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可编辑】.doc
《公路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可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可编辑】.doc(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路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摘要:结合参加省道河潞线改建工程前期工作的经历,对改建公路建设中,环境与景观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们参考。关键词:公路;环保;景观(一)设计构思及目标省道河潞线改建工程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北部,大部分属山岭交错、沟壑纵横的半山区,项目区主要地貌属喀斯特侵蚀大起伏中山地貌。现有公路线形标准低,行车安全隐患多,排水防护设施缺乏,路面破损严重;部分边坡高陡且不稳定,植被破坏严重;表面土层岩石裸露,崩塌、碎落病害频繁发生;因筑路材料开挖和施工废料堆放不当,影响植被生长且污染环境。本项目的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升交通行业对外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环保与景观
2、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倡导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公路建设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体现“以人为本”观念。(二)环境敏感区域分析项目沿线环境敏感区域主要是:浊漳河区、石城镇区、红旗渠源头区(旅游区)三个区域,在勘察设计期阶段主要是路线走向的选择。这一阶段的选择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对项目直接影响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城镇规划、土地利用、居民生活、自然生态及景观均会产生重大影响。施工阶段主要是工程施工会影响现有公路正常的交通环境,对沿线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施工会影响原有水利排灌系统,其土方工程会导致一定量的水土
3、流失,以及土方工程会破坏自然地貌、当地植被、动物栖息地,降低环境美,同时对水环境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营运期阶段主要是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交通噪声将影响邻近公路的居民和学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环境;汽车尾气会对公路沿线的环境空气造成一定污染,突发性交通事故会影响公路的正常营运,公共安全等问题。本次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阶段,经过对沿线实地调查分析,对上述三个敏感区比较分析后提出了相关工程措施,具体情况详见环境敏感区一览表1-1。环境敏感区一览表表10-1序号起讫桩号敏感区敏感区与本路关系关键环境因子及影响范围拟采取的工程措施1K0+167K9+500浊漳河路线左侧峭壁下即为浊漳河,公路在施工及运营阶
4、段会对浊漳河产生一定的影响1.工程与自然景观的和谐 2.河道土地的占用 3.交通事故、施工风险及危险品的泄露4.土壤、地貌,植被恢复5.水土流失路线在设计阶段尽量避开浊漳河,避免对现有河道的占用,沿线弃土场做好水保设施,对沿线高填深挖路段进行绿化设计,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安保设施、标志、标牌的设置,尽量减少交通事故。2K11+040K13+240石城镇路线左侧为人口密集区,公路的施工及运营阶段会对石城镇造成一定的影响1.工程与自然景观的和谐2.交通运输、社会经济的发展 3.城镇规划 4.土地的占用及土地功能的改变5.交通事故、施工风险及危险品的泄露6.土壤、地貌,植被恢复 7.水土流失
5、 8.噪声污染,运营阶段车辆尾气污染 路线在设计阶段适当避绕石城镇,减少对石城镇居民生活的影响,从工程可行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占用城镇土地,减少拆迁,沿线弃土场做好水保设施,对沿线高填深挖路段进行绿化设计,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本段路线基本以隧道形式通过,噪声污染对沿线居民影响较小。3K17+920K18+300红旗渠源头(旅游区)路线左侧浊漳河对岸有红旗渠源头旅游区,公路的施工及运营阶段会对沿线造成一定的影响1.工程与自然景观的和谐2.交通运输、社会经济的发展 3.交通事故、施工风险及危险品的泄露4.土壤、地貌,植被恢复 5.水土流失 路线距离旅游区较近,并在适当位置设置平交,方便游客抵达
