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类复习资料》PPT课件.ppt
《《麻类复习资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类复习资料》PPT课件.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作物栽培学,第一章 麻类作物栽培主讲教师:张凤路 7528116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第一章 麻类作物栽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麻作栽培生物学基础第三节 麻作栽培技术要点,一、麻类作物的种类和用途二、麻类作物栽培历史三、世界麻类作物生产概况四、我国麻类作物生产概况,第一节 概述,一、麻类作物的种类和用途,(一)麻类作物的种类(二)麻类作物的用途,(一)麻类作物的种类,一年生,多年生,(一)麻类作物的种类,龙舌兰麻和蕉麻均为热带作物,在我国分布和生产也较少。因此,一般说到麻类作物时只包括茎韧皮纤维麻类作物。常称为六大麻类。,(二)麻类作物的用途,不同类别麻类作物的纤维性能不同,因而有不同用途。
2、1 苎麻和亚麻纤维长、细、柔软且有丝光,用于纺织,做高级衣料的原料,在夏季穿用清爽舒适,有刚沐浴过的感觉。而冷天穿亚麻布衬衣则感到温暖舒适。另外,也可以制作精美的高级装饰织物及航空绳索、军用绳索、飞机翼布、降落伞拉绳等。,(二)麻类作物的用途,2 大麻纤维品质不及以上2种,但经特殊加工后也可以做细纺及做衲鞋绳等。3 黄麻、红麻和苘麻纤维属于硬纤维。其中黄麻纤维较柔软,是包装用麻袋、麻布的上等原料;红麻纤维不如黄麻,但也可以制作麻袋、粗、细麻绳、帆布、地毯,造高级纸张;苘麻纤维最粗,主要用于制造民用绳索,并可与黄麻或红麻混纺织麻袋。苘麻纤维耐湿性强,所以又可以制作渔具及船舶绳索。,(二)麻类作物
3、的用途,4 叶纤维由于耐湿、耐腐、耐磨性好,主要用作航海、工厂、矿山、森林工业的粗绳。麻类作物的其他部分也有多种用途苎麻的根、叶,大麻、苘麻的种子(火麻仁)可食用苎麻根、多种麻类作物的叶可做饲料苘麻杆可烧碳制火药,红麻杆可做造纸原料,几种麻杆可做纤维板等轻工产品麻类的短纤维、根、茎、叶、花等都可以提炼轻工原料或制造医药等苎麻叶、大麻叶、花、种子本身就可入中药。,二、麻类作物栽培简史,大麻、苎麻和苘麻原产我国,亚麻和黄麻在我国也有千年以上栽培历史。这主要来自几方面证据。(一)考古学证据 表明我国种植苎麻和大麻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二)文字证据(三)国外名称,在金文中已有“麻”字。按说文解字解释:
4、“厂”代表屋下,“艸”代表麻茎,“八”为分开的麻皮。当时的“麻”专指大麻,因为在三国前“麻”是大麻的专音。诗经、尚书、周礼等古籍中都有“苎”、“麻”的记载。苘麻则称为“檾”,即已有2 500年以上的历史了。纤维用亚麻在5 0006 000年前就开始被瑞士湖畔的民族种植利用。据图经本草载,1061年我国已有栽培,也是起源地之一,称为“鵶麻”、“壁虱胡麻”,但后来发展为油用。现在我国种植的纤维用亚麻是1905年从日本北海道引进,先在东北地区试种的。黄麻最早也见于图经本草,古称“络麻”或“绿麻”。,(二)文字证据,苎麻在国外被称为“中国草”(China grass)、“南京麻”(Nanking ju
5、te),表明是从我国引进。苘麻被称作“中国黄麻”(China jute)。,(三)国外名称,红麻20世纪初从国外引进,大量种植与南亚事变有关。大麻和苎麻在我国古代种植较广。主要在黄河流域,但南方也有种植。自汉至宋有较大发展。宋元时代棉花生产逐渐发展。这种趋势直到明、清也无大变,但明、清时麻作业曾有一定发展。苘麻在古代也以北方栽培较多。古代麻类作物的利用和栽培技术也有多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对现代麻作仍具有重要意义。,二、麻类作物栽培简史,1960s以来,由于人造纤维发展,天然纤维消费量由80%下降到现在的50%左右。但天然纤维仍有不可代替的优点。黄麻和红麻集中在亚洲,主产国为孟加拉、印度、泰国和
