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十章学习迁移.ppt
《【教学课件】第十章学习迁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十章学习迁移.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学习迁移,在学习活动和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以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当前的学习也会对以前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这种现象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在技能学习中均有发生,这便是学习的迁移。学习的迁移现象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被我国古代的学者们注意到,并在学习和教学中得以应用。中国古代很多学者都知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道理。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学习迁移现象极为重视,开展了大量学习迁移的理论和实际研究,探讨造成学习迁移的因素或原因,提出了各种解释学习迁移的理论和学说。这种研究至今仍然方兴未艾,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本章在阐明学习迁移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传统的学习迁移研究成果
2、和新近的研究概况,从而进一步考虑学习和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方法。,教学目标:,1识记概念:学习迁移、正迁移与负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产生式。2了解不同类型的迁移。3理解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说、奥斯古德的迁移三维曲面模型、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产生式迁移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4理解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以及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第十章 学习迁移,一 学习迁移概述1、学习迁移的一般概念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影响,既包括积极影
3、响,又包括消极影响。学习迁移现象普遍的存在于人们的各种学习、工作和和生活活动中,例如,学会了打羽毛球,则有助于打网球;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的人学开摩托车要容易一些;会拉二胡的人,再学习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这是动作技能的迁移。学会了平面几何,则有助于学习立体几何,掌握英语的人学起法语来就比较容易,这是知识的迁移。从小养成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则会影响到中学、大学甚至一生的学习、工作和和生活活动,这是态度的迁移。也可以看到一些与此相反的现象,如学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常常发生干扰;习惯于右脚起跳的跳高技能对掌握用左脚起跳的撑杆跳高也有干扰作用。,2、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实践意义:学习迁
4、移的研究有助于指导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奥苏贝尔指出,心理学关于迁移的研究乃是心理学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的领域。同时,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最大的迁移,这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M.L.比格所说的那样:“学校的效率,大半依学生们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而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如果学生们在学校中学习的那些材料无助于他们进一步沿着学术的程序,不但在目前,而且在以后生活中更有效地应付各种情景,那么教育就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在当今知识激增的时代,人们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完全部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希望通过学校的学习对以后工作中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
5、师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有效教学,使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发挥出更大的学习潜力。因此,在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为迁移而教”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2、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理论意义:学习迁移研究有助于深入揭示学习的本质与规律,是学习理论建立的主要支柱,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辛格莱和安德森所说的:迁移研究是对所有综合性认知理论一个严格而必要的检验,一方面,对其规律的研究能帮助我们了解学习是如何引起、学习过程是如何进行、以及学习结果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起到何种作用,另一方面,学习迁移研究还有助于探索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因为在教育条件下,人的发展是通过学习而实现,学习是教育影响与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这
6、其中的关键在于要了解已掌握的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的才能,已接受的行为准则又如何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这些都要通过学习迁移才得以研究。,3、迁移的种类,(1)从迁移结果上看,可将迁移划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3、迁移的种类,(2)从迁移产生的情景来看,可将迁移分为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横向迁移也叫做水平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属于同一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例如,学习了数学的三角方程能够促进物理课学习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纵向迁移也叫垂直
