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毕业设计京沪高铁沉降观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桥毕业设计京沪高铁沉降观测方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京沪高铁沉降观测方案目录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11.1.总则11.1.1任务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11.1.1.1任务范围11.1.1.2工作内容11.1.2工作依据11.1.3工程简介11.1.4路基沉降观测人员及仪器配置31.2.组织管理41.2.1施工单位职责41.2.2施工单位工作程序41.3.通用要求51.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51.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51.3.3沉降观测测量点的布置要求61.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61.3.5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71.4.专业要求81.4.1路基工程81.4.2一般规定81.4.3路基地段沉降观测
2、技术要求91.4.4埋设示意图101.4.5观测方法、精度与要求111.4.6资料整理要求131.4.7设计路基沉降观测断面14二、桥梁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142.1总则142.1.1任务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152.1.2工作依据152.1.3人员及仪器配置152.2组织管理162.2.1施工单位职责162.2.2施工单位工作程序162.3通用要求172.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172.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172.3.3沉降观测测量点的布置要求182.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82.3.5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192.4 专业要求202.4.1桥梁工程2
3、02.4.2桥涵沉降变形控制标准202.4.3沉降变形观测方案212.4.4观测资料要求252.4.5观测频次25三、涵洞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283.1总则283.1.1任务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283.1.2工作依据283.1.3工程简介283.1.4涵洞沉降观测人员及仪器配置303.2组织管理313.2.1施工单位职责313.2.2施工单位工作程序313.3通用要求313.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313.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323.3.3沉降观测测量点的布置要求333.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333.3.5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343.4专业要求353
4、.4.1一般规定353.4.2涵洞沉降变形控制标准353.4.3沉降变形观测方案353.5观测资料要求363.6观测频次363.7其他37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1.1.总 则按照京沪高速铁路要求,做好施工期间的路基沉降观测,通过对路基、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1.1.1任务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1.1.1.1任务范围京沪高速铁路DK924+801.78-DK931+188.27段,路基长4511.48m。1.1.1.2工作内容路基工程沉降观测;1.1.2工作
5、依据(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4)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5)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6)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设计文件;(7)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8)京沪高速铁路徐州至上海段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技术交底1.1.3工程简介本单位工程中DK924+801.78-DK927+663.51DK928+45.48-DK928+575.12、DK928+686.7-DK928+853
6、.7DK929+619.38-DK930+27.67DK930+531.7-DK930+783.1DK930+894.83-DK931+188.27共六段路基工程。本工程地质为剥蚀丘陵,自然边坡 1015 ,局部30 35 ,植被发育,以杂木、竹林、荒地为主。地下水的主要类型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不发育。设置沉降监测,分为基底沉降监测和路基面沉降监测两种;路基支挡工程主要有:路堑挡墙、预应力描索、自钻式锚杆等;路基边坡防护形式有:浆砌片石拱形截水骨架内培土撒草籽、种植灌木护坡、混凝土空心砖内撒草籽、种灌木、浆砌片石脚墙基础。由于与桥梁及横向构造物相同,为此设置的过渡段多,有路桥过渡段、路与横
7、向构造物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过渡段、不同岩土过渡段等。本单位工程地基处理主要有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换填A、B组填料软基处理。由于高速铁路路基的工后沉降要求高,路桥、路涵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的拆角不应大于1/1000.本段路基长4511.48m,涵洞却有10座,桥梁6座,设置的过渡段多,处理难度大。本工程的重点是过渡段的处理。1.1.3.1施工条件1.1.3.1.1地质条件处于低山区域,丘间谷地,多平缓起伏,本区地表为第四系(Qeldl)残坡积形成的粉质黏土、全新统(Q4alpl)冲洪积形成的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J3hn)角砾凝灰岩、千枚岩。本段路基工
8、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为六度地震区。1.1.3.1.2交通条件施工便道有效路面宽7m,采用30cm厚泥结碎石结构,路面做成人字形路拱,形成4%的横向排水坡,两边设排水沟,要求达到雨天能畅行的标准。1.1.3.1.3水电条件水: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级空隙潜水和岩层风化裂隙水,富水性较差。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渗入和周边山体地下水测向补给,由高处向低处流出。本段路基工程施工用水取用河水、部分采用地下水,保证施工及生活用水(所有施工及生活用水均做水质实验分析,确保合格后才能使用)。电:本段路基工程施工用电通过DK929+700处100KVA、DK929+800处500KVA、DK930+279处8
9、00KVA、DK929+236处630KVA、DK926+600处50KVA、DK931+140处630KVA、DK935+200处315KVA、DK933+150处400KVA、DK934+620处50KVA、DK935+140处500KVA、DK935+690处500KVA、DK936+300处400KVA、DK937+700处315KVA七变压器引出,贯穿于本路基工程全区段。2.3.4气候条件本管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我国南北气候的过度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多热带风暴,年平均降雨量在1440mm左右,一般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气温在1417,极端最高气温为40,最冷月极端气温在