6、巴西。苎麻除中国几乎独占国际市场外,东南亚国家及墨西哥等也有栽培,属于另一个不同的种。美国、独联体地区、巴西、菲律宾、日本、韩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也有或早或晚或多或少的栽培。亚麻在1819世纪的欧洲是占首位的纺织原料,20世纪又有新发展。19世纪初传入日本,并由殖民主义者传入美洲。,三、世界麻类作物生产概况,四、我国麻类作物生产概况,1980年以前,我国麻纤维最高年产量达200多万吨,但1999年时只有47万吨。(一)苎麻(二)黄麻和红麻(三)苘麻、大麻和亚麻(四)龙舌兰麻,苎麻是我国产量最多的麻类。其世界分布区域为40S47N,在中国为2129N,即从海南、台湾到河南、陕西都有种植。世界苎麻
7、在19251936年平均年产12.5万吨,而中国占10万吨,占80%;最高出口年份达4.4万吨,出口夏布6 000吨。抗战及战后屡遭重创,1949年产量仅2万吨。50多年来几经反复,1999年产量为12万吨,面积7.4万公顷。,(一)苎麻,黄麻主要分布在高温多湿的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红麻比黄麻耐寒,分布范围广,自东北到华南都有。1974年我国红、黄麻实现自给。1999年播种面积6.5万公顷,总产16.4万吨。,(二)黄麻和红麻,(三)苘麻、大麻和亚麻,苘麻在黄河以北各省分布最广,但多零星种植。大麻产地遍及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各省,1999年种植0.9万公顷,总产1.3万吨。纤维用亚麻以黑龙江
8、、吉林为主产区,1999年种植5.4万公顷,总产17万吨。,(四)龙舌兰麻,1980s中期年产约2万吨。主要分布在南岭以南的两广地区。(墨西哥用龙舌兰根酿酒 Tequila),第二节 麻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麻类作物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二、麻类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 学特性三、韧皮纤维麻类作物茎的结构 与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一、麻类作物的植物学分类地位,红麻(洋麻、槿麻)Hibiscus cannabinus L.锦葵科 木槿属黄麻 Corchorus 椴树科 黄麻属园果种 C.capsularis L.长果种 C.olitorius L.大麻(线麻、白麻、火麻)Cannabis sativa
9、L.桑科 大麻属亚麻 Linum usitatissimum L.亚麻科 亚麻属苘麻(青麻)Abutilon avicennae Gaertner 锦葵科 苘麻属苎麻 Boehmeria nevea L.荨麻科 苎麻属,二、麻类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亚麻(二)大麻(三)苘麻(四)红麻(五)黄麻(六)苎麻(七)龙舌兰麻(八)蕉麻,1 形态特征2 生物学特性,(一)亚麻,1 亚麻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依用途分3类。根:直根系。主根略呈波状。侧根纤细。根系入土浅,吸收能力差。茎:直立,高90110 cm。茎色绿,表面光滑,有蜡质。纤维用亚麻仅上部有分枝。叶:互生或螺旋状叶序,无叶柄,
10、全缘,狭披针形或匙形。茎的中部较上部和下部叶片稀疏。花:聚伞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花萼和花瓣各5枚,连成漏斗状。花冠蓝、紫、白、粉红等。雄蕊5枚,花药黄绿色。雌蕊柱头5裂,子房球形5室。每室由一假隔膜分成两半室。果实:球形蒴果,顶部稍尖,黄褐色。每果种子10粒。种子:扁卵形,尖端鸟嘴形弯曲。黄、褐或白色。表面光滑有光泽。千粒重35 g。,匍匐 油用 兼用 纤用,1 亚麻形态特征,2 亚麻生物学特性,亚麻属有200多个种,多为多年生野生植物,分布于热带和温带。目前我省坝上还有野生亚麻。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一年生普通亚麻。在这个种内,根据种子大小,可分为大粒、中粒和小粒种,以小粒种分布最广。小粒种中又可
