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气固相体系1.ppt
《第五章气固相体系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气固相体系1.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气固相体系的物相转化与化学加工,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气固相体系的物相转化与化学加工,气固相体系进行的化学反应情况:一:固体物质要参与反应且被消耗。如燃烧过程;二:是固体物质参与化学反应但是本身并不消耗。气固相催化反应体系。,气固相间化工过程的一般特点,在反应和分离中,气固两相间的接触方式同所选取的固体尺寸有关。采用固定床的形式进行反应,采用较大的破碎粒度,固体块状体被填充在反应器中,气体穿过床层,并渗透到固相中进行反应。若固体物质在气流悬浮状态下进行反应,可采用较小的粒度。,图5-1-1,气固非催化过程与催化过程两类原则流程,气固非催化过程,以反应中留有固体产物的情形为例,其特点假定气相
2、物种A和固体物种B发生反应生成固体物种C和气体物种D的情况,可以表示如下(举例说气固反应)A(g)+B(s)C(s)+D(g)气相物质A要和固相物种B进行化学反应,必须克服两个扩散阻力,一是克服围绕固相物种B颗粒外表面的气膜层的扩散阻力,二是克服固相物种B颗粒内部的产物C层的扩散阻力;然后到达未反应的缩核表面进行反应。该过程可以简示如图5-1-2。,图5-1-2 气固相反应体系的等粒径缩芯模型示意图,气固反应缩芯模型,1:主体扩散到固体表面2:向内的固体膜扩散3:表面反应4:向外的固体膜扩散5:固体表面到 气流主体的气膜扩散。分为气膜扩散控制、固体层扩散控制、界面反应控制,其中,kg为气膜层的
3、扩散传质系数;De为物种A在产品层的有效扩散系数;Sek、Sr、Src 分别代表气膜层传质面积、产品层扩散传质面积、未反应核的表面积;ks 代表在推进的反应界面处进行界面反应的速度常数;(-rA)为基于单位面积上的物种A的化学反应速度;为物种A参与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级数。,气固相体系缩芯模型浓度分布,气固相间的催化反应,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需要经历如下7个过程:气体物质由气相主体经过气膜向催化剂表面的外扩散过程;到达催化剂外表面的原料物种由催化剂外表面向内表面的内扩散过程;到达催化剂内表面的原料物种在催化剂内表面吸附;吸附的反应物被活化、并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物从催化剂表面脱附;在固相中由内
4、表面向外表面扩散的内扩散过程到达催化剂外表面的产物经过气膜层向气相主体的外扩散过程注意:在多孔固体催化剂催化的气相反应过程,气相反应物要到达催化剂的内表面进行反应,必须克服外扩散阻力、内扩散阻力。根据多孔催化剂的孔结构性质、以及气相流动状况,宏观的气固催化反应可以是外扩散控制、内扩散控制、以及表面化学反应控制。,固相催化的步聚,本征化学反应速度(rA),对于实际反应,反应会受到传质、传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消除了传质阻力,传热阻力,化学反应的速度就决定于在反应区域内化学反应本身进行的快慢,此时宏观化学反应速度就等于本征化学反应速度。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的本征反应速度(rA),是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
5、浓度、以及进行化学反应的区域的温度的函数,即:,将上式右端两个因式直接表述为:,其中,A0为指前因子,E为化学反应的活化能,R为普适气体常数,T为化学反应温度0K,Cj代表在化学反应区物种j的浓度,j代表化学反应相对于物种j的化学反应级数,化学反应级数n和各物种的化学反应级数j有如下关系:,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反映了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化学反应级数j反映了物种j的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气固悬浮体系中的流动形态,气固悬浮体系是一种效率很高的反应与分离的工业化系统。在固定床中,气体经固体颗粒间的空隙而颗粒并不浮动起来。一旦流体的表观流速(空塔流速)达到某一数值时,颗粒开始出现浮动,此时表观流速为
6、起始流化速度umf,随着流速增加,床层出现膨胀。若颗粒较细,床层膨胀较均匀,即为散式流化床。若颗粒较粗,则一旦气速超过umf,超过的那部分气量就会以气泡形式通过,形成气泡相及乳化相的两相结构。乳化相指气泡以外的床层区域,粒间也有气体流动,但未能形成气泡,床层也有所膨胀。故称聚式流化床。一般居多。,气固流化床示意图(a)气固流化床;(b)气泡放大图,根据操作气速的大小,鼓泡流态化和湍流流态化可统称为传统的低速流态化,快速流态化和稀相输送可称为高速流态化。,气固流动形态区域划分图,高速流化床与低速流化床操作特性的比较,气固相体系的分离特点,,一类是气固相的分离,另一类是气相中不同组分间的分离。可采