10、-8-15左右,沿线上壤最大冻结深度0.5m。1.1.3.2工程特点(1)、标准高。京沪高速铁路技术要求高,路基要求为零沉降,这就要求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故地基处理工艺较多,有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基换填等。(2)、工期紧。而且要求路基沉降稳定期不少于612沉降观测期个月,对工期是个很大的考验。(3)、投入大。需自行投入的设备主要有搅拌站、混凝土输送罐车、泵送车、压路机等。(4)、本区的拆迁是个重点、难点之一,且土方量较大,路基填筑须等涵洞完场才能达到连续填筑,所以涵洞必须先期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路基要求留下六到十二个月的地基沉降稳定期。(5)、本区的另一个重点、难点是过渡段的处理。由于过渡
11、段的工后沉降允许值为5mm,要求地基处理使用生产合格的材料采用先进设备及先进的工艺。1.1.4路基沉降观测人员及仪器配置根据我管段的工程特点及沉降变形观测任务,划分为三段,第一段DK924+802.78-DK928+853.72,第二段DK928+853.72- DK933+154.13,第三段DK933+154.13- DK938+482.76,共分为二个沉降观测小组,每个小组配置4人,沉降变形观测设备按二台套配备,详见下表: 1.1.4.1监测设备表序号仪器名称型 号数量主要技术指标1电子水准仪DINI032台每公里中误差:0.3mm,配置铟钢尺381.1.4.2沉降观测组人员表序号姓名职
12、务技术等级1*沉降观测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2*沉降观测队长测量工程师3*一作业区沉降组长测量工程师4*二作业区沉降组长测量工程师5*三作业区沉降组长测量工程师6*一作业区沉降组测量员测量中级工7*二作业区沉降组测量员测量中级工8*三作业区沉降组测量员测量中级工1.2.组织管理1.2.1施工单位职责施工单位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及总指要求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1)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2)负责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3)配置专业人员,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监
13、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4)负责观测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工作。(5)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的制定工作。(6)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1.2.2施工单位工作程序(1)编制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2)经监理按附表1核查同意后,根据批准的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配专业人员进行观测。(3)严格按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以及有关规定进行观测和记录,确保记录数据真实、可靠。每次的观测记录必须经监理进行签认。(4)每个单位(单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完成后,7天内提交评估申请(附沉降变形观测报告
14、),经监理签认后,报指挥部及设计单位。1.3.通用要求我管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涵洞、路基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设计无水平位移监测。1.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京沪线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1.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1.3.2.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1. 3.2.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
15、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本单位工程中DK924+801.78DK927+663.51、DK928+45.48-DK928+575.12 、DK928+686.7-DK928+853.7、DK929+619.38-DK930+27.67、 DK930+531.7-DK930+783.1、DK930+894.83-DK931+188.2段路基进行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分别为GCPII271、GCPI067、GCPII275、GCPI068、GCPII279、GCPI069、GCPII285(2)工作点。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
16、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DK924+801.78- DK931+188.27段路基进行沉降观测的工作点为:CPII270,21-105,21-106,CPII272,21-108,21-109,21-110-1,21-111,21-112-1,21-112,21-113,CPII274,CPII274-1,21-202,21-203,21-204,21-205,21-2
17、05-1,21-205-2,CPII276,21-206,21-207,21-208,21-209,CPII277。(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等各专业要求来布点进行。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1.3.3沉降观测测量点的布置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
18、其布设应按下列要求:(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站。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3)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1.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较核。(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
19、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1.3.5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
20、要求(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2)水准仪使用天宝DINI03型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21、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6.0m(电子);视线高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4)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1)往测: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奇数站为前-后-后-前2)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6)观测前2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
22、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7)观测过程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8)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1.4.