11、分为纤维用种、油用种、纤维油料两用种及匍匐种4个类型。纤维用亚麻是唯一的喜凉麻类作物,要求天气冷凉,气温变化不剧烈的条件。种子发芽温度44.8。幼苗耐-3.5短时低温。生育期间以不高于18为宜。开花后温度稍高影响较小。,2 亚麻生物学特性,纤维用亚麻也是唯一的长日照麻类作物。要求不强烈的光照,但开花后需充足阳光。在低纬度强光下植株变矮,分枝增多,纤维粗硬,不适于纺织。在长日照下能提早现蕾开花。各阶段要求水分不同。播种到开花盛期需水最多;如降雨不足,会严重影响生长而减产。从开花结实到成熟收获,以晴朗少雨天气为宜。如降雨过多,会延迟成熟和倒伏,造成管理和收获困难。以表土深厚肥沃、排水保水良好的壤土
12、或砂壤土最为适宜。沙土、重粘土、碱土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都不适于栽培亚麻。,1 形态特征2 生物学特性,(二)大麻,1 大麻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苗期难分辨,以后雌株长势强,粗壮,叶色深,称籽麻。雄株称花麻。根:直根系。主根入土100 cm,侧根和细根分布于020 cm表土中。雌株根系较发达。茎:高2.54 m。茎色绿、淡紫或紫。基部和梢部为圆形,中部方形或六边形有纵沟。茎表有微凹沟纹及短腺毛。叶:子叶椭圆形或倒卵形。第一对真叶为单叶。顶部13叶位披针叶,其余为313个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小叶片披针形,叶缘锯齿状,表面有茸毛。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雌株叶大而多,脱落晚;雄株叶小而少
13、,茎杆成熟即脱落。,1 大麻形态特征,花:雄花为圆锥花序,生于茎顶及叶腋间。花排列疏松,无花冠,每花萼片5个,雄蕊5个,花药黄色。雌花生叶腋间,为密集穗状花序,花器不明显。每花有花苞1个,含膜状花萼和雌蕊1枚,开花时伸出丝状二裂柱头。果实:瘦果(或小坚果),卵圆形,微扁。表面光滑,灰绿、灰白或褐色,有网状花纹。每果内1粒种子,千粒重932 g。,1 大麻形态特征,2 大麻生物学特性,雄株开花前生长快,较高;开花后茎生长停止,收获时低于雌株。茎较细,节间较长,分枝少。叶片细长稍尖,色淡绿。复总状花序。比雌株早熟3040天,出麻率也较低。雌株前期生长慢,茎较粗,有分枝,节间较短。叶片宽短,色深绿,
14、花为穗状花序。成熟晚,出麻率较高。大麻对温度要求较宽,从热带到温带都可生长。种子发芽最低温度03,发芽期长,出苗不齐;45需3天;适温为1015。幼苗期810即发育良好,能忍受短时56低温。生长适温3035,花蕾期适温2022。,2 大麻生物学特性,大麻喜水但怕涝,应选能灌排水的地。需年降水600700 mm,年降雨450 mm但有灌溉也可种植。生长期间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现蕾到开花需水占全生育期的50%55%。因此,全生育期多灌水七八次甚至十余次。短日照作物,光反应敏感。光照时间稍变就延长或缩短开花结实期。据此将南方晚熟品种北引作采麻栽培,能增产纤维。如将河南固始县的
15、魁麻引到河北蔚县,比当地品种增产48%。北种南移则株矮多枝,开花早,麻产量降低或无产量。,1 形态特征2 生物学特性,(三)苘麻,1 苘麻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根:直根系。主根入土深,侧根向水平方向延伸。在水分多时侧根短而浅。茎:高34 m,圆形,表面密生茸毛,色青、淡紫或紫,分枝少且集中在上部。叶:子叶和真叶均为心脏形,真叶互生,先端尖,叶缘有锯齿。叶柄长。全叶密生茸毛。花:群生于假轴分枝上,花梗长,花萼5片,基部联合,花冠5瓣,钟形黄色,直径2 cm。雄蕊4050枚。雌蕊1枚,柱头分裂成1016个,子房室数与之相同。每室胚珠3枚。自交授粉。果实:半磨盘形蒴果,成熟时黄褐色。密生短茸毛。不完