6、旅游区,对沿线路段进行绿化设计,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尽量保持景区的自然风光,加强安保设施、标志、标牌的设置,尽量减少交通事故。(三)设计原则1、交通安全性原则公路景观设计的依附主体是公路,在其具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实用功能的同时应满足公路在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需要,主要体现在视线引导设计、缓冲设计及行车安全视距设计几方面。2、生态适应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结合公路的整体环境条件及公路的特殊要求,选择综合抗逆性强的植物品种,发挥其生态防护功能。植物品种以乔灌为主,乔、灌、草相结合,具备条件的场地仿自然植物群落设计,通过自然演替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同时注重乡土树种的选择,体现地域特色。
7、3、大地景观艺术原则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完整性,尽量避免割裂生态环境空间或视觉环境空间,具体体现在结合周围环境做设计,既结合道路两侧的山体、水系、田地进行综合设计,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经济实用性原则由于公路的特殊性,在方案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后期的养护工作,选拔植物时,应尽量用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植物,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可减少后期的养护成本,使整个设计既美观,又经济。(四)设计指导思想注重绿化层次、季相变化和动态效果,讲究“节奏”与“韵律”,构建丰富多彩的绿化效果,突破一条道路两行树的传统呆板模式,使不同的道路有着自己的特色。1、因地制宜,适地种树以乡土植物品种为主,同时
8、引进部分观赏性强、生长表现好的适生植物,发挥物种多样性的功能,并增强观赏性。2、乔、灌、藤、草综合运用、合理搭配。充分考虑植物的空间配置,增加优良草本、藤本植物,形成复式、立体的绿化效果。3、发挥群落自然稳定性特点及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特点,仿自然群落设计,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效果。(五)分项设计1、路线线形设计与景观协调(1)坚持环保选线,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改建项目,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个别特殊困难路段如果坚持改建的标准,势必造成对环境新的破坏。因此,本着地形选线、地质选线、安全选线和环保选线的原则,在技术标准的掌握上,坚持灵活性。即对于局部困难路段,灵活运用次要技术指标(降低曲线
9、间直线长度等)或适当降低设计车速(如K7+000K8+500段最小曲线半径R=41.525设计车速采用35公里/小时)的方式设计。(2)注重路线连续流畅,提高旅游公路行车舒适性公路应满足行车舒适性。而山区旅游公路多半地形条件困难,改建性质又限制了较高线形指标的采用。因此平曲线设计中,尽可能增长曲线长度,增加缓和曲线,设置不对称的S型、卵型及复合型平曲线消除平曲线间短直线,以提高线形的连续性;尽可能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提高行车舒适性和视觉连续性;注重平纵线形配合,提高线形流畅性及与自然地貌的协调性。(3)运用运行车速理论优化路线线形,提高行车的安全通过运用运行车速检查,对老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
10、不良线形组合进行完善,以提高行驶安全性。通过检查,全线共改移路线3段。2、路侧绿化景观设计沿线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土质以砂壤为主。植被分布以木本植物毛白杨、中林46 杨、樟河柳、刺槐、国槐及侧柏、刺柏、苹果、枣树、柿子、桃树为主,农作物以小麦、棉花、玉米、豆类、蔬菜为主。通过调查沿途自然植被、栽培植物和乡土植物的种类和分布,以及园林植物使用状况,特别是外来树种的越冬表现,掌握公路植被状况,取得确定树种的基本资料。公路绿化由于受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制约,其树种选择问题就成为影响绿化成效的关键内在因素之一,绿化树种选择是否科学、合理,对公路绿化起决定作用。因此,绿化树种应本着适地适树的总原则进行选择
11、,所选树种应具备较强的耐寒、耐旱、耐瘠薄、抗污染、抗风沙、抗高温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应具备较强的观赏价值。因此,在这一地区可选用如油松、樟子松、云杉、桧柏、沙地柏、河北杨、新疆杨、旱柳、沙枣、山杏、山桃、柠条、沙棘、丁香、珍珠梅、红叶小檗、紫叶李、女贞等树种作为骨干绿化树种加以应用公路边坡绿化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路面、稳定路基、减少水土流失、丰富公路景观,根据边坡形成及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绿化形式。例如,在土质边坡,宜设计多年生耐旱、耐瘠薄的植物来固土,如丁香、鸢尾、黑麦草、混播草坪等。在石质边坡应采用绿化覆盖,以增加美感,可采用抗旱性强的攀缘植物,如地锦等,此外边坡绿化应考虑整体绿化效果。在公路
