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0201 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稳定原理与技术.docx
《A080201 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稳定原理与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080201 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稳定原理与技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稳定原理与技术李学华 姚强岭丁效雷【中国矿业大学业工程学院,江徐州22100*摘 要 针对沿空掘巷围岩的力学环境和维护特点,在分析了巷道上覆岩层大结构 和巷道围岩锚固小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沿空掘巷围岩大、小结构稳定的原 理及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的留设原则、影响因素和设计方法,为锚杆支护在沿空掘 巷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场的工业性试验表明,沿空掘巷的围岩稳定原理和 技术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 经济效益。关键词 沿空掘巷 围岩大、小结构 锚杆支护1问题提出提高煤炭开采的采出率是关系到矿井的开采寿命和技术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在回
2、采巷 道中采用沿空掘巷显然是十分有利的。目前国内在沿空掘巷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阳 泉、灵武等多个矿区目前仍采用大煤柱护巷方式(约在20m左右)1,其目的一是为了巷道 本身的围岩稳定;二是为了防止窄煤柱变形或破坏后会与相邻采空区沟通,形成更大的安全 隐患。国外,如澳、英等国不搞沿空掘巷,他们认为煤巷布置在裂缝中围岩是非常不稳定的。 而认为区段平巷的护巷煤柱尺寸应该是巷道埋藏深度的1/10,至少应当在15m以上。美、 德等国区段煤层平巷均布置在实体煤中。俄罗斯、乌克兰的沿空掘巷只采用金属支架支护2。窄煤柱沿空掘巷的实质是沿上工作面采空区边缘留窄煤柱(16m)掘进巷道。在国内, 窄煤柱沿空掘巷
3、在简单地质条件下矿区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其围岩控制的中心思想基于 “巷道布置在采空区侧的低应力区,同时窄煤柱有一定的自承能力”,例如窄煤柱宽度设计 主要依据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而定,而围岩控制多采用均称支护方式3-5。在技术的应 用上缺乏适用性。为此,本文提出了沿空巷道大、小结构稳定性原理与控制技术,对于指导 沿空巷道围岩变形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2沿空掘巷围岩稳定的基本原理2.1沿空掘巷的围岩力学环境沿空掘巷的围岩力学环境与其它类型的回采巷道相比,一般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巷道处于应力降低区; 掘巷期内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小; 回采期间应力集中程度很大。2.2沿空掘巷上覆岩体大结构
4、稳定性分析基于老顶岩层的上覆岩体大结构的稳定性是一个与上区段工作面回采、掘巷、及本区段 工作面回采时载荷从稳定一不稳定一稳定一不稳定的动态响应过程。研究和实践表明,沿空掘巷上覆岩体在巷道掘进及本工作面回采前是可以保持稳定的, 但在受本工作面采动影响时,其稳定性将受到严重影响。沿空掘巷在受到本区段工作面的回采影响时,巷道与上覆岩体大结构的平面关系如图1 所示。其过程可归结为: 本区段工作面回采时,采空区老顶岩层产生新的破断,由于沿空掘巷位于回采工作面 前方,这种破断不会在沿空掘巷上方产生,只是在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内,长边破断线直接与 原有关键块体沟通,也即新产生的岩块A与原有三角形板B相连通,如图
5、1(a)所示。(a)(b)W 一沿空掘巷上覆岩体大结构的下沉量;M关键块体B的回转力矩;m一本工作面老顶岩层向采场回转的力矩图1回采时沿空掘巷与上覆岩体大结构的平面和剖面关系图 老顶岩层破断后,块体A将分别在回转力矩m和M的作用下向本工作面和侧向三角 板B方向回转下沉,进而破坏了工作面前方沿空掘巷大结构原有的平衡状态,大结构中的 铰接岩体A和关键块B处于运动和不稳定状态,从而引发B块的一定下沉和在工作面前方 形成较高的支承压力。 上覆岩体大结构在较高支承压力的作用下,岩块A和岩块B将有一定的回转下沉, 如图1 (b)中的W所示。大结构的这种运动和不稳定状态将造成沿空掘巷围岩应力的再次 重新分布
