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doc
《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历角的度量过程 积累度量活动经验“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 陈丹萍 “角的度量(一)”是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内容。通过教材的对比,我发现:以往的教材更侧重于培养量角技能,而后开始关注量角的必要性,如今的第四版教材则更关注学生度量活动经验的积累,即从学生的起点出发,经历角的度量活动,探究度量标准,体会角的度量本质。课前,我进行了学生调研,发现有的孩子虽然已经会使用量角器了,但是在寻找度量角的标准时却显得十分茫然。尽管他们以前经历过长度和面积的度量,现在还是不能主动建构起度量体系,因此如何借助角的度量活动,积累度量活动经验,则
2、是本课教学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些核心活动,具体说明如下: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三个滑梯的情境图,孩子们很感兴趣,同时也引发了思考:从讨论玩滑梯的感觉,自然地想到滑梯的平与陡和滑梯与地面的角度有关系,并主动提出想研究“这三个角究竟有多大”的问题。活动一:试一试,想办法描述这三个角的大小。生1:我用三角尺上最小的锐角去比,发现1比这个锐角小一些,2比这个锐角大一些,3比这个锐角更大一些。(如下图)生2:我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他总在和小锐角比,很清楚。生3:我是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作标准,发现这三个角都比直角小。(如下图)生4:听了他们的想法,我想用1和小锐角比,它会比小锐角大一些,2和
3、3和直角比,它们都比直角小。生5:我总觉得这个方法有点不对劲,这样比有点乱,还是都跟同一个角比好一些!师:看来统一标准很重要,否则就会越说越乱了!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6:我想用这些垂线段来描述角的大小,这样量出张口的大小,也就知道角的大小了。(如右图)孩子们纷纷点头,比较认可这个方法。师:她说得好像很有道理,老师也想用她的方法来试试!(如右图)生7:老师,您画得太靠里了!1和2的张口宽度都成1.8厘米了,可是2本来就比1大啊,现在怎么都相等了?这样不行,必须规定一个点,都从这个点画垂线段才可以!生8:我觉得这个方法量的并不是角的大小,而是线段的长度,感觉还是有些不对劲!师:你们的补充和质疑都很
4、有价值,但我更想知道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生6:我是受刚才滑梯的启发,感觉那个梯子就像一条垂线段,因为角的大小就是看张口的大小,所以我想量量那条垂线段。再说,以前量东西不都是拿尺子量的吗?师:虽然我们对这个量张口的方法还有一些疑虑,但我能看出,她是想借助以前量长度的经验来量角。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我们都是怎样量的?课件演示,唤醒学生以往的度量经验,启发思考:小线段可以量大线段,小面积可以量大面积,角呢?该用什么作标准?学生很快意识到:小角量大角。活动二:量一量,体会标准越小越准确。师:这三个角,你会选择哪个角作标准,来度量其他的角呢?生1:用1作标准,因为它最小!同桌两人分工合作,一人
5、量2,一人量3,然后展示学生的度量结果(如右图)。师:用1作标准,2是两个1多一些,3是三个1多一些,你觉得这样的描述准确吗?生2:不准确!总是多一些,那多的一些到底是多少呢?生3:我还不知道1是多少呢?师:看来大家对1作标准还是不太满意,那到底用什么样的标准去量,结果会更准确呢?生4:比1更小的角!师:你们愿意试试吗?生齐答:愿意!随着课件一步步地演示,孩子们也越来越激动,他们充满期待地看着大屏幕,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奇迹发生!生2:标准变小了,可还是有剩余啊!生4:虽然有剩余,但剩余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快没了!师:如果再让你们选一次,你们想选择什么样的角作标准?生齐答:再小一点!师:小到什么程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度量 关键 问题 分析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9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