23、专业要求1.4.1路基工程1.4.1.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1.4.1.1.1路基沉降控制标准路基在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沉降比较均匀、长度大于20m的路基,允许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下列要求:RSH0.4V2SJ 1-4-1RSH -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VSJ -设计最高速度(km/h)。1.4.2一般规定(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
24、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2)路基上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变形满足无碴轨道的铺设要求。(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1.4.3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1)沉降观测内容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2)观测点的设置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及观测断面的观测点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情况、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同时还应根
25、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1)观测断面布置原则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对于CFG桩加固至岩石的地段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对地形横向坡度大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每个路桥过渡过段设置距离桥头5-10m、20-30m、50m处分别设置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2)观测点的布置原则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
26、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2m内;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2m的路基面处各设1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3)观测元件埋设说明1)沉降观测桩:选择16mm钢筋,顶部5cm采用不锈钢材料磨圆并刻画十字线,不锈钢桩头与16mm钢筋焊接,桩总长0
27、.6m,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入基床表层以下0.55m,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2)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2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49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30cm30cm,厚0.8cm。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台。观测时在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顶安放不锈钢测帽测量标高读数作为初
28、始读数,(每次观测采用同一个测帽收集数据)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0.5m-1m,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1.4.4埋设示意图1.4.5观测方法、精度与要求1.4.5.1观测方法1.4.5.1.1沉降板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程。路肩沉降观测桩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路肩观测桩顶面测点高程。1.4.5.1.2观测测量精度及频次(1)观测精度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
29、0mm,读数取位至0.01mm。(2)观测频次沉降观测分为四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沉降观测的频次应根据沉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及沉降大小确定,一般应按照如下观测频度进行。第一阶段:路基填筑施工期间的观测。本阶段沉降观测应与施工配合,如每天填筑在3层以内可按每天观测一次;同时应保证每天观测一次。沉降量发生突变时,每天观测23次。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3天测试一次。第二阶段:路基填筑施工完成且预压土方施加后,自然沉落期的沉降观测,该阶段应对路基基床表层顶面沉降及路基基底沉降进行系统的观测,直到工后沉降评估可满足铺设无碴轨道的要求为止。本阶段的沉降观测频度为:前15天内每3天观测
30、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以后每个月观测一次。第三阶段:预压土方卸载、铺设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层)、无碴轨道铺设期间的观测。本阶段的沉降观测频度与路堤填筑期间观测频次相同。第四阶段: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试运营期间的观测(对于运营期需进行沉降观测的路基)。第1个月每15天1次,第23月每月观测一次,以后每3个月观测一次。必要时可适当增加频度。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观测时间的间隔还
31、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具有沉降观测数据。观测过程中及时整理绘制“填土-时间-沉降”曲线图,观测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路基施工
32、各节点时间(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具有沉降观测数据。观测过程中及时整理绘制“填土-时间-沉降”曲线图,观测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3)沉降观测要求为了观测到各部位的沉降,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测也随即进行。预压地段按照相关要求在基床底层顶面设置临时沉降观测桩,待预压土卸载时,临时沉降观测桩随之拆除或废弃沉降板测杆随之降低,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铺设完成后,按照相关要求埋设正式的沉降观测桩,开始观测路基沉降。沉降板随着预压土的填筑而接高,随预压土的卸载而降低,观
33、测连续进行。沉降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填筑施工时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观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及时查明原因,尽快妥善处理。路基填筑过程中及时整理观测点的沉降量,当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时,及时通知项目,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元件保护要求I由各工区沉降组长负责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II元件埋设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III凡沉降板附近1米范围内土方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IV沉降板埋设完后,填筑时采用0.6
34、m0.6m0.6m钢筋保护架进行保护,制作相应的标识旗,填筑过程中,专人负责观测断面的填筑,严禁机械碰撞破坏沉降观测点。个别出现的破坏观测点要及时恢复,观测累积沉降量从上次累积沉降量往上加。1.4.6资料整理要求(1)采用统一的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格,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观测资料做到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要求。所有测试数据真实准确,记录清晰,不得涂改;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2)所测数据必须当天及时按照沉降评估单位规定的格式输入电脑,并进行分析,整理,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保存。(3)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及时绘制路基面、填料及路基各项观测的荷载-时间-沉