6、和集中,其影响程度远大于掘巷时围岩应力的重新分布和集中。需说明的是:掘巷 和回采时围岩应力的来源不同,巷道围岩应力在掘巷期间是由于掘进引起的围岩小范围内的 应力集中;而在回采时,围岩应力的集中则来源于上覆岩体大结构这个外部力学环境的变化。 沿空掘巷在回采时围岩应力的强烈集中,加上巷道围岩性质的软弱性质,使沿空掘巷 围岩产生大变形;同时,由于大结构造成的巷道围岩应力重新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巷道顶 板、底板、实体煤帮及煤柱在变形方式和变形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上覆岩体大结构从受工作面回采影响起,直到临近工作面端头的过程中,上覆岩体大 结构上的载荷虽然是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各岩块间的支承条件并没有改变
7、,故仍会保持随机 的平衡状态,不同的是块体间的受力情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在工作面推过之前,大 结构的稳定性不会受到根本的改变,因而只要巷道支护合理,巷道锚杆支护与围岩形成的小 结构保持稳定,巷道就不会受到破坏,大结构的稳定平衡状态只有在工作面推过后才会被打 破,进而发生失稳,造成巷道的彻底破坏。综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沿空掘巷在本工作面回采时,巷道上覆岩体大结构不会 发生失稳垮落,但其一定程度的下沉变形是不可抗的,此时保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除了适应 上覆岩层的下沉外,还应加强锚杆支护和其他支护措施,使巷道围岩锚固结构保持稳定,进 而保证沿空掘巷在生产期间的正常使用。2.3沿空掘巷围岩锚
8、固小结构稳定性分析锚杆支护巷道的稳定是通过在巷道围岩中系统布置锚杆,使锚杆群、锚杆的辅助构件及 其锚固范围内的围岩形成一个整体承载结构,通过该结构良好的承载性能和对其外部围岩变 形的适应性,充分发挥较深部围岩的自承能力,从而保证巷道的稳定性。相对于沿空掘巷上 覆岩体的大结构而言,我们把这个由巷道周围锚杆组合支护与围岩形成的统一承载结构称为 沿空掘巷围岩小结构。围岩小结构作为顶板、底板、实体煤帮和煤柱帮锚固区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变形和 破坏是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综合结果,由于巷道所处的应力环境呈现明显的不 均衡性,故其变形与破坏也将呈现非均匀的特点。通过现场实践和理论分析研究,得出围
9、岩小结构变形破坏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窄煤柱诱导型破坏窄煤柱作为围岩小结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煤柱本身受上区段工作面回采影响 很大,煤体的破坏程度较高,当它发生变形破坏时,将使巷道顶板的承载基础作用降低,进 而导致顶板向煤柱侧采空区下沉破坏,产生向巷道内移近和向下沉降,从而造成巷道围岩小 结构的变形破坏,称之为窄煤柱诱导型破坏。(2)顶板诱导型破坏由于受巷道上覆岩体大结构的影响,顶板煤体在掘巷前变形同样很严重。同时,受上覆 岩体断裂回转的影响,在巷道顶板煤体中将形成一组裂隙。在掘巷前,顶板煤体呈压缩状态, 当巷道掘进后,煤体所贮存的压缩能量将释放,此时如果不能及时提供有效的支护阻力
10、,将 造成顶板煤体在其自重及上覆岩体压缩产生的变形压力作用下发生明显的下沉,甚至冒落, 随着顶板下沉量的加大,顶板上方的载荷将向窄煤柱和实体煤帮移动,结果可能会使窄煤柱 载荷加大而破碎失稳,同时实体煤帮及底板的稳定状态也会变化,使巷道围岩小结构破坏, 称之为顶板诱导型破坏。(3)实体煤帮诱导型变形破坏实体煤帮的围岩性质相对于顶板及煤柱要好一些,但相对于巷道的其它部位来说,实体 煤帮的应力集中程度是最大的,尤其是在巷道受采动影响时,垂直应力的集中系数可达4 左右。实践中,实体煤帮常常因过大的垂直应力而向巷道内强烈位移和显著下沉,其过大的 移近量将使顶板向实体煤侧发生倾斜而垮落,同时也会诱导靠近实
11、体煤帮的底板严重鼓起, 这种小结构的变形破坏机理称为实体煤帮诱导型破坏。(4)底板诱导型破坏沿空掘巷的底板一般为强度较低的软弱岩体,巷道掘巷期间,巷道的围岩应力相对处于 一较低的环境中,此时,底板一定深度虽有程度较大的水平应力集中作用,但底板一般均能 保持稳定。在受采动影响时,上覆岩体将引起巷道围岩应力的上升,增大的垂直应力作用在 实体煤帮,并有效地传递到底板岩层中,使原来的水平应力发挥作用,从而导致巷道发生底 鼓。由于底板中垂直应力集中的不均衡性,软弱的底板岩层鼓起也是不对称的。在兴隆庄矿 底板条件下,靠近实体煤帮的鼓起量明显较大。从巷道支护的整体稳定性来考虑,沿空掘巷的围岩小结构无论是在围
