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总结模板之市文广新局工作总结.doc
《最新总结模板之市文广新局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总结模板之市文广新局工作总结.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9年市文广新局工作总结市文广新局工作总结(一)年,市文广新局紧扣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要求和部署,积极实施“文化活市”战略,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抓手,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手抓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年工作总结一、创先争优,文化事业赢得新突破1、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按照全国文化先进市评选的通知要求,我市通过严抓材料整理、设施提升、自查整改、迎接验收等工作环节,以优异的成绩入选全国文化先进县初评。积极与上对接,同时立足实际,在优势项目上下功夫、做文章,突出特色,培育亮点,强化宣传
2、,营造氛围,为成功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打下良好基础。2、设施载体不断创优。规划建设了市级文化设施精品工程。筹建市文博中心,打造面积1万平方米,含博物馆、美术馆、文广新局办公区于一体的集中展示乳山历史文化的新窗口。市领导及专家已对博物馆布展方案进行了评审。目前,施工方案已确定。室内装修概算已完成,现正移交财政局,准备招投标。预计明年10月份开放;完善提升了镇村文化载体。为镇村文化载体配备了246台微机,安装了文化信息资源软件,硬件设施得到优化。通过资源优化、布局调整,将综合文化站与中心村、中心社区融合,优化提升了15个镇级综合文化站,打造了闻涛社区、北海社区、六村屯社区等30个星级文化大院,建设提
3、升了10个社区图书室,有效提升了镇村两级文化设施的档次和利用率。其中,我局被评为全省“农家书屋”工作先进单位,白沙滩镇文化站被评为省级一级文化站。3、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创新文化惠民服务模式。创新文化惠民机制,探索建设了文化惠民网格化管理、菜单式服务模式。依托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资源,建立包括公共文化资源、文化惠民服务项目、群众文化活动、在线点播、信息反馈、执行落实6大版块的文化惠民服务平台。目前,文化惠民网络平台已正式运营,群众可以通过登陆网址,查看平台上相关文化活动并预约服务。这一模式推进了实现文化资源统筹化、均等化、网格化、经常化,达到文化建设共建共享的最大价值;创新免费开放服务功能。图
4、书馆开设了“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建设“尼山书院”,打造了“国学堂”、“读书沙龙”“文化体验中心”三大优质服务项目,举办“国学堂”16次,参加320人次,开展读书沙龙活动32期,参加1000余人次。开展了世界读书日、读书节暨大型图书展等活动;市文化馆开设青春萨克斯培训、“戏曲票友之家”、舞蹈骨干培训班、合唱艺术培训班等文化惠民服务项目,辅导培训2840人次;冯德英文学馆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充分发挥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作用,接待有来自党政军工农商学等100多家单位,参观人员7万多人,文化服务功能得到提升。4、文化品牌不断创建。品牌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举办央视我要上春晚走基层全国选拔乳山站
5、海选活动,共有136个节目400多名演员参加了海选,其中两个节目晋级赴济南参加山东站决赛。举办“仁爱乳山欢乐盛夏”市20年“农信杯”消夏文化夜市,为期时3个月,设置专业文艺团体(吕剧团)专场、社会文艺团体(百合艺术团、心连心艺术团)专场、社区居民专场、教育系统专场等17场演出,参加演员20余人,基层群众参与文化积极性空前高涨。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展了以“中国梦乳山情”为主题的马年春晚、“农信杯”20年市秧歌汇演等节庆文化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母爱文化齐鲁行活动、“中国梦、劳动美”全市职工文艺演出等文艺演出活动20余场,迎新年美术书法作品展、乳山刻字艺术展、
6、全市职工国画展、乳山作协作家创作成果展、庆七一暨市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书画展、女书画家协会成立大会暨女画家作品展等书画摄影展览13场,全年免费送戏下乡130场,送电影下乡7212场,送图书下乡1200余册,送书画培训、戏曲培训、舞蹈培训下乡48期,有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5、艺术精品不断创收。大型现代吕剧乳娘被被授予泰山文艺奖、山东省十个一精品工程奖。在全省57部剧目参加“山东地方戏振兴与京剧保护扶持工程”申报工作中,乳娘成功入选10部重点剧目;今年新编排了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大型现代吕剧使命,在我市进行了汇报演出,市纪委领导给予高度评价,11月份准备到威海进行展演。二、培育引导,文化产业
7、进入快车道1、稳步推进在建项目和有意向项目建设。以20年文化产业重点工作安排为抓手,文旗创意大厦项目,项目评估报告已制定,待评估报告认定后进行土地招拍挂。华百电影广场项目,已完成主体建筑封顶工作。福如东海展览馆项目,正在对标准层二层进行施工,封顶工作完成一半。中国友联画院(山东创作中心)项目,已完成11幢别墅群的封顶工作,正在对画家公寓进行装修。马石山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正在进行室内装修。乳山寨镇原济南军区总医院旧址已完成陈列布展,下月挂牌正式对外开放。二是积极组织申报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和企业。已创建了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多福山国际养生旅游度假区、老胶东古玩字画
