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防科各工作流程及技术标准.doc
《通防科各工作流程及技术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防科各工作流程及技术标准.doc(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防科各工作流程及技术标准第一部分 防尘、防灭火类设施施工标准1第一节 隔爆水袋安装标准1 第二节 转载点喷雾设施安装标准 3 第三节 防尘管路安装规范3 第四节 防灭火检查内容及标准4 第五节 井下火区管理技术要求6第六节 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标准7 第七节 供水施救系统建设安装标准9第八节 排放瓦斯安全措施11第二部分 煤矿矿井通风设施管理办法13第一节 井下栅栏管理标准13第二节 永久性密闭与临时性密闭管理标准21第三节 防火墙管理标准30第四节 防突反向风门管理标准37第五节 普通风门管理标准46第六节 风桥管理标准69第七节 挡风墙管理标准74第八节 测风站构筑安全技术措施75第九节
2、局部通风机以及风筒的安装标准78第三部分 安全监控系统安装标准82第一节 安全监控系统组成82第二节 煤矿企业监控室设计和安装标准82第三节 煤矿企业井下分站、电缆和电源的设计和安装标准85第四节 煤矿企业井下各类传感器的安装标准86第五节 安全监控系统监控软件的名称定义及图例说明88第六节 安全监控系统使用99第七节 安全监控系统维护100第八节 报废102第九节 健全监控系统各项制度和报表,加强系统使用管理102第一部分 防尘、防灭火类设施施工标准第一节 隔爆水袋安装标准一、主要隔爆棚的设置: 1、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 2、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
3、3、相邻煤尘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二、辅助隔爆棚的设置:1、采煤工作面进风、回风巷道及尾巷。2、采区内的煤和半煤岩掘进巷道。 3、采区独立通风并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它巷道。三、主要隔爆棚和辅助隔爆棚都要采取集中式布置方式。集中式水棚设置位置及安装标准: 1、水棚应设置在巷道的直线段内。 2、水棚与巷道交叉口、转弯处的距离须保持5075m,与风门的距离须大于25m。 3、在采、掘工作面设置辅助隔爆棚的顺槽巷道应设多组水棚,每组间距不得大于200m。 4、水棚的用水量按巷道断面积计算:主要隔爆水棚不小于400L/m2,辅助水棚不小于200L/m2。 5、集中式主要水棚的棚区长度不小于30m,集中
4、式辅助水棚的棚区长度不小于20m,水棚排距1.23.0m,水槽(袋)之间的间隙以及与支架或巷壁之间的间隙之和不得大于1.5m,水槽(袋)边与巷壁、支架、顶板、构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1m,水棚距巷道轨道不应小于1.8m,水棚应保持同一高度,需要挑顶时,水棚区内的巷道断面应与其前后各20m长的巷道断面一致。 6、水棚要挂牌管理,明确专人管理和维护。要经常保持水袋的完好和规定的水量,并每半月检查、添加补充一次。 第一条、主要隔爆设置地点:矿井两翼与井筒联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运输巷和回风巷、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 第二条、主要隔爆水袋应设在巷道的直线段内,与巷道
5、交叉口、转弯处距离不得小于50米。 第三条、辅助隔爆棚设置地点:回采工作面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采区内的煤层掘进巷道,位置应设在距工作面60-200米范围内。 第四条、隔爆水袋必须符合煤矿用隔爆水棚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经国家质检部门检验合格。 第五条、水棚的水量按巷道断面积计算,主要隔爆棚不少于400L/m2;辅助隔爆棚不少于200L/m2。 第六条、水棚的排距应为1.2-3.0米。主要棚区长度不少于30米,辅助棚区长度不少于20米。第七条 、水棚挂钩位置要对正,相向布置(钩尖与钩尖相对)角度为(60+5)度,钩尖长度为25mm。第八条水棚之间的间隙与水棚同支架或巷壁质检的间隙和不得大于1.5米,
