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三则优秀课件》.ppt
《《朱子语类三则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子语类三则优秀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单元天理人欲,朱子语类三则,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等方面的基本思想。教学重点 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朱熹的理学思想,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理学思想,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
2、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第一则重点字词:,真味:,真意,数过:,厌:,得趣:,几遍,满足,领略其中旨趣,着意:,用心,穷:,理解,徒:,仅仅,自是:,从此,第一则 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读书应该读到手不释卷之时,方是见得真味真意。才能领略到书中真意。若读之书数sh几次过,如果只是粗读几遍,略晓大略通晓其义即就厌通“餍”,满足之书,大概了解书中大义就感到满足,欲别求书看,然后就另外找书来看,则是于表对象此一卷书犹未得趣明白其中旨趣也。那么,就是连看过的这一卷书,其实也没有真正明白其中含义。盖人心之灵,大概
3、人的心灵天理所在,由天理决定,用之则愈明。勤用心就会更明白事理。,只提醒精神,只要让头脑清醒,终日着意,整日用心,看得多少文字!那么,会看多少书,穷理解得领会多少义理。探究领会了多少道理。徒仅仅为只是懒倦,如果只是懒惰,则精神自是从此愦愦ku昏乱不清醒,那么精神就会混乱不清,只恁nn这样;那样昏塞不通,只是那样昏昏沉沉,不通道理,可惜!太可惜了。,第一则分析:讲读书的方法。读书的目的是领会其中真味。理解书中深刻的义理。义理是儒家的最高的道德规范,穷义理可以提高精神境界。,问题探究,此则讲了一种怎样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说明。,精读、反复读、深思、不贪多、要勤奋。只有通过精读,才能掌握
4、书中的义理,即真味。从反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还特别指出不好的读书习惯,“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读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说没有弄懂书中的真趣。,说陶渊明“不求甚解”,典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说诸葛亮“观其大略”,典出“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三国志诸葛亮传)说朱熹“熟读精思”,典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子读书法张洪),理学发展概况,理学兴起于北宋时期,周敦颐和张载是理学的奠基人,理学体系形成于程颢
5、、程颐两兄弟。南宋是理学的发展的高峰,出现了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重要的理学家。到了元代,程朱理学成为官学。明代中期,随着朱学逐渐走向僵化,王守仁心学崛起并广泛传播。明代后期,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宋明理学在历经了六、七百年的发展以后,逐渐在思想学术领域衰落了。,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但陆属主观唯心论,他认为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本心”,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这与朱的客观唯心说的主张不同。因此,二人辩论争持,不欢而散。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鹅湖
6、会”。从此有了“心学”与“理学”两大派别。,鹅湖盛会,第二则重点字词:,寻常:,一般情况,事已:,事后,如何:,怎么办呢,工夫:,功夫,埽除打叠:,洒扫收拾,喻把问题梳理清楚,方得:,才能够(做到),合:,应该,行从小路:,顺着,芜秽:,杂草丛生,机:,关键,第二则重点字词:,便与克下:,就要去做克己的功夫,存天理:,依照,固:,固然,分别教是:,分辨教会这些(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第二则重点字词:,中人:,普通人,大段著力:,仔细用心,照管克制:,照应、克制(自己的欲望),以为:,作为,任:,使命,而今而后:,从今以后,免夫:,免于(祸害),第二则1 问(弟子)问道:“寻常一般情况遇事时
7、,“一般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也知道这是天理,那是人欲。及到做时,等到做事情时,乃为人欲引去,却又被人欲所引诱,事已完毕却悔,事后却后悔莫及,如何?”怎么办呢?”,曰朱子回答说:“此便是无克己工夫这便是缺乏克己的功夫。这样处,对待这种情况,极要与他埽 so古同“扫”,打扫除打叠,洒扫收拾,喻把问题梳理清楚方得。才能够(做到)。特别需要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才可以。如一条大路,就好像前面有一条大道,又有一条小路。又有一条小道。明知合应该行大路,心里明知应该要走大道,,第二则2 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却被小道上的东西吸引着,自家自己不知不觉行从顺着小路去;自己不知不觉地顺着小道上走去
8、了;及至前面荆棘芜秽w hu杂草丛生,等到前面遇到荆棘杂草,又却生悔。却又心生后悔。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这便是天理与人欲斗争的关键所在。须是遇事之时,所以,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便与克下,就要克制自己。不得苟且随便,马虎,敷衍了事。放过。不可以随便放过。此须明理以先之(指遇事),这就要先明白事理,勇猛以行之。接着勇敢地去做。,第二则3 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如果是圣人那样的资质,不用著力,他就不用努力,自然存依照天理而行,自然按照天理去做,不流于人欲。而不会流于人欲。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假如资质仅次于圣人的贤人,到遇事时固固然不会错,他们遇到这种情况固然不会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分辨
9、教会这些(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而后行之。只是他们需要首先分辨天理与人欲,然后才去行动。若是中人普通人之资质,假如是普通人的资质,须大段仔细著力,那就需要仔细用心,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照应、克制(自己的欲望),始得。每时每刻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第二则4 曾子曰:仁实现仁德以为以为己任,“曾子说:以实行仁德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不亦重乎!这不是很沉重吗?死而后已,为了这个使命到死方休,不亦远乎!这不是很遥远吗?又曰:战战兢兢害怕而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他又说正如诗经所说的那样,小心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好像面临深渊,像走在薄冰上一样。而今而后,从今以后,吾
10、知免避免夫免于(祸害),我才知道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小子弟子们!直应该,应当是恁地用功,方得。”应该要这样下大功夫才行。”,问题探究,1、文中“大路、小路”各喻代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用原文回答)大路:天理,小路:人欲;“无克己工夫”,外物无休无止地动摇人心,而人又不能很好地克制自我,这样很容易被欲望左右。,2、圣人、贤人、普通人在天理人欲之间各是怎样选择的?圣人:自然存天理而行;贤人:先分辨再行动;普通人:克制私欲而行。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依天理而行,贤人明辨天理后行动,普通人则要用力克制自己的欲望,依照天理行事。,3、本段引用曾子的话,有何目的?旨在告诉人们“天理”是以“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朱子语类三则优秀课件 朱子语类三则 优秀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89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