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
《XXX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XXXX2006年12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服务年限74年。一对立井开拓,单一水平上下山开采,生产水平标高-420米,开采19、19-2、20、23和26等5个主要可采煤层,现已生产3年6个月。根据煤矿防止水规定第十三条“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进行重新确定。当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矿井应当在1年内重新确定本单位的水文地质类型”的规定,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编制本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一、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一)位置XXXX位于吉林省XXXX市境内,行政区划隶属XXXX市三家子满族乡。地
2、理坐标东经1301307至1302037,北纬424615至425345。(二)范围及四邻关系西以图们江为界、南至XXXX河防洪堤,东与城西煤矿井田为邻,北部及东北部与英安煤矿井田相接。井田南北平均长8.0公里,东西平均宽4.5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三)交通距XXXX市区5公里。通过本井田的公路有XXXX西崴子乡村公路、XXXX沙陀子中朝口岸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长春XXXX高速公路;铁路有XXXX煤业集团公司铁路专线与国铁相接,距图们火车站64公里;距XXXX96公里的延吉机场位于延吉西南;长春XXXX客运专线铁路项目正在建设;XXXX至俄罗斯边境14公里,通过XXXX中俄铁路口岸可以直达俄
3、罗斯哈桑区波谢特港和扎鲁比诺港,距波谢特港45公里,扎鲁比诺港72公里;通过XXXX中朝圈河公路口岸可以直达朝鲜先锋港、罗津港和清津港。距朝先锋港86公里,罗津港93公里,清津港171公里,这些港口都是深水不冻港口,为借港出海提供了天然条件。(四)地形地貌 XXXX井田位于XXXX煤田河北区西部,全井田处于图们江和XXXX河冲积平原地带,标高一般在2035米。工业广场主要建筑物有主井、副井、办公楼、联合建筑、机电厂、变电所和在建主井,其地面标高主井为31.50米、副井为31.50米、办公楼为30.6231.00米、联合建筑为31.0632.97米、机电厂为31.7232.02米、变电所为30.
4、32米、在建主井为31.5米。流经井田西部的图们江宽50100米,河床切割较深为510米;流经井田南部的XXXX河为一老年期河流,河床切割不深,一般在0.52.0米左右。XXXX河由东北向西南注入图们江,其河床为第四纪沉积。(五)气象、水文1、气象矿井、井田所属气候区为中温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特征较明显,温和潮湿,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多阴寡照,易发生洪涝灾害和低温冷害。多年平均气温5.6度,极端最高气温为36.3度(1967、7、20),极端最低气温为-32.5度(1972、2、6)。最高气温多出现在8月份,平均21.2度;最低气温多出现在1月份,平均-11.7度。多年平均
5、日照2322小时,多年平均活动积温为2584.4度。无霜期126156天,初霜9月20日至10月5日,终霜5月1日至5月17日。11月初封冻,一般于翌年4月初解冻,最大冻深1.5m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06.8毫米,平均降雪为30毫米,6至9月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434.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1%。降水集中,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量最多为842.9毫米(1959年),降水量最少为365毫米(1977年),多雨年是少雨年2.3倍。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多西北风,风力一般5-6级,7级以上大风每年出现5-10次左右。2、水文流经本井田西部和南部的河流有图们江和XXXX河XXXX河。发源于汪清县复兴镇杜荒
6、子屯西南,海拔1356.7米。流向东南,到春化镇转向南西。流域面积为3581平方公里。一般流量为820立方米/秒,20年一遇洪水流量为4300立方米/秒。该河流在本井田南部由东向西注入图们江。图们江。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脉主峰东麓,全长525公里,XXXX市境内流长163.7公里,流域面积5141.95平方公里,由本井田西部流过后注入日本海。最大洪水流量2290立方米秒,年均流量65.3立方米秒,4月左右为春汛,78月为夏汛。封冻期(12月上中旬翌年3月底)100120天。 水深一般1.34米。多年来,图们江工程指挥部和XXXX河工程指挥部对图们江和XXXX河修建了堤防,可使防洪标准由以前的不足