6、棚边与巷壁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1米,水棚距巷道轨道面不应小于1.8米,棚区内各排水棚的安装高度应一致,棚区巷道需挑顶时,其断面和形状与其前后各20米长度的巷道保持一致。第二节 转载点喷雾设施安装标准 、井下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刮板、皮带输送机等各转载点都必须安设喷雾装置。 、转载点喷雾设施使用x30mm角铁固定于输送机头上,喷雾高度mm,角度为向外度。 、刮板机喷雾喷头数量为个,皮带输送机头喷雾为个,喷头间距为中心线向两侧mm。 、喷雾设施阀门要设在人行一侧,胶管盘好整齐。第三节 防尘管路安装规范 1、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主要运输巷、带
7、式输送机斜井与平行、上山与下山,采区运输巷与回风巷、采煤工作面与回风巷、掘进巷、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点等地点都必须敷设防尘供水管路,并安设支管和阀门,防尘用水均用过滤; 2、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小于200M3的水量,如果消防用水同生产、生活用水共用一水池,应有确保消防用水的措施,开采下部水平面的矿井,除地面消防水池外,可利用上部水平或生产水平的水仓作为消防水池; 3、管路安装要求衡平竖直,每隔4m使用一个管子勾将管路吊挂整齐,高度不低于1.8m
8、; 4、法兰连接使用螺栓规格必须相同,螺栓头必须与水流方向一致,胶皮垫圈必须与管子规格相同,放置均衡,连接牢固,不漏水; 5、管路经过巷道口、硐室口或弯道时,必须与巷道口、硐室口或弯道走向一致,达到平滑均匀、美观; 6、管路必须进行刷漆防腐,供水管路进行防腐后,外部用绿漆涂刷; 7、安装完毕,经机电科、通防科验收合格后交通防科管理; 8、通防科每季度应对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四节 防灭火检查内容及标准 1、机掘、连采巷道:在掘进工作面材料码放处设置4台8kg灭火器、1个消防沙箱(规格长:1000宽:600高:500);2个消防水桶、2把消防锹、一把消防斧、消防沙
9、袋数量能够布满沙箱面积的2/3以上。若巷道内铺设皮带、溜子,必须在皮带、溜子头、中、尾各设2台8kg灭火器和沙箱1个。 2、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每隔10架设置1台8kg灭火器;移变列车附近设置4台8kg灭火器、1个消防沙箱(规格长:1000宽:600高:500)、1把消防锹、消防沙袋数量能够布满沙箱面积的2/3以上。运输顺槽皮带头设置2台8kg灭火器、1个消防沙箱、消防沙袋数量能够布满沙箱面积的2/3以上;皮带中部设2台8kg灭火器。 3、主要运输皮带头、各煤仓放煤口设置4台8kg灭火器、2台35kg灭火器、1个消防沙箱、2个消防水桶、2把消防锹、一把消防斧、消防沙袋数量能够布满沙箱面积的2/3
10、以上。 4、各变电硐室、大型水仓、临时配电点必须设置4台8kg灭火器、2台35kg灭火器、1个消防沙箱(规格长:1000宽:600高:500)、2个消防水桶、2把消防锹、一把消防斧、消防沙袋数量能够布满沙箱面积的2/3以上。 5、各电气设备较为集中的地点必须设置4台8kg灭火器、1个消防沙箱(规格长:1000宽:600高:500)、2个消防水桶、2把消防锹、一把消防斧、消防沙袋数量能够布满沙箱面积的2/3以上。 6、各油脂存放点必须设置4台8kg灭火器、1个消防沙箱(规格长:1000宽:600高:500)、2个消防水桶、2把消防锹、一把消防斧、消防沙袋数量能够布满沙箱面积的2/3以上。 7、各
11、综掘机、连采机、锚杆机、梭车配备至少两台车载灭火器(8kg);皮卡、防爆胶轮车、装载机、农用车、必须配备至少一台车载灭火器(8kg)。8、各消防点必须设置在较为明显的地段,有醒目的标识,并且必须有消防器材说明牌。灭火器必须有月检查牌,沙袋要求为纸质沙袋,且数量能够布满沙箱面积的2/3以上;以上各点有重复设置的,按照要求较高点来设置。第五节 井下火区管理技术要求 1、绘制火区位置关系图,关系图在通风系统图的基础上进行填绘。 2、每一处火区的形成按形成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建立火区管理台账。 3、火区管理台帐记录火区形成的原因,所处位置经济损失等内容及所采取的安全措施。 4、火区位置关系图标明各封闭
