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性质教案.doc
《菱形性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菱形性质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授课时间:2013年5月9日课型:新课授课方法:启发引导,探究式教具:课件授课人:毕新双课题:19.2.2 菱形(一)教学目标1.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两条性质.2.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3.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重点菱形的性质的探求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温故知新:平行四边形性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答,完成填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再认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是探求菱形性质的基础.二. 认识菱形问题1.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
2、行平移的过程,学生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 说出菱形定义.教师板书: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得出菱形的定义,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三.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学生欣赏图片,感性认识四菱形性质的探究1、师生互动: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就得到一个菱形.观察得到的菱形, 类比矩形的性质,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方面探究,有哪些结论?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通过观察思考与分析,同学间互相交流,分小组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在巡视中进行个别指导。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板符号语言。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3、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结论, 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接受知识到探索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2.证明猜想:(选出菱形特有性质)师生共同分析,完成证明,得出菱形性质。通过对猜想的论证,进一步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体现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逻辑推理的必要性,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逻辑推理是得出结论的重要手段,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此外,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交给学生一个独立的探求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练一练: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2.如下图:菱形ABCD中BAD60度,则D
4、AO_.CBDA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 ,周长是 .O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掌握菱形性质的应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并说理。五例题:例1、菱形ABCD两条对角线BD、AC长分别是6cm和8cm,求菱形面积。CBDA O要求学生思考,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例题的解题过程,教师及时查漏补缺,规范解题格式。菱形与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并由此总结菱形的面积公式,即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例2、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周长为80m, ABC60度,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结果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菱形 性质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8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