7、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属于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包括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3、迁移的种类,(3)从迁移产生的方向上看,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通过后继学习,对先前的知识进行补充、改组或修正。这两种迁移都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迁移的种类,(4)从内容上看,可将迁移发分为一般性迁移与特殊性迁移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在某一领域的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
8、到另一领域的学习之中。简单来说,特殊迁移是指某一领域的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直接的、特殊的适应性。物理的“磁场”迁移“电场”,还可以迁移到“心理场”,一般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二、研究与测量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根据迁移的定义,测量学习迁移必须测出学习者的作业发生了某种变化,才能确定迁移是否出现,或者迁移量是多少。在进行迁移测量时,必须区分经过练习而产生的作业变化与由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而产生的作业变化。后一种变化才是所要测量的迁移。要确定先后两项学习之间是否出现迁移及迁移数量,必须进行适
9、当的迁移实验设计和测量。一般来说,不管关注的是顺向迁移还是逆向迁移,迁移实验的设计与测量都要包括如下四个步骤:、建立等组(或班)。一般设实验组和控制组,通过预测使两组在智力和知识基础方面尽可能相等。、进行教学处理。在顺向计划下,让实验组学生先学习A,让控制组学生休息或从事其他无关活动,然后让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学习B;在逆向计划下,让两组被试先学习A,然后让实验组学习B,让控制组休息或从事其他无关活动。、测量与比较两种学习结果。在顺向计划下,两组均测量B;在逆向计划下,两组均测量A。然后将测得的结果加以比较,并作出统计检验。、得出结论,说明迁移是否产生及其迁移量的大小。,二、研究与测量学习迁移常用
10、的方法,若通过统计经验,确实产生了迁移,即试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平均成绩有显著差异,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统计迁移量。迁移量的计算方法最常用的是默多克的公式。或用两个组的 成绩的错误次数来计算,三 关于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及研究,1、形式训练说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的系统解释,是形式训练说提出的。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乃是官能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mind)是由“意志”、“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官能组成的。心的各种成分(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如利用记忆官能进行记忆和回忆,利用思维官能从事思维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一
11、样,通过练习增强力量(能力)。这些能力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发挥效用。比方说,记忆官能增强以后,可以更好地学会和记住各种东西。不仅如此,由于心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整体,一种成分的改进,也在无形中加强了其他所有官能。可见,从形式训练的观点来看,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而且,迁移的产生将是自动的。,1、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把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最重要目标。它认为学习的内容不甚重要,重要的是所学习的东西的难度和训练价值。它还认为,学习要收到最大的迁移效果,就应该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于是,难记的古典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中
12、的难题,被视为训练心的最好材料,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比较、分类,学会想象、记忆、推理、判断,甚至于创造有了这样的造诣,足以使学生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无穷”。反之,学生如果仅记住了一些具体事实,其实用价值便十分有限。形式训练说在欧洲和北美盛行了约200年,至今,这一理论在国外和我国仍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心的各种官能能不能分别加以训练,使之提高,从而自动迁移到一切活动中去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不是训练心的各种官能呢?形式训练说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虽然十分肯定,但它的鼓吹者和信奉者并没有拿出经得起科学检验的证据。,2、共同要素说,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心理学家着手用实验来检验形式
13、训练说的迁移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W.James)在1890年首先通过记忆实验(记忆长诗森林女神P268),表示了对形式训练迁移理论的怀疑。他的结论是:记忆能力不受训练的影响;记忆的改善不在于记忆能力的改善,而在于方法的改善。,2、共同要素说,继詹姆士之后,许多心理学家纷纷设计更为严密的实验,从各种不同角度向形式训练说提出了挑战。其中桑代克研究影响最大。桑代克首先在知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例如他在1901年报告,以大学生为被试,训练他们判断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图形面积。被试先估计了127个矩形、三角形、圆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样就预测了他们判断面积的一般能力。然后用90个10100平方