35、降过程曲线。监测项目里程位置附注路基面沉降观测DK924+803、+808、+823、DK925+130、+175、+185、+195、+240、+290、+420、+470、+520、+570、+617、+633、+640、+647、+663、+710、+860、+911、+928、+935.8、+944、+960、DK926+015、+050、+060、+070、+115、+165、+196、+206.7、+217、+270、+372、+570、+581.5、+613、+775、+794、+803.96、+814、+831、+880、+960、DK927+020、+049、+065、+07
36、0、+088、+093、+108、+140、+173、+190、+200、+210、+227、+268、+307、+322、+328.5、+335、+350、+440、+458、+464.5、+471、+489、+600、+643、+658、+663、DK928+046、+051、+065.9、+553.8、+570、+575、DK928+687、+692、+709、+800、+831、+849、+853、DK929+620、+625、+819.5、+829、+838.5、+957、DK930+006.9、+024、+027、DK930+533、+543、+553、+740、+760、+770
37、、+780、DK930+896、+901、+915、+992、DK931+000、+008、+030、+080、+130、+165、+182、+187、监测桩 (115个断面)基底沉降监测DK924+808、+DK925+195、+290、+420、+520、+633、+710、+860、+944、DK926+070、+196、+270、+372、+570、+794、+880、+960、DK927+020、+093、+190、+322、+458、+658、DK928+051、+570、DK928+692、+800、+849、DK930+024、DK930533、+780、DK930+896、+
38、992、+DK931+080、+187、沉降板 (35个断面)1.4.7设计路基沉降观测断面(DK924+801.78-DK938+482.76)堆载预压区段统计分段路基起讫里程堆载预压区段起讫里程预压土柱高于路基面DK928+686.78DK928+853.72DK928+787.9DK928+826.52mDK928+826.5DK928+853.723mDK936+225.48DK936+395.86DK936+225.48DK936+275.333mDK936+275.33DK936+361.03mDK936+361.0DK936+395.862mDK936+671.08DK938+4
39、82.76DK937+185DK937+3153m二、桥梁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2.1总 则按照京沪高速铁路要求,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桥梁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特制定本观测方案。 2.1.1任务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2.1.1.1任务范围:京沪高速铁路DK924+801.78-DK938+482.76段,线路全长13.681km。2.1.1.2工作内容:桥梁工程沉降观测。2.1.2工作依据(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
40、规定;(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4)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6)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设计文件;(8)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2.1.3人员及仪器配置根据我管段的工程特点及沉降变形观测任务,划分为三段,第一段DK924+802.78-DK928+853.72,第二段DK928+853.72- DK933+154.13,第三段DK933+154.13- DK938+482.76,共分为三个沉降观测小组,每个小组
41、配置3人,沉降变形观测设备按三台套配备,详见下表: 监测设备表序号仪器名称型 号数量主要技术指标1电子水准仪DINI033台每公里中误差:0.3mm,配置铟钢尺沉降观测组人员表序号姓名职务技术等级1沉降观测技术负责人测量工程师2沉降观测队长测量工程师3一作业区沉降组长测量工程师4二作业区沉降组长测量工程师5三作业区沉降组长测量工程师6一作业区沉降组测量员测量中级工7二作业区沉降组测量员测量中级工8三作业区沉降组测量员测量中级工2.2组织管理2.2.1施工单位职责施工单位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及总指要求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42、。(1)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2)负责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3)配置专业人员,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4)负责观测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工作。(5)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的制定工作。(6)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2.2.2施工单位工作程序:(1)编制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2)经监理按附表1核查同意后,根据批准的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配专业人员进行观测。(3)严格按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43、,以及有关规定进行观测和记录,确保记录数据真实、可靠。每次的观测记录必须经监理进行签认。(4)每个单位(单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完成后,7天内提交评估申请(附沉降变形观测报告),经监理签认后,报指挥部及设计单位。2.3通用要求我管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涵洞、路基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设计无水平位移监测。2.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京沪线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2.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2.3.2.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2.3.2.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
44、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载。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2)工作点。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基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
45、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等各专来布点要求进行。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2.3.3沉降观测测量点的布置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其布设应按下列要求:(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占。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3)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2.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较核。(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2)参与观测的人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90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