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毕业设计京沪高铁沉降观测方案.docx
《路桥毕业设计京沪高铁沉降观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桥毕业设计京沪高铁沉降观测方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京沪高铁沉降观测方案目录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11.1.总则11.1.1任务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11.1.1.1任务范围11.1.1.2工作内容11.1.2工作依据11.1.3工程简介11.1.4路基沉降观测人员及仪器配置31.2.组织管理41.2.1施工单位职责41.2.2施工单位工作程序41.3.通用要求51.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51.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51.3.3沉降观测测量点的布置要求61.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61.3.5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71.4.专业要求81.4.1路基工程81.4.2一般规定81.4.3路基地段沉降观测
2、技术要求91.4.4埋设示意图101.4.5观测方法、精度与要求111.4.6资料整理要求131.4.7设计路基沉降观测断面14二、桥梁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142.1总则142.1.1任务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152.1.2工作依据152.1.3人员及仪器配置152.2组织管理162.2.1施工单位职责162.2.2施工单位工作程序162.3通用要求172.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172.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172.3.3沉降观测测量点的布置要求182.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82.3.5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192.4 专业要求202.4.1桥梁工程2
3、02.4.2桥涵沉降变形控制标准202.4.3沉降变形观测方案212.4.4观测资料要求252.4.5观测频次25三、涵洞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283.1总则283.1.1任务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283.1.2工作依据283.1.3工程简介283.1.4涵洞沉降观测人员及仪器配置303.2组织管理313.2.1施工单位职责313.2.2施工单位工作程序313.3通用要求313.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313.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323.3.3沉降观测测量点的布置要求333.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333.3.5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343.4专业要求353
4、.4.1一般规定353.4.2涵洞沉降变形控制标准353.4.3沉降变形观测方案353.5观测资料要求363.6观测频次363.7其他37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1.1.总 则按照京沪高速铁路要求,做好施工期间的路基沉降观测,通过对路基、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1.1.1任务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1.1.1.1任务范围京沪高速铁路DK924+801.78-DK931+188.27段,路基长4511.48m。1.1.1.2工作内容路基工程沉降观测;1.1.2工作
5、依据(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4)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5)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6)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设计文件;(7)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8)京沪高速铁路徐州至上海段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技术交底1.1.3工程简介本单位工程中DK924+801.78-DK927+663.51DK928+45.48-DK928+575.12、DK928+686.7-DK928+853
6、.7DK929+619.38-DK930+27.67DK930+531.7-DK930+783.1DK930+894.83-DK931+188.27共六段路基工程。本工程地质为剥蚀丘陵,自然边坡 1015 ,局部30 35 ,植被发育,以杂木、竹林、荒地为主。地下水的主要类型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不发育。设置沉降监测,分为基底沉降监测和路基面沉降监测两种;路基支挡工程主要有:路堑挡墙、预应力描索、自钻式锚杆等;路基边坡防护形式有:浆砌片石拱形截水骨架内培土撒草籽、种植灌木护坡、混凝土空心砖内撒草籽、种灌木、浆砌片石脚墙基础。由于与桥梁及横向构造物相同,为此设置的过渡段多,有路桥过渡段、路与横
7、向构造物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过渡段、不同岩土过渡段等。本单位工程地基处理主要有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换填A、B组填料软基处理。由于高速铁路路基的工后沉降要求高,路桥、路涵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的拆角不应大于1/1000.本段路基长4511.48m,涵洞却有10座,桥梁6座,设置的过渡段多,处理难度大。本工程的重点是过渡段的处理。1.1.3.1施工条件1.1.3.1.1地质条件处于低山区域,丘间谷地,多平缓起伏,本区地表为第四系(Qeldl)残坡积形成的粉质黏土、全新统(Q4alpl)冲洪积形成的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J3hn)角砾凝灰岩、千枚岩。本段路基工
8、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为六度地震区。1.1.3.1.2交通条件施工便道有效路面宽7m,采用30cm厚泥结碎石结构,路面做成人字形路拱,形成4%的横向排水坡,两边设排水沟,要求达到雨天能畅行的标准。1.1.3.1.3水电条件水: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级空隙潜水和岩层风化裂隙水,富水性较差。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渗入和周边山体地下水测向补给,由高处向低处流出。本段路基工程施工用水取用河水、部分采用地下水,保证施工及生活用水(所有施工及生活用水均做水质实验分析,确保合格后才能使用)。电:本段路基工程施工用电通过DK929+700处100KVA、DK929+800处500KVA、DK930+279处8
9、00KVA、DK929+236处630KVA、DK926+600处50KVA、DK931+140处630KVA、DK935+200处315KVA、DK933+150处400KVA、DK934+620处50KVA、DK935+140处500KVA、DK935+690处500KVA、DK936+300处400KVA、DK937+700处315KVA七变压器引出,贯穿于本路基工程全区段。2.3.4气候条件本管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我国南北气候的过度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多热带风暴,年平均降雨量在1440mm左右,一般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气温在1417,极端最高气温为40,最冷月极端气温在
