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临床心身问题2ppt课件.ppt
《第十一章临床心身问题2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临床心身问题2ppt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 临床心身问题,天津医科大学 钱明,本部分主要讨论:临床疾病的心和身问题及探讨心身相关观念对临床疾病防治的意义。心身疾病的概念、诊断标准、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的综合机制及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医学临床常见疾病的心身相关问题。,目 的 要 求,目的:学习利用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深刻理解心身相关性,认识心理因素与临床常见疾病发病中的意义,掌握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心身疾病的概念和诊断标准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的综合机制。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特殊的心理因素与妇产科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疼痛的心理干预。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熟
2、悉:心身疾病的心理动力学、心理生理学和行为学习研究途径。身心障碍的种类。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心身相关观念在防治临床疾病中的意义。影响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的心理社会因素。缓解肿瘤病人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了解: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消化系统疾病与心理问题的共病现象。心理因素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失眠的心理因素与自我卫生保健。,教 学 内 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身或身心问题在临床上具有普遍性。门诊与住院病人中约有13患有心身疾病,人群的心身疾病的患病率在10%60%之间,心身疾病主要分布在内科,内分泌科为75.4%,心血管专科60.3%,呼吸科55.6%,普通内科30.8%,皮肤科的比例达到26.6%。中
3、国卫生部公布的1990至2008年间的城市主要疾病死亡率排序中,具有多因素致病的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始终位列前三,死亡率合计占总到总死亡人数的58到67%。,第一节 医学临床心身问题概述,临床疾病的心和身问题,现代疾病观强调疾病的多元性和身心交互作用,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全方位探讨发病机制,关注疾病所致的患者心理社会问题。,1.心理行为致病因素,身心障碍大致可分为以下4类:躯体疾病对患者感知的影响。躯体疾病引起患者的心理反应。躯体疾病可以通过损伤神经系统而影响心理行为。躯体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2.临床疾病导致的心理行为问题,心身疾病和身心障碍观念体现了身心
4、一元论的观点和推动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治疗费用。有利于临床科学研究。,心身相关观念在防治临床疾病中的意义,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第二节 心身疾病概述,心身疾病定义,1.消化系统 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胃炎,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呕吐,食道、贲门或幽门痉挛,心因性多食或异食症,胆道功能障碍和慢性胰腺炎等。2.呼吸系统 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和神经性咳嗽等。3.
5、循环系统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原发性低血压综合征和某些心律失常等。,心身疾病的病谱,4.神经系统 肌肉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痉挛性斜颈,脑血管障碍,急性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症等。5.内分泌、代谢系统 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和心因性多饮症等。6.骨骼肌肉系统 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肌痛症,颈臂综合征和书写痉挛等。,7.泌尿生殖系统 神经性多尿症,阳萎,激惹性膀胱和慢性前列腺炎等。8.皮肤科 慢性荨麻疹,湿疹,斑秃,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和多汗症等。9.耳鼻喉科 梅尼埃综合征,慢性副鼻窦炎,咽部异物感,口吃和晕动症等。10.眼科 原发性青光眼,低眼压
6、综合征,弱视和眼肌疲劳症等。,11.口腔科:心因性齿痛,颚关节炎症,口腔异物感和口腔黏膜溃疡等。12.儿科:心因性发热,遗尿症,遗粪症,周期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症,脐周绞痛和心因性呼吸困难等。13.妇产科: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外阴瘙痒症,月经失调症和心因性不孕症(输卵管痉挛,子宫痉挛)等。14.某些癌症。,“心身疾病”首先由Halliday提出,得到Alexander的大力推广。中医整体观充分体现心身相关的思想。,心身医学与心身相关,心身疾病概念的变化 反映了人们对心身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充分体现在国际和国内的疾病分类体系中,如美国精神病学会颁布的DSM、WHO颁布的ICD和我国颁
7、布的CCMD。目前最新的内容可以参考这些诊断手册的最新版本,如CCMD-3或DSM-IV-R等。本章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借鉴了DSM-III。,心身疾病的范围和发病率 Alexander最早提出的七种心身疾病被称为“神圣七病”,包括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及支气管哮喘。根据本书定义的心身疾病概念,流行病学资料主要引用了徐俊冕等人的调查结果。身心反应是指躯体疾病导致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对病人感知、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躯体疾病造成病人的心理异常(如情绪)和大脑功能障碍。,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1.心理动力理论重视潜意识心理冲突在心身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8、,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识特征决定心理冲突引起特定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发病有三个要素: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目前认为,潜意识心理冲突是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改变,造成某些脆弱器官的病变而致病的。,几种躯体疾病病人的主要人格特征:Millon,T,Millon,R等总结的躯体疾病与人格涉及以下几种疾病。1.消化性溃疡。2.结肠炎。3.原发性高血压。4.偏头痛。5.支气管哮喘。6.神经性皮炎。,Millon,T,Millon,R:Psychophysiologic disorders,in Millon,T(ed):Medical Behaviora