7、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特别是2005年9月开工建设的以防洪、供水为主,结合灌溉兼顾发电的综合大型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可使防洪标准由以前的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井田地面有水田灌溉排渠,受季节控制。 (六)地震 本井田是XXXX煤田的一部分,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东隔日本海的日本群岛是地震多发地区。据地震史料记载,1902年7月3日在XXXX邻县汪清县附近发生过6.6级地震;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震局提供:1998年10月8日和2001年9月10日相续发生地震,震级达7级,地面有强烈震感;2006年2月亦发生地震,震级约6级,因震源较深,地面无震感。井田所在地XXXX设防抗震烈度为VI度
8、,动峰值加速度为0.05个。 (七)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井下排水设施:甲、乙水仓容积 1457立方米;水泵有3台,型号为 MD280-658 ,每台排水能力为 280 立方米/小时。2台工作,1台备用;排水管路直径200 毫米,有 2 趟;井下最大排水能力为 840立方米/小时。经对3.6年生产期间矿井充水性观测、收集、整理与分析,矿井充水主要为井筒淋水、含煤地层中承压含水层水和施工用水。经统计矿井涌水量最大为 80.1立方米/小时,正常涌水量为56.565.0立方米/小时(正常涌水量小于1000立方米/小时)。甲、乙水仓有效容量为1457 立方米,能够容纳8小时的正常涌水量;2台工作水泵的
9、能力为560立方米/小时,能够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最大涌水量。-420水泵房在井底车场,有2个安全出口,用平巷通到井底车场。在通到井底车场的出口通路内,设有易于关闭的防水防火密闭门。水泵房底板-419.3 米,甲水仓底板标高-424.3米,乙水仓标高-424.1米。以上排水设施能力现状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具有抗灾能力和满足疏水降压的要求。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一)地质和水文地质 1960年203地质队在原井田内进行了普查勘探,施工10个钻孔,完成工程量4600米。冲积层调查施工24个钻孔,完成工程量305.13米。1960年8月提出了XXXX普查报告,共获得储量14855
10、.7万吨(现井田内6个钻孔,工程量3139.31米)。经审查XXXX普查报告评为基本合格。 1963年至1964年由新组建的203地质队在XXXX煤田河北区再行详查勘探,在本井田共施工13个钻孔,完成工程量6630.73米。 1974年至1975年蛟河煤矿在XXXX河北区勘探,在本井田施工30个钻孔,完成工程量15213.48米。 1975年至1976年吉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12地质队在本井田施工36个钻孔,完成工程量19995.96米。冲积层调查19个钻孔,完成工程量234.15米。 1977年5月本井田转为精查勘探,吉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12队再施工73个钻孔,完成工程量41037.8
11、9米,并于1978年8月提出精查地质报告。报告主要内容报告采用吉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12队施工钻孔73个,历年施工钻孔85个,共158个钻孔,钻探工程量86017.37米,对主要含水层第四纪冲积洪积含水层含水量进行了调查和抽水。冲积层抽水群孔5号,抽水1段,冲积层调查19个孔,234.05米;利用203队60年施工的基岩抽水孔232号水文孔,抽水3段,303.39米。冲积层抽水孔群孔3,抽水1段,冲积层调查孔24个孔,305.13米;利用电测井曲线解释弱含水层厚度39个孔。通过新旧资料的分析研究,在祥查勘探的基础上,寻找到了K1、K2标志层(凝灰岩),解决了主要可采煤层的对比问题;进一步掌握
12、了井田内可采煤层的厚度、煤质及其变化规律,确定本井田的煤质牌号;对井田内的断层用工程量予以控制;计算了可采煤层储量;查明了本井田内含水层、隔水层及岩性特征,主要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提出了初采区矿井预计涌水量。报告结论 本井田历年来共施工158钻孔个,钻探工程量86017.37米。通过新旧资料的分析研究,基本解决了井田内的地质问题。 1、煤层对比:区内发育第三纪始新世至渐新世含煤沉积,平均厚度532.06米,含煤80余层,可采与局部可采16层,属簿至中厚煤层,可采煤层可采平均厚度12.19米,可采含煤系数2.32%。经过大量而细致的岩煤层综合对比工作认为:13、19、191、20、21、23、2
13、3下煤层对比基本可靠;192、22、26、26下煤层对比比较可靠;28、30、30下、31、32号煤层对比可靠性差。 2、煤质:通过采样送验和资料研究,除13号煤层属高灰、低硫、硬质褐煤外,其他各层均为长焰煤;可供发电和民用,精煤可供火车机车用煤。 3、构造:查明本区:褶曲以NE向向SW倾伏的宽缓背斜为主;伴有NWW和NNE两组不同断距之断层,断层较多,规律明显,地层平缓(倾角小于150);乃属中等构造。 4、水文地质:该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纪冲积洪积含水层(717.27米),单位涌水量4.23公升/秒.米,渗透系数65.917米/日;其次为风化裂隙含水带(55.0057.