1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让每一被试进行判断面积训练。最后被试受到两种测验:第一种测验要求判断13个与训练图形相似的长方形的面积;第二个测验要求判断27个三角形、圆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27个图形是预测中用过的。研究表明:通过平行四边形训练,被试对矩形面积的判断的成绩提高了,但他们对三角形、圆和不规则图形的判断的成绩没有提高。,2、共同要素说,此外,桑代克还作过长度和重量方面的实验,如让被试估计1英寸1.5英寸直线的长度,经过练习,取得相当进步,然后用6英寸12英寸的直线进行迁移测验,结果,被试估计长度的能力并不因先前的训练而有所增进。在记忆和注意方面,桑代克也做过类似的实验。桑代克在这些实验中发现,经
15、过练习,被试的成绩取得明显提高,这些训练可以迁移到类似的活动中去,不过迁移的成绩远不如直接训练的成绩。在知觉、注意和记忆方面的训练,并未迁移到不相似的活动中去。桑代克根据这些实验的结果指出,之所以产生迁移,是因为练习课题与迁移课题之间具有共同的要素。练习任务与测验任务越接近,测验任务的成绩越好。桑代克迁移实验的结果,显然与形式训练说的迁移理论不符。桑代克似乎证明,能通过某种活动加以训练而可以普遍迁移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是不存在的。,2、共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后来被伍德沃斯修改为共同成分说,意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例如在活动
16、A12345和活动B45678之间,因为有共同成分4和5,所以这两种活动之间才会有迁移出现;又如物理中含有数学成分,所以学会数学有助于物理的学习。用桑代克的话来说,“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所谓共同的心理机能指什么呢?尽管桑代克认为包括经验上的基本事实(如通过不同组合一再重复的长度、颜色和数量)、工作方法乃至一般原理或态度,但由于他对学习持联结主义观点,实际上,所谓共同的心理机能,只是共同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而已。,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和许多心理学家在知觉、记忆、注意和运动动作方面的实验证明,这些方面经过一定的训练,确实存在一
17、定的迁移。但实验者一致认为,只存在特殊经验的事实、技能、方法乃至态度的迁移。特殊的训练并不能改进个别的心理官能。也就是说,特殊的训练对于提高一般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收效甚微。这些迁移实验的研究启示人们,要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技能、学习方法等的掌握,而一味追求提高其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那只是一种天真的幻想。既已证明通常的观察力(知觉方面的能力)、记忆力、注意力不易经过特殊训练而得以改善,桑代克就设想能否让学生选学某些特殊的学科,并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一般智力。为此,他在1924年和1927年作了两次规模很大的实验。受试的学生13000多人。学生分别选
18、修的科目包括几何、拉丁语、公民课、戏剧、化学、簿记和法语。学习时间为一年。实验者测验了学生学习这些科目前后的智商(IQ)变化,结果并未发现某些学科对改善学生智力特别有效。,2、共同要素说,韦斯曼在1944年重新检验了桑代克早年的结论。在一个学年的开始和结束,他对中学生进行了一系列一般智力和成绩测验,研究表明,所学的任何一种学科并不比任何其他学科优越;在所测量的任何一种成绩范围内,智力并没有更多增长。在60年代以后,还有人进行了新的研究,仍然证实了桑代克的早期发现。桑代克在迁移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形式训练说的谬误,这是他的功绩。但是,他坚持认为,“头脑就它的功能方面来说,是对特殊情境作特殊反应的一
19、架机器”。根据这种观点,人们在特殊情境中所需要的每一种知识、技能、概念或观念,一定要作为一种特殊的刺激反应的联结来学习。这样,迁移的范围就大为缩小。根据相同要素说,在两种没有相同要素或共同成分的过程之间,两个完全不相似的刺激反应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这会使人们对迁移产生悲观态度。,3、概括说,桑代克的理论,把注意力集中在先期与后期的学习活动所共有的那些因素上。贾德()的理论则不同。贾德认为,在先期学习A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的学习B,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显然,贾德强调了原理、原则的概括对迁移的作用,它并不否认两种学习活动之
20、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对迁移的影响,但不象共同要素说那样把共同成分看作是迁移产生的决定性条件。贾德认为,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贾德的迁移理论称“概括说”或“类化说”。,3、概括说,实验:水下击靶贾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他以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为被试,分成两组。让他们练习用镖枪投中水下的靶子。给一组学生充分解释水的折射原理;但不给另一组学生说明关于水的折射原理,致使他们只能从尝试中获得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结果,教过和未教过
21、折射原理的学生,其成绩相同。也就是说,在开始的测验中,理论对于练习似乎没有起作用,因为所有的学生必须学会运用镖枪,理论的说明不能代替练习。接着改变条件,把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处,这时两组的差异便明显地表现出来。没有给予折射原理说明的学生,表现出极大的混乱,他们投掷水下12英寸靶时的练习,不能帮助改进投掷水下4英寸靶的练习,错误持续发生。而学过折射原理的学生,迅速适应了水下4英寸的条件。,3、概括说,贾德在解释实验结果时说:“理论(折射原理)把有关的全部经验水外的、深水的和浅水的经验组成了整个的思想体系。学生在理论知识的背景上,理解了实际情况以后,就能利用概括了的经验,迅速地解决需
22、要按实际情况作分析和调整的新问题。”1941年赫德里克森(G.Hedrickson)和施罗德(),1967年奥弗林()和特拉韦斯,都作了类似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贾德的概括化理论,同时还指出,概括不是一个自动过程,它与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这与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是一致的,即同样的教材内容,由于教学方法不同,会使教学效果大为悬殊,迁移的效应也大不相同。,3、概括说,贾德的概括化理论突破了桑代克相同要素的局限,第一个将相同要素的范围上升到更抽象的原理原则,同时把学习者对学习情境的共同原理原则的概括作为迁移的基本条件,从而扩大了迁移研究的范围,促进了学习迁移研究的发展。这一理论对教学实际产生了广泛而深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课件 教学 课件 第十 学习 迁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79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