10、-8-15左右,沿线上壤最大冻结深度0.5m。1.1.3.2工程特点(1)、标准高。京沪高速铁路技术要求高,路基要求为零沉降,这就要求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故地基处理工艺较多,有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软基换填等。(2)、工期紧。而且要求路基沉降稳定期不少于612沉降观测期个月,对工期是个很大的考验。(3)、投入大。需自行投入的设备主要有搅拌站、混凝土输送罐车、泵送车、压路机等。(4)、本区的拆迁是个重点、难点之一,且土方量较大,路基填筑须等涵洞完场才能达到连续填筑,所以涵洞必须先期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路基要求留下六到十二个月的地基沉降稳定期。(5)、本区的另一个重点、难点是过渡段的处理。由于过渡
11、段的工后沉降允许值为5mm,要求地基处理使用生产合格的材料采用先进设备及先进的工艺。1.1.4路基沉降观测人员及仪器配置根据我管段的工程特点及沉降变形观测任务,划分为三段,第一段DK924+802.78-DK928+853.72,第二段DK928+853.72- DK933+154.13,第三段DK933+154.13- DK938+482.76,共分为二个沉降观测小组,每个小组配置4人,沉降变形观测设备按二台套配备,详见下表: 1.1.4.1监测设备表序号仪器名称型 号数量主要技术指标1电子水准仪DINI032台每公里中误差:0.3mm,配置铟钢尺381.1.4.2沉降观测组人员表序号姓名职
12、务技术等级1*沉降观测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2*沉降观测队长测量工程师3*一作业区沉降组长测量工程师4*二作业区沉降组长测量工程师5*三作业区沉降组长测量工程师6*一作业区沉降组测量员测量中级工7*二作业区沉降组测量员测量中级工8*三作业区沉降组测量员测量中级工1.2.组织管理1.2.1施工单位职责施工单位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及总指要求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1)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2)负责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3)配置专业人员,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监
13、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4)负责观测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工作。(5)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的制定工作。(6)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1.2.2施工单位工作程序(1)编制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2)经监理按附表1核查同意后,根据批准的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配专业人员进行观测。(3)严格按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以及有关规定进行观测和记录,确保记录数据真实、可靠。每次的观测记录必须经监理进行签认。(4)每个单位(单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完成后,7天内提交评估申请(附沉降变形观测报告
14、),经监理签认后,报指挥部及设计单位。1.3.通用要求我管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涵洞、路基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设计无水平位移监测。1.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京沪线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1.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1.3.2.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1. 3.2.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
15、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本单位工程中DK924+801.78DK927+663.51、DK928+45.48-DK928+575.12 、DK928+686.7-DK928+853.7、DK929+619.38-DK930+27.67、 DK930+531.7-DK930+783.1、DK930+894.83-DK931+188.2段路基进行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分别为GCPII271、GCPI067、GCPII275、GCPI068、GCPII279、GCPI069、GCPII285(2)工作点。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
16、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DK924+801.78- DK931+188.27段路基进行沉降观测的工作点为:CPII270,21-105,21-106,CPII272,21-108,21-109,21-110-1,21-111,21-112-1,21-112,21-113,CPII274,CPII274-1,21-202,21-203,21-204,21-205,21-2
17、05-1,21-205-2,CPII276,21-206,21-207,21-208,21-209,CPII277。(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等各专业要求来布点进行。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1.3.3沉降观测测量点的布置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
18、其布设应按下列要求:(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站。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3)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1.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较核。(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
19、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1.3.5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
20、要求(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2)水准仪使用天宝DINI03型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21、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6.0m(电子);视线高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4)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1)往测: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奇数站为前-后-后-前2)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6)观测前2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
22、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7)观测过程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8)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1.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京沪高铁 沉降 观测 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90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