14、00米左右),最大单位涌水量0.187公升/秒.米,渗透系数0.378米/日;此外,还有煤系层间承压含水层(77.14米),但富水性很小;煤系地层可以看作是相对隔水层。 5、储量:通过储量计算,全区共获得储量(万吨): 可利用储量;21077.051 表 内:ABC1C2:17222.561 ABC1: 13602.736 AB: 3006.026 AB级储量占工业储量:22.09% 本井田精查自1977年5月初至1978年7月19日,历时14个月19天的时间,对勘探设计中所提出的各项任务业已完成,并在1978年8月底正式提出精查地质报告,基本能够满足矿井设计的需要。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本
15、区钻探施工存在一定薄弱环节,其表现为:打丢、打薄煤层较多,在531个可采见煤点中,打丢20层、打薄77层,占总层次的18%(按0.80米以上统计);封孔质量也有不足之处,1977年10月底以前所封钻孔经检查,虽然水泥柱胶结坚硬,但因封孔材料不足,100米之上可能未封住;1977年11月开始有所好转。经抽查上部30米40米未封住;瓦斯样虽然采了6个,但大多数采取器漏气,采样方法不当而没有化验价值,仅有839号孔一个瓦斯样可供参考利用,致使缺乏评价井田瓦斯含量的准确数据。2、区内因煤层变化较大,断层发育直接影响了高级储量的圈定;加之施工后期在井田西南部新加的841、842、843号孔扩大了算量面积
16、;另外,煤层采取率低、煤层丙级点较多,在739个参予表内量计算点中有202个丙级点,这对高级量的圈定也有所影响;致使高级量的比例较少,仅占工业储量的22.09%。3、从设计到报告编制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地质、设计、生产三结合作的不够,使我们对设计和生产部门的意图吃的不透;对水平划分、井筒位置、先期采区了解不够,这对勘探中有的放矢、重点突出的解决问题肯定是不足之处。4、本区煤层多而薄、标志层少、对比难度大,因此,在岩煤层对比方面个别分煤层对比可能有串层现象。 5、本区全掩盖地区,在断层组合方面难免有不合理的地方。1989年至1990年XXXX矿区建设指挥部勘探队补充勘探施工10
17、个钻孔(包括主井、副井检查孔)。 1992年3月至1992年6月由东煤公司地质局哈尔滨科学技术研究所结合XXXX首采区开发地震勘探报告编制完成了XXXX综合地质报告(矿井建设、生产采用此报告)。报告主要内容重新研究煤层对比、煤层赋存及变化规律;综合研究分析地质构造特征;在煤层对比、构造特征新认识的基础上,对资源予以重新评价和储量计算。 报告结论 本报告是在原精查报告和首采区开发地震报告的基础上编制的。充分综合利用了地质、地震成果,经过深入研究煤层对比、综合分析构造特征。对煤层赋存、变化规律、煤质特征及构造形迹和特征都有了完整较正确认识,反映了井田地质构造的客观实际,重新对煤资源进行了评价及储量
18、计算。报告的内容、质量、及精度都达到了合同和XXXX矿区建设指挥部具体要求,可作为修改矿井设计的依据。 1、提高了煤层对比的可靠程度:以测井曲线物性组合特征、岩性标志、地震标准波及构造多种综合对比方法,对本区煤层作了充分研究分析对比。1228下号煤层对比可靠,12号煤层以上和28下号煤层以下的煤层基本可靠。 2、客观评价了煤质特征:根据规范(1986)和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和煤质化验成果,本区煤层均为长焰煤,可供发电和民用煤,精煤可作为火车机车用煤。 3、正确反映了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区内断裂发育,在近东西向复式背斜之上,发育了一系列平行背斜轴向的主干断裂,构成了34个地垒地