8、城等3个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福如东海文化园、吕剧团等14个市重点文化企业。今年,我们还组织了福如东海文化园、台依湖国际酒庄生态文化区申报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及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三是加快区域文化产业交流。招商引资发力,围绕影视、动漫、文化娱乐、养生休闲、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了招商活动22次。参观考察了青岛创意100文化产业园等省内优秀文化旅游项目,学习文化产业先进经验。邀请客商参加了全国知名企业乳山行活动,加强与知名企业交流,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创新。组织文化企业参加了山东省文博会及20中韩(威海)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交流会、第二十届鲁台经贸洽谈会的海峡两岸文创合作交流会。和市文化产业“十大领域繁
9、荣发展”调研观摩活动,加强了企业间的交流,学习力优秀企业新型运营模式,推动我市文化企业突破发展、上档升级。20年,市文广新局紧扣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要求和部署,积极实施“文化活市”战略,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抓手,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手抓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市文广新局工作总结(二)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坚持“高端定位、突出特色、创新发展、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文化强县为奋斗目标,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载体,以组织文体活动为抓手,大
10、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保障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切实提升我县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品味,全县文化事业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文化资源共享”的理念,县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规划建设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构建城乡15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果显著。今年着重规划建设了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工程,重点打造县图书馆、文化馆、镇街村文化广场等一批文化活动设施。一是县图书馆免费开放效果显著。县图书馆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完善内部服务功能,建立了数字图书馆,积极开展借阅等
11、各项免费服务,经常组织读书月、书画展、礼仪讲座、消防安全讲座等读者活动,现有持证读者已达8000余人,书刊文献外借137740册次,内阅人数224080人次,到馆流通人次已高达374890人次,成为百姓群众学习充电的好去处,被广大市民朋友们亲切地称为“百姓图书馆,平民大书房”。二是文化馆改建工程进展顺利。按照“五城同创”县级文化馆评估定级的要求,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将原县社办公大楼和原体育训练馆改建为县文化馆,改建面积为3600平方米,总投资540万元,整个改造工程共分三期进行:一期对原县社大楼进行改造,改造后共设有公共文化服务大厅、百姓讲堂、报告厅、影视厅、非遗文化展厅、书法美术展厅等6个功
12、能科室,并全部对市民免费开放。二期对原体育训练馆进行改造,改造后设有音乐、戏剧、曲艺创作、美术创作等辅导室、舞蹈排练室、老年人活动室、演艺活动排练厅(600平米的室内剧场)等10个功能科室,并免费对市民开放。三期对体育广场进行改造,改造后将设有200平米的市民大舞台、市民文化广场、文化宣传长廊等功能服务区,并全部免费对市民开放。目前,整个文化馆改造工程已于11月15日全面完工。改建后的县文化馆将全面提升我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丰富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切实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并逐步打造成为具有综合文化服务功能、代表金乡文化形象、辐射面广、贴近群众的“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三是镇村文
13、化广场实现了全覆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广场建设工作,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幸福指数的大事要事来抓,自去年就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列入民生十件实事,纳入全县科学发展观摩考核内容县委、县政府重要事项督查范围,按照镇街不低于5000平方米、村居不低于40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统筹推进。我局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推进机构,立足各镇街实际,按照“财政投入一点、镇村自筹一点、包村联户共建单位帮助一点、企业村民捐赠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有的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有效调动建设积极性;有的积极发动企业、村民及在外工作人士慷慨解囊,为文化广场建设捐献资金;有的充分借助“包村