7、用布袋过滤、重力沉降、旋风分离、旋流分离、湿式气固分离和电晕分离等方法均可。(1)旋流分离(2)逆向动力波分离,旋流分离,旋流式分离器示意图,逆向动力波洗涤器,气相中物质的主要分离方法,吸收、吸附、膜分离、精馏、冷冻等等。(1)吸收 转移的方法是物质借扩散(分子扩散或对流扩散)作用而传递。(2)吸附 吸附过程是指多孔固体吸附剂与液相接触,流体相中的单一或多种溶质向多孔固体颗粒表面选择性传递,积累于多孔固体吸附剂微孔表面的过程。类似的逆向操作过程称之为解吸过程。常用的吸附和解吸再生循环的方法主要有变温吸附、变压吸附、变浓度吸附和色谱分离等四种,常用前三种:变温吸附:利用温度的变化完成循环操作。变
8、压吸附:利用压力的变化完成循环操作。变浓度吸附:待分离溶质为热敏性物质时可利用溶剂冲洗或萃取剂抽提来完成解吸再生。,吸收过程示意图,沸石吸附剂孔道模型,带气相精馏的移动床吸附分离(超吸附),(3)膜分离是一种低耗能的新型分离方法,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的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分离膜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反应膜除了起反应体系中物质分离作用外,还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的固载体,改变反应进程,提高反应效率。,中空纤维膜分离器,膜是每一膜过程的核心部件,它可以看成是两相之间一个具有透过选择性的屏障,或看作两相之间的界面,膜分离过程可
9、由下图示意,相1为原料或上游侧,相2为渗透物或下游侧。原料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可以比其他组分更快的通过膜而传递到下游侧,从而实现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还只有微滤级别的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无机陶瓷膜,陶瓷膜,半渗透膜分离制氢装置,典型的固气相转化过程 煤的气化,煤的气化过程
10、是热化学过程。以煤或煤焦(半焦)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水蒸气或氢气等作气化剂(或称气化介质),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把煤或煤焦中的可燃部分转化为气体的过程。气化时所得的气体称为煤气,其有效成分包括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煤气化原理煤气化的基本工业过程,属于气固非催化反应体系,化学反应不仅发生在气固之间,而且也发生在气相物种之间。煤的气化有多种方式,移动床是固定床的特殊形式,通过连续加料,连续气化,固体物料层缓缓向下移动,成为固态活塞流方式。,设计应该考虑的问题1:设备生产能力2:设备材质3:设备操作条件4:附属设备操作选型,煤气发生炉与气化过程示意图1炉体;2加料装置;3炉栅
11、;4送风口;5灰盘;A灰渣层;B氧化层;C还原层;D干馏层;E干燥层,煤气化的基本化学反应,煤气化过程中的基本化学反应,注:1cal=4.1868J 气焰煤x=0.847,y=0.0794,煤汽化过程中气固相反应速率相差很大,煤热裂解反应速率相当快,在受热条件下接近瞬时完成;煤热解固体产物煤焦(或称半焦)的气化反应速率要慢得多。图是各种煤焦气化反应在常压和加压下气化反应速率的比较图。,在常压和高压下煤焦气化反应速率的比较,移动床煤气化,前已述及,煤的移动床气化是以块煤为原料,煤由气化炉顶加入,气化剂由炉底送入。气化剂与煤逆流接触,气化反应进行得比较完全,灰渣中残破少。产物气体的显热中的相当部分
12、供给煤气化前的干燥和干馏,煤气出口温度低,灰渣的显热又预热了入炉的气化剂,因此气化效率高。这是一种理想的完全气化方式。移动床气化方法又分常压及加压两种。常压方法比较简单,但对煤的类型有一定要求,要用块煤,低灰熔点的煤难以使用。常压方法单炉生产能力低,常用空气水蒸气为气化剂,制得低热值煤气,煤气中含大量的N2,不定量的H2,CO,CO2,O2和少量的气体烃。加压方法是常压方法的改进和提高。加压方法常用氧气与水蒸气为气化剂,对煤种适用性大大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过程热效率又开发了液态排渣的移动床加压气化炉,它又是加压移动床的一种改进型式。,混合发生炉煤气,采用水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为气化剂,制成的煤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章气固相 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8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