19、堑相间及阶状断块和构造形迹特征。全区共有大、小断层53条,其中落差大于100米的有6条,大于50米小于100米的有13条。精查区(717线)地震范围内的煤层产状和大于15米的断层已查明;而南部和北部区的煤层产状和大于30米落差的断层已基本查明。普查区(17线)的煤层产状和断层为初步查明。4、重新评价了煤资源和储量计算:除对原精查报告16个煤层进行了评价及计算储量外,又新增加了9个局部可采煤层的评价及计算。精查区共获ABC级18268.2万吨其中:表内ABC级15049.7万吨保安煤柱 C级:619.2万吨表 外 ABC级3218.5万吨普查区共获 BCD级7647.5万吨其 中: B级 :67
20、.4万吨 C级:3316.4万吨 D级:4263.7万吨5、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原精查报告F3断层已不存在,所以东界的北段井界只能以原F3断层作为垂直的人为边界。 (2)本区含煤地层的特点是:煤层多,且变化大,岩相、岩性标志及物性特征反映不甚明显,加之构造复杂等因素,尽管我们在煤层对比上划了很大力气,煤层对比大部分可靠和基本可靠,但个别煤层点也难免存在串层问题。 (3)由于12号以上28下号煤层以下的煤层发育不稳定,且变化大,对比可靠程度差些,致使对断层的认识和判别不是十分准确,很有可能漏掉个别断点、断层。 (4)本报告编制工作量较大、时间仓促,尽管我们做出了最大努力,但图件、附表校对工作
21、难免有误。 2006年5月吉林省煤田地质112勘探公司对本井田西部采区(17线)补充勘探,施工2个钻孔,钻探工程量1554.40米。 2008年2月至2008年10月,吉林省煤田地质112勘探公司对本井田西部采区(17线)补充勘探,施工32个钻孔,钻探工程量22294.05米,并在2008年10月末编制完毕了XXXX西部采区补充勘探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在南北平均长3.113公里,东西平均宽3公里,面积9.34平方公里范围内,施工32个孔,投入钻探工程量22294.05米;施工水文孔1个652.20米,抽水1段,单6号孔孔深15.85米,抽水3次。区外232号孔,孔深478米,抽水3次;采水样2件
22、、岩样18组、煤心煤样258个、夹矸样72个、瓦斯样13个、煤岩煤样12个,煤对CO2化学反应样7个;利用老孔12个孔8348.62米。根据以上工程和参考XXXX综合地质报告重新研究煤层对比、煤层赋存及变化规律;综合研究分析地质构造特征;在煤层对比、构造特征新认识的基础上,对资源予以重新评价和储量计算,确定了水文地质类型,预算了矿井涌水量,确定了地质类型。 报告结论1、查明本区构造形态:走向近东西,向南西倾斜略有起伏的单斜构造,查出一组北东向的张扭性正断层,落差大于30米的6条,小于30米的2条。2、查明了区内煤层赋存状况及分布规律。3、查明了本区地层层序和岩、煤层对比标志层。4、查明了区内7
23、个估量煤层的分布范围和资源/储量,总的煤炭资源/储量5331.6万吨;其中: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为1660.8万吨;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为1606.1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级2064.7万吨。5、查明本区煤质牌号为长焰煤,了解了煤质特征、煤的工艺性能及其工业用途。6、基本查明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类型,属被第四系强含水层覆盖下的新生界第三系孔隙裂隙含水层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本区矿床开采地质条件定为:以工程地质问题和环境地质问题为主的复合复杂类型类四型。7、查明了区内主要含、隔水层的分布及变化规律。8、预算出本区在自然状态下正常涌水量是255.2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X 煤矿 矿井 水文地质 类型 划分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90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