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技术原理与案例.docx
《OSPF技术原理与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SPF技术原理与案例.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路由基础、路由控制与转发为了使路由转发效率更高,系统使用了路由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路由 控制平面负责路由计算和维护,而路由转发平面负责IP数据报文的转发。1、路由的控制与转发平面路由器、交换机承担着路由学习、MAC地址学习、数据报文转发等 重要的工作,其系统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控制平面:控制平面指系统中用来传送信令、计算表项的部分。如: 路由系统中,负责路由协议学习、路由表项维护的进程就属于控制平面; 而交换系统中,负责MAC地址学习的进程则属于控制平面;转发平面:转发平面指系统中用来进行数据报文的封装、转发的部 分。诸如数据报文的接收、解封装、封装、转发等都属于转发平面的范 畴。例如系统接
2、收到IP报文后,需要进行解封装、查路由表、从出接口 转发等,系统中负责以上行为的进程则属于转发平面。控制平面与转发平面相对独立又协同工作。系统的控制平面进行协 议交互、路由计算后,生成若干表项,下发到转发平面,指导转发平面 对报文进行转发。例如,路由器通过OSPF协议建立了路由表项,再进 一步生成FIB表、快速转发表等,指导系统进行IP报文转发。2、路由表和FIB表路由表:当路由表中存在多个路由项可以同时匹配目的IP地址时,路由查找 进程会选择其中掩码最长的路由项用于转发,此为最长匹配。FIB 表:为了做到控制平面与转发平面完全分离,系统构建了另一张FIB表, 又称为转发表,专注于数据报文的转
3、发。FIB表项来源于路由表项。在计算路由信息的时候,不同路由协议所计算出的路径可能会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路由器会选择较高路由优先级的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作 为最优路由,并置为Active状态;而其他路由作为备份路由,置为 Inactive状态。此时,Active状态的路由表项会由系统导入FIB表中, 作为系统转发的依据。另外,在某些系统中,FIB表项也可能来源于ARP 解析;即系统将通过ARP解析而得到的本地网段的主机路由也添加到 FIB表中。FIB表与路由表是同步更新的。系统的控制平面发现新的路由信息, 根据路由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生成新的Active的路由表项,然后更 新FIB表;如果原
4、路由表中处于Active状态的路由表项失效,系统也会 删除相关FIB表项。FIB表命令显示参数描述表:井措述Destination count目的地址的个数FIB entry countF旧表项数目Destination.Mask目的地址.,掩码长度Nexthop转发的下一跳地址Flag路田的标志:, U;表示可用路由 G:表示网关路.由, H:表示主机路由, B:表示黑洞路由 D i表示动态路由, S:表示静态路由 R;表示迭代路由Qutinterface转发接口InnerLabel内层思值TokenLSP索引号3、快速转发表快速转发采用高速缓存来处理报文,采用了基于数据流的技术, inte
5、rnet上的数据基本都是基于数据流的,一个数据流的传输就是指两台 主机之间的一次特定的应用,比如访问HTTP服务的一次操作。我们一 般用一个五元组来描述一个数据流: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IP地 址、目的端口号、协议号。当一个数据流的第一个报文通过查找FIB表 转发后,在高速缓存中生成相应的转发信息,该数据流后续报文的转发 就可以直接通过查找高速缓存来实现。注:如果要对报文转发使用基于报文的负载分担,必须在相应方向 上禁止接口进行快速转发。在接口上配置了快速转发后,该接口上的IP 报文的调试信息将不再输出,也就是说debugging ip packet不起作用 了。对一个数据流而言,只有在该
