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监督管理.ppt
《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监督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监督管理.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监督管理,孙树丰衡水市卫生监督所联系电话:03182179368,讲课提纲,1、监督管理对象及内容2、监督的法律依据3、医院消毒、灭菌要求 4、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 5、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的卫生监督,讲课提纲,6、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的卫生监督7、手术部(室)消毒隔离的卫生监督8、医疗卫生机构污水处理的卫生监督 9、医护人员消毒知识培训的卫生监督 10、医院使用消毒产品管理的卫生监督 11、法律责任,序,案例分析:1998年4至5月,某市妇儿医院发生了严重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在该院接受手术的292例病人中,共发生术后伤口以龟分枝杆菌为主要病原体的混合感染158例,切口感染
2、率为54.11%。通过对手术过程各个环节的深入调查后证实,直接感染源为手术所使用的刀片和剪刀,而浸泡刀片和剪刀所使用的Lj-强化戊二醛消毒灭菌剂因配置错误、使用不当以及消毒剂本身浓度和产品说明存在的问题导致手术所用器械未达到灭菌效果。,案例讨论:1、造成此次医院感染的原因有哪几 个环节?2、如何杜绝因消毒灭菌不规范造成的 医院感染?,我国医院感染典型案例,1、.深圳市妇儿医院手术后伤口感染事件;2、安微宿州眼球事件;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 感染事件;4、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医院是传染病最大的传染源,院内感染不仅会对医务人员和病人造成伤害,还会引起对社
3、会的传播。医疗机构的消毒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对此要高度重视。WHO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评价等,表明消毒与灭菌对控制医院感染非常重要.,有关消毒术语,1、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2、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3、化学指示物: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或浓度)和/或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4、生物指示物:将适当载体染以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4、。5、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6、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7、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要求的制剂。8、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9、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10、中和剂: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制剂。,11、中和产物:指中和剂
5、与消毒剂作用后的产物。12、菌落形成单位: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13、自然菌:在消毒试验中,指存在于某一试验对象上非人工污染的细菌。14、存活时间: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有菌生长的最长作用时间。15、杀灭时间: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无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min)。16、D值:杀灭微生物数量达90%所需的时间(min)。17、杀灭率: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的值。18、灭菌保证水平
6、:指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灭菌保证水平通常表示为10-n。如,设定灭菌保证水平为10-6,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有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19、疫源地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20、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除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随时进行的消毒。,21、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22、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23、无菌检验:证明灭菌后的物品是否存在活微生物所进行的试验。24、生物负载:被测试的一个单位物品上承载活微生物的总数。25、暴露时间:消毒或灭菌物品受到消毒因子作用
7、的时间。又称作用时间、处理,时间。26、对人员的卫生处理:对污染或可能被污染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的消毒与清洗等的除污染处理。27、抗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28、抑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29、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和评价消毒,与灭菌效果的指示器材。30、需消毒的单位、场所:包括医疗卫生机构、托幼机构,加工、出售运输皮毛(羽毛)单位,经营、出售、捐助旧衣服及洗涤衣物的单位和个人,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科研、教学、生产单位,殡仪馆、火葬场和停放尸体的场所及车辆,从事消毒服务的
8、单位和个人,疫源地等。,一、医疗机构消毒监督 管理对象及内容,(一)监督管理对象,医疗机构是指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细则的规定,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监督管理对象主要包括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医疗机构。,(二)监督管理的要求,1、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 2、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3、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用后的无害化处理4、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二)监督管理的要求,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承担消毒管理的具体工作。因医疗机构的规模不同,功能不同,应当根
9、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可以设置独立的部门负责此项工作,也可以将此项工作确定给一个部门。总之,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医疗机构的消毒管理必须做到有岗、有人、有职责、有制度。,(二)监督管理的要求,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医疗机构消毒和灭菌应当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别是医疗机构对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二)监督管理的要求,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用后的无害化处理 医疗机构在日常管理中,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二)监督管理的要求,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工作 医
10、疗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灭菌质量自我监测系统,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工作。自我监测的操作和结果应有记录,对监测不合格的问题所做的改进也应有记载。对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的监测手段包括:进货索证、抽检化验产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要求、使用的方法是否符合要求等。,(三)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医疗机构消毒管理组织和制度建立情况 医疗机构消毒执行情况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管理情况 医疗机构是否按照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用后是否予以销毁 医疗机构使用中的消毒剂、消毒器械的消毒效果是否符合要求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医疗机构的实验室消毒,(三)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医疗机构的实验室消毒 传染病
11、防治法第22条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消毒管理办法第13条规定,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当执行有关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对实验的器材、污染物品等按规定进行消毒,防止实验室感染和致病微生物的扩散。,案例分析,SARS的实验室感染:概况:2004年4月发生,事件波及北京、安徽两省市。案例讨论:造成SARS的实验室感染的原因分析。,钟南山院士的说法,钟南山在2006年8月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对我国的该起实
