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9世纪大众报刊6.ppt
《第五章19世纪大众报刊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19世纪大众报刊6.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外国新闻传播史,19世纪:大众报刊的发展,3,大众报刊主要是指大批量发行和大规模读者为主要特征的报纸,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19世纪90年代末,英国一份报纸发行量已经达到了100万份,而法国的报纸也在1900年前后达到了这个销售数字。大众报刊是19世纪新闻事业的最后一次飞跃,从此,新闻传播就真正进入了大众传播的时代。,4,到19世纪末,西方各国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充满扩展进取之势的资本主义向世界拓展之时,也在不断调整上层建筑。自1870年之后,各国政治的民主化已经势所难免。随着政治民主化、舆论自由化的进程,人们对各种社会公共事务越来越关注,这样信息的需求也大大加强,报业的大规
2、模发展是必然的结果。,5,从经济方面来看,19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完成,各国经济起飞,美国的国家财富在35年间翻了两番,工业总产量增加了7倍,钢铁大王卡耐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巨头摩根等,都纷纷出现在这个时代。美国成为第一流的工业生产国,新的社会主宰者是各行业的巨头,他们精力充沛又冷酷无情,替美国的传说创造了一批财富精英。,6,国际贸易在1870到1900年增加了一倍,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和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越来越密切。报业越来越成为国际交往不可或缺的纽带。大工业社会又为新闻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巨额财源,使其成为利润丰厚的经济实体。广告开始在报纸版面上增多,并且其比例终于超过了新闻
3、,成为报纸上最主要的内容。,7,大工业的生产需要劳动者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准,因此社会教育的水平也得以迅速提高。英国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普及教育,在19世纪结束之前,英国儿童的识字率达到了96%以上。19世纪的后40年,美国的中学数量猛增60倍,在校学生人数超过500万。与此同时,美国大学的数量也迅速增多,1865年电报业巨头康奈尔捐赠兴建了康奈尔大学,1876年一个商人创办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892年加州的一个铁路商人创办了斯坦福大学,1892年洛克菲勒创办了芝加哥大学等,这些私立大学逐渐成为全美卓有影响的一流学府,仅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美国大学生的数量增加了20多倍。教育的普及为报业发展
4、提供了数量可观的读者群,使得报业的扩展具备了重要条件。,8,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新闻事业所依赖的技术条件也日新月异。从蒸汽滚筒印刷机到卷筒双面印刷机再到高速轮转印刷机,报纸印刷的效率从每小时1千余份报纸到每小时能印12页的报纸5万份。造纸厂的工艺也一再改进,原料的成本降低,纸张的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售价低廉,为大众报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的新闻纸。从有线电报到电话的发明再到大西洋底铺设电缆这一创举的实施,欧洲和美洲大陆仿佛在用一个心脏跳动,新闻传播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又高效迅速的传播网络。,9,西方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出现了全国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到19世纪末,英国人10个当中就有9个生活在城市里