6、数据流进路由器的接口上使能入接口 方向的快速转发,在出接口路由器的接口上使能出接口方向的快速转 发,才能实现该数据流的快速转发功能。二、路由协议基础路由器可以从三种方式获得网络中的路由信息,包括从链路层协议直接 学习、人工配置静态路、从动态路由学习。通过使用动态路由协议,路由器 可以自动维护路由信息。根据算法的不同,动态路由协议又可以分为链路状 态路由协议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1、路由分类:直连路由:由链路层协议发现的。静态路由:由管理员手工配置而成的路由。恰当的设置和使用静态路由可以改造网络的性能,并可为重要的 网络应用保证带宽。而在路由器上合理配置缺省路由能够减少路由 表中表项数量,节省路由
7、表空间,加快路由匹配速度。配置静态路由时,要注意双向配置,避免出现单程路由。单程路由对用户的业务是没有意义的。动态路由:由协议自动发现和维护的路由。2、动态路由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在一个自制系统内部运行,常见的IGP协 议包括 RIP、OSPF 和 IS-IS。 外部网关协议(EGP):运行于不同自制系统之间,BGP是目前最 常用的EGP。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包括RIP和BGP。其中,BGP也被称为路 径矢量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包括OSPF和IS-IS。动态路由协议工作原理:邻居发现:交换路由信息:计算路由:维护路由: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周期性、广播式发送路由更新路由更新中携带全部
8、路由表,接收方据此更新自己 的路由超过一定时间接收不到路由更新,则认为路由失效以到目的地的距离(跳数)作为度量值拓扑变化以逐跳的方式扩散路由收敛速度慢采用距离矢量算法,可能导触由环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通过Hell。报文来发现邻居建立邻接关系后,只发送链路状态公告(LSA)根据自己链路状态信息库(LSDB)来计算路由以到目的地的开销(cost)作为度量值链路状态变化时,马上发送LSA到区域内所有路由 器路由收敛速度快采用SPF算法,无路由自环路径矢量路由协议:仅在邻居刚建立时发送全部路由表邻居建立后发送增量路由 如果邻居失效,则认为路由失效 丰富的路由属性作为度量值 拓扑变化以逐跳的方式扩散采用
9、机制防止路由环路3、路由选择原则每个路由协议都维护了自己的路由表,称为协议路由表。协议路由 表中只记录了本路由协议学习和计算的路由。大多数路由协议都支持多进程。各个协议进程之间互不影响,相互 独立。各个进程之间的交互相当于不同路由协议之间的路由交互。各个路由协议的各个进程独立维护自己的路由表,然后统一汇总到 IP路由表中。IP路由表首先选择路由协议优先级高的路由使用。如果 协议优先级一致,则再选择度量值最优的路由,作为IP路由表的有效 路由,知道IP报文转发。其余的路由作为备份,如果有效路由失效, 再进行重新选择。路由度量值只在同一种路由协议内有比较意义,不同的路由协议之 间的路由度量值没有可
10、比性,也不存在换算关系。各类路由缺省优先级:路由协议比较:协议协议端口可靠性安全性(是 否支持验证)RIP-1UDP 520低否RIP-2UDP 520低是OSPFIP 89高是IS-IS基于链路层协议高是BGPTCP 179高是特性RIP-1RIP-2OSPFIS-ISBGP距离矢量算法链路状态算法支持VLSM支持手工聚合支持自动聚合支持无类别收敛速度慢慢快快慢度量值跳数跳数开销开销路径属 性协议周期性发送 全部路由Hello定时器保持定时器RIP-130秒180秒RIP-230秒180秒OSPF触发更新广播链路上10秒4倍Hello定时器IS-I5触发更新10秒4倍Hello定时器BGP触
11、发更新60秒3倍Hello定时器三、路由负载分担与备份通过路由表中生成具有多个不同下一跳的等值路由,路由可以在多路径 上实现负载分担。同时,合理的配置静态与动态路由协议,可以在网络中实 现路由备份,提高路由可靠性。1.路由负载分担ECMP(多路径等值路由),也成为等价路由,表示到达一个目的地有多条 相同度量值的路由项。对于同一目的地,路由协议可能会发现几条等值的路由,如果该路由协 议在所有活跃的路由协议中优先级最高,那么这几条不同的路由都被看做当前有效的路由。或者,管理员可以手工配置到同一目的地的几条等值的路由 作为有效路由。路由器对数据报文进行转发时,如果发现到目的地有多条最优路径,会 将数
