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ger测序技术的发展史.docx
《Sanger测序技术的发展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anger测序技术的发展史.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站式科研技术服务商武汉金开瑞生物Sanger测序技术的发展史DNA测序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成熟的DNA测序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7年Maxam和Gilbert报道了通过化学 降解测定DNA序列的方法。同一时期,Sanger发明了双脱氧链终止法。20世纪90年代初出 现的荧光自动测序技术将DNA测序带入自动化测序的时代。这些技术统称为第一代DNA测序 技术。第一代测序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如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genomeprojec, tHGP)主要基于第一代DNA测序技术。目前基于荧光标记和Sange
2、r 的双脱氧链终止法原理的荧光自动测序仪仍被广泛地应用。Sanger法因操作简便,得到广泛的应用。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多种DNA测序技术, 其中极为重要的是荧光自动测序技术。荧光自动测序技术基于Sanger原理,用荧光标记代替同位素标记,并用成像系统自动 检测,从而大大提高了 DNA测序的速度和准确性。早在1985年,Smith等采用激光激发标 记的荧光,并用CCD检测,比常规电泳测序速度提高9倍,测序速度达到8000bp/h以上。20世纪80年代初 Jorgenson和Lukacs提出了毛细管电泳技术 (capillaryelectrophoresis)。1992年美国的Mathies实验室
3、首先提出阵列毛细管电泳 (capillaryarrayelectrophoresis)新方法,并采用激光聚焦荧光扫描检测装置,25只毛细 管并列电泳,每只毛细管在15h内可读出350bp,DNA序列分析效率可达6000bp/h。1995 年Woolley研究组用该技术进行测序研究,使用四色荧光标记法,每个毛细管长35cM,在目前,应用广泛的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ppliedbiosystems, ABI)3730系列自动测序仪 即是基于毛细管电泳和荧光标记技术的DNA测序仪。如ABI3730XL测序仪拥有96道毛细管, 4种双脱氧核苷酸的碱基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标记,在通过毛细管时不同长度的DNA片段上的 4种荧光基团被激光激发,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被CCD检测系统识别,并直接翻译成DNA 序列。Sanger测序是DNA测序技术的金标准,曾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发挥了关键推动作用, 并且现在仍被用来获得高度准确且可信赖的测序数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anger 技术 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89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