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性消费与人类学视野.ppt
《仪式性消费与人类学视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式性消费与人类学视野.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仪式性消费与人类学视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陈运飘2006、05、20,一、人类学的消费研究与方法 二、人类学关注的重点:仪式性消费与炫耀性消费 三、仪式性消费中的消费者:他们为什么那样消费?,一、人类学的消费研究与方法,1、传统人类学研究中,消费一直是民族志写作和田野调查所必须涉及的问题。那时学者们习惯于将消费问题放置在人类经济生活的领域中加以讨论,比较偏重于从经济生产、交换与分配的角度对一些特殊社会场景中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那时还没有将消费问题放到一个更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去讨论,而且个人在社会文化场景中的消费实践也没有得到一定的重视。,将消费作为一种文化进行专门研究,是在20世纪中西方国家“消
2、费社会”形成后兴起和发展的。特别是最近,关于消费文化的民族志与跨文化研究已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消费问题的研究也已从人类学界的学术边缘进入到了主流。自此,这一研究成为了消费研究的一种范式。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成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另一种值得重视的方法。,所谓民族志方法,是一种结合案例研究、参与观察、自我驱动、详细描述的方法。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长时间地参与到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中,观察所发生的事情,倾听人们的谈话,不断向人们提问,收集所有有助于说明研究问题的材料。然后分别从主位和客位的角度,对研究对象的行为、活动及文化结构进行描述与解释。这也就是通俗讲的田野方法。在消费研究中,民族志
3、研究者则努力成为消费者中的一员,身体力行,通过观察和深度访谈,获得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详细记录资料,然后进行比较分析。,不少人认定人类学这种研究方法,是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比较科学有用的方法。其主要体现在追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不再单纯地以消费者购买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关注价值获得与消费的诸方面。他们认为:运用这种广阔的行为视角来研究消费者行为,意味着要求研究者尽可能寻找消费者的真实消费情境。而人类学研究就是这样一种重视寻找真实消费情境,特别是那些对营销活动具有意义的消费情境的方法。(晏国祥、方征:2006),而且也有一些消费者行为研究者认为,消费者行为研究不应采取面谈或实验的方式,而应该尽力接近
4、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原貌。因此,人类学民族志方法应该成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前沿方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和探究消费者的内心生活,包括他们的内心活动,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研究都是借助于消费者的自我陈述,而陈述的可信度会受心理自我防卫、谎言等因素干扰。概而言之,民族志方法的假设前提就是消费者是一个复杂的人,研究者想获得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信息,必须通过深度访谈、焦点群体、调查会、项目管理技巧。研究者应该对消费者行为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观察,通过这些“史料”来挖掘消费者行为背后的规律。(晏国祥、方征:2006),2、人类学的研究习惯,可能也是使它能够成为消费研究的一种独特范式的主要因素。李培林认为,人类学有一
5、种“遮蔽理论”倾向,认为宏观研究论据的大量所谓经验资料,都只不过是生活文本的符号系统,而且是经过很多重“遮蔽”(时空距离、话语叙说、语言车喻、数据抽象、逻辑加入等等)、造成大量真实信息缺失(“遗忘”)的符号系统。所以人类学的工作,首先是“祛蔽”,是解释符号与生活文本的关系,是解释被“遮蔽”的生活逻辑,而不是强加于真实生活一种外在的理性逻辑。(李:2005)这种研究习惯使人类学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可能能够对消费者诸行为作出文化上的解释。,人类学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消费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实践,是人类学的重要领域。因为消费,不单是一种“自然”的物质消费,而且转化成为一种充满不同目的性的社会文化行为和过
6、程,展现出一种清晰的文化代码和逻辑关系。比如马歇尔萨林斯1976 年的文化与实践理性,把生产视为某一文化逻辑的物化过程。从自然的利用中获得的满足、以及人们之间自我利益的关系,都是通过象征符号系统而被建构起来的。对人类而言,并不存在未经文化建构的纯粹自然本质、纯粹需要、纯粹利益或纯粹物质力量等。因此,生产和消费作为某种文化的体现,不在于产品的物质意义,而在于物质所代表的符号代码。(陈:2000),最后,人类学认为,消费就是一种文化,即消费文化,而这正是人类学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在这种消费文化研究中,人类学达成了其对于消费领域的学科认识。关于消费文化,我将在第三部分论述。,二、人类学关注的重点:仪
7、式性消费与炫耀性消费,在近代一些人类学家的研究中,消费行为常被作为一个专门问题进行探讨。如:莫斯(MarcelMauss)在礼物(1923)中礼物消费的研究;鲍亚士(Franz Boas)关于印第安人的夸富宴(potlatch)的研究(1897):马林诺夫斯基(B ronislaw Malinovski)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中库拉圈(Kula)的研究;田汝康芒市边民的摆(1946)的“摆”仪式对消费与信仰关系的研究。等等,上述研究对人类学的影响颇大。现代也还有一些人继承这种研究传统,如:阎云翔 的礼物的流动(2000年),以及一些年青的学者(如龚锐:2003。毛燕武、陶水木:2003。)等。,这
8、些研究,就是集中于仪式性消费与炫耀性消费的。(当然作为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人类学研究消费时也会把注意力放于一般性的消费活动上。),仪式性消费与炫耀性消费,最能够体现超出物质消费之外的深层文化意义。如中国古代不同类型的宗教祭祀活动中,人们供祭的食物及分享祭品的饮食行为,都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符号意义,成为了人神交流并相互认同的一种社会性媒介。牛、羊、豚、马、犬、鸡六牲祭品,在不同祭祀中的使用频率是不同的;在统治者祭天地仪式中,最重要、使用也最为频繁的是牛牲;在民间的社祭、祖祭中,猪的献祭频率则远远高于牛羊二牲;而犬、鸡则更为普遍地用于民间祭门、祭山等各种不同的小型祭祀活动中。这种使用频率的差异,体
9、现着某种社会性的等级规定。(陈:2000),仪式性消费与炫耀性消费的例子很多,这里选择傣族的做“摆”仪式简单分析一下。(龚锐:2003)做“摆”也即是赕佛,傣语是“祭祀、布施”之意。在西双版纳地区赕佛活动主要有:赕路皎送儿童入寺;赕坦木向佛寺祭献经书(包括佛教经典和一般书籍);赕帕向僧侣捐赠做袈裟用的布;赕毫轮瓦向佛寺捐赠稻谷;赕墨哈班修来世;赕暖帕短表彰出家为僧已到50岁而不还俗的僧侣;赕帕干(赕帕点宰)表障模范遵守戒律的僧侣;,在所有的这些赕佛活动中,都涉及到大量消费。有的人会将一生积累的所有钱财用于一次大型的赕佛活动,以获得一种“居士”的称号。在傣族那里,其他有关人生的一切方面,也都要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仪式 消费 人类学 视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9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