16、全开裂。种子:肾形,褐黑色,有细小绒毛,千粒重1018 g,含油率1619%。分小粒种和大粒种,生产上多为大粒种。,2 苘麻生物学特性,苘麻喜高温多湿。比黄、红麻能忍受较低温度。种子发芽温度1012。幼苗可耐2低温,成株可耐4低温。生育期间气温要求20以上。喜光,光不足,植株就长不高,故不宜过度密植。苘麻、红麻、黄麻、大麻及苎麻虽然都是短日性植物,但苘麻对日长的反应远不如红麻等敏感,所以南种北引仍能收获可观的种子。北种南移后矮化早熟,形态无大变化。种子发芽的吸水率为74%左右,土壤湿润才能保证全苗。苗高50 cm前积水易受涝害,但株高150 cm后耐淹性增强。年降雨400500 mm地区生长良
17、好;降雨量再少的地区需灌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土层深厚肥沃更能生长良好。低湿肥沃地适宜种植,重盐碱地不宜种植。东北、西北多早熟种,工艺成熟期80100天;华北多中熟种,110120天;西南和江淮地区为晚熟种,130天左右,产量较高。,1 形态特征2 生物学特性,(四)红麻,1 红麻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直根系。主根发达,入土达150 cm,侧根呈辐射状向四周延伸。根群庞大,吸收力强,较耐旱。茎:高1.54 m,粗度、分枝数因种而异。茎圆形有棱,有的品种着生单细胞的疏刺。茎色青、淡红或紫,青茎品种的茎亦可随环境变化变成淡红或紫。叶:多绿色,单叶互生,叶形变化多。花:单生或簇生于叶腋间。
18、花柄短。花外有绿色苞叶数枚。花萼5片深裂,基部联合,并有蜜腺。花瓣5片,淡黄,基部紫红。雄蕊6070枚,排成5行,基部联合成雄蕊管,花丝短,花药黄或褐色。雌蕊子房5室,每室胚珠5枚。常异交授粉。果实:蒴果,圆锥形,成熟时黄褐色。表面密生银白色刚毛。有些品种自行开裂。种子:淡黑褐色,三棱形,千粒重25 g,含油率19%。,2 红麻生物学特性,喜温,需无霜期120180天。播种需待5 cm土温达12。苗期生长缓慢。生长期间温度越高,生长越快,月平均气温25以上每天可生长510 cm。盛花期以23为宜。麻株上花下果时为收获适期,即工艺成熟期。短日照作物,对光照反应敏感。日照12 h以下3035天现蕾
19、,50天开花,再30天成熟。相反则茎秆生长快,植株高,麻皮厚,纤维产量高。因此和黄麻一样,已将“南麻北引”作为一项增产措施。喜湿润气候,株高60 cm后耐涝性极强,没顶5天仍可生长。150 cm后只要不没顶,可长期淹水而继续生长。但发芽阶段需防渍。旺盛生长期间遇旱需灌水。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土壤更适宜。15 cm土层含盐量0.3%的盐碱地上,采取一定措施也可种植。,1 形态特征2 生物学特性,(五)黄麻,1 黄麻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直根系。主根长50100 cm。园果种侧根多,分布浅;长果种相反。土壤水分多时,茎基部可长出不定根。茎:直立,高24 m,基部直径13 cm,绿、
20、浅红或紫红色。圆形,光滑或稍粗糙,一般4070节。长果种茎节上有腋芽,园果种则因品种而异。叶:螺旋互生,叶片披针形或长卵圆形,叶端尖,边缘有锯齿,绿色或浅绿色。叶片基部两侧各有一个须状物叫叶须,叶柄基部两侧各有一片尖而狭长的小托叶。一般园果种叶色发黄,叶片较宽,叶脉稀,叶须较短。,花:聚伞花序,丛生。花小,黄色。花萼、花瓣均为5片,长果种有68片者。园果种雄蕊2427个,长果种2660个。花药黄或褐色。雌蕊柱头被有短茸毛,5裂。自花授粉。果实:蒴果,园果种球形,表面有纵棱,58室,每果内种子3550粒;长果种长柱形,末端有尖喙,表面有纵棱,56室,每果内种子120140粒。种子:小,呈不整齐的
