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ppt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法定职责 2013年5月,新传染病防治法中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和采供血机构法律条款有11条。,1、第七条第二款 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2、第十条第四款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 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3、第十五条第二款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4、第二十一条第一、二款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
2、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本条款是医疗机构预防传染病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在预防控制传染病中应当履行的职责。本条实际是对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中如何开展预防工作作出的具体要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防止传染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2)确定专门部门或人员承担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
3、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5、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6、第二十三条 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血液、血液制品的质量。禁止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7、第三十条第一款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
4、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8、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5、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时如何采取控制措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9、第四十六条第二款 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告知死者家属。本条款是关于尸体解剖查验的规定。,10、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
6、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11、第五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本条是医疗机构如何向传染病病人开展医疗救治的管理规定包括
7、:医疗救治方式,书写并妥善保存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实行传染病预诊、分诊制度和转院制度。,法定职责一、疫情报告二、医疗救治三、预防接种四、实验室生物安全五、医疗废物管理六、医院感染管理,法定职责一疫情报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责任疫情报告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以及个体医生是作为法定责任疫情报告人,他们按规定报告疫情是负
8、有法律责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人突发事件责任报告人包括突发事件的检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疗机构报告具体职责,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2、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3、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
9、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4、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5、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6、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依照有关法规对责任疫情报告人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乡(镇、地段)级以上的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建立疫情管理组织,指定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或所辖区域内的疫情报告工作。县(市、区)级以上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实现计算机网络直报,乡(镇、地段)级责任报告单位应创造条件实现计算机或采集器的网络直报。,7、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8
10、、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登记项目齐全)。9、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指定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发和核对,设立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统一填报有关报表。,疫情报告时限要求,疫情报告时限要求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
11、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疫情报告时限要求,(2)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疫情报告时限要求,(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时限,国务院,卫生部,省级人民政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市级人民政府,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县级人民政府,立即报告,1小时,2小时,2小时,2小时,2小时,2 小 时,举报电话,重大传染病疫
12、情(1)发生鼠疫、肺炭疽和霍乱暴发;(2)动物间鼠疫、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3)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4)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5)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6)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其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2)短期内发生3人以上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职业中毒事件;(3)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4)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5)医源性感染暴发;(6)药品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7)预防
13、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8)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丢失、泄漏等事件;(9)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10)发生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11)学生因意外事故、自杀或他杀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事件;(12)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其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法律责任,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14、:(一)未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二)未指定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三)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责任,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责任报告单位和事件发生单位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由其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突
15、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四十条,个体或私营医疗保健机构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造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传播流行的,责令停业整改,并可以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触犯刑律的,对其经营者、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法定职责二医疗救治,预检分诊制度,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完善感染性疾病科,做到人员、设备、设施、功能到位,提高对感染
16、性疾病的诊疗能力。,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扩散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向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医疗机构各科室的接诊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有关的流行病学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等
17、途径接触传播的)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传染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医疗机构在接到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应当加强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诊查,初步排除特定的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法定职责三预防接种,法律依据,2005年3月24日国务院发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并于2005年6月1日起施行。,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向疫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机构 传染病 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95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