。,29,3岩土的临界流速及河床的稳定性,一、临界流速 从动力学观点看,水流作用于河床岩土上的推移力及上托力大于岩土的强度(如岩土的摩阻力和内聚力)时,将发生侵蚀和搬运作用。否则,河床不会遭受侵蚀而形成淤积。组成河床的物质抵抗水流作用的能力与组成河床的岩土类型、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土的颗粒组成、土颗粒大小和形状等有关。,30,一、临界流速,1.侵蚀临界速度Ucr(1)水动压力P(2)剪应力(3)侵蚀临界流速Ucr,31,0是水流的不均匀系数,可实测;为水的密度,(1)水动压力P,假设凸出于河床中的岩体
12、高度为h,宽为b,长为l,水流速度为U,其流向与hl面垂直,则岩体所受水动压力P为:,水流对凸出于河床中的岩体侵蚀示意图,33,在P作用下引起的可能滑动面(bl面)上的剪应力为,若岩体抗剪断强度S为 S=C+tg C为岩体内聚力;为作用于剪断面上的正应力,主要与被剪断岩体的质量有关;为岩体的内摩擦角,(2)剪应力,34,当s时的水流速度,称为侵蚀临界流速Ucr,对于坚硬完整的岩体来说,其内聚力C很大,故当bh时侵蚀临界流速很大,约为50-150rn/s。天然河流的流速很少大于10m/s,因而坚硬完整的岩体不可能遭受水流的侵蚀。但强度低或裂隙发育的岩体,将会遭受侵蚀作用。,(3)侵蚀临界流速Uc
13、r,35,一、临界流速,2.推移临界流速Ucr(1)水动压力P(2)滚动摩阻力T(3)推移临界流速Ucr(4)实测临界流速Ucr(5)搬运颗粒分类(6)流态与流速关系,36,(1)水动压力P,无粘结的卵、砾和砂粒,在水流作用下其起动条件是不同的。假设直径为d 的球状颗粒,所受的水动压力P为:,37,(2)颗粒滚动摩阻力T,f 为滚动摩擦系数;m为颗粒质量;为颗粒密度,38,(3)推移临界流速Ucr,当P=T 时,颗粒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的水流速度称为推移临界流速 Ucr,39,(4)实测临界流速Ucr,当d400mm,以m/s为单位,d 以mm为单位时,根据实测可得:,40,(5)搬运颗粒分
14、类,a.当水流流速U临界推移流速Ucr,颗粒将沿河床滚动或滑动,这时被搬运的颗粒叫做推移质b.当水流流速U临界推移流速Ucr,颗粒停留于原地,形成淤积c.当水流速度较大时,可使沿河床移动的颗粒离开河床,悬浮于水流中,这时被搬运的颗粒叫做悬移质,41,(6)流态与流速关系,据研究,土颗粒的悬移与水流纵向流速的铅直分量有关。河流中紊流的平均流速U与其铅直分速,大体上是成正比的。据实验所得,42,由此可知,直径为d 的颗粒的悬移临界流速Ucr 为其推移临界流速Ucr 的12-20倍 Ucr=(12-20)Ucr 理论与实践都表明,水流流速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其冲刷能力的显著改变。由于紊流流速具脉动特征
15、,因而不同粒径的土粒在水流中的状态与水流流速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6)流态与流速关系,土粒直径与其临界流速的关系,44,二、河床的稳定性,目前,还没有理想的表征河床演变规律的理论公式。大多数研究者是根据实际观测和试验所总结的经验公式,分析水流要素与河床要素之间良经验关系,从宏观上对河床的稳定性作出概略的评价。1.纵向稳定指标k12.横向稳定指标k2,45,1.纵向稳定指标k1,由于水流流速与河床纵坡降有关,一般常用河床泥沙的粒径与河床坡降之比来表示河床的纵向稳定性,K1为河床稳定性指数;d 50为无粘性土的平均粒径(mm);J 为河床坡降(mm/m),46,1.纵向稳定指标k1,K1越大,则
16、河床越不易被侵蚀冲刷。实际资料表明,当K115-20时,河床基本稳定,仅在洪水期可以有一些泥沙移动当K15时,河床泥沙在平水期也有移动当K1l时,河床极不稳定如黄河下游秦厂至柳河口一带,K1约为0.4,该段属游荡型河段;长江中游荆江段的K1约为5,显然比黄河下游稳定得多,47,2.横向稳定指标k2,由于影响河床横向变形的因素比较复杂,大多数研究者不从直接影响因素出发,而根据河床横向变形结果来分析其稳定性。,48,2.横向稳定指标k2,阿尔杜宁(C.T.AIITyHH)公式,K2为横向稳定指标;Q 为造床流量,是对河床形成作用最大的流量,实际应用中常以平滩流量(水位达河漫滩或边滩滩缘高度时的相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侵蚀 淤积 工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9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