12、用地范围内进行路侧绿化,根据不同的边坡形式以及当地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设计。遵循“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在距道路较近的位置,植物选择以灌木为主,避免高大的乔木影响行车视线;在树木不影响行车的情况下,采用乔灌结合,形成垂直方向上多层次的植物景观。同时在本项目中,路侧绿化方案采取多方案循环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改善了以往路侧绿化形式单一的现象,丰富了道路的景观的同时,也可更有效的缓解行车者的行车疲劳。相关路基路侧绿化方案见图表部分的设计方案图。3、取弃土场水保设计水土保持措施应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对于公路建设项目,除了落实工程措施外,还要重视非工程措施对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工程措施包
13、括土建工程措施和植物工程措施。土建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拦渣工程、截排水系统、沉砂池、临时拦渣沙包等,有临时的和永久的措施;植物工程措施主要针对施工后期,公路边坡和场地清理生态恢复工程。非工程措施是指合理的施工工序、科学的施工方法和严密的施工管理等,不合理的施工方法和人为的土石资源浪费,都会加重水土流失。因此,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管理制度。防治水土流失从规划设计抓起,直到竣工的全过程。特别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通过各种措施的合理配套,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拦渣墙、拦渣坝、截水沟、排(导)水沟、临时拦渣沙包等。弃渣场采拦渣墙拦档,拦渣墙采用
14、浆砌片石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拦渣坝或拦渣墙的高度由堆渣高度和地形决定。(2)水土保持非工程措施水土保持的非工程措施主要是指提高对水土流失防治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合理的施工工序、科学的施工方法和严密的施工管理等来减少或避免水土流失。路堑开挖:做到分层一次开挖、装运,避免开挖松土停留或多次开挖、装运,尽量避开雨季施工,以减少水土流失。路基填筑:应分段分层填筑,做到填筑、推平、碾压一次完成,避免堆填土裸露时间过长,尽量避开雨季施工,以减少水土流失。挖方余土转运:准确计算挖、填土方量,合理调运,减少运距,以减少运土过程中的散失。做到分层一次开挖、装运,避免开挖松土停留和多次开挖、装运,尽量避开雨季施工,以
15、减少水土流失。堆渣区:自渣场上游往下游集中堆放,做到填筑、推平一次完成,达到堆填高度的区域,立即植树植草绿化,避免堆填土裸露时间过长,造成大的水土流失。(3)弃渣场水保设计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必须集中堆放,并在施工期采取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竣工后进行永久治理。弃渣场的设置原则:应选择储较大的地势低洼地;尽量选择不易受水流冲刷的荒沟、荒地或低产农田;泥石流沟、冲沟上游不设置弃渣场;弃渣场不得影响河流、沟谷、排灌沟渠的行洪和灌溉功能,并必须保证下游农田、建筑物的安全;不得在水库库区弃渣,弃渣场应保留汇水面。弃渣场弃渣方式在弃渣过程中,尽量遵循“集中排放、分段分区、逐层夯实
16、”的原则,排放时先上游后下游,同一段区排放遵循“中间高、两边低”的原则,使中间地带稍微拱起,有利于排水。弃渣方式如图10-1。图10-1 弃渣场弃渣方式示意图在弃渣场的上游、可能产生外来水的方向上,沿等高线设置截水沟,永久性弃渣场设置7.5号浆砌片石截水沟。在弃渣场的下游、可能发生弃渣流失的方向上,设置拦渣墙。拦渣墙及截水沟应在弃渣场启用之前建好,以拦截弃渣,减少水土流失对下游造成的危害。(4)取土场水保设计由于本项目全线挖方总量大于填方总量,从环保角度出发,采用移挖做填原则,故不再设置取土场。4、声环境和降噪公路的运营不可避免地会对沿线区域带来声环境影响,对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目标(居民区、医院
17、等)造成噪声污染。目前国内公路采取的声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有:绿化林带、建筑降噪(隔声窗)、声屏障、低噪声路面、搬迁和设置禁鸣标志等。但结合本项目环境敏感点特征,在路线选择阶段已经进行了绕避处理(沿线最大的敏感点石城镇),另外考虑到本项目为二级公路,非高等级公路,投建资金有限,故从经济合理角度出发最终采取绿化林带降噪方案和设置限速、禁鸣标志方案。(1)绿化林带降噪树木及绿化植物形成的绿带,能有效降低噪声。在公路两侧植树绿化,是防治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合适树种、植株的密度、植被的宽度,可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同时绿化林带还可以起到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吸附微尘的作用,能改善小气候、
18、防止空气污染,截留公路排水、防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绿化林带宽度大于10m时,可降低交通噪声45db。这是因为投射到植物叶片上的声能74%被反射到各个方向,26%被叶片的微震所消耗。噪声的降低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植物种类都有密切关系。该方法的优点是:生态效益明显。局限性是:占地较多,早期降噪效果不显著。(2)降噪林带设计方案为了达到较好的降噪效果,设置绿化林带应遵循以下几点:选用树冠矮、分支低、枝叶茂密的灌木与乔木上下搭配,构成隔声林带;林带位置应尽量靠近公路,其间净距离宜在615m之间或是林带宽度最好不小于15m,一般为2030m;林带高度宜在10m以