21、锥状。园果种棕色,千粒重3 g;长果种墨绿色,千粒重2 g。,1 黄麻形态特征,2 黄麻生物学特性,黄麻喜高温,种子发芽温度最低1416,最适2025。生长适温2838,昼夜温度变化缓慢较有利。生长期喜湿润,最适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90%。可在年降雨1000 mm以上地区种植,否则需灌水。短日照作物,可利用这一特性来调节制种或增产纤维。以富含有机质而又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最适宜生长。选择麻田还应避风,以免大风吹伤顶芽,或茎秆磨擦损伤麻皮。,1 形态特征2 生物学特性,(六)苎麻,1 苎麻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白叶和绿叶两种,我国栽培的为白叶苎麻。根:用种子繁殖产生主根、侧
22、根和不定根。营养繁殖只产生不定根。此外还有变态根,包括萝卜根和气生根。萝卜根由主根、侧根、不定根的次生结构膨大而成,表面光滑,形似萝卜,贮藏淀粉。气生根在土壤、空气湿度过大时,在茎基部发生。茎:有地下茎和地上茎。地下茎又称吸枝,为变态茎,表面有节、鳞叶和芽。地下茎通常在地下蔓延,产生不定根和新的地下茎,但其顶部和侧芽也能发育成地上茎,可做无性繁殖材料,故称地下茎为“种根”。地上茎丛生,株高12 m。圆筒形,浅绿到深绿色,成熟时为褐色。外表皮生茸毛。密植时通常不分枝。根和地下茎组成强大的地下部分,称为麻蔸或根蔸。,1 苎麻形态特征,叶:互生,叶片卵圆形、近圆形或心脏形,顶端渐尖,边缘有粗锯齿,淡
23、绿、绿或深绿色。长717 cm,宽614 cm。正面粗糙,背面密生银白色茸毛。叶柄长35 cm,基部有狭长尖细的托叶2枚。花:单性,雌雄同株异花,复穗状花序。雄花序长在茎的中下部,雌花序长在梢部,交界处常雌雄花混生。雄花花蕾球形,花被4片,黄白或黄绿色,子房退化,雄蕊4枚,花药肾形,花粉球形。雌花花被筒状,呈绿、黄白、黄、红或深红色,外被茸毛。顶端24裂,子房上位,一室,花柱细长,柱头白色,开花时露出花萼之外,异花授粉后花柱变成褐色。果实和种子:瘦果,扁平短纺锤形,成熟果实为茶褐色,果皮不开裂,表面密被茸毛。内含1粒种子,深褐或浅褐色,扁椭圆形,千粒重0.050.15 g。生产用的种子即为果实
24、。,2 苎麻生物学特性,多年生宿根植物,其麻蔸可以存活百年以上。喜温作物:67种子可发芽,但要15天以上;2225仅57天。地下茎在早春气温达9幼苗出土。生长温度为1132,最适为2330。在8以下幼苗停止生长,0时麻苗冻死,但芽尚能生存。故长江流域麻区早春和暮秋需防冻害。苎麻生长快,一年最多可收6次(6造)。生长期间需足够水分。年降水8001 000 mm,相对湿度80%最为适宜。干旱时植株矮,叶黄,茎皮薄,产量低,质量差;雨水过多则分株少,茎软弱,地下部分甚至窒息腐烂死亡。,2 苎麻生物学特性,喜漫射光。强光时蒸腾过旺,减弱光合强度,纤维粗硬。而漫射光中黄、红光多,有利于叶绿素形成,使生长
25、和纤维发育良好。微风使麻园空气流通,减少病害,有利开花授粉。温湿度适宜时,13级风适于生长。但4级以上会造成麻茎损害。需重视麻园周围的防风林建设。对土壤适应性强,但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好及腐殖质含量高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上更好。生育期:种子繁殖时,早春播种至种子成熟需220多天。苎麻常年收3次,头麻8090天;二麻5060天;三麻7080天,共需210220天。,2 苎麻生物学特性,每个生长周期大致3个时期:1 苗期 头麻30天齐苗,二、三麻57天齐苗。上季麻纤维即将成熟时,下季麻已出芽。因此,麻收“四快”是争取三季丰产的关键。2 旺长期 头麻40天,二、三麻30天,需保证肥水。3 纤维成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麻类复习资料 麻类 复习资料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79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