5、,1900年,美国城市人口的比例也上升到三分之一。,城市化一方面为报业提供了一个急需了解各种信息的读者群,一方面也为报业形成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发行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个人相应的被原子化。,10,在所谓的大众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松散隔离,意义和道德作为传统社会的凝聚力,正在消失远去。大众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是契约的、疏远的、偶然的,人的创造力被机械复制的特质淹没。垄断资产阶级崛起,报纸日趋表现出商业化和标准化的特征,为资产阶级利益控制,同国家合谋共同构建大众文化生活的内容。,11,普利策与世界报在纽约的自由岛上矗立这一座93米高的自由女神塑像,成为美国的象征。女神像的底座上刻着美国女诗人拉扎勒斯
6、的十四行诗的最后几句:都交给我吧,疲倦的人,穷苦的人,渴望自由的芸芸众生,喧闹海边的可怜人,都送到这里来,无家可归、风吹雨打的人们,在这里,我高举明灯,照耀着通往自由的金门!,12,自由女神雕像得以矗立起来还有赖一位报人美国报业大王约瑟夫普利策,他是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普利策创办的世界报曾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他捐款设立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被视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他捐款设立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也被看作新闻学科的翘楚。普利策论述新闻记者的一段名言,几乎为每个新闻人所熟悉:“倘言一个国家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那么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
7、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13,1847年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生于匈牙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从小受过良好的德语和法语的训练,1864年由于家庭变故,普利策离家出走,时年17岁。身高两米、身材瘦长的普利策想去参军,但是由于视力差、身体弱,应征奥地利军队和法国驻墨西哥的外籍军团以及英国驻印度的外籍军团均告失败。,14,1864年美国内战期间,普利策在德国汉堡遇到一个负责为美国联邦军征兵的代理人,并被招募为一个应征入伍者的替补,由此,普利策来到美国,加入了林肯骑兵队,但是个性太强,屡犯军规。他在波士顿开了小差,据说他游到岸边为了把入伍的赏金讨为己有,而不是留给那个代理
8、人。还有一次他甚至将军官打倒在地。战争结束之后,实际上没有打过仗的普利策流落到纽约,身无分文,语言不通。他干过很多临时性的差事,如赶骡子、行李员、侍者等。与此同时,他一头扎进圣路易斯图书馆,学习英语和法律。,15,普利策事业的最大转机发生在图书馆的棋艺室里。在观看两位棋手下棋的时候,他对一步棋的精辟论断使弈棋者大为震惊,并和他聊了起来。这两位弈者是一家德语大报圣路易西方邮报的编辑,他们给了他一份工作。1868年21岁的普利策开始在这家报纸做记者,他没日没夜的工作,挖掘各种类型的新闻,很快在那些嘲笑他的同行中脱颖而出,这是他新闻生涯的开始。,16,1878年,创办于1864年的电讯报破产,正在依
9、法拍卖。同年12月9日,普利策以250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电讯报。3天之后,他将电讯报与约翰迪伦1875年创办的邮报合并,创办了自己的一份报纸圣路易邮讯报(POST-DISPATCH),这份报纸已经显露出普利策的办报风格。,17,普利策的传记中,这样描述了普利策在执掌圣路易邮讯报时的情景,“从清晨伏案直到午夜甚至更晚,对报社的一切均事必躬亲”。为了能让公众接受他的报纸是他们最好的捍卫者这样一个理念,普利策大量刊发调查性文章和社论,攻击政府腐败行为、富人偷漏税和赌徒。这种平民主义的诉求颇为奏效,发行量攀升。,18,普利策深知社会生活兼有“情欲”和“理性”两方面内容。他善于将煽情主义的、刺激性的社会