14、联户”帮扶单位的力量,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和器材援助;还有自身经济实力较强、有村集体收入的,因地制宜自行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各级共投入资金1.2亿元,建成文化休闲广场700余处,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全覆盖。四是是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及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目前全县已建成“农家书屋”100家,提升农家书屋57家,更新出版物10000余册。推进公益电影放映工程,为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截止目前以放映5359场。五是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作用凸显。近年来,我们抓住国家加大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契机,积极争跑,不断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步伐。自去年以来,共向上争取资金
15、300多万元,为各镇街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配备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音响、投影仪、办公设备、图书、文艺器材等,使广大农民有了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在农闲期间,农村的妇女组织、老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占领了农村文化阵地,成为沟通干群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各乡镇农村文化大院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组建了民俗表演队、老年舞蹈队等业余文艺队伍,常年活跃在农民群众中,平均每年开展800余次文化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二)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城乡文化活动的开展。每年都利用农闲季节和重要节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文艺汇
16、演、才艺大赛等,充分地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和实践,我县群众文化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位居全市各县区首位。特别是去年以来,在文化广场逐步覆盖的基础上,我们做足做活了“小广场大文化”的文章。一是多层次培养壮大文化骨干队伍。在镇街,我们坚持配齐配强文化站专业工作人员,出台专门政策,充分调动他们服务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在村居,我们加强对文体骨干、文化能人的培训辅导,充分引领、指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同时,积极鼓励文艺骨干、文化能人成立多种形式的文化团体,目前,全
17、县共有500多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庄户剧团”、“农家戏班”、文艺队伍常年活跃在农村第一线,成为农民休闲娱乐的活动主体。二是多形式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在区,既有我们定期组织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也有群众性自发组织的广场表演,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自年以来,我们先后举办了“元宵节灯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演”、新创作文艺汇演、“舞动蒜乡”全民广场舞及秧歌舞大赛、第十四届歌手大奖赛暨“蒜乡好声音选拔赛”、首届庄户剧团汇演等公益性文艺演出500余场次,真正把文化广场办成了名符其实的“激情广场”、“群众广场”。在农村,通过举办广场舞比赛、庄户剧团汇演、节庆民俗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形式,
18、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尤其是连续两年举办的“舞动蒜乡”全民广场舞电视大赛,全县500多支代表队、数万人参赛,群众走进社区、走上广场,翩翩起舞的同时,也丰富了业余生活,提升了精神文化素质,真正达到了“快乐群众、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美丽金乡”的目的,这一活动先后被济宁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报道。三是创新做好“送戏下乡”活动。“送戏下乡”活动是省委、省政府的惠民工程,也是今年我县十件实事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广大农村文化贫瘠、为农村输送优秀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为了让广大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文化生活,我局认真组织筹备“送戏下乡”活动,由县文化馆牵头,精挑细选各类文艺骨干,