12、墙的位置,按封闭墙砌筑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并注明封闭日期。 5、位于人行运输、回风巷道处的防火墙附近必须设置栅栏、警标,禁止人员入内。 6、对位于人行处的防火墙必须定期检查气体成分和温度(每月检查一次),所有测定和检查结果,必须记入防火记录簿。 7、当开拓新采区时,风量有较大的变动时,必须测定防火墙内的气体成分和空气温度。 8、发现封闭不严或有其他缺陷或火区有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9、火区启封 (1)、启封已熄灭的火区前,必须取样化验证实火已熄灭后,方可启封。 (2)、启封火区必须制定安全措施:、逐段恢复通风,同时测定回风流中有无CO,发现复燃征兆时,立即停止向火区送风,并重新封
13、闭火区。、撤出火区回风流所经过巷道中的全部人员。、在启封火区的三天内,每班瓦检员和通风工必须加强检查通风工作,测定温度、空气成分,只有在确认火区完全熄灭,通风等情况良好后,方可进行生产工作。第六节 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标准 一、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范围: 1、在每条巷道开口处的主压风管路上接一个带阀门的三通,连接到每条巷道的压风管路上,煤巷与半煤岩巷自开口每隔50m安装一组(5套)压风自救装置,距正头2540m处安装一组(15套)压风自救装置。 2、岩巷掘进工作面距迎头4060m安装一组(15套)压风自救装置,向外每隔50m安装一组(5套)压风自救装置;放炮撤人地点要安装一组压风自救装置(15套)
14、。 3、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在距采面上安全出口以外2540m范围内设置一组自救袋,自救袋个数为20个;向外每隔50m安装一组(5套)压风自救装置;进风巷在距采面下安全出口以外50100m范围内设置一组自救袋,自救袋个数为50个;工作面回风巷反向风门外放炮警戒位置设一组(5套)压风自救装置。 二、压风自救装置的安装标准: 1、煤巷与半煤岩巷在巷道每隔50m处的压风管路上安装一个带阀门(1)的三通。 2、压风自救装置与三通之间用15m的高压管连接,采用快速接头,高压管及压风管路要吊挂平直,不得有缠绕盘旋情况出现。 3、压风自救装置的横供风支管应距底板1.4m。 4、压风自救装置应吊挂在巷道帮上,煤巷与
15、半煤岩巷用卡子固定,岩巷在巷道边上用风钻打两个到三个0.3m深的孔,用螺纹钢固定压风自救装置,螺纹钢的外露长度为0.2m。 5、每组压风自救装置的横(竖)短支管连接处用生料带连接,不得用其他物品代替,不能有漏风现象。 6、压风自救袋用卡子固定在竖供风支管上,自救袋应从中间向两边折叠安装,不能有缠绕现象。 7、每个自救器的滤芯必须把下面的螺丝上紧,调整滤芯使供风量为0.10.3m3/min(710秒把自救袋充满气),不能出现滤芯松动现象。 8、自救袋要垂直于巷道,并保持干净整洁。 9、压风自救装置的手柄方向与巷道方向平行。 10、压风自救装置下面不的存放任何物料或杂物。第七节 供水施救系统建设安
16、装标准1、井下所有避灾路线上必须敷设供水管路,沿途及有人工作岗点附近必须设置供水施救分支阀门。2、管路敷设要牢固平直,吊挂固定间距不得超过3m,采用金属托架配合U型卡固定,不便使用托架的地点采用钢丝绳吊挂。3、在与其它用途管路吊挂在同一侧时,应吊挂于压风管路下方、其它管路上方。4、管路吊挂在行人侧时,最低处应距底板1.8米以上,与该侧巷帮应保持0.05米以上距离;管路吊挂在非行人侧时,最低处应距底板0.5米以上,与该侧巷帮应保持0.05米以上距离。5、静压水池至上井口段的主管路截止阀后,应设置三通及阀门(安装位置应在便于人员出入和操作的较为开阔的地点);在下井口附近的主供水管路上应装设截止阀、
17、过滤器、减压阀。以上装置的通径、承压不得小于该处管径及最大内部水压。6、各采区开门点分支三通前的主供水管路上应安装一个截止阀(距水源最近和最远点不受此限);各分支管路在与上级管路开口点处必须安装与分支管路直径一致的阀门。7、轨道运输巷(指进风巷道)内的供水管路上,供水施救用分支阀门间距不超过100米;回风巷、胶带运输机巷、井底车场、采用可燃性材料支护的巷道的供水管路上,供水施救用分支阀门间距不超过50米;阀门设置位置应与压风自救分支阀门设在一处,水平间距不超过1米。8、进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20米的管路应埋入底板或使用高压软管。9、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内的供水管路上必须有控制阀门、过滤器(防腐、无