12、据按照一定的策略在多条路径上一次发送。通过ECMP,在路由协议层 面上实现了 IP流量的负载分担。负载分担的方式有两种:基于流和基于包。基于流的负载分担:路由器根据IP报文中的五元组信息将数据分成不同的流。具有相同 五元组信息的IP报文属于同一个流。转发数据时,路由器把不同的数据 流根据算法从多个路径上一次发送出去。基于包的负载分担:转发数据时,路由器把数据包从多个路径上依次发送出去。基于包 转发能够做到更精确地负载分担。但是由于路由器要对每一个包都进行 路由查表与转发操作,无法使用快速转发缓存来转发数据,所以转发效 率降低了。另外,Internet应用都是基于流的,如果路由器采用基于包的 负
13、载分担,一条流中的数据包会经过不同路径到达目的地,可能会造成 接收方的乱序接收,影响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2. 路由备份使用路由备份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到同 一目的地的多条路由,其中优先级最高的一条路由作为主路由,其余优先级 较低的路由作为备份路由。正常情况下,路由器采用主路由转发数据。当线路出现故障时,该路由 变为非激活状态,路由器选择备份路由中优先级最高的转发数据。这样,也 就实现了从主路由到备份路由的切换。当主路由恢复正常时,路由器也恢复 相应的路由,并重新选择路由。由于该路由的优先级最高,路由器选择主路 由来发送数据。这就是从备份路由到主路由的切换。浮动静态路由
14、:路由器在主链路上配置动态路由协议,与邻居交换路由信息;同时配置 静态路由,指定优先级低于主路由,下一跳指向备份链路。由于主路由优先 级高,所以正常情况下路由器采用主路由转发数据。如果主链路出现故障, 主路由的下一跳不可达,变为非激活状态;此时静态路由“浮出”来,被激 活,路由器选择备份链路来转发数据。当主链路恢复时,原主路由恢复激活 状态,路由器重新选择主路由来发送数据,转发路径切换回主链路上。因为浮动静态路由没有链路带宽开销,所以通常适合于备份链路是低带 宽链路的场合。动态路由备份:路由器同时运行两种动态路由协议,并通过两种协议学习到了同一目的 地的路由。使用动态路由备份时,需要管理员手工
15、配置备份动态路由优先级 小于主动态路由。由于路由器同时运行良好总动态路由协议,对路由器的CPU和内存要 求较高;另外,动态路由协议开销较大,只有备份链路对带宽消耗不敏感的 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动态路由备份。拨号链路上动态路由备份:如果想在拨号链路上做路由备份,其中一个解决办法是配置浮动静态路由,另外一个解决办法是配置动态路由备份(standby routing) o四、路由聚合和CIDR在大规模网络中,数量众多的路由使得设备转发效率低下。通过应用路由聚 合和CIDR技术,路由数量能够得到一个程度的限制。路由聚合是指同一网段内的不同子网的路由聚合成1条路由向外发送,目的 是为了减小路由表的规模,从
16、而减少网络上的流量。路由器在转发数据报文时,要进行路由表的查表操作,找出其中掩码最长的 路由项用于转发。路由表中路由项数据越多,所需查找及匹配的次数则越多, 所消耗的CPU及内存资源也越大。有些路由协议如RIP,在与邻居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时,需要发送全部路由 表。如果路由表项数量众多,则会占用有限的链路带宽资源。路由聚合是指将同一网段内的不同子网的路由聚合成1条路由向外(其他网 段)发送,目的是为了减小路由表的规模,从而减少网络上的流量。RIP协议支持路由自动按类聚合。RIPv1无法支持VLSM,所以无法关闭自 动聚合功能。在不连续子网情况下,RIP自动路由聚合功能会导致路由学习错误。要解决以
17、上问题,需要网络设计者在规划阶段予以合理规划,避免在网络中 出现不连续子网的情况。或者,可以使用RIPv2协议并关闭自动路由聚合功能。 RIPv2协议能够支持手工路由聚合,以实现不按类,任意子网掩码的聚合。路由聚合环路产生于避免:路由聚合相当于将原有的路由信息转换成新的路由信息,原有的信息丢失 了。这样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路由环路。在配置聚合路由时,要尽量使发布的 聚合后路由恰好包含聚合前所有具体路由,以避免可能产生的环路。配置黑洞路由是解决聚合路由环路的较好方法。CIDR:CIDR(无类域间路由)是合理利用IP地址和减小路由表的方法。在下一代 Internet协议IPv6中,地址已经完全取消了