19、同时结合非遗保护,组织四平调、曲艺方面的老艺术家们积极参与到送戏下乡活动中,把四平调、曲艺的精品唱段和剧目送到全县的每一个村庄,做到了家户喻晓,人人皆知,对我县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宣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亮点纷呈。今年以来,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呈现出可喜的局面。金乡四平调、山东落子等不仅活跃在乡村,而且步入高校课堂,登上大学舞台,被评为20xx年度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十大亮点工程,落子被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尤其是在四平调的保护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录制金乡四平调优秀唱段。针对四平调优秀唱段,录制了影像记录和伴奏音乐,不仅记录了四平调的精髓,
20、还可作为教材,传授新学员。二是对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记录。全面记录了四平调市级以上传承人刘玉芝、杜雪亭、王亚平、陈东生、刘玉香的口述史和影像志,撰写了以上传承人小传,并收入泥土芬芳 艺苑奇葩一书,将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三是举办金乡四平调培训班。把清朝时期保留下的戏楼周家堂楼作为四平调培训班少儿班授学点,四平调代表性传承人刘玉香、李梅、周生勤和李振军等原四平调剧团的老师利用双休日为学员们上课,进行四平调的系统性传承。四是将金乡四平调与民生工程有机结合。县委、县政府将文化惠民工程列入每年的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为此,县文广新局结合“百姓大舞台 送戏惠民生”活动,由县文化馆组织四平调剧团
21、的老艺术家们积极参与到送戏下乡活动中,把四平调的精品唱段和剧目送到全县的每一个村庄,做到了家户喻晓,人人皆知,对四平调的传承、保护和宣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五是与高校联合创新四平调发展。20xx年,县人民政府与曲阜师范大学联合成立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开启了四平调保护、传承和研究的新篇章。今年6月份,又与曲师大联合举办了“金乡非遗走进曲师大”活动,传承人刘玉香、张青敏、王西伟、魏香玲走进高校,被曲师大聘为客座教授,为大学生学员讲授金乡四平调、落子、大鼓等曲艺的发展历程,并进行收徒传承。同时,与曲师大大学生创业项目“微电影工作室”合作,将金乡四平调精品唱段拍摄成微电影,通过网络广泛宣传。
22、今年8月份,我们借助曲师大的力量,对所有健在的四平调剧团的老人(60多人)进行专题记录录制,对四平调进行全面、详实的抢救性保护。另外,我们还充分发挥 朱广英、李振军、杜庆贤、周生勤等四平调老艺术家在创作、编导、谱曲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与曲师大联合编创排演了新创作四平调大型舞台剧白英治水。同时,借助曲师大的科研学术力量,进行四平调的理论研究、重大课题研究,计划编辑出版涵盖四平调发展历程、四平调剧团始末、四平调唱腔、谱曲、乐队伴奏、舞美的金乡四平调系列丛书。(四)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力度。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要求,积极探索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的新对策、新手段
23、、新方式,以打击文化市场违法违规活动为中心,加大稽查力度,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联合检查网吧960家次,出动车辆120多车次,出动人员600余人次,查处违规网吧60家次,检查娱乐场所72家次,检查演出市场30多家次。清理查处违法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物10余家。深入开展网络正版化专项治理活动,从源头上防范侵权盗版行为的发生,形成“先授权,后传播”的版权传播秩序。(五)广播电视工作取得新突破。20xx年,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关键年。在20xx年“优化”年基础上,提出20xx年为“提升”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文广新局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
24、舆论导向,全面提升宣传服务水平,为推动金乡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一是推行频道制管理体制,着力提升管理水平。县级广播电视台是地方的主流媒体,喉舌单位,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舆论宣传、思想引领、服务群众等任务,同时广播电视台是一个重装备、高消费的行业,设备投资非常巨大,因此创收任务很重,压力很大。为适应广播电视新形势新任务,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年初,我台组织赴河南项城、济宁等地先进台学习,并参加了由济宁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全国媒体运营研讨会,在深入学习考察并且请广电行业全国权威的专家来台诊断把脉,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在反复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明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总结 模板 市文广新局 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96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