10、新闻纳入到理性报道的框架中去。普利策认为,关于犯罪、邪恶、灾祸的社会新闻,是为了让人们知道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并起来与之斗争,而且这样的新闻比较容易吸引读者。报纸有了读者,报纸的社论也就有人看,社论针对社会存在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的引导舆论。,19,普利策曾经连续三周在社论中抨击当地逃税的富人们,这些商户都取消了在普利策报纸上的广告,普利策为此损失惨重,但其斗争勇气丝毫未减。另一方面,普利策也借助刺激煽情的报道打开销路,圣路易邮讯报创办三年就成为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这种作风为普利策后来经营世界报掀起黄色新闻狂潮开了先河。,20,到了1883年,普利策己成了身残体弱之人,长期不间断
11、的工作使他视力衰退、神经受到严重损伤。普利策打算启程前往欧洲,想到那里度个长假。但当他经过纽约时,听说1860年创办的世界报要出售。这家度办的有声有色的报纸,那时己落入金融家杰伊古尔德手里,他的要价是346000美元。世界报当时销量只有1500份。普利策在5月9日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下了世界报,第笔付款是用圣路易邮讯报的利润支付的。然而,让古尔德感到惊讶的是,分期付款的其余部分,后来都是用世界报的利润支付的。,21,当时的美国,拥有一张纽约的报纸就等于拥有了一张全美的报纸。普利策自从买下这份报纸之后,始终与之共命运、同患难,将生命中最后的28年全部投入到这份报纸当中,而这份报纸也成为了普利策成为
12、家喻户晓的报界巨子,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传奇人物。,22,在普利策掌管纽约世界报的1883年年底,该报就和纽约的其它大报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纽约论坛报等并驾齐驱,到第二年又跃居纽约第一,成为报界新星。对此,纽约太阳报的资深编辑深为折服。普利策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的打开局面,还是因为将其在圣路易快邮报的办报作风搬到纽约,一方面致力于社会进步事业,另一方面放开手脚大肆煽情,以致于最后酿成黄色新闻的轩然大波。,23,普利策在发刊词中说,该报将揭露一切骗局和耻辱,将与一切公开的邪恶和陋习作战,它将诚心诚意的服务于人民,为人民而战。这个时期即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美国历史上的所谓“镀金时代”,资本原
13、始积累引发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童工、黑社会、血汗工厂、假冒伪劣产品、官员贪污腐败等,都是这些问题和矛盾的突出表现,总之,整个社会犹如一个巨大黑洞,吞噬着人们的生命、希望和良知。面对这个黑洞,纽约世界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揭露和抗争,赢得了城市平民的信赖。,24,普利策比以往更加不遗余力地为穷苦无助的人说话。在他办世界报的头两年中,代表移民、穷人和工人阶级利益的改革运动如火如荼,例如移民妇女在服装厂的血汗车间里受到的非人待遇、缺少就学机会、不公平的税收负担,都成了普利策的社论和新闻题材。1883年7月,纽约人口拥挤的贫民窟遭到热浪的袭击,死了不少人;世界报发现,在前一周报道的716名死
14、亡者中,有392人是5岁以下的儿童。报纸编辑制作了“孩子们是怎样被烤死的”和“小棺材成排”等标题,引起当局的震惊与关注,使之采取行动。,25,北美独立战争一百周年之际,法国赠送给美国一尊自由女神像,女神像的支撑框架就是由巴黎埃菲尔铁塔设计者埃菲尔工程师设计,女神像在1883年独立战争胜利一百周年就制作完成了。但是美国迟迟拿不出钱来修筑安放女神像的底座,转眼几年过去了,女神像还是静静的呆在巴黎。普利策觉得这是个大好契机,于是借助纽约世界报大声疾呼。,26,普利策在社论中写道:法国送来了如此美丽的礼物给我们,可是我们竟找不到一块安置它的地方,这对纽约市和全美国的老百姓来说,真是一件不可饶恕的耻辱如