12、验室感染有这样的评论:1、非专业人员介入SARS研究项目;2、使用未确定功效的方法灭活病毒;3、P3实验室的正确操作可能有问题;4、对发热病人没有进行监测。,使用未确定功效的方法灭活病毒,SARS病毒的免疫原性研究需要抗原抗原由灭活的SARS病毒制备灭活病毒常用56,30min的方法,但对病毒的抗原性影响较大NP40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国外实验室又将其用于病毒灭活的报告评价采用化学灭活法的效果时,需要去除灭活体系中多余的化学物质,二、监督的法律依据,(一)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消毒第二十一条第一、二款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
13、院感染。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一)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消毒 第三十九条第四款规定: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规范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一)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消毒第五十一条第二款: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一)传染病防治法,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单位消毒 第二十二条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
14、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一)传染病防治法,卫生监督职责 第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履行下列监督检查职责:(二)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二)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 第四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第五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
15、接受消毒技术 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二)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 第六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第七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二)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 第八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的环境、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和规定。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
16、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第九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二)消毒管理办法,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单位消毒 第十三条规定: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当执行有关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对实验的器材、污染物品等按规定进行消毒,防止实验室感染和致病微生物的扩散。,(二)消毒管理办法,卫生监督职责 第三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消毒工作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权:(一)对有关机构、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五)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六)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三)相关规范、标准及规定,主要的相关规范、规
17、定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三)相关规范、标准及规定,主要的相关标准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GB15981-1995医疗卫生用品辐射灭菌消毒质量控制标准 GB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GB15980-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15979-2002 紫外线杀菌灯 GB15979-2002,(三)相关规范、标准及规定,主要的相关标准食具消毒柜安全和卫生要求 GB17988-2004 医疗
18、保健产品灭菌 生物指示物 第1部分:通则 GB18281.1-2000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生物指示物 第2部分:环氧乙烷灭菌用生物指示物 GB18281.2-2000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生物指示物 第3部分:湿热灭菌用生物指示物 GB18281.3-200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化学指示物 第1部分:通则 GB18282.1-2000,三、医疗卫生机构消毒 灭菌要求,(一)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产品,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在医疗卫生机构和疫源地等消毒中使用。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19、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据其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三类: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2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例如,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子宫帽、避孕环、压舌板、喉镜、体温表、口罩等。,
20、3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例如,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便器、餐具、茶具、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袖带等)等。,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2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效或高效消毒法。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效消毒,需采用高效消毒方
21、法消毒。3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对受到细菌孢子、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和灭菌法。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效以上的消毒方法。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效或低效消毒法。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
22、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考虑,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
23、毒法。,微生物对抗微生物剂的敏感性 微生物对抗微生物剂的敏感性是指微生物对杀菌因子的敏感水平。目前已知,微生物对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1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2细菌繁殖体。3真菌。4亲水病毒(没有脂质包膜的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5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等)。6细菌芽孢:例如碳疽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等。7朊毒(感染性蛋白质):如疯牛病朊毒,消毒、灭菌因子基本分类,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抗微生物因子对微生物作用的水平来确定。抗微生物因子对微生物作用的水平是指消毒、灭菌方法,杀灭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的大小。其方法
24、可分为下述四类:,1灭菌法:可杀灭外环境中除了一些高抗力的细菌芽孢以外的所有微生物的物理、化学方法。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和某些复方含氯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2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一切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这类消毒剂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细菌芽孢(除了一些高抗力的细菌芽孢外)。属于此类的化学消毒剂和物理消毒法有:紫外线及一般含氯、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含溴消毒剂、臭氧、二溴海因等甲基乙内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机构 消毒 工作 监督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96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