12、岩本身特性,还是 在加固后的力学特性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衡现象。因此,保持小结构本身的稳定是沿空掘巷稳定的根本。3窄煤柱合理宽度设计3.1窄煤柱设计原则 锚杆的安设基础; 相对有利的应力环境; 保证锚杆具有良好锚固性能; 巷道围岩变形的原则; 煤损小。3.2窄煤柱宽度计算合理窄煤柱宽度的确定可以从理论计算、数值分析、工程实践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下面 以中等稳定围岩条件举例说明。(1)理论计算法如果煤柱过窄,则开巷后煤柱易于迅速变形破裂而使锚杆安设在破碎围岩中,使锚固力 减弱、锚杆的支护作用降低。通过极限平衡理论研究认为,合理的最小煤柱宽度B为:(1)式中:因上区段工作面开采而在下区段沿空掘巷窄煤
13、柱中产生的破碎区,其宽度按式(2) 计算3。mAln2 tan 甲0Ck y H + tan甲04 + Ptan 中 A0(2)式中:X2一巷道窄煤柱一帮锚杆有效长度,再增加15%的富裕系数,m;X3考虑煤层厚度较大而增加的煤柱稳定性系数,按0.2(%+%)计算;m一上下区段平巷高度,m;A侧压系数,A=/J /(1-p );p 一泊松比;%一煤体的内摩擦角,;C。一煤体的粘聚力,MPa;k一应力集中系数,3左右。Y 一岩层平均容重,kN/m3;H一巷道埋藏深度,m;Px一对煤帮的支护阻力,如上区段采空区侧支护已拆除,可取P= 0。对于中等稳定围岩的沿空掘巷,最小煤柱宽度B值一般为3.55.0
14、m。(2)数值模拟分析法数值模拟的优势在于能考虑众多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比分析而得到一个较优的结果6-8。利用FLAC2D3.3对中等稳定条件下不同窄煤柱(16m)宽度时,巷道围岩变形量进行了分析,计算中分别取窄煤柱宽度为2.5m、3m、3.5m、4m、4.5m、5m、5.5m及6m八 个方案,对巷道在掘进及其本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实体煤帮、窄煤柱帮、顶板下沉和底鼓量进 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果:022.533.544.555.56窄煤柱宽度/mm m 量 移 位2 7 (2 6 (Q实体煤帮窄煤柱帮顶板下沉底鼓2 5 (2 4 (2 3 (22 . 533 . 5 44 . 555 . 562(窄
15、煤柱宽度n(a)不同煤柱宽度在掘巷期间的位移量(b)不同煤柱宽度在采动影响时的位移量图2不同煤柱宽度在掘巷期间和在采动影响的位移量图其中图2(a)、(b)分别为沿空掘巷在巷道掘进期间和受本工作面采动影响时,窄煤柱 宽度不同时实体煤帮、窄煤柱帮、顶板及底鼓的变化趋势。由图2(a)可见,沿空掘巷在 巷道掘进期间,当窄煤柱的宽度不同时,巷道的围岩变形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窄煤柱宽度不同时,巷道两帮的围岩移近量均大于顶板的相对下沉量,说明在此期间, 巷道的变形以两帮移近为主。 在巷道的两帮移近量中,实体煤帮的移近量和窄煤柱帮的移近量虽稍有变化,但其量 值相差不大。实体煤帮的变化趋势是随着窄煤柱宽度的增加
16、,移近量稍有下降,但当煤柱宽 度大于4.5m时,移近量又开始有一定的回升;窄煤柱帮的变形则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变形 量呈上升的趋势,但在一定煤柱宽度时,其变化趋势与实体煤帮逐渐趋于一致。 在窄煤柱范围内,巷道的顶底板移近量以顶板下沉为主,底鼓则相对要小一些。底板 鼓起量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而开始增加,在窄煤柱范围内,其增加幅度较小;顶板的下沉量 在巷道掘进期间是顶底移近量中的主体,但随着窄煤柱宽度的增加,顶板的下沉量逐渐呈下 降的趋势。由图2(b)可见,巷道受本工作面回采影响,窄煤柱宽度不同时,巷道围岩的变形具 有以下一些特点: 巷道在受采动影响时,巷道两帮的移近量也大于顶底板的相对下沉量,说明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A080201 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稳定原理与技术 窄煤柱沿空掘巷 围岩 稳定 原理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8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