9、lScience.Philadelphia,W.B.Saunders Co.1975;211,2.心理生理学理论研究侧重于说明发病机制,重点说明哪些心理社会因素,通过何种生物学机制作用于何种状态的个体,导致何种疾病的发生。Cannon与“应急反应”(emergency reaction)。Selye与“应激”学说。认为心理神经中介途径、心理神经内分泌途径和心理神经免疫学途径是心身疾病发病的重要机制。,心理社会因素通过免疫系统与躯体健康和疾病的联系,可能涉及三条途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的递质;中枢神经与免疫系统的直接联系。,3.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明条件反射是一种
10、独立的生理反应。Ader通过厌恶性味觉实验证明免疫系统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心身障碍有一部分属于条件反射性学习,Miller等关于“植物性反应的操作条件反射性控制”的实验,说明人类的某些具有方向性改变的疾病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基于此原理提出的生物反馈疗法和其他行为治疗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身疾病的治疗中。,4.综合的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心身疾病研究不再拘泥于某一学派,而是综合心理动力学、心理生理学和行为理论,互相补充。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概括如下:心理社会刺激物传入大脑;大脑皮质联合区的信息加工;传出信息触发应激系统引起生理反应;心身疾病的发生。未来心身疾病研究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心理神经免疫学
11、和计算机图像处理与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将帮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研究心理、情绪与疾病的通路。,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1.心身疾病诊断要点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时间关系;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2.心身疾病诊断程序包括:躯体诊断和心理诊断,前者诊断方法与原则与诊断学相同,这里只介绍心理诊断部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理行为检查、综合分析心理诊断往往伴随心身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对心身疾病实施心理治疗主要围绕以下三种目标: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消除心理学病因;消除生物学症状。心、身同治原则:心身疾病应采
12、取心、身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但对于具体病例,则应各有侧重。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手段,应视不同层次、不同方法、不同目的而决定,支持疗法、环境控制、松弛训练、生物反馈、认知治疗、行为矫正疗法和家庭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均可选择使用。,心身疾病的预防具体的预防工作包括:对那些具有明显心理素质上弱点的人应及早通过心理指导健全其人格;对那些有明显行为问题者用心理行为技术予以指导矫正;对那些工作和生活环境里存在明显应激源的人,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少或消除心理刺激;对出现情绪危机的正常人,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总之,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方面的预防工作是多层次、多侧面的。,1.A型行为(Type A Behavior P
13、attern,TABP):概括为时间紧迫感,竞争和敌意(competition and hostility)。Friedman和Rosenman与“西方协作研究计划”(Western Cooperative Group Study,WCGS)。2.社会和生活因素 3.生活方式,第三节 若干临床疾病的心身问题,一、心血管疾病心身问题 心理社会因素与冠心病,1.战争、社会动荡、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因素 2.情绪因素 3.工作压力 4.人格特征,心理社会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心理肿瘤学psychosocialoncology)。,二、肿瘤心身问题,影响肿瘤的心理社会因素:1.C型行为 2.情绪因素 3.生
14、活事件 4.社会支持,肿瘤患者心理问题的干预及效果,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剧烈的情绪表达是触发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约5%20%的哮喘发作由情绪因素引起。母亲吸烟是儿童哮喘的非常危险的因素。,三、免疫系统疾病的心身问题,1.生活事件。2.人格因素。3.应激:Brady用“作抉择的猴子”。4.消化性溃疡产生的身心问题。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心身疾病。,四、消化系统疾病的心身问题 消化系统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1.情绪因素 2.生活事件3.心理应激 4.生活方式、饮食 5.II型糖尿病对认知能力的影响,五、其他疾病的心身问题 影响糖尿病的心心理社会因素:,失眠(insomnia)是指睡眠的始发或(和)维持困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一 临床 心身 问题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9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