15、今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我们必须募捐。世界报是属于全体人民的,现在呼吁大家捐款,建造自由女神像的花费二十五万美元由法国人民负担,因此也让我们美国人有同样的举动吧。不要等着让百万富翁来出这笔钱,这并不是法国百万富翁送给美国百万富翁的礼物,而是法国全体人民送给美国全体人民的礼物。,27,世界报的呼吁感动了纽约市民,捐款总人数达到了12万,这样,自由女神像才终于在1886年远渡重洋,抵达美国。普利策及其世界报也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重。另一方面,世界报也大量刊登煽情报道,普利策接手后第一期头版中头条是关于新泽西州发生造成百万美元损失的风暴,还有对一名判了死刑的杀人凶手的访问记,华尔街的一名跳楼自杀者,匹兹
16、堡的一次绞刑,海地的暴动,一名被冤屈的女仆的悲惨状况。普利策认为:人情味报道和煽情故事是争得高发行量所必需的,他认为,在发行量扩大之后,可以通过吸引读者关注社论和公共事务的新闻报道,来营造健康的公众舆论。,28,在这方面登峰造极的是该报女记者内莉布莱的环球之旅:内莉布莱是该报女记者伊丽莎白科克兰的笔名,她足智多谋、大胆泼辣,写出不少轰动性的报道。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曾写出一部八十天环游地球,该作品出版之后经久不衰,普利策突发奇想,打算由内莉布莱也做一次真正的环球之旅,力图在80天之内完成小说主人公的环球之旅,并且一路不断发出可以与凡尔纳小说相媲美的报道。,29,这件事立刻引起了大众的浓厚兴趣,世
17、界报每天都刊登布莱发回的系列报道,并且还开辟了一个竞猜专栏,按照比赛规则,谁能准确的猜出内莉布莱到达某地的时间,谁就能获奖,结果有近一百万人参与这个活动。于是,前方的内莉布莱争分夺秒的赶路,后方的读者在争先恐后的竞猜,报纸发行量一时猛增,布莱的环球之旅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30,布莱到达巴黎之后,还专程拜访了凡尔纳,不过凡尔纳对布莱的计划表示怀疑,不相信她能在八十天之内完成环球之旅。然而他低估了布莱的潜能。她步行、骑马、乘船、坐车,最后只用了七十二天就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行程,环绕地球一周。,31,当她重新踏上美国本土时,大家都把她当成凯旋的英雄,政府甚至使用迎接外国贵宾的隆重仪式,鸣放礼炮向她
18、致敬。护送她的专列插上彩旗,一路招展,纽约世界报在头版刊出重头文章描写此事,欢呼布莱终于胜过了凡尔纳小说中的旅行家。,32,批评家们说,普利策恢复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便士报那种危言耸听的手法。虽然这种手法是有报纸以来就有的,但近年来,还没有人像普利策那样广为使用。普利策的成功引起了报界的纷纷模仿,人们认为这在新闻事业是一种灾难性的趋向,使普利策建设性的工作显得白费了。所以,有人说普利策半边脸像仁慈的天使,半边脸像魔鬼撒旦。,33,作为一代报人,普利策也留下了丰富的办报思想的遗产,比如世界报一直致力于实现三种特征:文章富有趣味、文字简洁生动、版面新颖活泼。普利策的新闻人生始终都在追求一种简洁、生动
19、、晓畅的报道风格,他在给该报编辑的信中写道:“如果你每天抽出两三个小时,教教那些改稿人员如何精简浓缩,如何避免拼凑,如何挤出水分、废物、渣滓,那么你就完成了一件最重要的工作”。,34,1885年,报纸销量达到25万份,1897年突破了百万大关。与此同时,纽约世界报成为一家巨型企业,1887年其员工达到1300人,1890年它的价值为1000万美元,每年利润达100万美元,就在这一年,世界报大厦落成,这座金色圆顶、华丽壮观的大楼是当时美国的最高建筑之一,耗资250万美元,配备着最新式的印刷机。大厦的地皮上原来是一家法国旅馆,普利策穷困潦倒时曾在此受辱,普利策暗自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买下它将它夷为平
20、地,如今普利策终于实现了复仇的夙愿。,35,由于劳累过度,普利策的视力到1890年已经完全失明,就在新落成的报纸大厦举行揭幕典礼的前一天,43岁的普利策乘船迁往欧洲休养,他退出了世界报的编辑岗位,从此再未回到过编辑部。从此,直到他逝世的二十余年之间,他一直遵照医生让他远离工作静心休养的嘱咐,乘着自己的游艇在大海上飘荡。,36,因为无法再做自己喜爱的工作,普利策晚年脾气越来越暴躁,在极度的消沉中又患上了一种痛苦的对噪音极为敏感的病,有时近乎歇斯底里。在他生命最后几年,甚至一点微弱的声响都难以忍受。1908年他购买了一艘豪华游艇,为了保持绝对宁静,船舱的内壁上都挂上了厚厚的壁毯,并且安装了双重门,
