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第三章蒸气压缩式制冷.ppt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第三章蒸气压缩式制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第三章蒸气压缩式制冷.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3.1 可逆制冷循环,压缩式制冷热力学原理概述 补偿能提供给压缩机,E-W,3.1 可逆制冷循环,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COP和循环效率 COP=收益能量/补偿能量 制冷:热泵:循环效率(热力完善度):(1)可以评价循环的完善度,也可以评价不同类型制冷机的完善度;(2)COP,EER,的定义在实际上是不同的,具体应用应该根据标准;(3)性能还可用SEER来评价。,3.1 可逆制冷循环,逆卡诺制冷循环逆卡诺循环的性能系数仅与TH和TL有关,与工质无关。,3.1 可逆制冷循环,意义:(1)制冷机的性能与热源和热汇的温度条件有关-与工况有关;(2)只有在指明工况的条件下,才能用CO
2、P评价制冷机的优劣,才能比较不同的制冷机性能;(3)可以直接评价和比较各种制冷循环(因为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3.1 可逆制冷循环,劳伦次循环(2个变温过程和2个等熵过程组成)劳伦次循环的性能系数与在 工况条件下的卡诺循环相等,因此为最理想的变温源(汇)热力学循环。,3.2 单级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系统简图 忽略与循环图无关的部件。1: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阀;4.蒸发器 工作过程;,3.2 单级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制冷剂的状态图 作用(1)通过已知的状态参数求未知的状态参数;(2)表示热力过程,进行热力过程和循环分析。T-s图,p-h图(尤为重要),3.2 单级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
3、环,理论循环:假定:(1)恒定,制冷剂在相变传热过程中没有传热温差,即(2)不计过热度和过冷度;(3)除膨胀装置和压缩机外,制冷剂流经其他部件和管道没有压力变化;(4)除换热器外,其他部件和管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5)压缩过程为可逆的等熵绝热压缩过程。,3.2 单级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制冷循环过程在状态图上的表示,3.2 单级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理论循环特性(热力计算-用控制体方法)意义:(1)理论循环并非可逆循环;(2)最大限度地排除系统本身的不完善度,已是在给定 条件下具有的最好热力性能;(3)循环的热力性能仅与 和制冷剂有关。作用:,3.3 单级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实际循环与理论循
4、环的比较(热力过程),3.3 单级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各种实际因素对循环的影响(1)过冷度(作用、获得方法),3.3 单级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2)过热度 原因:干式蒸发器、吸气管道、压缩机、回热器 作用:排温、W、Qk、v1、qm、润滑油、制冷量和COP(有用过热、无用过热)必须有过热度的场合:,3.3 单级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管道压力和热交换(1)吸气管;(2)排气管(3)高压液管;(4)低压液管压缩机与压缩过程的不可逆相变传热不可逆其他因素(润滑油、水分和不凝气体等),3.3 单级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实际循环的热力计算(书上有例题),3.3单级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单级压缩式制冷
5、机的变工况特性,冷凝温度变化的影响(讨论对的影响),3.4 单级压缩式制冷机的变工况特性,蒸发温度的影响(书上写的2点注意),3.4 制冷剂,分类:(1)是否是纯质:单一或混合制冷剂;(2)化学类别:无机物、氟利昂、碳氢化合物;(3)物质来源:人工或天然制冷剂命名:R+数字(1)无机物:R7(摩尔分子量)氨:R717;H2O:R718;CO2:R744(2)氟利昂(最好还是查表)烷烃化合物(CmHnFxClyBrz):R(m-1)(n+1)(x)(z)二氟一氯甲烷(CHF2Cl):R22;丙烷(C3H8):R290,3.4 制冷剂,(3)共沸混合物:5()()-按命名次序(4)非共沸混合物: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冷 低温 技术 原理 第三 蒸气 压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878091.html