19、上;林带可以分层,在车道近旁可栽植灌木绿篱带,稍远处可种植草地,再远处可栽植乔木林带;树型要丰满,能够保证一定的郁密度,能够形成绿篱;耐寒耐盐碱,优先选择当地树种。根据山西省的实际情况,本次设计选用降噪效果比较好的树种如楝树、海桐、水杉和石楠等,设计20m宽的绿化降噪林方案如下:从靠近公路的隔离栅起,依次种植2行迎春,株距1.5m,行距3m,2行侧柏,株距1.5m,行距3m,1行垂柳,株距4m,2行新疆杨,株距4m,行距4m.(3)设置限速、禁鸣标志公路交通噪声与机动车行驶速度密切相关,车辆鸣笛为属于突发性高噪声源,对沿线敏感点影响较大,因此本工程沿线重要敏感点所在路段,采用设置限速、禁鸣标志
20、对公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有一定的效果。5、景点设计本项目利用K7+600K8+000段路线回头弯内侧有限空间进行了景点设计,造景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对自然景观的重要补充。本次造景手段包括凉亭、石桌、长椅、灌木、厕所等内容,将观景与休息区有机的结合起来,营造自然、和谐的氛围,体现体现“以人为本”公路设计理念。在K7+680路左侧设置了观景台一处,占地7690.765平方米,观景台中设有凉亭、植树、灌木丛、石桌,长椅,护栏杆等,整体规划立意较好,设计合理,造型美观,体现了现代化的城市设计理念和较高的设计水准。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教育实习总结专题15篇第一篇:教育实习总结一
21、、实习学校中学创办于清光绪33年(年),校址几经变迁、校名几度易名,年,中学得以复名并于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学习他们的经验,主动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的任务,塑造了良好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好的印象,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对此,本人甚感欣慰。在这短暂的实习期间,我主要进行了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调研工作。二、教学工作方面1、听课怎样上好每一节课,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点。9月17日至9月27日的一个多星期的任务是听课,在这期间我听了高一级12位语文老师14节课,还听了2节历史课和1节地理课。在听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并且简单思考了自己讲的话会
22、怎样讲。听课时,认真记好笔记,重点注意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思想及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这样讲。听完课后,找老师交流、吸取经验。12位语文老师风格各异,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经验。9月28日至30日,高一进行摸底考试。10月1日至7日国庆放假,8日至14日高一学生军训。9日,我们几个语文实习生帮高二语文科组改月考试卷。10日,我们帮忙改高一语文摸底考试卷。11日至18日这一个星期,我到高二听课,听了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劳,也深刻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内涵,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成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要想成为一
23、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等都是很重要的,站在教育的最前线,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我更加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三、班主任工作方面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负责,认真到位,事事留心。从早晨的卫生监督,作业上交,早读到课间纪律,课堂纪律,午休管理,自习课,晚自修等等,每样事务都负责到底,细致监督。当然,在监督他们的同时不忘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目标.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第二篇:高校生教育实习总结学校秉承“崇德、博学、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可编辑 公路 环境保护 景观设计 编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89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