18、毒材质)。10、供水施救分支阀门安装高度应在距巷道底板0.5米1.5米范围内,其位置应设在行人侧。管路布置在非行人侧的,必须使用高压软管或金属管沿顶板延伸到行人侧后另设分支阀门。11、减压阀两侧、井底各采区(或水平)主作业水平靠近采区入口附近的主供水管路上必须安装压力表。12、井下管道内的静水压力不宜超过4.0MPa,否则必须安装减压装置。13、干管或支管(井筒内除外)的直线管段每隔一段距离应设一个检修阀,两阀间距不得大于500m。14、下井的干管上应安装流量计。15、地面静压水池检修入口必须有防止异物进入水池的防护罩。16、水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悬浮物含量不超过30mg/L;(2)悬浮
19、物力度不大于0.3mm;(3)PH值69之间;(4)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L。第八节 排放瓦斯安全措施1、安全检查人员负责排放瓦斯区域撤人工作。瓦斯排放前安全检查人员必须把井下瓦斯排放区域流经路线人员撤离至安全地点后向调度室值班人员汇报。调度室值班人员方可命令排放瓦斯人员进行瓦斯排放工作。2、排放瓦斯前安全负责人落实好停电、撤人工作。在确认排放瓦斯风流经过路线区域内无人后,由安全负责人指定专人警界,防止任何人进入排放瓦斯区域。排放过程中必须保证局部通风机正常供风。3、瓦斯排放人员按照先上后下、先近后远的顺序逐段排放各区域瓦斯积聚地点,严禁“一风吹”作业。4、局部通风机送风前,瓦斯检查员必须检查瓦
20、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煤矿安全规程第141条规定的停风区域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0.75%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局部通风机及开关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由停、送电负责人指派专人负责,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5、当停风区域中瓦斯浓度超过0.75%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最高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0%时,必须采取如下安全措施,由排放瓦斯人员进行排放。(A)、在排放瓦斯过程中,调节局部通风机的风量,使排放出的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75%以内。(B)、排放瓦斯区域内和排放瓦斯回风风流经过路线系
21、统内必须停电、撤人。(C)、只有在排放瓦斯巷道风流中及排放瓦斯回风风流经过路线系统内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75%和二氧化碳不超过1.5%时,方可人工恢复局部通风机排放瓦斯巷道内电气设备的供电和回风风流经过路线系统内的供电。6、当排放瓦斯区域内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时,必须采取如下安全措施,由排放瓦斯人员进行排放瓦斯工作。(A)、在排放瓦斯过程中,调节局部通风机的风量,使排放出的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75%以内。(B)、排放瓦斯区域内和排放瓦斯回风风流经过路线系统内必须停电、撤人。(C)、排放瓦斯结束后,必须观察30分钟,只有在排
22、放瓦斯巷道风流中及排放瓦斯回风风流经过路线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过0.75%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时,方可人工恢复局部通风机排放瓦斯地点电气设备的供电和回风风流经过路线系统内电气设备的供电。以及排放瓦斯人员撤离工作。7、排放瓦斯时严禁“一风吹”。8、排放瓦斯结束后不准停风,保证正常通风。第二部分 煤矿矿井通风设施管理办法通风设施的构筑位置选择、类型选择、及时构筑或拆除、施工质量、检查维护是确保通风系统稳定的前提基础。合理地控制风流、风量、构筑通风设施,并使通风设施常处于完好状态,是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一节 井下栅栏管理标准(不含防火栅栏门)一、基本规定1、待维修且不具备行人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防科各 工作 流程 技术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9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