21、临终前,他还在念叨着:“悄悄地,悄悄地”,37,在那些年月里,普利策虽然不在编辑部,但他却密切控制着他的报纸编辑与业务的发展方向。在1896年至1898年期间,普利策卷入了一场与威廉伦道夫赫斯特领导的纽约日报的激烈发行大战。两报几乎无节制地刊登耸人听闻或是胡编乱造的新闻报道。在古巴人反对西班牙人的统治中,普利策与赫斯特均想在煽动反西班牙人的愤怒情绪方面一争高低。,38,1898年2月16日,美国军舰“缅因号”(Maine)神秘爆炸并沉没在哈瓦那港后,世界报和纽约日报均呼吁对西班牙宣战。国会面对强烈呼声,通过了战争决议。4个月的战争之后,普利策不再采取“黄色新闻”的策略,世界报变得较为克制。,3
22、9,1904年5月,普利策在为北美评论(North American Review)撰写的文章中总结了信条,“我们的共和国将与媒体共存亡。媒体只有拥有训练有素、是非分明、有勇气为正义献身的报人,拥有公正为民的精神,才能够维护那种公众品德,而缺乏它,人民大众的政府既虚伪又令人嘲笑。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蛊惑民心的媒体,最终会制造出一群像自己一样卑劣的民众。塑造共和国未来的力量掌握在未来的新闻记者手中。”,40,普利策临终前留下遗嘱写明纽约世界报绝对不得出售,但是不肖子孙却在他死后二十年的经济大恐慌时代里通过律师修改了遗嘱,将报纸卖掉了。曾经赫赫有名的纽约世界报就此在新闻舞台上消失了,纽约世界报
23、的大厦最后也因为修路被拆了。如今只有圣路易邮讯报还掌握在普利策家族手中,并且依然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大报之一。,41,多年来,圣路易快邮报每天都在社论版上刊登1907年普利策宣布退休时写的一封信:“我知道我的退休不会影响报纸的基本原则。报纸将永远为争取进步和改革而战斗,决不容忍不义或腐败;永远反对一切党派的煽动宣传,决不从属于任何党派;永远反对特权阶级和公众的掠夺者,决不丧失对穷苦人的同情;永远致力于公共福祉,决不满足于仅仅刊登新闻;永远保持严格的独立性,决不害怕同坏事作斗争,不管这些事情是掠夺成性的豪门权贵所为,还是贪婪穷人之举”。,42,普利策虽然已经去世一个世纪了,但是在国际新闻界他的声望非
24、但没有消退,反而与日俱增,这应该归功于他捐款设立的普利策奖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早在1892年,普利策就向哥伦比亚大学提出了捐款设立新闻学院的要求,但是被拒绝,当时人们不把新闻看成一门学问,只把它当成一种技能。普利策坚信应该将新闻提升到一种学术性的层次上。为了这个目的,他锲而不舍,又与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讨论此事,甚至计划出了一整套新闻学院的课程,但是这个设想最终又落空了。,43,在普利策的一再要求下,哥伦比亚大学终于接受了他的捐赠。1911年,按照普利策的遗愿,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200万美元的捐款,大学又追加了50万美元,成立了新闻学院。哥大新闻学院如今已经成为美国的一家历史悠久、享有崇高
25、声望的新闻学府,其主办的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也是一份权威的新闻学刊物。学院还主持评选一年一度的普利策新闻奖。,44,普利策奖从1917年开始,每年的5月份颁发,包括新闻、文学、戏剧、历史和音乐等项目。90年来,普利策奖象征了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特别是新闻奖,更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普利策新闻奖现在包括十四个奖项,如公众服务奖、最佳地方报道奖、最佳全国报道奖、最佳国际报道奖、最佳社论奖、最佳漫画奖、最佳新闻照片奖。公众服务奖是分量最重的一个奖项,其奖品为一枚金质奖章,其余各项的奖品均为3000美元。,45,新闻学所说的黄色新闻,远远不限于色情,还包括战争、灾难、失事、犯罪、甚至体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19 世纪 大众 报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8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