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撰写实例(DOC).doc
《发明专利撰写实例(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明专利撰写实例(DOC).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说明书摘要发明名称一种双极性无线充电线圈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极性无线充电线圈,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该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对称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两部分。发射端,包括发射线圈层、发射端支撑层、发射端磁介质层和发射端磁屏蔽层。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层、接收端支撑层、接收端磁介质层和接收端磁屏蔽层。本线圈用于无线充电时,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磁场耦合程度较高,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品质因数较低,提高了电能传输的效率,适用于大功率无线充电,同时该线圈结构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磁场辐射。摘要附图100004 12010.2权利要求书1、 一种双极性无线充电线圈,可以用于无线充电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包括
2、发射线圈层、发射端支撑层、发射端磁介质层和发射端磁屏蔽层,发射线圈层、发射端支撑层、发射端磁介质层和发射端磁屏蔽层从上到下依次固结。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层、接收端支撑层、接收端磁介质层和接收端磁屏蔽层,接收线圈层、接收端支撑层、接收端磁介质层和接收端磁屏蔽层从上到下依次固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性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结构关于与所述发射线圈层和所述接受线圈层距离相等的面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性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线圈和所述接收端线圈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双矩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极性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发
3、射端磁介质层和所述接收端磁介质层由功率铁氧体组成,所述功率铁氧体呈长方体。所述功率铁氧体长度方向与所述双矩形结构的短边方向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极性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铁氧体沿着双矩形结构的长边方向等间距排列。说明书一种双极性无线充电线圈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极性无线充电线圈。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充电系统的效率和功率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无线充电,目前主要的一个应用是电动汽车领域。由于电池技术瓶颈,相比较于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存在续航时间短、成本高昂等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利用无线充
4、电技术可以避开电池的技术问题。通过在地下铺设发射线圈,电动汽车底盘固定接收线圈,电动汽车在停车场或者在道路上行驶时便可以实现充电。0003无线电能传输目前采用的主流方法是将能量通过一对耦合的线圈进行传输。由于线圈之间的存在较大间隙,为松散耦合,耦合系数较低。为了提高能量传输效率,需要提高两侧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通过设计不同的线圈形状和大小可以改变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目前常见的线圈结构有圆形线圈、矩形线圈、螺线管型线圈等等。普通结构的线圈漏感较大、耦合系数较低,因而传输效率较低。此外,由于电动汽车在充电的过程中,汽车底盘上的接收线圈与铺在地下的发射线圈不容易对齐,容易发生偏移。这种情况下普通结构
5、的线圈传输效率会进一步降低。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极性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减少线圈漏感,提高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时,能够更好的适应两侧线圈发生偏移的情况,从而可以提高传输效率。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极性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0006发射端,包括发射线圈层、发射端支撑层、发射端磁介质层和发射端磁屏蔽层,发射线圈层、发射端支撑层、发射端磁介质层和发射端磁屏蔽层依次固结。0007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层、接收端支撑层、接收端磁介质层和接收端磁屏蔽层,接收线圈层、接收端支撑层、接收端磁介质层和接收端磁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明专利 撰写 实例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9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