18、类的概念,用前缀长度来指明地址属 于哪一个网络。在使用CIDR进行网络规划时,要注意地址块要连续,分层次,以利于路由 聚合。OSPF一、OSPF协议基本原理OSPF是IETF开发的一个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目前在互联网上大 量的使用。1. OSPF 特点:OSPF协议时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RIP协议有很大的不同。具有 以下特点:支持大规模的网络:组播触发式更新:收敛速度快:以开销(cost)作为度量值: 协议涉及避免路由环路:应用广泛:报文封装格式:链路层帧头IP HeaderOSPF Packet链路层帧尾OSPF报文头格式:作为典型的链路状态型路由协议,OSPF协议的工作过程包
19、含了邻居发 现、路由交换、路由计算、路由维护等阶段。这些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3 张表:邻居表:运行OSPF协议的路由器以组播方式(目的地址224.0.0.5) 发送Hello报文来发现邻居。收到Hello报文的邻居路由器检查报 文中所定义的参数,如果双方一致就会形成邻居关系。邻居表会记 录所有的建立了邻居关系的路由器,包括相关描述和邻居状态。路 由器会定时的向自己的邻居发送Hello报文,如果在一定的周期内, 没有收到邻居的回应报文,就认为邻居路由器已经失效,将它从邻 居表中删除。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有时候也被称为拓扑表。根据协议规定, 运行OSPF协议的路由器之间并不是交换路由表,而
20、是交换彼此对于 链路状态的描述信息。交换完成之后,同一区域的路由器的拓扑表 中都具有当前区域的所有链路状态信息,并且都是一致的。 路由表:运行OSPF协议的路由器在获得完整的链路状态描述之后, 运用SPF算法进行计算,并且将计算出来的最优路由加入OSPF路由 表中。生成OSPF路由:OSPF基于Dijkstra算法,也称为SPF(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这种算法 的特点是,路由器收集网络中链路或接口的状态,然后将自己已知的链路状 态向该区域的其他路由器通告。这样,区域内的每台路由器都建立了一个本 区域的完整的链路状态数据库。然后路由器根据链路状态数据可来创建它自 己的网络拓扑图,并计算生成路由。生
21、成LSA描述自己的接口状态: 同步OSPF区域内每台路由器的LSDB:使用SPF计算出路由:2. 分层结构OSPF协议通过将自治系统分成不同的区域来解决庞大的LSDB问题。区 域是从逻辑上将路由器划分为不同的组,每个组用区域号来标识。区域的边 界是路由器,而不是链路。一个网段(链路)只能属于一个区域,或者说每个运行OSPF的接口必须属于某个特定区域。并非所有的OSPF区域都是平等的关系。其中有一个区域是与众不同的 他的区域号是0,通常被称为骨干区域。骨干区域负责区域之间的路由,非 骨干区域之间的路由信息必须通过骨干区域来转发。对此,OSPF规定:所有非骨干区域必须与骨干区域保持连通; 骨干区域
22、自身也必须保持连通;OSPF路由器类型:根据其在AS中不同位置,OSPF路由器分为以下四类:区域内路由器:该类路由器的所有接口都属于同一个OSPF区域。区域边界路由器(ABR):该类路由器可以同时属于两个以上的区域, 但其中一个必须是骨干区域。ABR用来连接骨干区域和非骨干区域, 它与骨干区域之间既可以是物理连接,也可以是逻辑上的连接。 骨干路由器(BR):该类路由器至少有一个接口属于骨干区域。因此, 所有位于Area0的内部路由器都是骨干路由器。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与其他AS交换路由信息的路由器称为 ASBR。ASBR并不一定位于AS的边界,它有可能是区域内部路由器, 也有可能是
23、ABR。只要一台OSPF路由器引入了外部路由的信息,它 就成为了 ASBR。3、Router ID与网络类型Router ID是一个32比特无符号整数,在大部分使用环境下,都可以用 来在一个自治系统中唯一的标识一台路由器,以区分其他路由器。路由器在 启动OSPF协议之前,会首先检查Router ID的配置。如果没有通过相关命令配置Router ID,路由器会按照以下顺序自动选 择一个 Router ID: 如果当前设备配置了 Loopback接口,将选取所有Loopback接口上 数值最大的IP地址作为Router ID; 如果当前设备没有配置Loopback接口,将选取它所有已经配置IP 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OSPF 技术 原理 案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87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